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979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ppt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和信贷总量,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由来起源于美国的苏弗克制度。

早期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的转为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工具。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确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即规定哪些存款应该缴存存款准备金以及计提的基数;规定存款准备金的付息标准;规定存款准备金持有期的考核办法。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货币乘数途径法定准备率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利率途径法定准备率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利率投资支出宣示效应法定准备率预期利率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点作用速度快而有力;作用呈中性;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为其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不足作用效果过于猛烈;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降低容易,提高难。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政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

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的由来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英格兰银行曾在19世纪上半叶利用再贴现业务向票据经纪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并利用再贴现业务逐渐完成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美联储建立后,会员银行可以利用合格票据直接向它所属的联邦储备银行借入所需资金。

20世纪30年代后,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将再贴现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业务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

规定再贴现的对象;规定再贴现票据的条件;制定再贴现率。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基础货币途径再贴现率贴现贷款基础货币货币数量利率途径再贴现率货币市场需求货币市场利率银行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总需求告示作用再贴现率利率预期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优势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通过对贴现对象的选择、对贴现票据的规定,可以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作用效果缓和,可以配合其他政策工具,避免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

再贴现政策的不足具有顺周期特征;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宣示作用模糊。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由来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首先选用公开市场业务工具。

此后,公开市场业务逐渐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基础货币途径卖出国债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途径卖出国债国债收益率资本市场利率投资需求宣布效应卖出信息利率预期总需求,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和类型多数国家都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象限制在政府债券,特别是政府的短期债券上。

公开市场业务分为两类:

御防性操作:

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抵消货币政策以外的因素对银行体系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自主性操作:

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以使其符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微调;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需要一个同政府债券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也称为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工具。

它是针对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特殊的资金运用而采用的工具,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的补充。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为了活跃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通过规定信用交易期货期权等交易方式的保证金,控制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规模,进而平抑证券市场的供求,实现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耐用消费品规定分期付款的最低付现额和分期付款的最长偿还期限,对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能力施加影响的管理措施。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

中央银行通过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以及第一次付现时的最低金额等对不动产信用施加控制,从而对房地产市场和民用建筑市场进行调控。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形式:

信用分配:

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和客观经济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行分配和限制的各项措施。

直接干预:

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信贷政策、信贷规模等信贷业务进行干预。

流动性比率:

为了限制信用扩张,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

利率最高限额:

为了限制金融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特种存款: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银行体系利用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扩张信用,利用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将超额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的措施。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说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特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说明自己的政策意图,希望利用道义上的劝说力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和贷款方向,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

道义劝说的特点是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法律上并不承担按货币当局所发出的政策意图行事的责任。

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一、信贷计划和限额管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信贷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真正起作用的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信贷计划和限额管理手段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1998年取消了指令性的信贷计划管理。

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二、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年实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主要内容缴存范围:

所有存款机构;准备金构成: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目前为17.5%;缴存规定:

在确定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数时,所依据的是期末存款余额,而不是日平均余额,计算基期为每旬或每月;存款准备金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支付利息。

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三、再贴现和中央银行贷款由于商业信用不发达,商业票据流通较少,再贴现规模十分狭小,影响了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在短期内,再贴现政策不会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由于缺乏再贴现政策的条件,中央银行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渠道便是中央银行贷款。

但是,中央银行贷款更多地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四、公开市场业务探索1994年开始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外汇操作。

1996年4月又开办了国债公开市场业务。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公开市场本币操作的长期任务就是回笼基础货币,以中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在现券不足的情况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成为近年来公开市场本币操作的主要方式。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