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080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

(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表。

荷花的三种状态

荷花的状态

刚开时

________

全开时

________

未开时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

________

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

________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________

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________

(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有的…有的…有的…”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因为它的嘴太小,一口只能吃到一点点东西,所以一堆食物要七八次才能吃完。

不过它吃食物的速度真可谓是飞速的,有时简直快得让人看不清楚。

看它吃饭的样子,好像看体育比赛一样紧张,所以我看了总要发笑。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盖    捧    舔    低    缩    送

①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②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2)请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请把选文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拟人句画上波浪线。

(4)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之情。

【答案】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比喻句:

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拟人句: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荷花》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3)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答案】

(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3)三;2;3;1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三、2、3、1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窃窃私语:

________。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第1自然段写了________,第2自然段写了________。

②海参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海底还有哪些声音?

仿照文段,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

【答案】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靠肌肉伸缩爬行;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咩咩;老牛;哞哞;鸽子;咕咕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①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靠肌肉伸缩爬行、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咩咩、老牛、哞哞、鸽子、咕咕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用“________”分别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2)第1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特点;第2自然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3)海参的活动方法是(   )

A. 附着在船底                          

B. 靠肌肉伸缩爬行                          

C. 利用水的反推力

(4)用“________”画出描写贝类活动的语句。

这句话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举出一个例子来吧!

【答案】

(1)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②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色彩;形态

(3)B

(4)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海星不慌不忙,慢慢地蠕动着身子往前爬行。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两段的中心句分别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

爹说:

“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娘说:

“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枣核说: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

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这段话描写的是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静态动态)

(2)这段话中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语段写一段话。

这时,天空出现了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

【答案】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

(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解析】【分析】

(1)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模仿题中所给的语段,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8.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①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

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②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

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③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

“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

如果不与逆______(nìní)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_____(zházá)着,用尽______(jǐnjì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④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______(zhuànzuà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刺猬和青蛙

   狐狸、刺猬和青蛙一起走路,突然看到了一块黄油。

青蛙说:

“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刺猬赞成,可是狐狸想独吞这块黄油,不同意。

他想了一个歪点子,说:

“这里有一个坑,比赛一下,看谁先跳进坑里去,又最先从坑里跳出来,谁就得到这块黄油。

”刺猬听了,就绕着坑来回转,想跳进去。

   狐狸也朝坑边走来。

只有青蛙慢慢在后爬,跟着狐狸走。

狐狸走到坑边时,青蛙把他的尾巴咬住了。

青蛙暗想:

狐狸从坑里跳出来时,一定会向上翘尾巴。

果然是这样。

青蛙借着狐狸的尾巴先跳到了坑里,并且还比狐狸出来得快。

狐狸失算了,但总想捞到这一块黄油。

狐狸又想了一个比赛办法:

“我们三个谁活的年岁最大,这黄油就是谁的.”

   刺猬说:

“我活了一百年。

   狐狸说:

“我活了一千年。

   青蛙难过得哭了。

   “为什么哭?

”刺猬、狐狸一齐问。

   青蛙说:

“我大儿子假如在世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

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这样,狐狸、刺猬只能跟青蛙的孩子比,更别说青蛙自己了。

狐狸、刺猬都被说住了,狐狸又失算了。

狐狸一转身,又想出了一个比赛办法:

谁喝酒醉得快,谁就拿这块黄油。

刺猬说:

“我喝一杯酒就会醉。

”狐狸说:

“我一闹到酒就醉了。

”这时,青蛙摇晃着身子,好像喝醉了酒。

刺猬、狐狸问:

“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我一听别人说洒就会醉。

”青蛙大声地说。

刺猬、狐狸都愣住了。

狐狸又失算了。

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他们想平分黄油。

________

②狐狸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但都没得逞________

③刺猬也有正义感,但缺少智慧。

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3)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青蛙________说:

“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

②青蛙________说:

“我大儿子假如在世上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③刺猬、狐狸________问:

“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4)故事结尾说:

“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

”请你设想一下,青蛙会独享黄油吗?

请说明理由。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0.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

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

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

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