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docx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

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河南省)已于2011年完成验收。

二期工程在河南省建设29个水蚀监测点。

其中,1个观测场(新建1个),15个控制站(新建4个,利用水文站点11个),13个径流场(新建13个)。

这些监测点在我省分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四个水系,代表着豫西黄土阶地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豫北太行山石质山区,豫西南伏牛山南麓风化片麻岩低山丘陵区和豫南大别山花岗片麻岩区,涵盖了我省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

基本形成了泥沙、径流、降雨、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采集体系,监测站已经具备了一定范围内的水土保持信息的分析能力,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成功经验。

具体站点见表1-1。

作为门户网站的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于2013年初筹建,截止2014年3月已完成内部测试工作,其下设工作动态、公告栏、专题报道、业务专栏、示范工程、水保学会等六大版块,经省水利厅批准后正式开通。

(二)信息数据库逐渐丰富

表1-1河南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基本情况表

序号

监测点名称

隶属关系

流域

所属县(市)

土壤侵蚀类型区

1

鲁山县迎河小流域综合观测站

平顶山监测站

淮河

鲁山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

陕县金水河小流域控制站

三门峡监测站

黄河

陕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3

嵩县胡沟小流域控制站

洛阳监测站

黄河

嵩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4

南召县新寺沟小流域控制站

南阳监测站

长江

南召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5

济源市虎岭河小流域控制站

省监测总站

黄河

济源市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6

陕县火烧阳沟坡面径流场

三门峡监测站

黄河

陕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7

陕县五花岭坡面径流场

三门峡监测站

黄河

陕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8

陕县西张村坡面径流场

三门峡监测站

黄河

陕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9

嵩县胡沟坡面径流场

洛阳监测站

黄河

嵩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10

嵩县韩岭坡面径流场

洛阳监测站

黄河

嵩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11

嵩县闫庄坡面径流场

洛阳监测站

黄河

嵩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12

济源市赵沟坡面径流场

省监测总站

黄河

济源市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13

济源市小北沟坡面径流场

省监测总站

黄河

济源市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14

南召县半截沟坡面径流场

南阳监测站

长江

南召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15

南召县石灰窑沟坡面径流场

南阳监测站

长江

南召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16

南召县新寺沟坡面径流场

南阳监测站

长江

南召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17

罗山县万河坡面径流场

信阳监测站

淮河

罗山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18

罗山县朱堂坡面径流场

信阳监测站

淮河

罗山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19

信阳市大坡岭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淮河

信阳市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0

登封市告成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淮河

登封市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1

汝阳县紫罗山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淮河

汝阳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2

新乡县合河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淮河

新乡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3

鹤壁市新村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海河

鹤壁市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4

安阳市安阳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海河

安阳市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5

西峡县西峡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长江

西峡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6

南召县白土岗水文观测站

河南省水文局

长江

南召县

水力侵蚀北方土石山区

27

嵩县东湾水文观测站

黄委水文局

黄河

嵩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28

洛宁县长水水文观测站

黄委水文局

黄河

洛宁县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29

巩义市黑石关水文观测站

黄委水文局

黄河

巩义市

水力侵蚀西北黄土高原区

通过多次全国水土保持普查,我省已收集第二次、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数据,以及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蚀和黄土高原侵蚀沟道成果数据,基于GIS,借助C#.NET + SQL Server集成二次开发模式,首次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河南省数字水土保持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在实现三维可视化、交互展示遥感成果的同时,从科技档案、生态建设项目、生产建设项目等三个类别,开发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依托基层水保站,建成多年连续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资料,整理汇编了一批时间序列长、观测指标完整的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连续多年发布河南省年度水土保持公报,为全省水土保持治理、预防监督、规划、科研提供科学依据。

(三)信息技术队伍不断壮大

从21世纪初的第二次、第三次遥感工作的开始,至2013年完成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我省培养了一批3S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人数由最初的2人发展到20多人,工作内容也从最初的遥感调查,拓展至规划、实施方案、设计等各个方面,为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做好了人员储备。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要求,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离网上办公还有较大距离。

目前,还没有完成依托河南省水利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有关地市的水利局外网建立衔接,并实现与水利部、有关流域机构的互连。

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

(二)信息技术和管理队伍亟待加强。

信息化队伍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以适应从应用向开发转型的更高发展要求。

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

(三)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由于技术水平和工作经费的不足,目前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仅针对河南省已获取的1995年、2000年的遥感普查成果数据,2010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1002个水蚀野外单元和黄土高原侵蚀沟道的多层面、多元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尚未展开涉及治理、规划、科研等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办公系统,部里开发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利用率低,水土保持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仅包括硬件设施和监测点土建设施,但缺乏快速、可靠以传输观测数据的配套软件系统。

