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002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35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9页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9页
亲,该文档总共1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docx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

湘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

申请表

 

单位:

湘东区云程实验学校

项目名称:

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研究

申请人:

李海萍

申报时间:

2011年4月

 

湘东区教研室

 

项目名称

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探究

成果形式

集体合作

主持研究单位

萍乡市湘东区云程实验学校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课题内承担的职责

李海萍

33

教务主任

中高

组长

何兰芬

30

教研组长

中一

副组长

承担研究任务人员

张冬梅

41

备课组长

中一

成员

朱木生

55

年级主任

中高

成员

李新霞

52

备课组长

中高

成员

欧阳莉

22

教师

中二

成员

曹霞

22

备课组长

中二

成员

朱红莲

25

教师

中二

成员

张玲

23

教师

中二

成员

课题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通过探索“作文的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形成作文教学体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2.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作文教学,找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的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开放课堂,让学生喜欢写作,善于写作,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取得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地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并总结成果。

4.通过实验,学校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主要内容

1.研究“有效教学”的含义、原则等有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新课程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2.研究“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现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

三研究实施的步骤、时间

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2011年4月—2012年4月):

1.研究准备尝试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机构制度。

②配备研究设施,开展实验研究。

2.研究深入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2月)

①优化研究方案,研究预设任务。

②探究研究规律,优化其过程。

3.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总结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反馈调查、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及总结,备受鉴定。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2.充分发挥试验的示范性。

3.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以科研促教研。

4.加强评估督促,注重总结提高理论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专题研讨法、观查分析法、对比法”等实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更好构建“作文有效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校审查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六、区教研室审查意见

 

签章

年月日

七、区教科办审批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怕写作文,学生写的作文不能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是大堆空话、套话和假话,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为教师而写作,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究其根本,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广大语文教师苦于无作文教材体系,作文教学无章可循,有时甚至是放任自流。

作文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没有真正摸透,在训练课上出的文题不切实际,题目的审读、甄选不准确不精当,教师教得随意,效果不理想。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教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为习作服务,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厚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生的习作水平,以使作文课堂教学变低效为高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新课标》中指出: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

初中作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稳步提高。

教师就应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作文规律及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做出循序渐进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训练下渐次提高作文素质。

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现代结构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整体观念、转换(转化)观念和自动调节。

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能称为结构。

任何系统都有赖于结构而形成系统,没有结构,系统便不复存在,只有一组要素的简单相加,也无法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显示1+1>2的功能。

有序的结构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它使各种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使得人们对系统中各要素的认识更为明晰;它使各要素之间生成了稳定的关系;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经济、高效;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简洁、更易操作;它使整个系统更具开放性、包容性而非封闭。

1、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在个人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

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既要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静态特征,还要考虑其动态发展规律,更要掌握认知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期。

否则,在学生认知水平不到,某种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未来之时,便出现需要这种能力的教学内容,失败将在所难免,意欲强行培养这种能力也是徒劳无益。

如果滞后于关键期,则将失去培养这一能力的最佳契机,以后要想再使这一能力得到补偿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为此,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以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周次和课时作出科学的提示和训练。

2、构建合理的写作知识结构

(1)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必须合乎作文教学的逻辑结构。

真正体现作文教学内在规律的、符合作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是精当、有用、准确的。

(2)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必须以学生写作认知结构为依据。

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作文教学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学生要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写作学习是为了继承与占有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所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简短性,要减少盲目的尝试。

(4)构建知识结构应当是简约的、明晰的。

只有简约、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对于在短暂的时间内需要大量前人经验的学生来说才具有可行性。

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应力图把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简单化、明晰化。

(5)构建写作知识结构应遵循先总体框架、后渐进分化的原则。

首先要把写作的那些最一般的观念、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规律、最常见的模式交待给学生,同时辅之以呈现那些最典型的例文。

然后渐次出现写作知识的细节与变式。

把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细节都能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然后再解决那些相类似的,但先前并没有学习过的细节与变式。

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正迁移。

3、创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的作文教学结构

(1)让学生主动进入热爱写作的学习状态。

(2)以理解为核心对写作学习活动及作文教学手段进行整合。

(3)以促进迁移作为作文教学工作的目标导向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2、形成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教学体系。

3、探索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4、培养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写作水平。

5、通过研究实践,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努力教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为习作服务。

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厚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以使作文课堂教学变低效为高效。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

1、从初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造成这种写作现状的成因。

2、从原有作文教学的无序中,探索初中作文的教学体系。

3、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兼顾课外,深入研究作文教学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4、探索符合中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有效模式。

5、学生自主性、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此类课题的理论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不断改进研究方法,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2、调查研究法:

调查本校学生的习作状况及阅读课的开展情况,认识学生当前习作教学的误区,再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学生作文课堂习作的真实想法,分析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形成材料。

