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7719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你听,什么敲响了》

2、唱:

《动物说话》

3、动:

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整齐的演唱《动物说话》,会用模仿的方式尝试创作歌词片段。

2、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3、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动物说话》

教学准备:

欣赏带、音乐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

《你听,什么敲响了》

1、听,录音机里都是自然界中动物“唱歌”的声音。

你能听出来吗?

2、你能来模仿吗?

二、唱:

《动物说话》

1、音乐导入:

老师要带大家去农场看看。

欣赏《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想来唱歌。

3、播放歌曲《动物说话》。

4、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间奏处引导随音乐一拍一下做动作。

分组唱、齐唱。

5、引导学生歌词创编

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猪说话噜噜噜,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牛说话牟牟

牟。

唱一唱(齐唱,分组唱)

三、动:

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与前两项结合进行。

1、引导欣赏各种动物的唱歌声。

2、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3、向老师和同学表演模仿一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你听,什么敲响了了》

2.动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分角色演唱“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时能

准确切入。

2.在参与了音乐游戏《你听,什么敲响了》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学习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参与创造性活动“奏一奏,画一画”,初步养成主动

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分角色唱好“问”与“答”、“领”与“齐”。

教学难点:

感受与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准备:

师(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串铃、三角铁、双响筒、沙球;口袋一个)

生(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准备一只口袋,将各种打击乐器藏在里面,避开学生视线,取出某一件出来敲一敲,让

学生说说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将音色相近的乐器放在一起比较。

启发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音色,

并用嗓音模仿出来,然后用象声词“叮、咚、沙”等念出声来。

碰铃(丁丁丁)、三角铁(丁丁丁)、串铃(零零零)、沙球(沙沙沙)、铃鼓(咚咚

咚)、双响筒(嘀嘀嗒)

二、学习歌曲

1.教唱《你听,什么敲响了》

(1)教师范唱

(2)分句学唱。

(3)教师敲乐器,学生完整演唱(六种打击乐器,六段歌词)。

2.指导分角色演唱

全体同学唱1、2小节歌词,第3小节由教师敲碰铃:

××××××,指定一位学生念第

4小节:

丁丁丁丁丁丁,并唱第5小节,全体同学再唱最后一小节。

(其它五段歌词以此类推)

3.将学生分组,每组发几件打击乐器再玩。

三、我的创造

1.出示图形图,让学生猜猜是根据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画的?

2.比较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模仿。

3.设计双响筒,三角铁和串铃的图形谱。

4.欣赏现成的图形谱作品和著名画家声音创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

《你早》

教学目标:

能整齐的演唱《你早》,并能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歌曲《你早》

教学准备:

音乐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根据歌曲制作一个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二、学唱歌曲

1、播放范唱,引导小朋友们拍拍手。

2、指导按节奏读歌词。

3、用听唱法来进行教学

(1)分句学习(四小节一句)独白一小节。

第三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只需稍加停

顿,不必过于强调。

第一句

5565│321│2203│20│

吹起我的小喇叭呀得儿喂,

敲起我的小铜鼓呀得儿喂,

注意四分休止符。

第二句

2356│3532│1102│10│X0│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得儿喂咦!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得儿喂嗳!

注意两处四分休止符。

第三句561│123│5565│3-│

小狗小猫跟着唱呀,

小狗小猫摇头摆尾,

第四句

2223│55│6276│5-│┃

汪汪汪汪咪咪咪呀得儿喂。

跳呀蹦呀跳呀蹦呀得儿喂。

注意唱准5→5八度音程大跳。

(方法:

手势辅助)

(2)多种形式演唱(师生接唱、分组唱、集体唱)。

3、师:

你还想邀请哪些小动物、携带哪些乐器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

与小朋友一起创编歌词。

1、

(师:

大自然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响,谁来说一下你所听到的美妙声音。

2、听《厨房交响曲》

你听到了什么?

各种用具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自准备1~2件厨房用具,敲敲,听听,说说他们的音响特点。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动:

音乐游戏《红灯绿灯》

教学目标:

在红灯绿灯的游戏中,获得跟着指挥信号起止的灵敏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

《红灯绿灯》

教学准备:

红绿卡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交通规则讲起:

红灯停,绿灯行。

二、活动一:

红灯停绿灯行

任选一首二四拍的歌曲,老师弹旋律。

请一位学生作小司机,音乐声中,小朋友跟在小司机

的后面用小碎步走各种队形,眼睛注意“交警”的指挥。

请一位小朋友做小交警,小交警举红牌,小司机和小朋友原地站定;小交警举绿牌,小司机立即开车,带领小朋友继续走队形。

三、活动二:

明确游戏方法:

