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9987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x

新教材学案212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

课题2 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历史原因:

中古时期,随着________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来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

2.政治原因

(1)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仍存在许多问题。

(2)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________等政治乱象频发。

(3)“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________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3.经济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________________。

4.思想原因: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________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构图解史]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确立原因

知识点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________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

________和事务官(文官)。

(3)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________。

(4)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2.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文官制度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________》,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易错提醒]

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一定的渊源,二者具有相似性,比如它们都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的程序;它们都是工具性制度,具备考试的形式。

但二者又大相径庭,如科举制度从属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从属于皇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从属性;而文官制度从属于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政治中立性。

此外,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在管理方面也有不同的倾向,二者最终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温馨提示]

政事分开即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这是西方文官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1.考试录用: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________,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中立: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________,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________,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3.常任:

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________。

4.实行考核制:

文官根据________得到晋升或惩罚。

知识点四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进步性: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________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________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________,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构图解史]

西方文官制度

知识点五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改革:

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废________,改试策论等。

②1901年,清末新政时将各省书院、各府、州、县学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2)废除: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________。

2.选官制度改革

(1)改革传统选官制度:

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2)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3)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规定每年举行一次________________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

[易错提醒]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取官的制度,但考试这一方式与制度并未被废止,比如190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还为归国留学生举行过六次考试。

中华民国也积极汲取中国传统科举考试中的合理成分,并结合西方文官制度,推动中国考试制度进行转型,考试仍是民国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知识点六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

(1)内容:

依据________的文官考试思想制定。

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2)影响: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尽管由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

孙中山设计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考试权独立。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考试院与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并列,实现了考试权独立。

2.北洋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

(1)主要采用考试和________两种方式。

(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3.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1)建立: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________________》,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特点:

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____________的精华。

(3)选任:

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选拔依据为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部《________》以及此后颁布的一系列法规。

(4)弊端:

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知识拓展]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理论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世界范围内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文官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践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学习和借鉴;(3)科举制废除后吏制缺失引发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建立新吏制的现实要求;(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统一用人权提高行政效率的实际需要。

知识点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演变

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②后来,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________的干部制度。

③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成果:

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________、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2.公务员制度

(1)形成过程: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2)内容: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________、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3)趋势: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________在不断扩大。

(4)意义:

公务员________________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温馨提示]

现代西方国家强调公务员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政治活动;我国则强调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执行公务中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术前沿]

[史学新论] 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

1978年,卡特政府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

——摘编自郑易平、牛霞飞《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思维激活] 材料反映了美国文官制度立法规范,注重专业能力,录用群体广泛。

[考题研析]

[例]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目标是废除“通才”的用人标准,实行专业化管理配合行政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解题模板]

抓关键本题时空定位在20世纪60年代,关键信息是实行专业化管理配合行政专业化分工要求。

排易误国家干预政策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率先进行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验结论英国文官用人标准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恰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西方各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资本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也对文官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故A项正确。

[答案]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多实行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办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

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唯才是举。

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

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

确实,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考试选才的公平客观性又可以排除人情关系对官员任用的困扰,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

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史料二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19世纪末,当科举制在中国国内一片呼废声中走向穷途末路时,西方各国却在对这一制度进行了长达百年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移植并嫁接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文官考试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刘海峰、胡宏伟主编《科举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解读] 

(1)史料一介绍了西方文官制度产生前原有的选官制度的弊端,中国科举制的进步性及其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2)史料二中省略号前表明从科举制传入西方到西方确立文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省略号之后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何相似之处。

 

 

 

 

 

[历史解释]

1.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1)旧的官吏制度弊端重重,不适应新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为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3)议会改革为文官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19世纪,英国先后三次对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导地位,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4)英国官僚制度的腐败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对文官制度改革的强烈愿望。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民主制度进程的加速,建立新的文官制度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迫切要求。

(5)西方“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是文官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

(6)中国科举制的考试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为文官制度建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2.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与评价

(1)基本原则

①通才原则: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人文科学为主,要求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