3、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期间,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跟踪,整理个案资料,找准切口,由点到面,进行理性分析。

4、经验总结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对经验分析概括,通过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改进和调整,对好的做法进行发扬,并及时总结,取长补短,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进行更多的运用和推广,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完成。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0年4月)

利用调查法、观察法及文献资料法完成教育现状的收集及理论学习,并分析造成教育现状的成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学现状,认真研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

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请学校其他语文老师观摩,对研究成果适时在校内推广。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讨,完成课题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六、试验研究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课题的管理机制。

顾问:

贺诗军谭建国

课题指导:

贺光荣

组长:

李海萍

副组长:

何兰芬

成员:

张冬梅朱木生李新霞欧阳莉曹霞朱红莲张玲

2、充分发挥实验的示范作用

本课题研究已确立实验人员,要充分发挥试验人员的示范作用,以点促面,辐射推广。

我校做到三个先行:

(1)专题性理论研究先行;

(2)专题性观摩课研究进行;(3)撰写试验报告、论文先行,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出特色,多出成果。

3、加强教研力度,坚持以科研促课研

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营造科研环境,增强科研意识,建立激励机制,落实研究任务。

各备课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抓一个重点课题,辐射多项研究;抓一项大的课研活动,推动各种活动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发挥课题或活动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益。

4、加强课题组的交流,每周课题组成员开一次碰头会,分享实验中遇到的喜与忧,不放过一个问题,不放过一个学生。

七、课题材研究的成果

1、编好《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和论文、教案和反思、学生作品选三辑。

2、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3、典型课例的课件。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改革实验,进一步搞好教改研究活动,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此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中指出: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

初中作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稳步提高。

教师就应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作文规律及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做出循序渐进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训练下渐次提高作文素质。

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现代结构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整体观念、转换(转化)观念和自动调节。

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能称为结构。

任何系统都有赖于结构而形成系统,没有结构,系统便不复存在,只有一组要素的简单相加,也无法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显示1+1>2的功能。

有序的结构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它使各种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使得人们对系统中各要素的认识更为明晰;它使各要素之间生成了稳定的关系;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经济、高效;它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简洁、更易操作;它使整个系统更具开放性、包容性而非封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

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

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另外,实验教师参与教研,搞好教研。

达到真正更新教师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写作能力;达到教改出质量,教研出成果,实验出特色。

二、研究目的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2、形成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教学体系。

3、探索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4、培养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写作水平。

5、通过研究实践,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努力教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为习作服务。

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厚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以使作文课堂教学变低效为高效。

三、研讨课题

初中阶段作文体系的建立和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实验内容

1、七、八、九年级作文教学

2、“有效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法。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在本校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进行实验,验证设想。

(2)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作文有效教学”研究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3)专题研讨法:

选取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七八九年级同步研究,探讨理论要点,并结合相应的观摩课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观察分析法:

通过观察,课题示范课,分析情况,是否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作文学习营造愉悦氛围,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信心,转变学习方式。

(5)对比法:

通过学生的横向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比较),了解此研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的影响。

(6)活动研讨法:

a、我校举办校区新课题改革实验“创新教学研究周”活动。

(1)有“观摩研讨课”;

(2)根据课题进行点评;(3)有课题试验汇报。

b、参加市区级举办各类实验及课题研讨活动。

六、实施措施:

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本课题拟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完成。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1、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强化其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领导组

顾问:

贺诗军谭建国

课题指导:

贺光荣

组长:

李海萍

副组长:

何兰芬

成员:

张冬梅朱木生李新霞欧阳莉曹霞朱红莲张玲

2、加强教师培训

(1)多选派人员参加区市级新课程理论培训和现场作课观摩。

(2)实验教师自学新课程有关的理论书籍。

3、落实教研教改的工作任务

(1)在本学年里,课题领导小组布置教学研究的工作任务,并不失时机进行整体的有效调控。

领导小组制订计划,为教改研究顺利进行提供经费,解决研讨活动所需的一切设施(场地、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软件资料等);组长和副组长作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周密安排,作好全方位的总结,并深入教学实验检查、督促,及时解决第二阶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并出成果。

(2)课题组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作好示范性研讨课,各教研组分组进行经常性评课、各科课题研讨座谈,并在活动周中,第二阶段实验之后,作好学科实验情况汇报。

(3)本年搞好一次“作文有效教学课堂展示”实验活动,建立“作课—说课—评课—实验汇报—座谈”五步井然有序的运行过程,以便我校全体教师一起探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来促进新课程实验,更好地实施实验,研究讨论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在今后的试验中建立更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4、充分发挥我校的示范作用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我校做到三个先行:

(1)专题性研究先行;

