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735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docx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评估报告

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11月14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从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实施两年半。

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四路并进”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了“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使全市经济继续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运行。

总的来看,规划《纲要》实施进展顺利,除节能减排等个别目标外,大部分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及任务完成情况

  

(一)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统计,2006年-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46亿元、808亿元,增长15.8%、18.1%,年均增速16.9%,超过“十一五”规划12.5%的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1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950亿元,有望接近“十一五”末生产总值1000亿元的预期目标。

2006年-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071元、15530元,增长15.2%和18.3%,超过规划预期目标3个和6.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7%,预计今年增长12%,达到17400元,接近“十一五”规划人均生产总值18100元的预期目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2007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5亿元、42.5亿元,增长19.2%、22.8%,年均增长21%,比“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3%高出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6亿元,已接近200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1.1%,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预计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超过50亿元,接近“十一五”规划54亿元的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6年—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310亿元、429.5亿元,增长39.8%、38.5%,年均增长39.1%,高于规划预期目标24.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4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2亿元,同比增长33.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32.8%。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提前完成“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的预期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1万人,提前完成“十一五”累计完成25万人的预期目标。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3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39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413.8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累计261.01万人次,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2006年—2007年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3.7%,今年上半年为3.0%,均低于“十一五”规划4.5%的预期目标。

(二)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2:

60.4:

25.4。

其中二、三产业达到85.8%,一产比重比2005年下降1.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1.7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

61.8:

25.5,一产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继续增加,提前达到“十一五”规划一产比重13%和二、三产比重87%的预期目标。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20.2万吨,比“十五”末增加66.6万吨,增长26.3%。

今年全市优质小麦收获面积380万亩,占总收获面积的84.3%。

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全市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18家,总资产56亿元,带动本地农户40万户。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2家。

高效农业面积达到96.81万亩,比“十五”末增加55.21万亩,增长132.7%。

工业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

全面整合提升钢铁、水泥、纺织、煤炭等传统行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电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国家鼓励的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食品等八大优势行业占限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2%。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比2005年增加140亿元。

钢铁、煤炭等行业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9家煤炭企业整合成鑫龙煤业集团,组建了鑫盛机械装备集团。

永兴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与沙钢的重组,互相持股,实现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服务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十一五”前两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速分别为12.9%和15.7%,年均增长14.3%,其中2007年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为我市14年来的最高水平,比2005年增加57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13.5%。

2006年—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7亿元、198.6亿元,年均增长16.8%。

今年上半年完成113.5亿元,同比增长24%。

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均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步增大。

(三)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点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马家岩水库、安阳河、南海泉域治理等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

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村沼气、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等工程稳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农村户用沼气达到16.7万户,75万农民用上了生态清洁能源,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30万户的50%以上。

以改善东部苦水区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28.6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原来的47公里增加到174.6公里,干线公路达到880.4公里,农村公路达到10131公里,等级公路达到8146公里,占通车里程的72.8%,二级以上公路达1415公里,占等级公路的17.4%。

大广、安林、济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南高速计划年内建成通车,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开工建设,林长高速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市长途汽车客运南站正在建设,计划年内建成投运。

全市乡镇等级客运站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班车。

安林铁路改造工作已经完成,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长(治)兖(州)铁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煤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鑫龙煤业集团对小煤矿实现整合,永煤集团完成对鑫龙煤业重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安阳电厂、林州市电厂、滑县顺成热电厂、安阳市热电厂、安化集团自备电厂、林州优创热电公司和安阳广源能源有限公司小火电机组按期关停,全市累计关停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60.8万千瓦。

大唐安阳发电厂2×300MW热电联产机组已建成投产,大唐林州热电有限公司2×300MW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

(四)城镇化建设

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

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75%,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25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1.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6.9万人。

市区完成城市出入口、中心广场等市政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47项,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增加了路网密度,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缓解了交通压力。

两年新增城市道路长度19公里,新增道路面积88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8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