在游戏中看见老师举起绿灯就唱出声来;老师举起红灯时,同学们在心里默

唱,当老师再次举起绿灯时,又要唱出声来。

1、教师示范:

歌曲《小小音乐会》。

第一句举绿牌唱出声来;

第二句举红牌只动嘴不出声;

第三句举绿牌唱出声来;

第四句举红牌只动嘴不出声。

1、小朋友试一试。

2、教师示范在不同的地方变化时唱。

3、小朋友试一试。

(2~3遍)

4、教师示范举绿牌唱出声来,举红牌不动嘴心里默唱。

(强调不得有点头、拍手、跺脚等

任何用以自我约束的外部动作。

5、小朋友试一试。

(第一句、第三句唱出声来,第二句、第四句心里默唱。

2遍)

6、小朋友试一试在不同的地方变化

7、用此方法演唱《玩具进行曲》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唱吧,跳吧》

单元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感受我国多民族语言,体验音乐作品庄严、自豪和欢欣鼓舞两种特点和情绪、情感特征。

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现歌(乐)曲的情绪。

在集体舞、为歌曲伴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表现、创造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和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哇哈哈》

2、唱《多快乐》

3、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拓展了解与国旗有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崇敬的心情安静地聆听《哇哈哈》,感受和体验乐曲雄壮的音乐特点和催人

奋进的音乐形象,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通过对国旗、国歌等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加深。

3、学生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哇哈哈》,并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4、学生能较正确地使用碰铃、铃鼓为歌曲《多快乐》伴奏。

教学重点:

1、歌曲《多快乐》

2、用碰铃、铃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用碰铃、铃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打击乐器:

碰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哇哈哈》

1、导入:

教师边弹琴边唱国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跟着哼唱。

唱完以后,教师向

学生提问:

这首歌你们熟悉吗?

知道它的全名吗?

接着再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国歌,

全名是《哇哈哈》,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尊严,反映着我国人民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因此,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都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

身体不能乱动,要以崇敬的心情来聆听。

2、初听一遍《哇哈哈》,让学生感受其鲜明的节奏,号角般的音调,催人奋进的音乐特点

和雄壮的形象。

3、教师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多种画面,如:

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天安门升旗仪式等,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再听歌曲《多快乐》。

5、介绍国歌的来历,讲述作曲家聂耳的故事。

6、最后完整听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多快乐》

1、完整聆听歌曲,随音乐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有关国旗的知识。

3、教师有感情地将歌曲演唱一遍,再度引起学生的兴趣。

4、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5、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曲数遍。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

6、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

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

注意教学过程

中的评价。

三、用碰铃、铃鼓为歌曲《多快乐》伴奏

1、集体边拍手边唱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和情绪。

注意引导学生拍出节拍的强

弱。

2、认识铃鼓和碰铃。

3、让学生讨论如何用铃鼓、碰铃为歌曲伴奏,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演奏。

4、教师再给出节奏卡片:

XX「XX‖(铃鼓)X—「X—‖(碰铃)学生分组按节奏先徒手练习,然后用打击乐器随音乐演奏.

5、分组发给碰铃和铃鼓,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6、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还可以随音乐表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随机评价,对学生的表演与展示,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同时导学生相互评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2、唱《多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整齐地演唱歌曲《多快乐》,感受和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在听赏中获得庄严、自豪和欢欣鼓舞两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歌曲《多快乐》

教学准备:

音乐带、欣赏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多快乐》引导: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的上空,1949年,毛主席爷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时的天

安门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声中,现得格外庄严和壮丽。

二、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1、初听《我爱北京天安门》,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欢快热烈

2、教师出示ABA’的音乐三段体,引导学生用听相同段时站着拍手,听到B段时坐着拍手。

3、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铃鼓)伴奏,用以加强情绪的感染力。

4、完整听赏乐曲。

三、学唱歌曲《多快乐》

引导:

播放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国庆的欢乐场面,让学生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我们要为祖国妈妈唱支歌,以此引入歌曲《多快乐》。

1、听范唱,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热情快乐

2、配合播放图片,朗读《多快乐》歌词(有节奏地朗读)

分句朗读,注意:

三、四乐句的反复;第二段歌词你是一朵花呀,我是花一朵。

3、听音乐,学生和教师一起轻声学唱歌曲(学生以听为主)分句学唱,注意:

三、四乐句的反复;第二段歌词你是一朵花呀,我是花一朵。

4、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

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

注意教学过程

中的评价。

5、学生自编舞蹈动作加强音乐的情绪。

6、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多快乐》。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

2、唱:

《娃哈哈》。

3、动:

集体舞《娃哈哈》。

教学目标:

1、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让学生初步接触我国不

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2、唱《娃哈哈》,感受欢快鼓舞的情绪。

3、动集体舞《娃哈哈》。

4、拓展:

