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818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大众传播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学.docx

《大众传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众传播学.docx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

一由来已久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现象。

二传播与人密不可分

1传播是人实现其本质的基本途径。

2社会在传播中存在,社会即传播。

3传播是人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容。

4传播是人类文化延续发展的基本形式。

人类传播活动的演变。

史前蛮荒的无意识萌芽阶段。

传播媒介的垄断专有的政治工具阶段。

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阶段。

传播活动的全球化、网络化阶段。

传播的概念

中国古代与传播类似的概念:

传、播、布、流、扬、宣

communication及其中文译名(传达、传递、传染、流传、交通、通信、共有。

被传之事信息)

传播的各种定义

影响说(劝服说)传播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反映说(刺激说)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被传播者反应的必然性。

互动说传播者、传授者双方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共享说强调传授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一个简单的定义

传播就是人的信息传授过程。

第二节关于传播学

传播学的定义

以前的传播学危机。

传播学的定位。

教育定位以学理为主,以培训职业技能为辅

研究组织定位(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

学术定位

a.完备的学科体系;b.学术研究的深度(哲学深度、文化深度);c.本学科的个性(独特的地方);d.本土化

二、传播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问题

新闻传播学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

三个转变:

1、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

2、技能训练转为与理论并重;

3、廉价教育转为高投入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

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一)、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交叉性、边缘性)

(二)、传播学与新闻学

1、相同之处

(1)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助产士。

(2)新闻学为传播学提供了研究方法、组织和内容。

(3)研究对象有一定的重合之处。

2、区别

(1)学科属性不同(新闻:

人文学科中的应用学科;传播:

社会学科)

(2)研究方法不同(新闻:

定性思辨;传播:

定量实证)

(3)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

(4)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传播学研究书籍、电影、广告,研究对象广泛;新闻学研究的对象较狭隘)

(三)、学科层次(理论、历史、实用、边缘新闻学)

五、学习传播学的作用——多了一种看世界的方式、角度和窗口。

1、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掌握传播规律。

3、利用传播理论分析传播现象。

4、开发的利用信息资料。

5、了解和把握全球化和世界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和主张

第一节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渊源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法国和德国的社会学家奠定基础

奥斯古德·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

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新时代,定性分析、定性研究,影响到最新的社会科学,被美国接受欧洲不受欢迎。

塔尔德模仿与传播;舆论研究。

西摩尔德国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学家,传播网络理论《舆论的厨房》(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联系的,搞清个人在传播网络中的位置)

芝加哥学派

杜威

传播的功能:

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现代传播对社会存在的意义

传播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意义

(社会不仅是因为传播而存在的,而应是社会就是在传播中存在,传播是人们达到共同占有某种事物的手段)

(传播是工具,使我们从其他事物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

库利(杜威的学生)

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研究人际传播,对其进行理论化尝试)

初级(首属)群体理论(最重要的群体,影响最大的群体,如家庭)

镜中我理论(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传播形成的,他人就是一面镜子,传播是人类活动的中心)

关注的焦点:

人际传播

帕克

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研究美国的移民报刊对美国移民的影响

第一个提出民意可以测量

最早提出了传媒的议题设定概念

米德

自我与客我的理论(自我是原始的冲动的;客我是社会要求的)

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

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

1创立宣传学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从政治的观点研究宣传学,宣传就是操纵别人。

一句话: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说?

有什么效果?

五大课题: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三大功能: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

2提出传播学的三大功能,五要素,建立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

(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传播过程本身,传播的功能)

3首创内容分析法

卢因(美籍德裔,犹太人,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研究)

1创立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场论:

人处在群体中就像处在磁场中,人与周围的事物如何适应,如何熟悉的过程。

如骑自行车、打篮球、旅游、面试、初恋等等。

人们心中已有群体概念,会不自觉地拿它来衡量自己和周围的人与环境、

2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耶鲁学派,二战期间,尤其擅长实验心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

2劝服与态度改变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形成传播效果需要很多条件,还有制约因素。

拉扎菲尔德(哥伦比亚学派,奥地利籍犹太人,讲究实地研究,直接深入到实际中)

