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7896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两则》教案.docx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作者:

————————————————————————————————日期: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2、参考注释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孔子、孟子的图片。

2、搜集关于《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朗读材料。

3、搜集介绍孔子、孟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言简意赅,能揭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正音。

(课件出示)

3、全班齐读。

4、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它的作者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

学生集体交流。

5、教师简介孟子资料,小结故事内容。

(课件出示)

三、范读激趣,掌握节奏。

1、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课件出示)

2、教师播放朗读材料,然后范读,明确朗读节奏以及语气。

(课

件出示)

3、重点指导设问句的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

”要读出反问的

语气,对于这句的回答“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朗读时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4、全班齐读,教师指导读音、节奏停顿和语气。

5、学生模仿老师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教师指导重点字词。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弄清楚文中的人物关系。

2学生集体交流。

(1)指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学弈。

(2)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学弈》选自《》。

课文先写是全国最擅长下

棋的人,接着写,学习效果也,最后写这两

个人学习结果,并不是因为。

五、探究质疑,理解感悟。

1、探究质疑:

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并过度:

“通国之善弈者也”(课件出示),用今天的

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是络绎不绝,有两个幸运的人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3、探究质疑:

其中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

你能用原文的话

回答吗?

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课件出示)老师给这个人起个名字“专心致志者”(师板书:

专心致志者)。

你还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一心一意者、聚精会神者、全神贯注者等。

4、请学生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专心致志者当时是怎么做

的。

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

学生交流。

5、探究质疑:

另一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用原文回答。

教师

相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合理想象,说说这个人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然后交流。

6、探究质疑:

你们能给这个人起个名字吗?

学生交流,教师归

纳:

三心二意者、一心二用者、心不在焉者、心猿意马者、胡思乱想者、心慌意乱者等。

7、探究质疑:

二人师出同门,其结局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

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

你从哪句话得知?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课件出示)

8、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完成《学弈》表格,并感悟其中蕴

含的道理。

(课件出示)

9、教师小结:

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

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师板书)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升华热爱文言文的情感:

同学们,短短的70个字,

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

这么精彩的文章,我们怎么能不把它背诵下来呢?

那怎样才能背诵下来呢?

就是要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背诵。

2、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续写《学弈》:

那个三心二意

的人跟老师和同学之间有什么样的对话?

后来,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想一想,写下来,可以是白话文,也可以是文言文。

【板书设计】

1、学弈

专心致志者学有所成条件相同

三心二意者学无所成态度不同

启示: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

是谁的至理名言?

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那赶快打开课本,学习《两小儿辩日》吧!

(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掌握节奏。

1、教师简介作者,谈话过渡: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最好的方法是

什么?

(课件出示)下面我们先听录音,看看怎样停顿。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3、教师指名读,其他学生根据录音以及课本上的注音为其正音。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5、学习重难点生字,理解词义。

6、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组朗读,选出优秀者,上台朗读。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1)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2)两个小儿的观点、依据各是什么?

画出相关语句。

(3)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结果怎样?

四、合作探究,解析课文。

教师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学生分小组交流。

1、两个小孩各从什么角度说出自己的观点?

2、孔子能判断谁对谁错吗?

3、孔子不能判断后,两个小孩的表现各是怎样的?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给予指导。

五、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交流。

1、你喜欢文中的两个小孩吗?

为什么?

2、从“孔子不能决也”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态度?

(课件出示)

六、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1、学生编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包括语

气、神态、动作等方面。

2、表演结束,说说自己的感悟。

3、指名讲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七、课内拓展,领悟升华。

(课件出示)

对于两小儿辩斗的问题,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他们的想法有道理

吗?

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日”的这些现象做出

合理的解释?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勤学好

问的小孩,看到了古人从不同角度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也看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孔子,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

2、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排练新的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

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

空隧道,来到要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两小儿辩日

观点:

日始远日中近

一儿

依据:

近大远小(视觉角度)

孔子?

(不能决也)

观点:

日始近日中远

一儿

依据:

近热远凉(触觉角度)

【教学反思】

《文言文两则》是人六下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学弈》以

两个学生同从一师,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得出了“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的结论,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两小儿辩日》则以两个孩子争论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各执一词,连博学的孔子都不能决也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索真理,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说明宇宙空间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

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指导朗读。

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各种

方式的读来熟悉课文。

尤其为了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我还设置了表演课本剧的环节,这样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掌握停顿节奏、朗读语气,还能从中理解人物特点,掌握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质疑,从而悟出文章所蕴含

的道理。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个别同学的朗读还是不够流利,停顿节

奏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

以后在朗读方面还要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