简介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音乐风格的

多彩。

教学重点:

唱《娃哈哈》,了解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教学难点:

集体舞《娃哈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资源,课件,打击乐器,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赏、交流

1、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在背景音乐中,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或内蒙古风光图片、

影象,感受大自然草原的风光特色。

2、组织交流内蒙古风俗。

跟着音乐,运用形体的动作表现骑马、甩鞭等具有内蒙古风格特点的动作。

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3、听赏《娃哈哈》,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用优美、抒

情的声音来演唱。

并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歌曲添彩。

4、通过跳集体舞《娃哈哈》,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之间团结

协作的精神。

二、发声练习

1、带领学生听赏《小红花》,学生对小红花这首歌曲比较熟悉,请学生用“LU、LI、LA....”

哼唱,并结合拍手,轻唱歌曲。

2、引导学生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进行描

述或表现,让学生初步了解西藏,并对藏音音乐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随音乐的韵律拍手或舞

21蹈。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娃哈哈》。

引导:

中国是有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

2、出示服饰图片和新疆歌舞场面,让学生在试听旋律中认识新疆。

3、教师用铃鼓结合舞蹈范唱曲子,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

歌曲

4、用铃鼓、响板、三角等各种乐器结合起来。

5、尝试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乐曲伴舞。

(1)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富有动感的节奏,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在初步感受歌曲韵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踏点步、旁点步、三步一台等基本动作。

(3)进行单一动作教学,使手脚配合协调。

四、拓展

(1)要求学生通过书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有意识地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

的风情、民俗、歌舞、音乐等,拓展知识面。

(2)课后举办一个“小小赛歌会”让小朋友尽可能多唱汉、蒙、藏、维等民族歌曲,进一

步加深对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演唱歌曲《多快乐》导入

二、学唱歌曲《太阳》

1.听歌曲,感受在节奏和情绪上和《多快乐》有什么不同。

2.学读歌词,边读边拍节奏。

3.练习用节奏名ta和ta-a读歌曲节奏。

介绍,音有长短。

X一拍,念ta,X–两拍,念ta-a

4.听歌曲,加上声势动作。

5.看着老师的指挥,模唱《太阳》旋律。

6.学唱歌曲。

三、小结

教后记:

第四单元

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与学习生活的联系,乐于表现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和做全面发展好学生的愿望。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跳绳》和《放学歌》,体验音乐表达的快乐情绪,较自然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够整齐地演唱歌曲《上学歌》和《不能告诉你》,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知道音有高低,愿意有意识地聆听自然界各种有趣的声音,音的高低。

学唱《问好歌》,用不同的动作向教师和同学问好。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范唱《上学歌》导入。

二、学唱《上学歌》。

1.听唱多遍,熟悉歌曲。

2.学唱歌曲。

3.看视频舞蹈,自己选择几个动作,边唱边表演。

4.小组比一比,看谁唱得好。

演唱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姿势,

提醒学生轻声唱歌,养成用轻柔的声音唱歌的良好习惯。

三、律动:

问好歌

1.了解有音有高低。

通过sol、mi两个音的对比,感知音的高低。

教师通过柯尔文手势将两个音的高度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再通过跟琴唱、跟教师模唱等方法将两个音唱准。

2.唱出三拍子的韵律。

用身体动作将三拍子的律动表现出来。

四、小结。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播放《跳绳》,让学生随着音乐动一动。

二、欣赏《跳绳》

1.再仔细聆听,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2.仔细聆听,再随音乐做律动,感受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三、学唱《不能告诉你》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

2.教师带领学生读熟第一段歌词。

3.选择打击乐器,边打节奏边念第二段歌词。

4.加上拟声词、打击乐,念第二段歌词。

5.学唱第三段歌词。

教师可以借助钢琴让学生听琴记住音高,然后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模唱,最后填上歌词。

6.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演唱歌曲《上学歌》。

二、学唱《放学歌》

1.教师领读歌词,理解词意。

2.听歌曲,做声势动作。

3.按照图谱,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

4.学唱歌曲。

三、小结。

教后记:

第五单元

《秋天的歌》

单元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正值秋天。

在孩子们眼里,秋天总是色彩斑斓的季节,充满了欢乐与遐想。

飘舞的红叶、高飞的大雁、香甜的瓜果,这些都让孩子们陶醉。

根据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本单元有意让学生在感受金秋丰韵的同时,尝试通过演唱、律动与舞蹈来表现对大自然丰富馈赠的珍爱与感谢,并且学会采集与分享这份体现于音乐中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以声乐作品为主要载体,意在强化学生对二四、三四和四四等节拍的感受,重点培养低年级学生正确地歌曲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小树叶》、《雁儿飞》。

采集与分享“美丽的秋叶”,感受秋天的绚丽色彩。

感受2/4,4/4拍的韵味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音准不易掌握,需多模唱练习。

课前准备:

录音机、挂图、树叶书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录音

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很多礼物。

小朋友

们,你们发现秋姑娘的礼物了吗?