(五)制度不完善。

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二章需求分析

一、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的要求

当前,全球已处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演变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水土保持信息化是提升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水平的必然选择,是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依据水利部编制完成并正式印发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要求各级水保部门在信息化规划的框架下,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现代化建设,以水土保持信息化带动水土保持现代化,有利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发展。

目前水利部为加快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效率、能力与水平。

国家已开发出了完善的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监测评价系统、综合治理系统等,根据国家要求,为了不做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在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一盘棋”的总体思路下,我省结合实际情况,主要在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的录入、维护、编辑等方面做出补充、完善及更新。

二、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需求

互联网目前已经进入社会行业的各个领域,水土保持的关注程度也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将信息化运用到水土保持行业中,对提升水土保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非常有利。

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络的开发建设,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促进水土保持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了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发展。

自1999年利用1995年本底数据开展全国水土保持遥感普查以来,河南省已拥有1995年、2000年的遥感普查成果数据,以及2012年为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任务,收集和处理的2010年河南省境内1002个野外单元的多层面、多元化地理信息数据。

由于多次普查时间跨度大、技术路线不同,三个阶段成果数据的范围和精度均有差异,各自数据库相对独立,信息数据之间对比分析能力低。

除此之外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十分匮乏,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化工作具体应用亟待开发。

下一步我省将应用水土保持信息遥感及普查成果信息展示平台,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提升工作效率。

三、河南省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水土保持各项统计工作长期使用传统方法,数据陈旧、格式零乱、管理不当,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化数据多为十多年的普查成果,而治理、规划、科研、验收成果还以纸质形式保存,各级管理部门在数字查询、使用与汇总等方面造成诸多不便。

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严重脱节。

下一步对这些材料不断录入、更新、完善。

四、社会公众对信息化的需要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等水土保持门户网站的建设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水土保持信息,并准确的向各级相关行业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水土保持信息网络的分级化发展将成为一个大趋势,针对自己所在区域的相关情况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细致化报道及分析,有助于更好治理本区域水土流失情况。

我省正在建立的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也将为河南省的水土保持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向相关行业、社会公众提供水土保持信息化在线服务,形成网上信息服务、互动交流、网上信息受理和反馈等机制,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社会公众服务能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在相关行业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河南省将全面贯彻国家的信息化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的精神,深入贯彻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水土保持发展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级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体制与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的管理能力,提高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水平,强化水土保持协同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推进水土保持现代化,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根据河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强调重点,急用先建,分层多层次协同推进。

(二)统一标准、分级建设

遵循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技术标准,结合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需要,针对河南省统一制定标准规范,按需补缺,突出特点,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项目带动、全面推进

围绕已开发的综合治理系统、监测评价系统、监督管理系统,实现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录入,全面稳步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四)需求驱动、面向应用

以水土保持业务工作的新需求为导向,选择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可配置和易扩展的应用系统,通过水土保持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全面促进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

(五)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充分利用公共信息网络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资源,针对河南省水土保持自身情况,水土保持信息化内容录入,避免与国家信息化的重复建设,利用水利部统一搭建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补充完善我省资源数据库,节约人力和资金成本,提高水土保持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规划基准年和水平年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14年;

本次规划的水平年为2020年。

四、规划依据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纲要》

《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初步规划》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五、建设目标

根据河南省实际情况,于2014年底,搭建水土保持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门户网站,健全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部门监督管理;于2020年,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水土保持行政许可项目基本实现在线处理,实现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应用。

河南省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发布体系,和国家、流域保持一致,建立健全河南省数据更新维护体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分享和有效开发利用。

第四章建设任务

一、总体框架

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结合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建立完善遥感成果展示信息化平台、数据库、门户网站等重点项目、标准规范体系、系统安全与维护基础保障建设内容。

(一)遥感成果展示是基于已有的遥感资料,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水土流失趋势进行分析。

建立完善成果展示平台是基于水利普查,研究建立科技档案管理系统、黄土高原侵蚀沟道图形及属性数据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水土保持普查成果数据统一管理和共享。

(二)数据库是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

通过水土保持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和开发利用,依托我省已建设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为各种水土保持业务、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和水土保持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三)门户网站是水土保持对内、对外工作的窗口。

基于水土保持内外网门户,提供水土保持应用系统统一的发布窗口,提供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服务。

充分利用我省已建设水利信息化软硬件运行保障环境,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应用平台。

(四)标准制度体系建设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基础性工作。

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制度体系,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相关制度,为数据库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实施、运行提供保障。

(五)信息安全与维护体系是水土保持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和落实信息化安全保障、组织机构、运行管理机制等建设,为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健康、持续推进提供保障。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站网体系,数据处理和存储体系,信息传输体系等。

构建全方位智能化数据采集节点,准确、快速的数据处理环境,主要任务包括:

(一)信息站网体系

以国家验收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我省已建水利信息化网络体系,尽快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省水利信息网络的对接,确保国家、省、市、县水土保持机构及监测站点构成的水土保持信息站网互联互通。

