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051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启用时间

本考核说明2010年秋季启用。

(二)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与主教材配套的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

掌握:

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

其中,4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每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另外10%由各地电大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加辅导课、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各种实践教学的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专题七”、“专题九”和全部内容后进行,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

2.终结性考试

(1)考试形式

终结性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

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

可正反面书写。

(2)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六)试题说明

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10%、20%、20%、20%、30%(详见“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分析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

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

专题一“五四小说”;专题四“现代话剧”;专题五“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其中,关于茅盾的小说涉及专题六的部分内容);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目标

专题一五四小说

了解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

《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

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

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重点掌握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

鲁迅小说在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两个方面的成就。

鲁迅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意义。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

鲁迅和郁达夫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专题二五四新诗

了解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

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

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

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掌握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

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

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

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

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了解《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

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

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

何其芳的散文特点。

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掌握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

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

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

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四现代话剧

了解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

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

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

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

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

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

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

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重点掌握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

《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

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

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五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了解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

左翼小说的发展与变化。

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特点。

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的小说创作特点。

“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背景。

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

海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

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足鼎立局面。

重点掌握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

茅盾小说对于左翼小说的意义。

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

穆时英小说的创作特点。

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

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了解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

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

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

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

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掌握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

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

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

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七现代女作家的小说

了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概况。

冰心、凌叔华小说创作的特点。

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

苏青、梅娘小说创作的特点。

掌握丁玲小说创作的特点。

萧红小说创作的特点。

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八通俗文学

了解晚清时期现代都市社会与文学报刊的兴起与现代通俗文学生成的关系。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性质、分期和主要成就。

掌握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特点。

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了解中国新诗30年代后的发展与变化。

臧克家诗歌的创作特点。

卞之琳诗歌的创作特点。

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七月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出现与创作趋向。

九叶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重点掌握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

艾青诗歌的创作特点。

穆旦诗歌的创作特点。

艾青诗歌从《大堰河》、《北方》到《黎明的通知》的发展与变化。

艾青诗歌对七月诗派的影响。

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十解放区文学

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和特点。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的影响。

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特点。

解放区秧歌剧和《白毛女》创作以及戏剧改革的特点。

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掌握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

孙犁小说的创作特点。

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重要刊物的主编是()。

A.鲁迅B.沈雁冰

C.胡适D.郭沫若

10.1936年艾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A.《大堰河》B.《北方》

C.《向太阳》D.《旷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1.鲁迅笔下涌现出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等。

A.阿QB.狂人

C.闰土D.爱姑

20.冯至先后出版的诗集主要有()等。

A.《昨日之歌》B.《北游及其他》

C.《十四行集》D.《山水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

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21.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

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41.为什么说鲁迅小说既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同时又是现代小说的高峰?

42.(略)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

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43.(略)

44.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与初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有什么异同?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ACD20.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新青年40.穆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的主要区别。

A.都市题材是他以“乡下人”的身份对现实的直面,重点是道德批判,他总是用讥讽的口吻去调侃城市里的各色人等,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高等人”所患的“阉寺病”,想爱而不敢爱,甚至连说都不敢说,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

(5分)

B.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乡村的缅怀,重点是理想化的歌颂,《柏子》、《边城》等湘西题材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洋溢着一种蛮野之气和赞美之情。

(5分)

42.(略)

五、分析题(30分)

43.(略)

44.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与初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有什么异同?

[评分标准]

A.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

(扣5-10分)

B.论述不清晰或不明确。

(扣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

(扣3分)

D.有错别字或病句。

(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

作业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讲评

(1)

简答题

一、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考核知识点:

五四文学概况,是专题一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

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二、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1.考核知识点:

闻一多的诗歌主张,是专题二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分析题

一、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1.考核知识点:

鲁迅小说的思想意义。

是专题一的知识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脱离原作,空洞论述。

3.提示答案: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

即便是被押赴刑场,他仍然有办法排遣烦恼,“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哩的一声,似乎发昏了。

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最后关头,他还在寻思要不要唱两句戏文,满足看客的期待。

这些农民一方面是沉痛不堪地生存着;另一方面是没有觉察自己真正的处境和痛苦何在,更找不到摆脱现状的出路。

农民与革命的关系,成为鲁迅对现实思考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革命,是改变现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农民争取自我解放的必由之路。

而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没有能够唤起千百万农民,未能革除建基于广大农村的封建体制。

阿Q虽然是一个贫苦农民,但他对革命毫无认识,甚至盲目的“深恶痛绝之”,但是辛亥革命的风刚刚吹到未庄,赵太爷就威风扫地,连城里的举人老爷也悄悄地连夜把家私运到乡下来。

阿Q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本能的感到,革命既然使统治者惊恐万状,那么革命对他肯定有利,于是,他就强烈地“神往”革命。

