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5803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x

隆安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隆安县财源建设调查报告

隆安县财源建设调查报告

隆安县财政局  黄维凯

隆安县靠近首府南宁市,毗邻平果铝都,又地处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和在建的南百高速公路沿线,右江横贯县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来,隆安县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沿江、沿铁、沿路、靠近首府和铝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巩固蔗糖业为基础,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发各种财源建设项目,财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确保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12297万元,同比增收954万元,增长8.41%。

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13059万元,同比增收762万元,增长6.19%。

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14471万元,同比增收1412万元,增长10.81%。

预计2006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6000万元。

一、财源建设的资源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全县辖区内耕地面积为33186公顷,宜林地面积92333公顷,宜牧草地面积4913公顷,水面面积5733公顷,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广阔天地。

二是矿产资源优势。

现已探明开采的矿产有黄金、白银、褐煤、粘土、红锑、青黄锑、水晶石、石灰石等17种,其中凤凰山银矿是全国四大银矿之一,该矿区已被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列入国家重点开发的十个矿区之一。

三是旅游资源。

主要以龙虎山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为主,该区以妙趣横生的动、植物世界、溶洞奇观、石林怪景、百太瀑布、观猴野趣,令人留连忘返,是广西新兴的旅游胜地;待开发的还有屏山吞痕洞风景区和城厢鹅山自然风景区。

四是劳力资源。

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为19.42万人,随着农业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入,每年将有8万人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外出从业,从而为产业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二)物产资源优势。

全县农作物每年总播种面积达到63500公顷以上,其中粮食作物有34050公顷左右,经济作物有19880公顷左右,其他农作物有9570公顷左右,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大豆、木薯、蔬菜。

水果面积连年扩大,总面积达到1.2万公顷,大宗产品有板栗、荔枝、酸梅、三华李、香蕉等,特别是板栗,籽粒饱满,质松味香,是有名的“板栗之乡”,名优土特产还有黑山羊、乳鸽、蛤蚧等。

工业以制糖、建材、氮肥、生物脱水加工为主,县内有两家糖厂,日榨能力达7000吨;三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30万吨;一家氮肥厂,年生产能力2万吨;一家生物脱水加工厂,年加工各类产品680吨,脱水加工的产品主要有金银花、板栗、苦丁茶、杨树菇、桂园肉等,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内外。

(三)交通通信资源优势。

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南百高速公路和那桐至大新二级公路、邕隆公路、武隆公路和右江航道贯穿南北。

南昆铁路经过隆安县境内51公里,沿线设有那桐、双邓、连安、隆安、雁江等五个火车站。

右江沿岸设有五个航运港口,250吨级客货轮从县城上抵平果、百色,下达南宁、广州、香港,常年通航无阻。

县内10乡镇117个行政村通了汽车,78个行政村通了程控电话,10个乡镇全部开通了自动寻呼台和移动电话。

全县交通通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四)水利资源优势。

县内集雨面积在2264km2以上的河流有17条,右江河上已建成的金鸡滩水利枢纽工程,发电装机容量达7.2万千瓦。

许多水库、河流水电开发前景广阔。

二、主要税源情况。

这几年来隆安县财政收入得到了逐步增长,但以蔗糖业为主体的财源结构格局没有变化。

2003、2004、2005这三年来隆安县几家纳税大户纳税情况如下:

1、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缴纳税收共5094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1.42%。

2004年缴纳税收共4809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36.83%。

2005年缴纳税收共3107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1.19%。

2、广西凤凰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1731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4.35%。

3、广西四合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1573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3.95%。

4、电业公司。

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1325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3.33%。

5、仙行建材有限公司。

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446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1.12%。

6、县房地产公司。

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326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0.8%。

另外已开始投产发电的金鸡滩水电站,预计2006提供税收约400万元。

三、工作措施。

这几年来,隆安县在培植财源和财源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突出抓好甘蔗生产,巩固主体财源。

隆安县的蔗糖业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一是地少、果多、木薯多,二是蔗价较为低下,干部职工和群众对甘蔗生产一度表现冷淡,顶着很大的压力隆安还是把甘蔗发展起来了。

在如何解决地少的问题上,隆安县先后采取了沿路两旁搞万亩蔗带、疏残林果开荒种蔗、板栗上山甘蔗下地、木薯地改种、玉米地改种、政府部门和干部职工参与开发种植、调整水田扩种甘蔗等措施,妥善解决了果蔗、薯蔗争地耕地少的状况,较好地利用有限耕地资源稳定开发支柱产业。