中华路等8条道路创省级绿化达标道路。

环城河、洪水河治理有序推进。

华祥立交桥、铁西路改造和宗村污水处理厂、市医疗垃圾处理厂等项目顺利实施。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展顺利。

中小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

在各县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县城向各乡镇的辐射带动,林州市王相路、翠薇路等道路工程和蜜蜂山综合开发顺利实施,完成了安林高速公路引线工程,实现集中供热80万平方米,天然气安林长输管线全线贯通,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并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汤阴县完成了高速公路西出口改造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厂。

滑县实施了滑兴中路扩建工程和二水厂扩建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

内黄县实施了建设路等道路工程,新建了硝河桥、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

安阳县大力实施了工业园区建设。

通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的辐射力、凝聚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镇建设加速推进。

在2006年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12个,重点镇、中心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的基础上,2008年,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了安阳县水冶镇、林州市姚村镇等总体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文峰区宝莲寺镇开元大道和兴宝大道、滑县万古镇等详细规划和安阳县善应镇等2个环境专项规划顺利完成。

目前,全市有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小城镇科技示范园区1个,中州名镇18个,中州新村49个。

年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小城镇达到15个,7个小城镇进入全省百强镇,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镇区面积达到178平方公里,总人口136.9万人。

(五)科技教育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2007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

李官奇、张跃进等发明的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占全省所获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近三分之一。

两年共有15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3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257项,安排科技三项费6850万元,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85%以上,技术贸易交易达到1.26亿元。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179项。

举办了第六届全国特种养殖种植品种展示交流会。

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全市城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7.01%,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全市新建改建高中12所,普通高中在校人数达到10.2万人,比2005年增加1.41万人,升学率达到93.3%,超过“十一五”末85%的规划预期目标。

扩大职教规模,提高教育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在校生人数达到6.16万人,比2005年增加4万人。

安阳工学院三期建设基本完成,安阳师范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07年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43万人,比2005年增加7200人。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筹建。

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资助面达到100%。

(六)改革开放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十一五”以来,全市有51户企业完成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

沙钢、永煤、河南中孚、香港华润等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等形式与我市企业实现了战略重组。

城市信用社被国家银监会批准筹建市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完成票据兑付6.4亿元。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运行。

农业银行股改确权工作积极推进。

市信用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任务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县乡财政体制逐步理顺。

科技、文化、卫生、财政、农信社等领域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7.69亿美元和12.98亿美元,年均增长37.4%,高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6%的预期目标;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4756万美元、7461万美元,分别增长67.9%、56.9%,年均增长43.6%,高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6%的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87.1%,远远超出规划目标,今年将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15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实际利用外资5174万美元,同比增长20.4%,也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七)可持续发展

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

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为539.4万人,2006年—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31‰、5.19‰,年均增长5.23‰,连续两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下,低于6.4‰的规划预期目标,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预计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完全能够控制在553万以内。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2006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2.703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3.28%。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0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率为5.9%。

2007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2.59吨标煤/万元,比2006年下降4.0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5.66%。

2007年,全市共削减化学需氧量5307吨,削减二氧化硫10685吨。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由2005年295天上升到311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2%。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6%,同比多下降3.35%,化学需氧量削减3737吨,下降2.67%,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9295吨。

土地实现集约节约利用。

深入开展砖瓦窑、工矿废弃地、空心村土地三项整治,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荒地进行开发建设。

共拆除黏土砖瓦窑厂464个,复垦节约土地10589亩。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严格实行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

以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减少了企业非生产性用地,加快推进土地“三项整治”,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

2007年全市耕地控制在40.87万公顷以内,未突破“十一五”规划40.7万公顷的预期目标。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造林5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0.91万亩,封山育林0.86万亩,飞播造林4万亩,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平方公里。

加大了对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环境集中治理,先后对卫河流域、洪河流域、安阳河流域和“两库两泉”等流域,化工、钢铁等行业及全市饮用水源地实施了整治,在较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3.15%,比2005年提高14.35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4.8%,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7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49.14%。