(2)专题性观摩课研究先行;(3)撰写试验反馈(评课报告)、论文、课例、反思先行。

并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活动中能示范、显特色、展成果。

5、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以科研促课研,以课研促出成果。

(1)抓好研究性观摩课

多进行观摩课试讲、点评、反思等活动。

课做到:

理念新,学习方式新,教学模式新,课堂能创新。

(2)加强评估督导,注重总结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研究中,课题组严格检查备课组是否完全执行课程计划:

是否在教学中活用、用活教材;是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习方式;是否构建成一种“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否经常性写好课例反思;是否按课题研究计划搞好课研;是否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好课题总结及论文。

六、课研活动安排

(2011年2月----4月)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3、课题组出课研计划

(一)。

4、各教研组分组进行上研究课、开座谈会。

2011年5月-2011年7月

1、理论学习。

2、进行全校“作文有效教学观摩课”活动。

3、各教研组分组上研究课、开座谈会。

4、教师写教学反思、论文、阶段性总结。

湘东云程实验学校作文课题组

 

《小学“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二)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新课题改革实验和创新教育实验,进一步搞好教改研究活动,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此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湘东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方案》和上级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我校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和“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教改研究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题实验和创新教育实验;又要实验教师参与教研,搞好教研。

真正达到更新教师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改出质量,教研出成果,实验出特色。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实验活动取得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地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并总结成果。

2、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构建灵活多变的评价体系,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意识,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设计、组织、引导、指导、帮助、促进、鼓励和合作者。

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营造一个公正、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4、探索在新课程实验中用创新教学来促进学生,增强自主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讨课题

1、探索在新课程实验中构建具有一种公正、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综合型课。

2、创新教学与创新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探索。

3、小学英语、双语教学与“自主创新学习”。

四、实验内容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

2、“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法。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在本校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进行实验,验证设想。

(2)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研究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3)专题研讨法:

选取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语数英学科同步研究,各学科类似专题,分科探讨,探讨理论要点,并结合相应的观摩课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观察分析法:

通过观察,课题示范课,分析其实录情况,是否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营造愉悦氛围,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信心,转变学习方式。

(5)对比法:

通过学生的横向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比较),了解此研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的影响。

(6)活动研讨法:

a、我校举办校区新课题改革实验“教学研讨周活动”活动。

(1)有“观摩研讨课”;

(2)根据课题进行点评;(3)有课题试验汇报。

b、参加市区级举办各类实验及课题研讨活动。

六、实施措施

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2002年9月-2005年9月),本方案实施期是实验的第二阶段:

(2003年9月-2004年9月)

1、继续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强化其管理机制

(1)课题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研讨管理。

(2)课题指导小组进行课题研讨指导。

2、加强教师培训

(1)多选派人员参加区市级新课程理论培训和现场作课观摩。

(2)实验教师自学新课程有关的理论书籍。

3、落实教研教改的工作任务

(1)在本学年里,课题领导小组布置教学研究的工作任务,并不失时机进行整体的有效调控。

领导小组制订计划,为教改研究顺利进行提供经费,解决研讨活动所需的一切设施(场地、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软件资料等);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作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周密安排,并写好学校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作好全方位的总结,并深入教学实验检查、督促,及时解决第二阶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并出成果。

(2)课题领导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作好示范性研讨课,各教研组分组进行经常性评课、各科课题研讨座谈,并在活动周中,第二阶段实验之后,作好学科实验情况汇报。

(3)本年搞好一次“创新教学研讨周”实验活动,建立“作课—说课—评课—实验汇报—座谈”五步井然有序的运行过程,以便我校全体教师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创新学习”教学,来促进新课程实验,更好地实施实验,研究讨论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在今后的试验中建立更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4、充分发挥我校的示范作用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我校做到三个先行:

(1)专题性研究先行;

(2)专题性观摩课研究先行;(3)撰写试验反馈(评课报告)、论文、课例、反思先行。

并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活动中能示范、显特色、展成果。

5、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以科研促课研,以课研促出成果。

(1)根据教导处的总课题,各教研组分别召开座谈会,确定适合本学科的子课,落实研究任务,以点带面抓好一个子课题,带动多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发挥各子课题组的优势。

(2)抓好研究性观摩课。

多进行观摩课试讲、点评、反思等活动。

课做到:

理念新,学习方式新,教学模式新,课堂能创新。

(3)加强评估督导,注重总结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研究中,教导处严格检查教研组是否完全执行课程计划:

是否在教学中活用、用活教材;是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习方式;是否构建成一种“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否经常性写好课例反思;是否按课题研究计划搞好课研;是否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好课题总结及论文。

六、课研活动安排

(2002年9月----10月)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3、各教研组出课研计划

(二)。

4、各教研组分组进行上研究课、开座谈会。

2003年11、12月-2004年1月

1、理论学习。

2、进行全校“创新教学研究课周”活动。

3、各教研组分组上研究课、开座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