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912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docx

广州初三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

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若想同时证明SO2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2.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的是()

A.盐酸B.稀硫酸C.浓硫酸D.硫酸铜溶液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

反应中,硫酸所表现的性质有()

A.只有酸性B.只有强氧化性

C.脱水性D.先是强氧化性,后是酸性

4.a克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共热,完全反应产生标况下b升气体,则被还原的硫酸不可能是()

A.

B.

C.

D.

5.向50毫升18摩/升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摩B.等于0.45摩

C.在0.45摩与0.90摩之间D.大于0.90摩

6.有一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含硫25.6%,则此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硫酸具有以下(A)-(E)所示的性质,试选择正确答案编号填在①-②所示变化的相应空格处:

(A)在水中电离,并呈强酸性;(B)高沸点难挥发;(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E)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F)浓硫酸溶于水入出大量热。

①铜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稀硫酸滴在一张纸片上,再烘干(纸片不接触灯焰),发现纸片中滴过酸液的部位先变黑最后留下一个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蔗糖晶体中滴入适量的浓硫酸,再在滴有浓硫酸处加滴2-3滴水。

发现加水处立即黑,黑色区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一块疏松的焦炭,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_________。

8.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一:

选择题

1:

浓H2SO4与Cu共热发生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B.2∶1

C.1∶1D.16∶49

2:

用固体氯化钠和浓H2SO4共热可制取氯化氢气体,同时产生的酸式盐或正盐。

这表明浓硫酸是()

A.强酸B.强氧化性酸

C.高沸点酸D.二元酸

3:

用0.1mol/L的BaCl2溶液50mL,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

上述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A.3∶1∶1B.1∶3∶3C.3∶2∶1D.1∶2∶3

4:

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烧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

采用这种方法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为()

A.2CaO+2S=2CaS+O2B.S+O2=SO2

C.CaO+SO2=CaSO3D.2CaSO3+O2=2CaSO4

5:

下列反应中,浓硫酸即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与木炭共热B.与铜共热

C.与食盐共热D.与氧化铜共热

 

6:

已知下列反应:

Na2S+Br2=2NaBr+S;2NaBr+Cl2=2NaCl+Br2。

则由此可推断出下列三种酸:

①H2SO4;②HClO4;③HBrO4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②①③D.无法确定

7:

下列物质中可用钢瓶贮存的是()

A.浓硫酸B.硫酸铜溶液

C.氯水D.液氯

8:

下列各组气体:

HClHICl2H2SSO2SO3NH3HBr,其中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B.C.D.

9: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脱水性,故可用做干燥剂

B浓硫酸有强酸性,故能与金属活动顺序氢后的金属反应

C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利用复分解反应用硫酸可以制盐酸

D由于浓硫酸具强氧化性,因此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

10:

在热的稀硫酸中投入铜片,然后通入空气,实验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不发生反应B铜片溶解,有二氧化硫生成

C铜片溶解,溶液变蓝D铜片变黑,有氢气生成

11:

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SO2,H2S,Cl2BCO2,H2,N2

CHBr,Cl2,H2CH2S,CO2,HCl

12.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

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13.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14.关于硫酸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使蔗糖炭化表现了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C.浓硫酸与铝在常温下不起反应     D.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15.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的浓H2SO4表示为,其中合理的是:

()

A.H2SO4·1/9H2O;B.H2SO4·H2O;

C.H2SO4·SO3;D.SO3·10/9H2O;

1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7:

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2-4、CO2-3、SO2-3、OH-离子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气体;③C的水溶液是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

(1)推断A、B、C、D、E的化学式:

A;B;C;D;E.

(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B与盐酸反应;

C与硫酸反应;

D与硫酸反应;

E与溴水反应.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C

B

B

A

C

D

C

B

B

BC

D

C

D

17.

(1)A.BaSO4B.BaCO3C.Ba(OH)2D.K2CO3E.SO2

(2)BaCO3+4HCl=BaCl2+2H2O+CO2↑;Ba(OH)2+H2SO4=BaSO4+2H2O;K2CO3+H2SO4=KSO4+H2O+CO2;SO2+2H2O+Br2=H2SO4+2HBr

二、硝酸的性质

1.不稳定性

HNO3

①久置的硝酸常呈,是由于缘故。

所以硝酸常保存在中。

②实验室制HNO3时,不强热而用微热,是尽可能减少。

2.易挥发性

只用蓝色石蕊试纸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液体:

浓HCl、浓H2SO4、浓HNO3。

各取少量试液分放于三支试管,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湿润的试纸先放在点滴板上),再加热。

各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3.强酸性

各取少量浓HCl、浓H2SO4、浓HNO3试液分放于三支试管,分别插入铜丝。

各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4.强氧化性(不论稀、浓)

观察浓HNO3、稀HNO3分别与Cu反应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推断是什么产物,HNO3表现什么性质。

Cu+HNO3(浓)===

Cu+HNO3(稀)===

 

稀硝酸与铜反应也有少量红棕色的NO2生成,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只产生NO而没有NO2。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下面的装置能否证明上述的问题?

