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950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山东版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一节:

我们向往公平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公平是人们共同的社会追求,是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维护公平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关于公平的含义,主要是从社会合作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的。

教学难点:

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关于导言

1、组织学生讨论,该老人行为为什么既不公平也不正义?

提示:

从合作的角度

2、教师从三方面总结:

从合作的态度、内容、过程来看:

二、关于“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关于P3-4李明同学的处境分析

(1)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组织学生讨论并整理出学生观点

a、不公平。

理由:

李明参加了图纸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

可以说为小组的科技制作并最后获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b、公平。

理由:

李明只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后来因故退出。

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所以没有受到表彰也合情合理。

c、说不清。

(3)教师小结:

评价的关键:

合作中的利益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

所以:

李明同学虽然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付出的少,承担的责任少。

如果与其他同学享有同等的利益,从李明所在小组其他同学的角度,就不公平了。

所以学校没有表彰是合理的。

2、从李明事件,引导学生谈现实生活中的公平合作意识:

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的利益;

合作双方应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3、通过上述,分析“王某和刘某的合作”。

不公平

结果:

使合作失去基础,从而合作难以维持下去,就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4、公平问题:

填一填

三、关于“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公平的概念是放在更加宽泛的社会生活领域里谈合作、谈公平。

既社会公平

2、社会公平的表现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平等”。

从范围上说,又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多方面。

3、联系数据材料

权利的平等:

投票选举;机会的平等:

录用公务员考试

结果的平等:

表彰劳模、社会保障

4、联系P6-7问题

(1)表明了国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2)经济生活中:

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政治生活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文化生活中: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5、相关链接阅读。

6、为什么维护社会公平?

P课本8

(1)

7、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P课本8

(2)

8、P8填一填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节:

为正义高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2、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教学重点:

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有正义感的人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2、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正义行为: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非正义行为:

与正义行为相反的相违背的行为

3、对正义行为的全面理解

(1)正义的战争

符合国际法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公认的准则,属于正义

(2)正义的事业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凡是正义的行为必然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同样,凡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都符合正义的要求,也应该是正义的行为

4、P课本(10)

(1)列举:

经济活动中主体应诚信、公平。

(2)后果:

社会生活将陷入无序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5、P11

 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 

家庭生活 尊老爱幼 虐待遗弃 

学校生活 尊师守纪 破坏公物 

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见利忘义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有正义感的人的基本要求:

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2、吕毅的经历

想一想:

因为吕毅有正义感,不因自己的个人矛盾而淡化正义感

议一议:

你有过报复心理吗?

3、正义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1)正面的例子:

邓亚萍

失去了金牌,赢得了尊重

(2)反面的例子:

小强

小强错在:

没有掌握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从而实施了违法行为

不算正义行为:

不符合正义标准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2)落实到日常的基本生活(3)坚决抵制非正义行为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第一节:

责任对于你我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承诺就应该履行。

2、使学生知道人因身份的不同,其责任也不同。

教学重点:

承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言教学

阅读导言段一,指导学生认识到:

1、生活中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我们承担责任的表现。

2、责任并不是远离我们的事情,也不只是成年人才应承担的任务。

3、阅读导言段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责任对于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框题:

“有承诺就有责任”重点突出:

责任的产生来源

(一)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承诺

1、承诺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

①P15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承诺现象。

商品生产经营者对商品和服务作出的承诺

学校等教学教育机构对社会作出的教学教育承诺

②承诺意味着:

意味着责任,即承担了信守承诺或“说话算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

(2)承诺有许多种形式:

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2、正确认识承诺和责任的关系

(1)P16活动设计

①对韩亮和小飞的言行的评论

韩亮的言行是对的,符合个人发展要求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是社会所确认的。

小飞:

小飞的言行是不对的。

小杰偷书是违法行为,违背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②我曾作出许多承诺,如答应老师和父母要勤奋学习,答应和同学朋友参加某项活动。

对于承诺,我都会确认承诺的合情合理性,并努力履行。

(2)承诺和责任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有承诺就有责任

②承诺产生的责任是否应该践行,关键看承诺的性质和合情合理性,对于合情合理的承诺所产生的责任,应该积极承担。

(二)责任产生的根源,归根到底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1、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产生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人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3、相关联接:

P17责任的来源

三、框题: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的讲授

(一)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1、社会关系的客观复杂性:

P18填一填

2、责任的复杂性:

P19填一填

(二)认清人生的不同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1、每一个人都要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

2、必须认清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角色。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第二节:

面对责任的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2、让学生知道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教学重点:

面对责任要积极承担责任

教学难点:

不负责任将受到到道德谴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上一讲我们分析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毫无疑问需要承担责任,各种各样的责任。

那么,面对责任,我们如何面对?

如何承担?