在许多年间,论者评价阿Q,都采用以此论述农民身上蕴藏着革命的积极性的观点,今天看来,阿Q与革命的关系并不那么直观和简单。

鲁迅描写的阿Q对革命的想象,是任意掠夺他人的财富,任意占有乡村的女性,阿Q是流氓无产者而不是本分老实的农民。

赤贫的状况让他无法安分守己,道德约束对他也是毫无效力的;走出未庄的经历给他增长了见识和蛮干的勇气,他天然地认为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对阿Q,不准革命要不得,如何引导其走向革命,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命运,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

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果然,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20世纪80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

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1.考核知识点:

周朴园的形象分析,是专题四的知识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脱离原作,空洞论述。

3.提示答案:

周朴园的形象性格,分别通过他对繁漪、侍萍和鲁大海的态度等不同侧面得以表现。

他与鲁大海之间的劳资矛盾,着重写一个资本家的过去和现实罪恶。

而通过他与繁漪、侍萍之间的矛盾,显示道德伦理的矛盾和冲突,更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

周朴园竭力要建立符合他个人意志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他当年对侍萍的情感是真实的,后来对侍萍的遗弃,表明了他自身受家庭束缚和对封建家长的屈从,和封建力量最终达成了和解;之后周朴园的感情生活已经死灭,他的吃素、禁锢,都是残酷的情欲上的自虐,因而对繁漪只是持问候与义务式关心的态度;多年来保留着夏日不开窗(因侍萍生周萍时受风生病)的习惯,是他认为侍萍已经死了,以这种悼念和追忆来弥补心灵上的罪恶感。

这些都表明周朴园的复杂性,他对侍萍的情感是真实的,他也是封建传统的受害者。

然而,当他发现侍萍仍然活在人世时,以为她是来复仇的,为了保住已有的名誉、地位、体面,立即凶相毕露,转而企图蒙骗侍萍,又想用金钱来堵住侍萍的口,十分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伪善和自私。

对繁漪的态度,集中表现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强调家庭权威专制的一面,逼繁漪喝药一场戏,突出表现的就是周朴园要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要确立一种命令与服从的秩序。

可见,周朴园尽管接受过现代资本主义的教育,但血液中积淀的仍是封建伦理原则。

这种性格构成,既表明他性格中作为资本家的冷酷、反动和封建家长的专制、伪善、自私的一面,也表明他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文化的封建家庭大少爷受到封建思想束缚,并一步步地付出泯灭个人情感的沉重代价,逐步皈依封建秩序规范的悲剧性一面。

因此,周朴囤也处在鲁迅《狂人日记》中所揭示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循环链中。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讲评

(2)

简答题

一、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

1.考核知识点:

徐志摩的诗歌内容,是专题二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A.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

B.这三类诗歌创作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也是他的诗魂。

C.对现实的不满是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对爱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二、1949年以前的周作人散文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8-1927年可以看作前期。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和收获(各举一例)。

1.考核知识点: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是专题三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A.有一部分属于新文学理论建设的文章,如《人的文学》、《论小诗》、《美文》等。

B.大部分是杂文,既有批判揭露性的,也有与“现代评论派”进行交锋的,如《碰伤》、《我们的闲话(二十六)》、《拜脚商兑》、《上下身》、《“先进国之妇女”》、《奴才礼赞》、《传单抄本》等。

C.记叙抒情类的小品散文出现稍晚,彻底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且名篇甚多,如《故乡的野菜》、《苍蝇》、《乌篷船》、《谈酒》、《初恋》、《山中杂信》等。

分析题

一、《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

“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

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

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

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为沉重的忏悔,让“他”的忧郁症更为加重,自以为身体每况愈下,忧心忡忡。

直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

强起来罢!

”的呼吁,蹈海自杀。

这样的作品,让守旧者视其为“诲淫”,“放荡”,却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热读和追随。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1.考核知识点:

沉沦的主题意义,是专题一的知识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

容易脱离原作,空洞阐释。

3.提示答案:

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如《沉沦》、《南迁》、《茫茫夜》、《过去》、《茑萝行》、《迟桂花》等。

郁达夫曾经这样说: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论你客观到怎么样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灭了。

”在现实、心灵与文本之间,郁达夫找到了心灵剖白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他此后一系列自叙传式小说的写作路径。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

▼▼▼

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苏雪林对其仍然充满不屑,她称郁达夫小说是蒙着新文艺外衣的肉麻猥亵的小说”,贬斥其为“色情狂”、“颓废”。

创造社同人郑伯奇也把郁达夫的部分小说称为“狭邪小说”。

郭沫若则说,郁达夫的笔“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为什么?

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以上三人都是时隔十年或更久之后的追述。

五四时期新文学的重要人物周作人,在当时就严词反驳了道学家们所谓《沉沦》“不道德”的谬论,《沉沦》“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但是“在已经受过人生的密戒、有他的光与影的性的生活的人,自能从这些书里得到稀有的力。

小说中的“他”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

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

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

“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

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这部小说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如果说它反映了什么时代进步思想的话,那也只是由于作者对“性欲躁动”和内心隐秘的大胆揭示,所展现出来的,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

二、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