1两极传播与意见的领袖理论(受众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2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创立的标志之一:

博士学位课程的确立)

1对前人理论的集成,创立了传播学。

2培养传播学人才,推动传播学发展。

3传播学研究所的建设(创立了4个研究所)

4大量的著作和论文。

《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

媒介背景

美国当时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强大媒介的国家;新闻学最早诞生于德国。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经济活动需要利用媒介

军事背景

社会背景媒介给大众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姐给出正确的方案。

学科背景

与传播学有关的各种学科的繁荣

三论的产生

1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P263

香农及其信息论

香农对传播学的贡献

(研究信息的本质及信息传送规律的理论;通信就是在一端准确地不知情的接收到另一端的信息。

对信息的定义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给传播学很大的启发。

解决了信息的量度问题。

2维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

控制论1948年提出控制论是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的科学。

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将反馈的概念引进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控制论的作用是普遍的。

3.系统论与传播学

(1)贝塔朗菲与一般系统论:

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的总和。

(2)系统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方法论上)传播学的特点是整体性与系统性,要求研究要有全局的全面的长远的观念。

传播学的重要流派

经验学派(传统学派、美国学派、行政学派)

(一)概念

是指以美国为中心的注重挖掘传播活动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相关,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实用色彩的传播学派。

经验学派的形成

1五大社会科学的影响(经济、社会、心理、政治、人类)

2美国传播学形成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助,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意图和要求,所以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传播学派的特点

1方法论上坚持实证的研究立场(可证伪。

可操作、可重复)

2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面向实践。

3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对经验学派的评价

优势:

研究结果往往能直接用于传播实践。

缺陷:

对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

批判学派

概念

是指以欧洲为中心的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的深层背景的考察,注重出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的传播学派。

批判学派的形成

欧洲人文关怀和批判传统

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流派之一)

批判学派的特点

都对资本主义传播体制及其作用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怀疑精神,体现着强烈地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

与经验学派相比,批判学派的立场更倾向于批判现实而不是服务权势,研究方法更着眼于深度思辨而不是表层量化。

批判学派的三大研究领域

1传播与意识形态

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生产并维护着意识形态。

2传播与垄断控制

大众传播受制于资本主义的各种权利,必然为资产阶级服务。

3传播与大众文化

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刻的批判“文化工业“标准商业化的运行方式,造成大堆文化白痴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

认为民众像挨宰的羔羊一样,无知的,消极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缺点)

异化的世界物化的世界(只剩下物质的需求,一切都用物质来满足需求)资本主义社会意义和自由地丧失。

批判学派中的分支

1、政治经济学派

代表人物:

英国里累斯特大学传播研究中心G·默多克P·格尔丁

主要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角度入手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对大众传媒的支配和控制。

研究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从而揭露了西方传媒的谎言。

另:

英国研究组织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小组在此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媒介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的原貌——媒介的致命缺陷。

2、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

代表人物:

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S·霍尔D·莫利

认为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受新马克思主义者观点的影响,不能把大众传媒看做经济基础的附庸,主张从文化角度研究,认为大众传媒有“赋予意义”的功能。

主要观点是:

(1)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形式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2).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3).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4).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并不完全是被动的,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作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文本分析(为揭示大众传媒为战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

受众调查(为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1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社会”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而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来维护自身利益。

大众传播就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它构造一种虚假的合意。

2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借用葛兰西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是国家意识形态装置。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公共领域理论:

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私人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

(在国家真是权利之外存在这样一个空间)

Eg:

奴隶制时期的广场集合——博物馆、图书馆、咖啡馆——传播媒介

十九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一方面国家的控制,一方面商业的入侵,所以提出了公共领域再封建化。

2合理交往理论(与工具理性是相对的):

从人们自身的交往行为出发,以合理交往取代工具理性。

对批判学派的评价

优点:

视野开阔,全面的、深入的、无情地撕破了现实的虚假面纱,表现出强烈地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意识。

不足:

忽视或根本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远离传播实践。

两大学派的区别

在众多的传播现象中挑选出来研究的问题不同:

批判学派关注who,why,关心受众,控制问题;经验学派关注如何传播,怎么样达到最深的效果。

研究方法不同;批判学派定性方法,总体性整体性;经验学派定量分析,以科学性见长。

意识形态倾向不同:

批判学派,大众传播是意识形态的生产装置,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经验学派,否认、无视意识形态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

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考察分析,用这部分单位数量的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

种类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无人为因素干扰)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有人为因素干扰)

3分层抽样(将对象分层,从中随机抽样)

4多级抽样(当样本复杂时采用,一般不能超过3级)

(二)非随机抽样:

加上人为主观性比较大

抽样的基本程序

界定抽样总体。

编织抽样框。

设计和抽取样本。

样本代表性评估。

样本量的确定

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

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

研究的目的和统计方面的要求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

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调查方法。

问卷的构成

基本项目(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等)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主要利用的媒体、媒体接触的时间量、每月的信息支出费用)

关于态度或意识项目(对媒体的认识、判断、评价、喜好等等)

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

避免使用特殊群体的词汇或专业词汇和缩写词

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

避免非现实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

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地问题

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

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

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特点

客观性——必须有明确的客观规则

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

普遍性——研究目的要有实用性

步骤

确定分析单元

制定分类标准

抽取分析样本

实施统计分析

控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通过对实验因素的变量加以人为控制的调查方法

基本要素:

1.实验者

2.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3.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

4.实验观测(事前、事后)

三、步骤

1.确定假设命题

2.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

3.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

4.前测

5.实施实验刺激

6.后测

7.统计分析

局限:

控制实验法是在实验中进行的,方法存在伦理问题,有不测后果,所以有些问题不传播的过程、模式和类型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模式和类型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又称信源,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者组织。

受传者。

又称信宿,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也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讯息。

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访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影响传播过程的一些基本因素

传播关系:

两个或两个共同以上的人,由于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事聚集在一起,产生传播关系。

传播关系具有动向性,、双向性(双方共同感兴趣)、心理场的有限重合性(有些共同性)

传播契约:

是指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对于传播规则的不言自明的默认和默契。

传播行为:

A型行为:

发出信息行为;B型行为:

信息的接收行为

传播的模式

关于模式

模式:

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功能:

(1)构造:

揭示各个系统之间的次序和相互关系

(2)解释:

解释事物发展的原因等

(3)启发:

启发人们

(4)预测:

通过一种模式来预测

3、类型:

文字、图像、数学

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一)H·拉斯韦尔的“5W模式”(第一次提出传播过程模式)

1.“5W模式”及其含义:

Who(谁)

Sayswhat(说了什么)

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whom(向谁说)

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

优点:

(1)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过程

(2)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框架

(3)对分析政治宣传十分适用

3.缺点

(1)把传播主要看成一种劝服过程,假定任何信息都是有效的,助长了过高估计传播效果的倾向。

(2)直线型模式没有反馈

(3)孤立性(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二)C·香农和W·韦弗的数学模式

1.模式的内容及其含义:

典型的电子通信模式

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

噪源

2.优点:

(1)将媒介细分为三:

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2)将信息分为两种:

发出的信息和吸收的信息(怎么样使发出的信息和接受的信息一致是香农的研究重点)

(3)引入噪音的概念,传播不实在真空中进行的,过程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传播造成影响。

3.缺陷:

缺少反馈,主要适用于电子通信过程。

三、控制和循环模式(着重完善反馈这一环节)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P62

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是与社会传播现实情况不符,能够体现人类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

这个模式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三)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P62——63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拓展了噪音的概念。

这个模式使用范围比较普遍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说明,但是其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

系统论模式(解决外部条件因素)

赖利夫妇模式P66

揭示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马莱兹克的清单式模式P66

传播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社会背景

传播者和接收者各自与媒介和讯息内容的关系:

主动性和受动性

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互动关系(传播与反馈、各自的印象)

传播的类型

自身传播

概念:

主我与客我之间信息传播活动,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

主要表现为人的频繁的心理活动(做梦、自我思考、自我发泄、自嘲)

自身传播的特点

隐蔽性;别人看不见

内在性;在体内发生

内隐的社会性、实践性:

传播内容都是与社会活动有关的。

自身传播的意义

自身传播是其他传播的基础

自身传播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身传播直接决定着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状况

通过对自身传播活动的干预和改造从而改变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生存能力。

人际传播

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及其他媒介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传播活动。

特点:

1、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渠道、方法灵活

2、传播的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是真正意义的媒介传播。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

具有强烈地个性化特征(因为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三)意义

1.人际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社会关系关系状况

2.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是人形成自我概念的根本途径。

4.具有仪式化的作用。

5.具有精神解放和精神安慰的作用。

6.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两极传播理论)

7.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

三、群体传播P89

(一)含义:

指群体内部之间或群体对外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特点:

1.传播活动的规模比较大

2.双向互动性差

3.传播效果比较大

4.传播活动的非个人化

(三)组织传播:

以组织为主体的传播活动。

四、大众传播P111

(一)含义:

职业传播者和媒介组织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过程。

(二)含义:

1.职业性和专业性(传播者是职业专业人士)

2.媒介技术的依赖性

3.传播内容的公开性

4.受众的广泛性和匿名性

5.反馈的有限性

传播的功能

传播的个人功能

皮亚杰的二元二说

研究儿童传播活动,一般分为两种:

社交性的、自我中心性的

托尔曼(美国心理学说)的工具论

强调传播单一的工具,传播是带有工具性的作用,一切传播都是工具。

斯蒂芬森(英国心理学家)的游戏论

认为传播分为工具传播和游戏传播;着重强调后者,自娱自乐,自我满足,认为有益。

麦奎尔的使用与满足论

对个人的功能:

1.信息功能

2.发展个性的功能:

通过传播发展自己的个性

3.与社会整合的功能:

与他人交谈的内容,有关社会的信息。

4.娱乐功能:

传播时代个人需要娱乐。

拉斯韦尔和赖特的传播功能理论

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雷达功能)

大众传媒能客观准确的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这是不正确的),使人们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和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行动的依据。

这是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整合功能)

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有效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遗产传递的功能(社会化功能)

大众传播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赖特的四功能说

娱乐功能的补充,前三个与拉斯韦尔的基本相同,20世纪50年代,广告电视的普及及时提出。

娱乐功能的重要性:

1.就文化体系而言,一定意义上,娱乐功能可以算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由于娱乐功能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

2.就社会生活而言,娱乐功能给人们提供消遣,松弛和减轻压力,是人们易于处理现实生活的问题。

就政治方面而言,有利于将统治阶级的权力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

其他的一些功能分析

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功能与功能失调(正负)功能本身就是正的,正常的功能失去就是功能失调。

显性的功能与隐性的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传播功能分析

一、《大众传播、大众经营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

二、三大功能

1.授予社会地位:

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行动的显赫地位。

2.重申社会准则:

大众传媒通过揭露某些背离社会准则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以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但是该功能必须是背离社会准则严重到一定程度,有显著性特点时才能发挥作用)。

3.麻醉功能(即功能失调或是隐性功能):

以关注代替行动(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肯定现状,形成服从主义(EG:

娱乐功能);通过大众文化造成大众鉴赏力的下降(EG:

《还珠格格》系列)。

三、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

1.第二个功能的实现正是以第一个功能为基础的。

2.第二个功能最终导致第三个功能的实现。

PS:

拉扎斯菲尔德的功能说不是全面阐述传播功能,而是关注一般学者忽略的功能。

传播的控制研究

传播与控制

一、传播者的概念:

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与他人的人。

二、传播控制的含义

施控:

绝对控制,对传播的信息的干预、影响。

受控:

外界对他的限制,外在因素的限制。

三、传播中控制存在的必然性

对信息选择的必然要求

利益集团对社会控制的要求

全社会对危害性信息过滤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传播过程中授传双方与反控制的意图总是存在着的。

控制研究的内容

传播者施控情况

传播者受控情况

传播控制的手段与形式。

把关人研究

一、卢因与把关人理论的提出

把关行为: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选择与过滤的行为。

怀特的把关人研究

内容:

通过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