②公平竞争原则:

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

”此后,所有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

③常任中立原则:

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

他们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

(2)评价:

英国建立的这一套制度使文官的任用、选拔、晋升、管理等进入民主化、制度化,政府机构充满生机活力,官僚主义作风有所减少,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历史作用

①保证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社会的常态运行。

②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扩大选才范围,提高行政效率。

(2)局限性

①西方文官制度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

②文官一经录用,无重大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可长期任职到退休。

③西方文官既有实权而又不负政治责任的特殊阶层。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贵族化倾向、晋升上的论资排队等。

探究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术前沿]

[史学新论]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

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思维激活] 材料介绍了科举制度废除的历史必然性。

[考题研析]

[例]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

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

A.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解题模板]

抓关键本题时空定位在1905年之后,关键信息是“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

排易误科举制的废除不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A项错误;科举制的废除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革命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

验结论依据材料可知,新式学堂的建立,新式人才的大量培养,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这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

[答案]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835年,留居中国的英格尔斯撰文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已开始采用考试的竞争原则来挑选公务员,并预言:

“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英格尔斯当时的预言并没有错,东印度公司实行的文官考选制度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开辟了道路,科举最终通过英国对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870年,政府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官员的枢密院敕令》,规定凡要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的人,都必须经过竞争性考试。

至此,英国文官考试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1857年4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说:

“这些中国的‘外夷’(英国人)的确只是从中国科举考试的书籍中学到一页而已。

”当然,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即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

不只是考试》

史料二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新“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

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

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

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

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摘编自刘海峰等《中国考试发展史》等

[解读] 史料一和史料二分别介绍了中外文官制度的相互借鉴、文官制度的法律保障和实践效果。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共同特点。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历史解释]

1.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

《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

(2)制定和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

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上百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

(3)对公务员的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

(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国民党,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

2.新时期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3)强调德才兼备。

(4)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

(5)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科举制废除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废除科举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改变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

③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间接导致清朝的灭亡,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中国选官制度的紊乱。

科举制度废除后,却未代之以新的选官机制,造成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官员选拔及机制的混乱。

②科举制度的废除,加剧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动荡,军阀混战。

清末民初,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日益衰败,武官军人阶层逐渐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一跃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课题随堂演练

 

1.[2021·山东菏泽高一期中考试]美国传教士、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丁韪良曾经说:

“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材料中“中国的经验”是指(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选举制D.科举制

2.19世纪50年代屈维廉、诺斯科二人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该报告为以后的英国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这一做法(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

此规定旨在(  )

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B.规范各种权力的制衡

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

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4.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予以官阶”。

这说明(  )

A.新政并未取得成就B.官制改革新旧并存

C.科举制被彻底废除D.清政府重视新式教育

5.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首。

他所说的德,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而是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等思想为价值取向。

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

A.有利于实践民主共和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动摇了封建思想基础D.推动五四运动爆发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行政管理队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这反映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是(  )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干部制度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

课题2 西方的文官制度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1.国王权力

2.

(2)卖官鬻爵 (3)连续性

3.职业官僚体系

4.平等

知识点二

1.

(1)议会 

(2)政务官 (3)考试

2.美国文官法

知识点三

1.文官考试

2.中立 执行政策

3.退休

4.工作成绩

知识点四

1.管理

2.官僚习气 推诿扯皮

知识点五

1.

(1)八股 

(2)停止

2.

(2)奏定学堂章程 (3)归国留学生

知识点六

1.

(1)孙中山

2.

(1)甄别

3.

(1)公务员任用条例 

(2)西方文官制度 (3)考试法

知识点七

1.

(1)分类管理 

(2)科学化

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公开考试

(3)范围 (4)政治、文化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考题研析 A

史料实证 [提示] 

(1)原因:

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科举制具有优越性;科举制选拔机制符合启蒙思想;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

(2)相似:

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

探究点二

考题研析 C

史料实证 [提示] 

(1)特点:

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逐步建立;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创新。

(2)英国:

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较强;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中国:

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