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669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9种骨伤科疾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

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

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

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

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21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辨证治疗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颈椎X线片

□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透或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

□□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运动疗法

□康复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

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

BGG000)。

2.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

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五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

伤后2周内。

(2)中期:

伤后2周~4周。

(3)后期:

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

血瘀气滞证

中期:

营血不调证

后期:

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

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

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型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脊柱X线片

(7)CT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胸腰椎MRI等。

(八)治疗方法

1.早期

(1)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

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2.中期

(1)骨盆牵引、垫气囊托板、佩戴脊柱外固定支架逐渐下床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3.后期

(1)脊柱外固定支架固定下床活动和腰背肌功能锻炼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治法:

补益气血、强壮筋骨

(九)出院标准

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2.X线片复查骨折维持稳定。

3.无其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下肢麻木等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

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

S32·00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35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4天)

年月日

(第5-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入院检查并实施各项实验室、影像学复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并记录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指导患者进行五点练功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向患者家属交代需要配合治疗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练功逐渐由五点改为四点练功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骨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凝血功能

□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心电图

□CT

□脊柱X线片

长期医嘱

□骨盆牵引

□中医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予以中药调理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骨盆牵引

□气囊托板

□中医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予以中药调理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床上翻身

□指导陪护工作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22-28天)

年月日

(第29-34天)

年月日

(第35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加强四点练功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三点练功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骨盆牵引

□气囊托板

□中医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予以中药调理

□使用脊柱外固定支架逐渐下地活动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结合病情用药

□骨盆牵引

□气囊托板

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症处理

□复查X线片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下地活动量,循序渐进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指导康复治疗

□晨间护理、夜间巡视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编码:

BWC131)。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

M86.6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

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

(1)单纯性:

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

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蕴结证

正虚邪滞证

肾虚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编码:

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

M86.691)。

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不进入本路径。

5.如伴有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癌变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血沉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

(6)渗出液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

(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8)心电图

(9)病变部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厌氧菌培养、CT、MRI、ECT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正虚邪滞证:

补益正气,托毒祛邪

肾虚瘀阻证:

滋补肝肾,化瘀通络

2.外治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包括外用膏药、外用洗药等。

3.病灶清除术

4.灌注冲洗术

5.封闭负压引流术

6.组织瓣移植术

7.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8.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局部无明显疼痛及肿胀。

2.窦道基本愈合。

3.X线片复查无游离死骨。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糖尿病、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内科疾病可使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应用外用药物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可能需延长疗程或退出路径。

3.死骨较深在或窦道较深、死腔较大,可能需延期治疗,或配合行组织瓣移植术。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TCD编码:

BWC131、ICD-10编码:

M86.691)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年月日

(第8-14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常规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入院检查并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诊疗计划实施前评估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签署知情同意书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行病灶清除术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

□血沉

□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凝血功能

□血糖

□心电图

□X线片

□感染性疾病筛查

□渗出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患部CT检查(必要时)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外用

□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病灶清除术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辅助工作

□饮食指导

□安排陪护工作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辅助工作

□饮食指导

□安排陪护工作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15-28天)

年月日

(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明确出院时间

□完成病程记录

□继续日常治疗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特殊疾病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外用(拆线后)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X线片复查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执行各项常规护理工作

□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辅助工作

□饮食指导

□安排陪护工作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

BNV09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

M87.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2.疾病分期

参照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

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股骨头受累<15%。

I-B股骨头受累15%~30%。

I-C股骨头受累>30%。

Ⅱ期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

Ⅱ-A股骨头受累<15%。

Ⅱ-B股骨头受累l5%~30%。

Ⅱ-C股骨头受累>30%。

Ⅲ期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3.分型

参考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

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

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