加强和完善各级信息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发布与服务等软硬件,补充完善市、县两级水土保持机构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设备,规范监测站点水土流失观测设施设备,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省级站主要是补充和完善数据处理与存储等设施设备,包括:

GIS、遥感影像处理、数据库和网络安全等软件,服务器、防火墙等硬件。

市、县水土保持机构,主要是配备数据初级处理和分析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绘图仪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的软硬件。

(三)信息传输体系

信息传输体系主要依托公共信息网络、水利政务内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完善各市县的信息传输网络。

市、县水土保持机构和监测站点,主要是搭建水土保持网络的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积极推进监测站点的自动化无线传输网络建设。

三、建立水土保持数据库

利用水利部已开发的监测评价系统、综合治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建立我省水土保持数据库,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生态建设项目管理、预防监督管理、监测管理、元数据等内容。

(一)监测评价数据库

监测数据库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点基本情况、气象观测数据、径流小区观测数据、控制站观测数据等。

各级建设单位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库,满足水土保持其他业务对土壤侵蚀数据的要求。

监测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见表4-1。

 

表4-1监测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表

数据库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生产

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点基本情况

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气象观测数据

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径流小区观测数据

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控制站观测数据

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二)综合治理数据库

综合治理数据库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效益等数据。

各级建设单位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库,满足水土保持其他业务对综合治理数据的要求。

综合治理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见表4-2。

表4-2综合治理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表

数据库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生产

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综合治理

项目管理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综合治理措施

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综合治理效益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三)监督管理数据库

监督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监督执法、生态文明城市、资质管理等数据。

各级建设单位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库,满足水土保持其他业务对预防监督数据的要求。

监督管理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见表4-3。

表4-3监督管理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表

数据库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生产

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监督管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监督执法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生态文明城市

省级、市级

省级、市级、县级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省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资质管理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四)综合信息数据库

依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库,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科研、水土保持机构、重要文件、重大事件和宣传等数据。

满足水土保持其他业务对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要求。

综合信息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见表4-4。

表4-4综合信息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表

数据库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生产

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综合信息

法律法规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技术标准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水土保持规划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水土保持科研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综合信息

水土保持机构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重要文件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重大事件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宣传

省级、市级、县级

省级、市级、县级

(五)元数据库

元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水土保持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元数据,满足数据快速检索、定位、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改进数据库的有效存储,满足数据共享等。

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矢量地图、地形、多媒体和业务数据等元数据。

元数据库及建设情况见表4-5。

表4-5元数库及建设情况表

数据库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生产

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元数据

遥感影像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矢量地图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地形数据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多媒体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业务数据元数据

省级

省级、市级、县级

四、门户网站

充分依托水利及水土保持行业已有的门户网站资源,结合水土保持业务需求,推进信息发布、在线服务、在线办公,利用我省已建设水利信息化应用平台,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一)加强信息发布。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水土保持信息发布、公众互动与服务等公众服务项目。

推动面向互联网手机终端用户的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加强多媒体、空间数据等格式的信息服务,丰富信息内容和形式,增加可读性。

(二)推动在线服务。

推动水土保持业务的在线行政审批和网上办理,建立网上信箱,提供水土保持业务在线受理和反馈、业务咨询和投诉等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办事监督管理,为广大公众提供公共参与和监督水土保持工作的网络渠道。

五、标准制度体系

标准制度建设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紧密围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内容,研究梳理水土保持信息化的标准需求,在优先采用国家、水利行业已建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序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建设,形成较为科学、较为合理的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省在国家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体系组成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标准体系直接应用,与国家标准一致,仅对管理制度中的部分制度,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做进一步的研究制定。

六、安全与维护体系

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及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技术要求,结合现有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完善各级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将我省水土保持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纳入我省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系统中。

在本规划中不再重复建设。

(一)安全体系

1、网络安全。

用户帐户安全设置、密码安全设置、完善交换机配置、防火墙、精心配置路由器、安全网关、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设施,保障网络的安全访问控制、服务器用户管理、数据的保密传输、口令鉴别,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等。

2、数据安全。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获取及更新渠道,实现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分级异地录入、传输、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导入导出。

3、系统安全。

安装病毒防火墙、终端管理系统、第三方安全接入系统、漏洞扫描和自动补丁分发系统,提高系统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

4、应用安全。

省级水土保持机构依托水利政务内网CA身份认证系统提供的身份认证和安全应用支撑等服务,保障内网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

5、制度建设。

完善并实施数据、设施、设备等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运行维护体系

为保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长效服务,应建立健全系统运行维护体系,保证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更新。

1、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省级水土保持机构明确专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构,市、县级水土保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专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加强各级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2、逐步落实运行维护经费,保障信息系统可持续运行。

3、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体系,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4、完善运行维护技术手段,规范故障处理和维护操作,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全管理和系统运行总结评估,切实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有效运行。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一、河南省水土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