(展示优秀的树叶贴画及书签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简介制作方法,布置学生课余自制剪贴画、书签来下节课与同伴介绍,分享。

2、挂出图,朗读《小树叶》,《红叶》。

3、欣赏《小树叶》,《红叶》,感受2/4,4/4拍,练习打法。

4、再放一遍这两首歌的伴奏,指导学生随着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教唱放磁带

提出难点:

①《小树叶》中附点要唱出来,注意连线处。

②《雁儿飞》的空拍要唱准。

③分析两首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唱,声音不要炸。

④唱《小树叶》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一问一答,唱出对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

天归来的乐观。

6、作出总结

三、结束新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聆听《小苹果》,感受情绪。

二、欣赏《小苹果》

1.再聆听,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讨论说一说。

2.加上声势动作,再聆听。

3.可以给歌曲配上哪种打击乐器?

听一听,奏一奏。

4.跟着音乐,学着视频里的小朋友,跳一跳。

三、律动《摘苹果》

1.教师教学生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小苹果》的音乐背景下,尝试用舞蹈化的动作摘苹果。

2.学生自己编创表演。

四、小结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演唱歌曲《小树叶》

师:

秋天到了,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大雁也要往南飞了。

二、学唱《雁儿飞》

1.随着歌曲唱一唱,你能找到它们吗?

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打一打节奏。

2.按照图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你知道大雁飞行时有哪些队形吗?

教师介绍。

4.跟着音乐,想象我们是一群大雁,一起飞一飞。

5.学唱歌曲。

三、小结

教后记:

第四课时

一、欣赏导入

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

二、欣赏《惊愕交响曲》

1.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说说有什么感受。

2.再聆听,随着音乐走一走。

感受音有强弱

3.可以用哪些打击乐器给它伴奏呢?

怎么伴奏?

试一试。

4.再聆听,自己编创表演。

5.欣赏视频。

三、认识音有强弱

1.师简单介绍。

2.模拟秋风、树叶、闻花香的声音,感受音有强弱。

3.分组练习,再合起来表演。

四、小结

教后记:

第七单元

唱游森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情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本单元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景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猴子》和《小蚂蚁搬米粒》。

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3.尝试借助图谱,运用打击乐器和体态声势,在音乐情境中参与《狮王进行曲》等作品的音乐实践活动。

4.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在诵读、演唱、情景表演等活动中准确地表现,并能与具体作品的形象和情绪相吻合。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聆听《野蜂飞舞》,猜一猜是乐曲描述的是什么昆虫?

二、欣赏《野蜂飞舞》

1.第二次聆听乐曲,猜一猜,是单独飞还是成群地飞?

2.第三次聆听,野蜂飞行的速度怎么样?

它们争先恐后地去干什么?

3.第四次聆听,结合图谱,让学生用手画出线条表现乐曲中野蜂飞舞的形象。

4.第五次聆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第六次聆听,学着拉小提琴的姿势,随着音乐“拉一拉”乐曲。

三、学唱《小猴子》

1.聆听歌曲,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2.学唱歌曲。

3.表演唱歌曲。

四、童谣诵读《小猴子》

1.跟着节奏念一念童谣。

2.按照“念——唱——念”的顺序,表演歌曲《小猴子》。

五、小结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聆听乐曲《狮王进行曲》

二、欣赏、表演《狮王进行曲》

1.引入部分:

森林里的大人物将要出场了,它会是谁呢?

发挥想象,在音乐中体会。

2.A段部分:

编创歌词,感受音乐。

3.B段部分:

学生模仿狮王的吼叫,表现狮王的威武形象。

4.A段部分:

让学生为小动物们设计语言。

5.结合图谱,完整表演。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演唱

《小猴子》

二、学唱《小蚂蚁搬米粒》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

2.用ti,ta念一念数板的节奏,巩固四分节奏。

3.在歌曲播放时加入“嘿——哟——”“嘿哟嘿哟”的节奏。

4.学唱歌曲。

5.加入声势动作演唱歌曲。

三、小结

教后记:

第八单元

隆咚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隆咚锵》,欣赏唢呐独奏《秧歌调》、二胡独奏《放鞭炮》,律动《秧歌舞》,充分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闹氛围,初步感受音乐与生活、与自然地关系。

了解过年的风俗,初步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2.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堆雪人》和《隆咚锵》,体验并较好地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