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908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

16课内阅读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时间:

40分钟满分:

100分

一、读诗,完成练习。

(30分)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6分)

花木成畦(guī qí)  排闼(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8分)

(1)净无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8分)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二、读《穷人》的片段,完成练习。

(30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渔夫觉得“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对这个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8分)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这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3.渔夫最终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8分)

4.把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画上横线。

(6分)

三、读《只有一个地球》的片段,完成练习。

(40分)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   )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   ),(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分)

提供(gōng gòng)    灾难(nán nàn)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2分)

渺小——(    ) 慷慨——(    )

3.在选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8分)

4.理解选文内容填空。

(10分)

(1)“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滥”字有两个意思:

①流水漫溢;②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在选文中应选第________个意思。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说明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5.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的渺小及自然资源有限。

请找出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一个句子画上波浪线。

(3分)

6.把选文分成两部分,并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8分)

第一部分(第______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______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自然资源中,(   )是不可再生资源,(   )是可再生资源。

(2分)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8.“生态灾难”具有很强的危害性,请搜集资料,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课内阅读

一、1.qí tà 

2.

(1)青苔。

 

(2)小门。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送来绿色

4.C

二、1.死去的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该怎么办?

2.B

3.把两个孩子抱回家里抚养 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 

__“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三、1.gōng,√ nàn,√ 

2.微小 大方

3.不是 而是 但是 如果 但是 因为 不但 还

4.

(1)原先 可再生资源原先具有可再生性,是人类的破坏让其不可再生 科学性、严谨性

(2)②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5.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6.第一部分

(1):

地球是渺小的。

第二部分(2、3):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7.A BCD

8.示例:

2008年1月开始,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席卷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少地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遭受了极大的损害。

 

17课外阅读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时间:

40分钟满分:

100分

一、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34分)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

“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

①博山:

古地名。

②伐薪:

砍柴。

③仔:

同“崽”。

④秋祭:

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

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8分)

(1)其家户外皆山__________

(2)时值秋祭__________

(3)李氏不与____________ (4)鹿稍长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夜鹿去,遂不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写两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底“悔”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思考?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42分)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虽然它们都是风,但是它们的脾性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

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

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

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

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睁不开眼。

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

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着行走,躲过风头。

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

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

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6分)

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朗读时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  )(6分)

A.反问   B.商量   C.祈求   D.无奈

3.为什么夏天的风叫“熏风”?

请联系短文简要回答。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这篇短文分成三部分,用“‖”标记,并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拂”“刮”能否调换?

为什么?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短文中用横线画出表达了作者决心改造大自然,要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句子。

(3分)

三、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

(24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

①鸡鸣:

鸡叫。

②相唤:

互相招呼。

③浴蚕:

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④中庭:

院子中间。

1.解释诗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6分)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6分)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

(  )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  )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  )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课外阅读

一、1.

(1)门

(2)适逢,遇到 

(3)给

(4)渐渐地

2.

(1)他家门外四面都是山,鹿每次出去,到傍晚必然回来。

(2)这天夜里鹿离开了李家,于是再也没有回来。

3.①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②鹿出,至暮必归。

③是夜鹿去,遂不归。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他后悔不该贪图小利,想把鹿给打猎的人。

5.

(1)从李氏的角度看,人还需多点善良,善始善终,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能被小利益诱惑。

(2)从鹿的角度看,信任也要有底线,注意防范潜在危机,多一分智慧,多一分安全。

二、1.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B

3.夏天很闷热,人们需要风,风却不来,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

4.虽然它们都是风,但是它们的脾性完全不同。

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第一部分:

总写四季的风的名称和脾性不同。

第二部分:

分别描写四季的风的特点。

第三部分:

总写人们对风的感情和“我”对风的期望。

5.不能。

“拂”用来形容初秋的风恰当,因为初秋的风很轻柔;“刮”用来形容隆冬的风很恰当,因为隆冬的风很猛烈,如果调换就不能突出初秋和冬季的风的特点,所以,两个词不能调换。

6.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三、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

(1)B 

(2)A

3.

(1)√ 

(2)√ (3)×

4.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穿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妇姑互相招呼着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