同时政府参与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抓好甘蔗生产,各乡镇政府根据县政府的任务指标,进一步把任务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村、队。

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和县直各单位分别挂点重点村的包村负责制,对挂点的村实行包宣传发动,包面积落实,包完成所下达的种植任务。

同时认真制定落实甘蔗生产鼓励政策,对入库原料蔗入库较多的乡镇、村及相关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这几年来隆安县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稳固甘蔗种植生产,确保了当年糖厂原料蔗入库量。

2003/2004-2005/2006年三个榨季种蔗面积达648340亩,入厂原料蔗达2252530吨。

(二)抓好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为隆安县经济的支柱行业,隆安县国有工业企业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全县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60%以上,创造就业机会上万个。

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隆安县国有企业在传统呆板落后的计划体制的长期影响和束缚下,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再加上国家紧缩银根的大气候的影响下,由于经营机制不灵活、企业负债沉重等原因,生产经营活动逐步陷入困境,企业陷入停工停产甚至面临关门倒闭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全县财政经济的发展。

因此这几年来我县通过转让、拍卖等途径,积极抓好企业改制工作,确保了县两家糖厂、县水泥厂等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稳定了我县主体税源。

县两家糖厂改制前,流动资金紧缺,欠蔗款达3600万元,蔗农成群结队上访,人心涣散,企业无法进行正常运转。

县委、县政府针对这种状况,及时做出两家糖厂联合经营的改制方案,2000年8月两家糖厂以净资产入股,与海南洋浦南华公司共同组建广西隆安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初步完成了国企改制过渡,2003年10月两家糖厂以经营性净资产整体转让给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从而结束了国企经营体制,彻底转换了经营机制。

改制后,两家糖厂产销两旺,2003-2005年提供税收达13010万元,占三年一般预算收入总和的32.67%,同时还新增股权转让收入2200万元。

县水泥厂由于流动资金缺,债务多,于2000年7月已实行租赁经营,租赁经营方也能够按时足额上交租金,并安排该厂大部分职工上岗,但是由于负债过多,每年的租金只能维持留守人员及内退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其余全部支付给债权人,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摆脱困境,承租方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004年5月该厂最大的债权人工商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隆安县水泥厂偿还其贷款本息3666.7万元,由于无力履行还款义务,法院查封了该厂的厂房及土地,企业面临停工停产。

为此我县及时组成企业改制工作组,认真解决水泥厂的财产处置问题,及时将县水泥厂拍卖,确保了工厂正常生产经营,并妥善处理了职工安置问题,同时水泥厂税收也得到了较快增长。

2005年县水泥厂提供税收达608万元,比上年增收158万元。

同时这几年来我县还先后完成了县巴洋砖厂、县安联公司、自来水厂、印刷厂、林化厂、龙虎山风景区、轻工助剂厂等企业、单位的改制工作,盘活了国有资产,消化了历史债务,减轻了财政负担,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到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9.81亿元、7.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1%、29.17%。

工业投资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15.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6.37%;实现利润8007万元,同比增长37.81%,是“十五”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

并且三年来通过企业改制,国有资产转让、拍卖新增财政收入达6891万元,这些增收项目是其他财源增收项目所无法相比的,可以这样说,正是企业改制的成功,才能促进了这几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大力抓好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

近年来,隆安县立足于建设大南宁卫星城,以“服务南博会,争创南珠杯”为契机,根据县情,精心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地实施城镇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几年来成功开发了城小小区、农贸市场、新街开发区和大转盘开发区以及城北开发区、城东商住区。

在建设工作中,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来抓,坚持走市场化运作、商业化开发、多元化投入的路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一方面,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以地生财”筹集城建资金。

政府授权房地产开发公司收购宗地,并负责“三通一平”,再转让给建房户,这样做既能成片开发,又能以级差地租的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积累资金。

如城东商住区在开发过程中,转让商品房114间,转让商品宅基地275间,共收得转让费2900万元,外加200多万元的税收,房地产开发公司除了将这笔款项用于收购宗地和负责“三通一平”外,还有较大的余额,结果政府几乎不投入一分钱,就完成了包括隆安县行政中心、蝶城广场、县宣传文化中心共占地187亩、总投资3200万元规模的建设。

另一方面,以招商的形式运作旧城区改造。

国泰街一带的老城区是隆安县城的中心繁华地段,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道路、建筑物狭窄陈旧,严重影响了县城的扩大和发展。

隆安县委、县政府以挂牌招标形式出让改造权,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分别以460万元和550万元的价格让客商拆迁,兴建一、二期工程。

