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7169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docx

大学本科政治考试第一章和第二章1

第一章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

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的批判的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

《宣言》最后庄严宣告: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实践中有哪些新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两大发现”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状况的现实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二章

一.

二.论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首先: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再次:

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

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

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

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例如: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

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P212-P218)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

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三:

四.

第三章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1)在经济方面,毛泽东针对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造成的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粮食产量长期低下等教训,并从中国大农业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以此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

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毛泽东还针对苏联以“社会主义大家庭”为由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做法,提出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以保障政治独立,并为此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在这一原则和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至今仍是我们的立足点。

与此相关,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及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1964年12月由周恩来在三届一大正式宣布:

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5年1月四届一大上,周恩来重申这段话并提出分两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用十五年即1980年前(从第三个五年计划算起)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在企业民主管理思想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和邓小平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思想。

“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

这一管理制度已为实践证明,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革中实行群众路线、解决重大问题的有效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在分配制度上,毛泽东也反对苏联重积累、轻消费的做法,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并揭示了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较低利益层次要服从较高利益层次而不能相反,但较高利益层次要照顾较低利益层次,解决三者矛盾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这一思想至今适用。

毛泽东还提出,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要努力打破封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东西,吸收外国资金和科学技术,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等。

他一再强调,一切外国人的长处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但不要盲目学,要独立思考,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都不正确。

对美国,毛泽东一直表示愿及早与之建立正常的政治经济交往关系。

毛泽东和党中央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另一方面灵活巧妙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

在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的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毛泽东还提出过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主要有:

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克服无计划状态和分散主义;改变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加强经济监督;加强财政、银行监督与检查等。

在国民经济继续调整时期,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主要有:

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适当扩大企业和地方的管理权限等。

 

(2)在政治方面,毛泽东针对苏联肃反扩大化的教训提出要在国家制度上进行改革,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他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特别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的处理上,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苏维埃政权相比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同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一方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代表会议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人民民主专政来说最适宜、最能体现国家性质的基本的政权组织形式。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非常重视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

1956年,毛泽东又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我们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独特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战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模式,又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在文化方面,毛泽东针对我国一度照抄苏联把政治因素搬用到文化科学领域,利用行政力量推崇一种学派压制另一种学派,甚至以苏联的学术成果或思想观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等做法,指出这种对外国人毫无批判的生搬硬套和模仿是最没出息的教条主义,他反对在艺术和学术方面迷信苏联,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是非非,应该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自由讨论来解决,通过艺术的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能采取简单的行政方法去解决。

由此他提出,我们党发展文化科学的根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说“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二:

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1)邓小平理论创造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著名论断。

(2)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还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如思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加以阐述。

在思想方面,他不断冲破思想禁锢,坚持与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

在政治、经济方面,强调与坚持了党的领导,强调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并付诸实施;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总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具体化的马列主义。

它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

如何认识当今越、老、朝、古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残酷现实并没有吓倒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越南、古巴、老挝,他们深刻总结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还在各自的国家分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改革。

 

             1、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革 

    朝鲜贯彻执行的是"思想上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路线,坚持走"主体的社会主义"即"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前提下,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了建立经济开发区、主张吸收外资等社会主义改革。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朝鲜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如果拒绝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监督,就会招致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后果,因此朝鲜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朝鲜政府认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有计划经营管理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合乎规律的要求,必须把个别企业的独立性和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要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监督。

 

    在所有制改革上,朝鲜仍然强调向更"大"更"公"的方向过渡。

朝鲜政府认为,朝鲜已经接近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转折性界线,要在近年内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

朝鲜政府还提出所有合作农场要大规模地向全民所有制农场过渡。

 

    由于苏东剧变,朝鲜失去了社会主义市场,传统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几乎停滞。

西方的全面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近年来朝鲜的经济情况恶化。

粮食产量减少、供应紧张,能源、原材料短缺,运输紧张,工场开工不足,外贸进一步萎缩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朝鲜。

如何摆脱经济困难,是朝鲜社会主义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2、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 

    越南共产党顶住了内外压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明确反对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强调"改革而不改色"、"融入而不溶化"。

越共认为越南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提出发展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由国家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挥"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

越共六大决定实行全面"革新",开始大力推进革新开放。

越共八大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提出争取到2020年把越南建成一个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明、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越共认为,要防止"和平演变",必须堵住政治多元化这个突破口,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理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实行有集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以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

做到这些,越共强调,"革新"非常重要。

 

    越共提出的"革新"思维的主要观点包括:

 

