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269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

初三学习的知识是初中三年学习的汇总,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初三化学测试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其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汤姆生D、爱迪生

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动物的呼吸作用.汽油挥发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火柴,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

B.在试管中盛1/2容积的液体进行加热

C.用舌头去尝药品的味道

D.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时,用手指拿着试管用手腕甩动

5、某实验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试管取一些稀盐酸,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合理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入2滴稀盐酸B.向试管内注入l-2mL稀盐酸

C.向试管内注入5mL稀盐酸D.向试管内倒入大半试管稀盐酸

6、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比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时间长,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g白糖,当指针不在零位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当达到平衡时(指针在零位),则实际称量的白糖的质量是:

()

A.等于10gB.大于10gC.小于10gD.无法判断

8、实验不小心打翻酒精灯,并在桌面燃烧起来,简单合理的扑救措施是:

()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盖

9、正确量取12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1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④

10、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

1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试管里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试管没有倾斜;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用火焰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⑥

1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是因为加热过程中试管里的液体有可能会喷出来,烫伤人

B.液体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是因为热的试管可能会烫手

C.酒精灯帽取下来一段时间后,再去点火,发现酒精灯点不燃,是因为灯芯上的酒精早已挥发,只剩下水分了

D.实验后,必须清洗仪器,是因为仪器不干净,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0ml,该生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其体积为10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10毫升B.10毫升C.小于10毫升D.无法判断

14、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

15、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16、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17、下列仪器中,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①集气瓶②蒸发皿③烧杯④量筒⑤试管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②③⑤

1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19、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B.烧杯和试管可以放在火焰上直接加热

C.把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缓缓地竖起试管,让药品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D.可以用内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但是要求试管倾斜45度,且不时移动试管

21、下列实验操作必须使用滴管的是:

()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B.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C.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D.加热液体

22、2019年5月17日至23日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以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为主题,全方位开展防治非典科普宣传活动。

以下是人们在面对非典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B.烹饪时用加碘食盐,可预防非典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23、下列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③汽车新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④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实验方案

小敏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

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第一天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

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

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

25、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纳米粉=10-9米)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

如:

如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B.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C.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D.制成纳米材料的铁粉堆积在一起不能导电

二.填空题

1、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由试管______往_______套,夹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3、现有下列实验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bd________,i。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到,加热时b中的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g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排水集气时要用到的仪器、

、。

(填用到的仪器填名称)

(3)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①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

②用嘴吹灭酒清灯

③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④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4、液体药品取用如右图操作,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瓶塞应放在桌上,原因是

(2)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原因是

(3)倾倒液体时,瓶口要试管口,缓缓倒入,原因是

(4)倒完液体后要立即,并把试剂瓶放回,标签要朝向

5、如右图,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

水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几个现象填写几个)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水,应选用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5)把石灰石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的方法是

7、①甲醛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易溶于水、

醇和醚;③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

④甲醛能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电木);⑤它也能与银氨溶液产生银镜反应;⑥还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⑦甲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⑧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

根据上述有关甲醛的介绍,我们可以归纳出:

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填序号,如果认为该空没有答案,可以不填;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____,物理变化有__________,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

8、酒精: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用途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三.实验探究

1、小明通过学习蜡烛的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酒精是,

液化气是(填固体液体气体

(2)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的物质;

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与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焦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填是、不是)分层的,温度最高。

(4)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小明同学设计了下表格,请你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点燃液化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水(H2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

(5)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可能是什么原因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题

1、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

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

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

图所示。

在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

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

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说明氧气具有性。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还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设计如下实验.

(1)人在吸气的时候活塞A____(填打开还是关闭)活塞B______(同上).

(2)人在呼气时,应该将活塞A______,将活塞B_______,在Ⅱ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瓶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瓶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实验反复操作就能证明二氧化碳是来自人的代谢而不是空气.

3、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示。

(含量均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氧气2115.7

二氧化碳0.033.6

水蒸气0.036.2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1)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3)

(4)(5)(6)

请填写:

(1);

(2);

(3);

(4);

(5);

(6)。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5、[发现问题]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

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6、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

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

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右

图A,这证明焰心___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上图B),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猜想操作现象结论

假设①:

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

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

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

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不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7、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步骤现象结论

8、在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大型超市和教室等地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氧气的含量相对较低。

试设计实验证明:

超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学校操场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2)给你一段塑料管、玻璃片、集气瓶,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取出

(1)题中大型超市和学校操场的气体样品。

(以操场为例)

总结:

初三化学测试题就为大家汇总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物理本门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