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6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docx

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附答案详析

2020年3月枣庄市高一语文线上学情检测卷

第Ⅰ卷(共72分)

一、课内基础巩固(6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

B.觳.觫(húsù)恻隐.(cè)庠.序(yánɡ)豚.(tún)

C.忖度.(cǔndù)邪侈.(chǐ)孝悌.(tì)衣.帛(yì)

D.千乘.(shèng)率.(shuài)尔摄.(shè)乎饥馑.(j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根深蒂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B、渊远流长恃才傲物戒奢以俭

C、择善而从载舟履舟施惠于人D、鸣琴垂拱文武争驰是可而止

3.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D、宗庙之事,如会同

4.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

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

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

堆积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患:

祸害

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

毛病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

加速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

等到

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

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

......的样子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人君当神器之.重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

C.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

11.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何之.②反而求之③舆薪之不见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⑥莫之能御也

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⑥/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④⑤

1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必固.其根本

C.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良庖岁.更刀,割也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足之所履.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未尝见全牛.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

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

1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

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8.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19.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

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

境界的向往。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

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

“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

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

“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

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

“勇哉!

子贡复进曰:

“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

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

“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

孔子曰:

“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

“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

何云焉。

”孔子曰:

“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

“回闻熏、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

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

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

“美哉!

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

“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

“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搴(qiān):

拔取。

聝(guó):

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

②漭瀁(mǎngyàng):

广大无涯际的样子。

③熏:

香草。

莸(yóu):

臭草。

④五教:

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

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

夺取

C.挺刃交兵.兵:

兵器D.夫子曰:

“辩.哉!

”辩:

通“辨”,区别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类异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则由无所施其.勇②其.真无马邪

C.①子路抗手而.对曰②舍瑟而.作D.①夫子何选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23.下列语句中,与“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而良人未之知也D.异乎三子者之撰

2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孔子之所以肯定

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

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第Ⅱ卷(共78分)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五大题,共78分。

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打印的)相应位置或自己的纸张上。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25分)

25.

(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孔子曰:

“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

(5)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谏太宗十思疏》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7分)

26.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

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4)、《鸿门宴》中写项庄舞剑,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昔闻”与“今上”交代时间,扩大了诗歌的时空领域的

句子是“,”

(6)、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

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7)、《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大与小的比照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又显示出词人的

豪迈、超旷的内在气质的句子是:

“,”

(8)《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

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词句是“,”。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7--28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28.诗的颈联有何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6分)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29.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注意与前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相一致。

(6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30.高一

(2)班将举办以“英雄”为主题的班会,邀请校长参加,下面是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校长:

您好!

敝班定于明晚7点在教室举办以“英雄”为主题的班会,特向您发出诚挚邀

请,敬请准时出席。

另外请您抛砖引玉做个报告,激励同学们“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请做好准备。

全班同学恭候您的惠顾。

高一、

(2)班班委会

×年×月×日

①、改:

②、改:

③、改:

④、改:

⑤、__________改:

3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从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信息通过多媒体形式(至少有文字、语音、音乐、图

片、影像)进行传播;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平台进行传播,多平台至少包括电脑、手机和电视,每个平台都有支持多媒体信息传播的能力;无论什么媒体、什么平台,都用一个技术体系和

网络进行传播,也就是互联网体系;新媒体的经营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信息传播领域,还可以扩大到基于信息的其他服务领域,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软件、网络商务和网络服务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小写作(12分)

3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小诗《手握一滴水》唤起我们无尽的遐思。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200字。

 

答案

一.课内基础巩固(60分)

1、D解析:

A哂(shěn)笑B项,“庠”读xiánɡ;C项,“度”读duó

2、A解析:

B项,渊一源;C项,履一覆;D项,是一适。

3、D解析:

A希,通“稀”,稀疏B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C与,通“欤”,语气词

4、B解析:

A项,“暴”通“曝”;C项,“厌”通“餍”;D项,“当”通“倘”。

5选B解析:

B项,导:

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

6、C解析:

C项,速:

招致。

7、C解析:

如:

或者

8、选D。

D项,“既”意为“已经”。

A项,“以”分别为“因为”“拿”。

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

C项,“于”分别为“对”“在”。

9选D解析:

D项,介词,用。

A项,介词,替/介词,被。

B项,介词,从/介词,比。

C项,转折连

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10、B

【解析】B项,均为连词,来。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11、选A解析:

①⑤动词,到,往。

②⑥代词,它(他)。

③宾语前置标志词。

④助词,的。

12、A【解析】A项中“乐”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中加点字均为使动用法。

13、选A【解析】:

A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B项,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

C项,名词作动词,踩。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14、选C

【解析】:

A项,行李:

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东道主:

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

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15、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

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

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

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16、选B。

【解析】:

例句为判断句。

B项,为判断句。

A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宾语前置句。

D项,为省略句。

17、选A【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B项,宾语前置句,即“未尝技经肯綮”。

C项,省略句,

“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D项,宾语前置句,“是以”即“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是“于硎发”。

18、C

【解析】试题分析:

例句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C项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

A项,“……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B项,“岂……乎”,表反问。

D项,“何也”,表疑问。

19、选B

【解析】:

B项,“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20、选C【解析】:

“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

21、选D解析:

D项,辩:

善辩。

22、选A解析:

A项,①②都表原因,“因为”。

B项,①代词,他的;②表反问语气词,难道。

C项,①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②连词,表承接。

D项,①语气词;②代词,相当于“之”。

23、选D解析:

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24、选B解析:

B项,“繁词”指的是子贡。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分)

25、参考译文:

(1)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

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2)孔子说:

“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2

(3)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4)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5)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6、参考答案:

(17分)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7)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8)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7.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错)

28.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2分)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

(2分)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

(2分)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29、【答案】(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30、[答案]①“敝班”改为“我班”;②“准时出席”改为“莅临指导”;③去掉“抛砖引玉”;④“做好准备”

改为“拨冗准备”;⑤“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敝班”过于谦虚;“准时出席”语气过于生硬,不宜用于邀请;“抛砖引王”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做好准备”过于口语化;“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用在学校的邀请函中不恰当,宜改为“光临”之类的词语。

31、[答案]新媒体多平台互联网体系传播

[解析]这个语段谈论的内容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因此“新媒体”“传播”是关键词;其次,寻找材料中的中心语句,比如“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平台进行传播”“无论什么媒体、什么平台,都用一个技术体系和网络进行传播,也就是互联网体系”,进而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其他关键词“多平台”“互联网体系”。

32、(12分)略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

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

“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

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子路走上前去说道:

“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个跟着我吧。

”孔子说:

“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

“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

“多么有口才啊!

”颜渊退后不说话。

孔子说:

“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

”颜回回答说: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孔子说:

“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

”颜回回答说:

“我听说熏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

”孔子神情肃穆地说:

“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

“老师会选择谁呢?

”孔子说:

“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