    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总共有六个: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以现代化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有先进的民族文化;把人从压迫和不公正中解放出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有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保持友好和合作关系。

 

    认为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是:

取消统包统管的机制,形成一个相对配套,以社会主义为既定方向的、由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

 

    坚持公有制,同时实行"多种成分的经济政策"。

当前越南有五种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和小业主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作用,并且与合作经济一起,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主张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主导地位的领域是:

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行业,包括道路、桥粱、港口、文教、卫生等;财政、金融、银行、保险、邮政等主要服务行业;重要的生产劳务和商业;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领域。

 

    主张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化,认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越共选择股份化的条件是:

中小型企业、有盈利和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没有必要由国家100%投资的企业。

主张按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同时对生产、经营结果的贡献多寡,以及通过社会福利进行分配。

承认各种雇佣形式劳动的存在,但是不能占据统治地位,不能导致两极分化。

保护劳动者权益,积极进行扶贫工作,避免各地区发展水平和各阶层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过大。

 

    认为越南的市场机制同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本质区别是:

越南的市场机制以多种成份的商品生产为基础,以社会主义为本质的公有成份起着主导作用,市场由社会主义国家来管理。

 

    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是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适合越南条件的过渡形式。

 

    越南"革新"事业十多年成效非常显著,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处境有所改善。

 

              3、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 

    古巴是西半球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东剧变后,原来和苏东的经济联系及援助突然中断或减少,对古巴冲击很大。

同时美国趁机对古巴加紧实行封锁高压,但是古巴坚持社会主义。

古巴共产党五大突出了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强调芸豆比大炮更重要、没有效益就不是社会主义。

卡斯特罗强调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古巴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

近年来,卡斯特罗很重视中国和越南的经验,高度赞扬中国改革的成就。

 

    古巴社会主义改革的要点是:

 

    首先是推行稳步的"改革"。

从1993年古巴改革一开始,就提出改革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目的是改进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摧毁这个制度。

古巴提出做到三不放弃:

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民造福的目标。

强调改革一定要从古巴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做法。

 

    其次是改革不放弃计划。

古巴曾明确表示古巴不搞市场经济,但是近年来在重视计划的同时也开始强调利用市场的作用。

 

    再次是坚持公有制,不搞私有化。

卡斯特罗认为,我们必须向私人学习管理,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但是坚持公有制不搞私有化。

现在,古巴肯定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补充作用"。

 

    第四是坚持基本的社会福利不变。

古巴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个福利社会,文教、卫生、体育、居民用电、用水实行免费,工人、学生免费供应午餐,国家财政负担很重。

所以古巴共产党提出,取消部分免费项目,但    保留国民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福利,这些福利是古巴革命的本质特征之一。

 

    第五是有限利用外资,警惕不被外资所控制。

现在虽然来自43个国家的少数外资已经出现在古巴34个经济部门和行业,但不占主导地位。

 

    由于美国的封锁,古巴的经济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但是,它在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顽强地坚持着社会主义。

 

           4、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 

    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反思和调整,指出老挝有自己的特点,有地理、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不能无选择地抄袭某一国家的模式,而要独立探索。

该党吸取过去超越阶段、急躁冒进的教训,面向实际,认为老挝还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其任务是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基础。

老挝党召开的六大,制定了到2020年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方针及具体任务。

在国内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

 

    老挝革新的要点是:

 

    首先,明确提出坚持六项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在集中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增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坚持真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全党统一了认识,对主张自由化的人采取了措施,迅速平息了反政府的武装袭击,维护了社会稳定。

 

    其次,明确提出"革新开放"。

在农村普遍实行承包制;在城市工厂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

1990年又决定除国家骨干企业国有性质不变外,其他企业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让、合资等不同形式发展。

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

 

    再次,政治上提出反对自由化,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强调法制建设,精简国家机构。

 

    十多年来,随着革新开放的逐步展开,老挝国内经济政治取得很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5%以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政局稳定,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制度在老挝越来越稳固。

苏联东欧剧变,不仅使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者重新审视和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坚定的共产党人重新振作起来,探索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道路。

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它们汲取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面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社会主义改革正在沿着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方向纵深发展。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意识到改变传统体制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和发展道路。

苏东剧变发生后,越、古、老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各自的改革思路。

目前,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政治与经济、古巴“稳步的改革开放”以及老挝的“有原则地全面革新”的改革路线和理论体系都已大体成型。

朝鲜也提出了建设“主体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口号,并在实践中开始进行“谨慎的经济改革”。

四:

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中国、越南、古巴、老挝等国不仅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而且继续高举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