就成为下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我们主要帮助同学们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的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二、框题:

“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一)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1、引导学生分析P19“当班干部的利弊得失”

(1)形成对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的看法的认识:

一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只看到了责任的代价而没有看到责任的好处和意义;二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是在需要付出代价时选择了逃避。

(2)我对担任学生干部的看法:

应积极争取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这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表现,可以多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2、承担责任的负面影响

(1)负面影响的表现P20段

(一)

(2)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能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要勇敢地挑起责任的担子。

(3)对斯迈尔斯名言的理解

(4)李岚承担讲解员的分析

①李岚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耗费了李岚的学习娱乐时间,影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影响了健康

②对做法的评论:

(二)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1、承担责任的好处:

P21段

(一)

2、相关联接:

3、P21-22问题:

李凡:

参加裁判执法。

理由:

是对学校负责任的表现,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消极影响也在可以认同范围内。

三、框题:

“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讲授

(一)杨某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案例分析

1、列举生活中各种不负责任的事例(现象)

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不遵守合同引发合同纠纷,丧失信誉。

2、杨某行为带来了哪些后果?

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二)不承担责任的社会后果

1、通过杨某事例可以得出P22-23段。

2、P21问题解决问题

①进言。

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②可能后果:

学习成绩下降,兴趣下降,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第三节: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教学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3、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教学重点: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教学难点:

责任的产生问题以及承担责任的意义和代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认清自己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1)设置引领教学的活动,学做负责任的人。

(2)在社会生活中要认识责任,履行责任,树立责任意识,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以明确价值取向,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2、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3、在责任面前,学会选择、学会处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1)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复杂性,在责任的冲突中,勇于面对、学会选择。

(2)在不同的责任面前,应怎样选择,怎样处理,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3)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在责任冲突时,是如何选择和处理的。

三、“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1)感悟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体验遵守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思考不遵守社会秩序带来的后果。

(2)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2、公民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维护社会秩序主要包括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2)检验学生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理解。

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1)感悟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2)列举了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社区应主要做好的事情。

(3)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教育学生感受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3、积极承担责任,赢得社会赞成。

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法律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和自觉行动,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实施具体行动,把自己造就成负责任的公民。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一节: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

百姓生活大变迁、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教学过程: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数据对比:

P35-36页

2004年各项数据如下: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6417.91亿元

私人轿车:

40%左右

恩格尔系数:

城镇:

37.7%农村:

37.84%(1990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应为57.9%)

成衣消费率:

93.9

人均粮食消费量:

城镇:

111.31公斤农村:

190.48公斤(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应为:

260公斤)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9%

人均平均预期寿命:

71.8岁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

2850亿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城镇:

25.0平方米农村:

27.9平方米

通讯方式:

固定电话:

3.66亿手机用户:

4.32亿

这些变化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简要的介绍“三步走”战略)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名词点击:

综合国力

1、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

P38相关链接说明了什么?

2、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例:

教参P102页阅兵式的变化

中国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三、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序曲,未来的中国还将奏出更多优美的乐章。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二节: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以及党的性质、先进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过程: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复习:

请同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2)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历程:

P40

(3)结合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历程,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4)请同学举例:

在发展历程中,党可歌可泣的事迹。

(5)中国共产党能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先进性,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进行分析,运用事例教参P108。

(6)从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分别举例,证明先进性集中表现为“三个代表”

(7)补: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说一说:

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什么?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见教参P104、1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课本P43:

列举事例,说明党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坚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课第一节: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所有制经济,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使学生懂得坚持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教学难点: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课:

P40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地位:

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地位: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作用:

①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出了强劲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愈益明显的作用。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讲解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课第二节:

切好“蛋糕”共同致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分配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

2、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的各种分配方式。

3、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了解现行的分配制度的好处,并能分析部分先富和共同致富的关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分配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的各种分配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导入新课(导语略),板书课题并分析:

“蛋糕”指的是什么?

“切‘蛋糕’”指什么?

为什么要重视“切蛋糕”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浏览课文,完成预习练习,并注意本课的知识要点

2、情境一:

某服装长的成功之路

通过课文中某服装厂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事例,讨论:

(1)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确立这一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3)作为分配方式,这由什么决定的?

(4)实行这中分配制度有什么好处?

(5)学生讨论,师生互动

3、想一想,做一做

阅读教材P.50“小明的爸爸……”的一段材料,回答:

小明爸爸的收入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4、情境二:

某大学生的成功致富之路

(1)阅读教材P.51,“前几年,一位农大毕业的大学生……”回答:

书本的有关问题,由此引出:

现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学生讨论,师生互动)

(2)〖想一想,做一做〗

教材中六种挣钱的方式中,哪些是合法的收入,哪些是非法的收入?

(3)在此基础上讨论,财富的取得应该注意通过什么方式?

为什么?

(4)总结本课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非陪方式并存,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的局面,就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是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一节:

一年一度人代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增强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感情,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增强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P54你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了解多少?

二、阳春三月看人大

1、在我国,人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

(5)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首长:

委员长。

过度:

P55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3、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1)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② 他们的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三、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举例:

罗益锋

1、人民代表能够代表人民的意愿。

(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产生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任期:

5年

(2)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P55相关连接:

人民代表的主要职权

(3)人民代表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4、青少年学生要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的相同点与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及关心国家大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自治政策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

二、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党和国家不但确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为什么各族人民要团结互助呢?

因为我国的人口资源颁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只有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3)我国长期稳定和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