△7

②与非金属反应

C+HNO3(浓)===

王水:

浓酸、浓酸以比:

混合后所得溶液,可以溶解所有金属包括。

③与化合物反应

HNO3(浓)+Fe(NO3)2===

HNO3(稀)+Fe(NO3)2===

[总结]浓硫酸与硝酸的特性比较

浓H2SO4

稀HNO3

浓HNO3

强氧化性

与金属

Fe、Al(常温)

Cu(加热)

与非金属C(加热)

与化合物

其他特性

王水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在工业是可用于制等。

冷、浓HNO3能使Al、Fe钝化(在铝、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与冷、浓硫酸一样,可以用铝罐、铁罐存贮浓HNO3、浓H2SO4,在贮罐的口部通常腐蚀比较严重,是因为。

贮罐也不能经常清洗,以防止。

浓硝酸对皮肤、衣物、纸张等都有腐蚀作用,所以使用硝酸(特别是浓硝酸)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一:

选择题

1.将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中,产生的沉淀()。

(A)不可能是亚硫酸钡(B)一定是亚硫酸钡

(C)一定是硫酸钡(D)一定是亚硫酸钡和硫酸钡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

(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盐酸(D)浓硫酸

3.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4.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A)白、红、白(B)红、黑、白

(C)红、红、红(D)白、黑、白

5.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

(A)Al(B)Fe(C)Ag(D)Au

6.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消耗硝酸最多的是()。

(A)Cu+HNO3(浓)(B)Cu+HNO3(稀)

(C)CuO+HNO3(D)Cu(OH)2+HNO3

7.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mol·L-1、0.1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是()。

(A)0.15(B)0.225(C)0.35(D)0.45

8.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1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离子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8mol(B)0.31mol(C)(n+0.2)mol(D)(n+0.4)mol

(A)Al(B)Fe(C)Ag(D)Au

9:

实验室可以利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加热制取硝酸,这是利用了硝酸的()。

(A)氧化性(B)强酸性(C)不稳定性(D)挥发性

10.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时,先制成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硝酸,再制成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硝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蒸发浓缩  (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

(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D)加入浓硫酸后再分液

11.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H2S+2HNO3

S↓+2NO2↑十2H2O

    B.CuO+2HNO3

Cu(NO3)2十H2O

    C.4HNO3

4NO2↑十O2↑十2H2O

    D.3Cu+8HNO3

3Cu(NO3)2+2NO↑十4H2O

12.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13.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中()

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4.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B.稀盐酸C.浓硝酸D.氢氧化钠

15.下列储存药品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金属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D.纯碱溶液保存在玻璃塞试剂瓶中

 

16.在容积为672mL的烧杯里充满NO、NO2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缓缓通入280mLO2,反应恰好完全,且水充满了烧瓶(所有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为:

NO+NO2+O2+H2O=2HNO3

(B)总反应为:

4NO+8NO2+5O2+6H2O=12HNO3

(C)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L-1

(D)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mol·L-1

17.某金属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2,消耗金属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金属可能是()。

(A)Cu(B)Ag(C)Al(D)Fe

18.用如图所示装置(气球内先充有空气)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请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开始时,先将烧瓶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断摇动烧瓶的条件下,使反应充分进行。

可观察到的4个主要现象:

①铜丝逐渐减小,但不完全消失,且表面有气泡生成;

②气球先略变大,在摇动情况下变小,而后又变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摇动情况下,导致气球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C

AC

D

D

C

A

B

C

D

C

D

A

B

C

B

BD

D

18.③生成蓝色溶液;④烧瓶内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

(3)4NO+3O2+2H2O=4HNO3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

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

5、检验:

(1)。

(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

(1)直接加热浓氨水

(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一、选择题:

1:

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

A、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与水起反应

2: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Cl2+H2O=2H++Cl-+ClO-

3:

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A、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B、混合NH4Cl溶液和NaOH溶液

C、加热分解NH4Cl晶体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A.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5:

下列反应中,NH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A、3Mg+N2

Mg3N2B、2NH3=3H2+N2

C、3CuO+2NH3

3Cu+N2+3H2OD、8NH3+3Cl2

6NH4Cl+N2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E.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F.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G.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H.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7:

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B、KOHC、NaOHD、AgNO3

8:

鉴别三瓶浓酸:

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B.AgNO3溶液

C.Cu片D.CuO粉末

9:

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H2S和HNO3反应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D.HNO3受热分解

10.在下列变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A)氨气液化为液氨(B)磷与氧气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为氨气(D)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反应

11:

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12.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CO2B.NH3C.SO2D.HC1

1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1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1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色的有()

A.加热浓氨水B.加热NH4Cl固体

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D.加热饱和NH4Cl溶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

在标况下,1L水溶解了300L氨气,所得氨水密度为0.92g/mL,此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17:

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用的药品是,化学方程式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要制得干燥的氨气时,使氨气通过。

18:

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多是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过而制成,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19:

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Cl-、I-、NO3-、C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