(八)和谐社会建设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2006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9元、11796元,分别增长12%、17.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72元和4493元,分别增长15.1%和19.1%,年均增长17.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超过“十一五”规划分别年均增长8%和7.8%的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40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395元,同比增长23.1%。

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截止今年6月30日,我市城镇基本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8.7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6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7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88万人,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3万人。

城镇基本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综合征缴率分别达到130.20%、99.90%、103.41%、133.62%、118.14%,均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2007年底,城市低保对象达9万人,当年发放低保金857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达13.9万人,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30元,当年发放低保金4413万元。

健全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制度。

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0.1%,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6年以来,我市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已经建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千余人,覆盖城市居民65万,覆盖率达到8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6.8%,筹资总额达到37137万元,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90%的预期目标。

积极扩大单病种收费试点范围,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的单病种限价管理的病种达到62种。

对价格偏高药品进行分期分批降价,实行有标底招标,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文化事业成效显著。

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圆满成功,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工程已交工验收,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搬迁入驻。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顺利。

完成了昼锦堂、韩王庙一期工程的恢复建设,对滑县明福寺塔进行了全面维修,安阳县马氏庄园对外开放。

滑县大弦戏和大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易文化、滑县木版年画和秦氏绢艺,汤阴县跑帷子等10项内容进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快速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市水上运动基地和市体育训练中心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市射击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会展体育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30213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0.124平方米,体育健身苑达到194处。

积极新增体彩终端机,全市共有体彩终端机262台,体育彩票两年累计销售2亿元。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体育工作,成功举办了市九运会、第19届中国围棋名人赛及全国中老年太极拳比赛。

平安安阳扎实推进。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2006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市和煤炭行业先进单位,市消防支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英模群体。

两年全市各类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6.4%和34.9%,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5%和23.2%。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和谐委”,信访“三级例会制度”被中央联席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信访秩序逐步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2007年全市第三产业比重为25.4%,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7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上,高耗能工业、资源加工型为主的重工业比重过大,以最终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产品比重过低。

产业集中度低,特别是战略产业、后续支撑产业不突出,市场竞争力弱。

在经济增长结构上,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作用仍显不足。

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十一五”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基础差、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多,农村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方面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较大,从2005年到2007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6337元扩大到7303元。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严重

“十一五”期间,我市已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由于人口总量多,人口密度大,致使我市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我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以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大,低消耗、高附加值的轻工业比重小,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四)改革开放任务艰巨

“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有了较大进展,利用外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的外向度仍然很低。

2007年我市的外贸依存度仅为11%左右,大大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

同时,由于思想解放不够,改革意识不强,力度不大,推动不力,我市各项改革进展不快,目前市属国有企业仍有86户未完成改制,县(市)属国有企业仍未改制完毕,而且改制难度越来越大,商贸、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在不断加大,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科技、教育、卫生、社保等一些领域还比较薄弱,群众上学难、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

社会保障能力较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凸显。

大批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还没有进入社会保障范围,农村人口、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尚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加上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六)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从2007年开始,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市市场物价涨幅较大,据统计,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8%,今年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9.5%,对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受煤炭、铁矿石、焦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市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效益下滑。

今年1—6月份,全市限上工业亏损企业68家,亏损面达到9.7%,亏损总额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67.7%。

(七)“十一五”确定的个别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虽然“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大部分目标任务完成的比较好,但仍有个别指标受各种因素影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存在较大难度。

1、节能减排。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目标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年度计划,要完成“十一五”累计下降23%的目标任务,今后三年年均需下降6.0%以上。

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也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今年上半年COD下降2.67%,二氧化硫上升2.25%。

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COD需削减8.89%,二氧化硫需削减17.76%以上,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难度很大。

影响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因素。

在我市的产业结构中,以能源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227家高耗能企业,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81.1%,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在60%以上,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所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2.6%,占GDP的比重30%,而高产出、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第三业发展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导致我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对能源的需求呈刚性攀升,而耗能工业产品的增加,又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激增。

二是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大。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是,以钢铁、建材、电力、化工、铁合金、医药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低附加值、传统技术产品居多,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名牌产品比重较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

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