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857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三)

分值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椽子(chuǎn)黝黑(yǒu)吞噬(shì)油光可鉴(jiān)

B.咫尺(zhǐ)干涸(hé)鬈发(juǎn)深恶痛疾(wù)

C.解剖(pōu)教诲(huǐ)锃亮(zènɡ)相形见绌(chù)

D.媲美(pì)哂笑(shěn )牟取(móu)颔首低眉(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遨游钥匙心扉鹳立鸡群B.蒙昧貂皮波斓 粗制烂造

C.犀利迁徙繁衍正襟危坐D.萧瑟狼籍欣慰不可名状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B.在这种人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C.这篇文章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人生就是一个巧妙绝伦的五线谱,跌宕起伏,有高潮亦有低谷。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C.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名著。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

“这是一只旅鼠。

B.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C.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D.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6.下列关于文学文体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书信正文写完后,要另起一行,写上一些表示敬意、祝福和勉励的祝颂词,如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空格写上“敬礼”。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我的母亲》的作者胡适,字适之,现代诗人,学者,确立了我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

D.根据谓语的不同构成,主谓句可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如:

“你改悔吧!

”;名词谓语句,如:

“每人一盏灯。

7.八年级

(1)班刘阳同学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前几天,刚从超市出来的刘阳同学,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台阶旁,他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扶起老人,并关切地说了一句话。

下列选项中最得体的一句是()

A.老爷爷,您年纪大了,上下台阶可得留点儿神。

B.老爷爷,您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可得小心点儿啊!

C.老爷爷,大冷的天,您可不能坐这儿看风景啊!

D.老爷爷,您腿脚不利索,上下台阶您老不能注意点儿吗?

8.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飞马岛》),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作者凡尔纳是英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无几,有船长尼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赛尔、一个捕鲸手和驱逐舰舰长。

康赛尔是阿龙纳斯的仆人。

C.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等。

D.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的。

史文恭、花荣都是书中“水浒一百单八将”中的人物。

9.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②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

③读书就跟参观博物馆一样。

④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⑤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

⑥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

A.⑥④①⑤③②  B.③⑥①⑤④② 

C.⑥⑤①③②④  D.③⑤①⑥②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动物、人物、物品。

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

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

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

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如“福寿双全”“龙风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

扎、糊、绘、放,筒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的立体风筝等。

到南北朝,风箏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目的。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玩物,而且与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

他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

写的是詹氏两女,一个美貌有才华,一个丑陋且笨拙,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就是个风筝迷。

他写的《风鸢图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

他说:

“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10.下列不属于文本介绍内容的一项是() 

A.风筝的起源         B.放风筝技艺         

C.风筝的用途         D.风筝与名人

11.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朝时期,我国才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B.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风筝,如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等。

C.风筝得名是因为五代时的李邺在鸢上安装了竹笛,发出古筝一样的响声。

D.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12.下列不能证明我国制作的风筝“驰名中外”的一项是()

A.鸢城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

B.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C.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D.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享誉中外。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瞻之先①,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②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于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

“此胜景,不能吟咏,晚又何妨?

”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

“莫是尔否?

”景拜曰:

“实见侍御吟赏起④予,辄有寓题。

”公咨嗟⑤久之而去。

回京阙,戒子弟郑涵、郑瀚曰:

“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人。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三数年后,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荐辟法寺学省清级⑦。

乃生瞻,及第作相。

(节选《太平广记》有删)

【注释】①刘瞻之先:

指刘瞻的父亲刘景。

②絪:

yīn。

郑絪,唐德宗时宰相。

③荆部商山:

地名。

④起:

启发。

⑤咨嗟:

赞叹。

⑥馔:

zhuàn,食物。

⑦辟法寺学省清级:

古代职位名。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色愈恭,礼愈至(色:

神情)/天山共色(色:

颜色)

B.益慕圣贤之道(道:

学说、思想)/策之不以其道(道:

道理)

C.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左右:

随行的人)/余立侍左右(左右:

旁边)

D.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但:

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

只)

14.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骈死于槽枥之间

B.絪大讶其佳绝/猿则百叫无绝

C.足肤皲裂而不知/执策而临之

D.辄有寓题/饮少辄醉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从无书可读、无师可问和从师求学之苦三方面写读书求学的艰难与自己的勤奋刻苦,以此勉励马生。

B.从【乙】文可知,刘瞻十八九岁时,郑絪就担任御史了,而且是一个爱才、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C.【甲】文写同舍生衣着的光鲜、配饰的讲究与“我”衣着的“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以学为乐的高洁志趣。

D.【乙】文中,郑絪识才验证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刘景题诗”则启发我们,作为“千里马”适当展示才美更易被赏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共23分)

(一)阅读第I卷中的文言文,完成16~17小题。

(7分)

16.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17.宋濂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是与他青少年时代博览群书、诚心求教、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乙】文内容简答。

(3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3分)

 

19.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三)诗文名句默写。

20.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0分)

(1)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中以议论抒发感慨,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愤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富含哲理,体现了词人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9)《五柳先生》中引用黔娄之妻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槐花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

这真是奇迹!

” 

⑤“什么奇迹呀?

”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

我们这里多得很。

”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

简直神奇极了!

” 

⑫“什么神奇?

” 

⑬“这木棉花。

”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

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 

⑮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

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像对我讲话。

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

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

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21.文章第③段至第⑮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4分)

 

22.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6分)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

(3分)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23.“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3分)

 

24.这篇文章富有感染力,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请以第⑰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4分)

 

四、作文(50分)

25.按要求作文。

以“因为你,我的生活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00

2016-2017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八)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3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A

B

A

B

D

B

A

C

B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共23分)

(一)16.

(1)因为心中有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穿不如别人了。

(2)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

(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

(1)敢于展露才华,赢得被赏识的机会。

(2)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进取。

(3)善于学习,长期以来留心学习。

(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18.(6分)答案一:

颔联(第二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宋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诗人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诗人面对家国破败个人孤苦伶仃的境况的沉痛心情。

(3分,修辞1分,赏析2分)答案二:

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音节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19.(3分)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20.(10分)

(1)行到水穷处

(2)欲上青天览明月(3)独怆然而涕下(4)沉舟侧畔千帆过(5)岂不罹凝寒(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共17分)21.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2分)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2分)或:

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4分)

2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把红花比作朝阳和晚霞,写出了花的多、大、颜色的红与开的盛。

(2分)(共3分)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2分)(共3分)

23.我们要善于发现并珍视生活中平凡的美。

(或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