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614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docx

会考题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28.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哪位发明家发明的?

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4分)

(2)结合材料说说火药、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三、简答题(10分)

28.答:

(1)毕昇。

(2分)北宋。

(2分。

答“宋朝”也可)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创造了条件。

(3分)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分)

28.为了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奏,同学们搜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资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资料二:

韩非孟子墨子荀子庄子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种哲学学派。

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罢黜)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资料四:

(1)资料一中,两则材料分别属于哪一派别的思想观点?

其创立者分别是谁?

(4分)

(2)至战国,多家思想流派纷纷兴起和发展,请从资料二中选一位思想家,说明其派别和观点。

资料二中“诸子百家”“思想十分活跃”的背景或原因是什么?

(4分)

(3)资料三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

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4分)

(4)资料四所示为某学生整理的一份资料。

请你据此说出汉以后儒学发展的一点变化。

(2分)

41.(16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

“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

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故曰:

“威不两错。

”又曰:

“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

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

”故曰:

“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3分)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7分)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6分)

41.(16分)答案: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3分)

(2)材料一种韩非子认为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安定;材料三种黄宗羲则认为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君主专制是天下的大害。

(3分)

差异的原因:

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4分)

(3)①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

(2分)

②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2分)

③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2分)

43.(10分)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回答:

列举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10分)。

43.(10分)答案:

(1)人与自然关系:

儒家学派: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2分)

希腊先哲:

泰勒斯:

万物皆由水生成;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是客观的存在。

(2分)

(2)人与人关系:

儒家学派:

孔子:

仁,礼,德治;孟子:

仁政,性善说;荀子:

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分)

希腊先哲: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强调“设法用人”。

“设法”即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业主享有专利,发展金融、邮政事业,准许私人创办银行。

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

——《资政新篇》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强国主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分)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2分)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

(2分)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分

27.

(1)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或发展资本主义)(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2)维新变法运动。

(2分)主张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分)(任答两点给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

民主与科学(2分)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38.“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正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深刻反省才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的一次次社会大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动如是哉?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执掌形势,可谓奇书。

”材料中的“魏君”在“奇书”中阐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1分)

(2)康有为曾向皇帝进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公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实际上反映了康有为的哪一核心主张?

(1分)

(3)陈独秀曾写道: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天滔天大罪。

”这里的“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指的是什么?

陈独秀等人以此为口号掀起的运动有何重大意义?

(3分)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典范是什么?

它产生的最重大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分)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这一理论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哪一关键问题?

(3

38.

(1)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分)

(2)主张:

君主立宪。

(1分)

(3)分别指民主、科学。

(1分,若答错或颠倒不得分)。

意义:

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4)典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分)

影响:

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1分)

(5)成果:

邓小平理论(1分)。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23.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的层次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8分)

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

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6分)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6分)

23.

(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僵化保守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闭关锁国政策;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8分,答出其中4项即可)

(2)物质层面:

洋务运动。

社会政治体制:

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理论:

新文化运动。

(若只回答了重大事件的史实,没有答出事件的名称,可适当给分)(6分)

(3)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或武装夺取政权)。

(2分)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

38.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局面。

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

2’

(2)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经历了哪三个层面?

2’表现了什么特点?

1’

(3)中国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2’请分别说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这些变法、革命的失败结局说明了什么?

1’

(4)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1’二者的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

1’

38、

(1)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13、14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14、15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西方。

(2分)

(2)器物(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由表及理,由浅入深,不断提高。

(3分)

(3)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分)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2分)

35.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彼特拉克说:

“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

”“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卢梭指出: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

(摘抄原文不得分)(2分)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

(1分)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2分)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分)

【答案】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人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世界的存在、真理、规律皆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人文主义。

(3)自由、平等;社会契约。

(任答两点即可)

(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沧丧的现

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

即自

由与平等。

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些思想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分)

(4)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分)

26.⑴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美德即知识

⑵①意大利有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②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⑶①社会契约论②天赋人权(自由与平等)

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4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6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

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5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

为什么?

(3分)

42.(14分)答案:

(1)含义: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6分)

(2)可以。

(1分)理由:

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4分)

(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

(1分)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2分)

43.(10分)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回答:

列举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10分)。

43.(10分)答案:

(1)人与自然关系:

儒家学派: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2分)

希腊先哲:

泰勒斯:

万物皆由水生成;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是客观的存在。

(2分)

(2)人与人关系:

儒家学派:

孔子:

仁,礼,德治;孟子:

仁政,性善说;荀子:

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分)

希腊先哲: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八)文明的交流

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严复以译述警世……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二)智者的箴言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

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

(6分)

(三)文明的分布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

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

(任意写出三项即可)(6分)

(一)文明的足迹

古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文明的足,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下图所示史料中,有实物、有文献,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6分)

泥版文书

A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B

《古兰经》

C

 

汉简

D

四羊方尊

E

佛陀坐像

F

(一)(6分)

实物史料:

BEF

文献史料:

C

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兼具:

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