这样,在政府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使旧城区焕发生机、客商赚钱,实现了“双赢”。

 在1998至2005年的8年间,农村向城镇城区转移人口34039人,隆安县城镇人口从1998年的42481人发展到2005年的72540人,隆安的城镇化水平从1998年的12.1%提高到2005年的19.8%。

1998年,隆安县城及11个圩镇的城区总面积仅为11.416平方公里,2005年已扩大到17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由1998年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了2.8倍。

8年来,改造、新铺城区道路36条,其中改造10条,新增道路26条,改造面积89200平方米,新铺面积223593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

目前,隆安县已初步形成以城厢镇(即县城)为中心城,那桐、南圩、古潭、屏山等重点乡镇为骨干,其他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

通过城建开发建设,也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加,2003年—2005年三年来隆安县通过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提供建筑安装营业税收入、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就达3241万元。

(四)抓好新兴工业基地建设,构建工业大发展平台。

近几年来,隆安县为了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认真抓好新兴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等方式,加快水、电、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落户创造条件。

其中隆安华侨经济区成立于2004年9月,其前身是国营浪湾华侨农场。

在建设中,隆安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将隆安华侨经济区打造成南宁市西部工业基地和隆安县的经济特区。

截至2006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5条主干道共6.5km,排水排污管道建设5.5km,供水管理道安装8.2km,高压电力线架设5km。

同时充分发挥经济区的区位、华侨、土地等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经济区内已引进项目47个,合同累计投资达21亿元,预计年底投产项目15个,增加税收1000万元。

为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我县还充分利用驮堪农场的国有土地,规划建设了第二个工业区——宝塔工业区,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工业区一期详规编制和项目开发前期工作,引进了广东惠州金耀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华侨经济区和宝塔工业区齐头并进的互动发展格局。

预计不久将来,华侨经济区和宝塔工业区将成为我县重点财源发展基地。

(五)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第三产业税收增长。

一是通过建设完善各乡镇农商贸市场、县农商贸市场,新开发建设各乡镇、县城街道,建设完善县、乡、村公路。

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抓好旅游业,以南宁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目标,调整优化服务业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全力打造南宁市西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是在政策、项目、资金和用地等方面对第三产业加以扶持,不断改善发展软环境,促进了以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金融、饮食、商务与信息服务等行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3共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23万元。

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3万元。

全年共发展个体工商户1719户,从业人员2030人,注册资金3866万元。

至2003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共有9398户,从业人员12248人,注册资金14262万元;私营企业共有69户,从业人员2479人,注册资金6029万元。

2004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25491万元。

当年以建设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契机,积极推进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

引进香港方正行有限公司,完善龙虎山自然保护区设施建设,景区接待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引进新加坡外商,开发建设渌水江生态漂流。

全县旅游业收入193万元,同比增长9.78%。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亿元。

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12户,注册资金2935万元;私营企业新发展15户,注册资金1616万元,民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2005年全县第三产业提供税收达2889万元。

(六)抓好矿产开发和深加工,重点是银矿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

隆安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国四大银矿之一的凤凰山银矿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好。

2000开始隆安县引进开发凤凰山采矿选矿项目,项目由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区地矿局合资开发,2001年1月18日建成试产,日处理300吨矿石的采选工程,同年12月下旬进行进行日采选50t/d工程扩产改造,于2002年2月下旬投入生产。

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建设,凤凰山银矿已经成为隆安县继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的全县第二支柱财源,2003、2004、2005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收达1731万元。

(七)解决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过去外商想来购买县两家糖厂,那时下少人积极反对,认为是卖国贼或败家仔,这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陈旧呆板的思想束缚,长期一段时间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隆安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自设壁垒,树立“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关文件,最大限度地放宽对外来投资的各种限制,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入手,实行优质高效服务。

对投资经营者在手续审批、经营场地、税费负担、企业贷款、能源供应、户籍管理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并纳入法制化管理,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制止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

同时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国内外资金的个人和组织及在引进国内外资金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003年,隆安县坚持以规划开发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那桐华侨工业区为突破口,以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为契机,加强了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了三个政策性文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对外招商项目20多个,成功签约引进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27多亿元。

全年的招商引资投资总额远远超过隆安过去十几年的招商引资投资总和。

2004年全年实际签订项目合同37个,合同总投资额8.76亿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91.87%。

全县实际到位内资3.09亿元,完成任务的246.24%,在七县五城区中排在第三位;到位外资238万美元,完成任务的119%。

全县在建项目17个,竣工投产项目6个。

工业投资百亿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其中金鸡滩水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000万元,大自然生物饲料项目完成投资1600万元,为建设南宁市西部新兴的工业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全年引资落户项目3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投资1000—5000万元的项目15个,投资500—1000万元的项目9个。

到位内资4.25亿元,同比增长76.8%;到位外资200.1万美元,同比增长68%。

在新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中,一些项目也逐渐发挥税收效益,已开始投产发电的金鸡滩水电站,预计2006年提供税收约400万元,华侨经济区的广西海盈酒精有限公司、广西飞捷钢构工程、神宇钛业、鑫天翼等企业预计2006年提供税收将达到600万元。

(八)加强税收征管,从征管中要财源。

这几年来隆安县在税收征管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征管办法,确保财政增收。

一是加强税收征管的责任制管理。

县政府与各乡镇、各财税部门、和协税单位签订税收征管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下达任务,责任到部门、到所、到个人,确保了征管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及时分析和把握形势,适时组织开展财税收入旺季征收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地毯式”税收清理,集中力量全面加强征管,堵税收漏洞,挖掘增收潜力,极大地缓解收入滞后状况;三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监控征管。

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对纳税额1万元以上税源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建立档案,并落实专人跟踪监管征收,确保了重点税源及时足额入库。

四、存在问题。

(一)工业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较为单一,以制糖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技术创新和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不强。

(二)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急需建设项目的用地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影响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

(三)财政债务沉重。

截止2005年底,隆安县政府债务累计余额达38673万元。

县级财力不足,一些建设项目的资金无法按时到位。

(四)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例过大,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不高。

2003年财政非税收入2153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1%。

2004年财政非税收入3793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5%。

2005年财政非税收入465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3%。

(五)受税收政策调整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影响,财政减收数额巨大。

农业特产税取消,减收1500万元;农业税取消,减收600万元;增值税、营业税提高起征点,减收300万元;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减收150万元;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2001-2005年减收共4244万元。

再加上屠宰税、农村教育附加费等收入项目取消,极大地影响了我县财政收入的增长。

五、今后财源建设工作思路及建议。

根据隆安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财政总收入要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在财源建设工作中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突出甘蔗支柱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甘蔗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入厂原料蔗在100万吨以上,巩固蔗糖基础财源。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兴财、工业兴县战略。

对于隆安县财源建设而言,必须强化工业财源第一位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进一步完善华侨经济区、宝塔工业区硬件设施,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商家抢滩登陆的投资宝地。

逐步构建政府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新机制,落实业主集中开发,促使工业项目向园区有效聚集,提升园区档次和效益。

二是精心培育支柱产业。

集中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大力扶持蔗糖、银矿、水泥、金鸡滩水电站等财源大户,,指导和帮扶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之路,形成隆安县骨干财源,全面提升全县工业总体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建立银、政、企三方良性互动机制。

抓好公共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的运作,壮大工业发展基金,增加工业投入。

四是要抓好技术改造。

紧紧围绕“上档次、降成本、扩规模、出名牌”的要求,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三)突出项目带动,增强财源后劲。

一是要抓好项目库建设。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制作了一大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并纳入项目库管理,使所有项目都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项目册、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外宣传,把项目有选择、有目的地推介到广大投资者中去,与投资方的兴趣点相吻合,加大项目招商力度。

另一方面,要加大“跑部进厅”的力度,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

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研究项目,利用好有关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笼子”。

三是要加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

对于年争取到的各个项目,要抓紧资金的衔接和落实,加快工程建设。

重点要抓好交通、城建、通讯、电力、水电站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切实改善隆安县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依托隆安县的矿产、农副产品、土地等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做到“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四)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招商引资是当前隆安县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壮大财源总量的根本出路。

要牢固树立“无外不活、无外不快”的思想,大力推行“全民招商”,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拓宽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要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机关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通过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他们亲商、重商、甚至经商,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线索和创造招商机会。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降低招商门槛。

在进一步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保护投资的信用环境建设,教育、引导单位和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与外商诚实合作。

要进一步优化治安环境,为外商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要继续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通过改革,进一步减化审批职能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满意地服务,真正做到靠优质服务“招商”、“留商”和“以商招商”。

三是努力改进招商方式和手段,逐步规范招商秩序。

要切实搞好招商策划,规范招商秩序,提高招商效率。

要对招商策略、媒体宣传、项目推介进行全面整合,并逐步在招商方式和手段上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资源、环境招商逐步向人文招商转变,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由填空式招商向规划式招商转变。

 

(五)突出民营主导,增添财源活力。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隆安县要加快发展,必须突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档次上着力下功夫。

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实施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