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60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docx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欧洲附解析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最高处马约尔峰海拔不到2000米。

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

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

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河湖水B.雨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下列有关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的说法不可行的是

A.河流上游修大坝建水库B.污水处理二次利用

C.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D.海水淡化

【答案】1.D2.B3.A

【解析】本题以岛屿为背景,主要考查水资源。

认真分析材料,根据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水资源的来源和用水最紧张的季节。

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主要是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量比较丰富。

1.马略卡岛纬度不是太高,海拔也不是很高的,山上很难形成永久性的冰雪,年降水量400毫米,降雨量少,图中没有大的湖泊,所以城市用水最主要的来源不可能是河湖、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岩层孔隙储水丰富,最可靠的是地下水,选择D。

2.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夏季游客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水资源损耗大,所以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夏季,选择B。

3.河流上游水量小,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修大坝建水库不可靠,A错;污水处理二次利用节约用水,B可行;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节约用水,C可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可行,D对。

选择A。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据此完成4~6题。

4.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C.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D.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5.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6.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B.夏季干热,冬季冷湿C.地表严重缺水D.大风天数多

【答案】4.D5.A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及其影响。

4.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

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

“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为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据此分析选D。

5.“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选A。

6.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故答案选C项。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

据此完成7~9题。

7.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全年湿润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8.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

白杨树属于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9.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排出低地积水B.碾磨谷物C.压滚毛毡、造纸D.发电供能

【答案】7.A8.C9.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文材料信息能够分析出荷兰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及之间的相互影响。

7.木鞋虽然不太适合运动,但木鞋坚韧、成本低,具有防湿功能。

因为荷兰是世界低地,气候湿润,而木鞋不畏湿气,这是荷兰人喜欢木鞋的主要原因。

并且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故选A。

8.荷兰地处欧洲西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9.18世纪之前就遭受过多次水灾。

荷兰是世界低地,平均海拔较低,但地处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车主要是不断的吸水、排水,保障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

同时利用风车也可以碾磨谷物、压滚毛毡、造纸等。

故选D。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

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

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

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

据此完成10~12题。

10.“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A.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B.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

C.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D.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

11.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A.夏至璀璨极光B.冬至午夜阳光

C.北极圈标志线D.雪地摩托车厂

答案:

10.A11.D12.C

【解析】

10.“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B对。

固定房顶,不能防止地基融陷,A错。

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是童话中说法,不是现实,C错。

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不是主要原因,D错。

11.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冬季降雪量大,可以欣赏独特雪乡景观,D对。

其它季节雪量少或无雪,不易体现景观特色,A、B、D错。

12.根据纬度判断,圣诞老人村有北极圈穿过,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北极圈标志线,C对。

极光现象出现在极夜时期的极圈内,冬至可以欣赏到,A错。

午夜阳光是极昼时期,夏至可欣赏,B错。

该地地广人稀,没有重工业分布,看不到雪地摩托车厂,D错。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罗纳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

读图,完成13~15题

13.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春季,大气降水B.夏季,冰雪融水C.秋季,地形雨D.冬季,地下水

14.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气候干旱降水量少D.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15.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建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其主要原因是

A.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B.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C.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D.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13.B14.A15.C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也就是说罗讷河上游河段主要补给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冰川融水,由于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故该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夏季、冰雪融水,选B。

14.根据图示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有众多湖泊和沼泽,它们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夏多冬少,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但冬季降水相对较多;上游修筑梯级大坝是罗讷河流域开发时期的做法,不合要求。

据此分析选A。

15.罗讷河上建有20多座水电站,其主要原因是罗讷河的补给水源多,河流平均流量大,流经区域地势高差大,多高山峡谷,水能丰富。

流域沿岸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开发水能并不是解决航运问题,且该河流域内农业并不发达;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并不是建立多座水电站的必要条件,水电站的建设首先要考虑水能丰富程度。

据此分析选C。

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功效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当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美体保健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

在矿泉水制造商的组织下,依云小镇成立了APM协会,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不使用化肥。

下图为依云小镇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依云小镇发展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的水源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和湖泊水B.高山冰雪融水和湖泊水

C.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D.湖泊水和地下水

17.依云小镇当前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风景秀丽B.产业基础好C.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

18.依云小镇成立APM协会有利于

①保护依云水资源②促进依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③美化环境④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6.C17.B18.A

【解析】

16.依云小镇地处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发展天然矿泉水制造的水源水质好,天然无污染,富含矿物质,温泉疗养的优质水源是渗入地下岩层,获得地热热量的水体,所以不可能是湖泊水,排除ABD项。

主要来自于阿尔卑斯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经过天然过滤和冰川砂层矿化,水质洁净)。

故选C。

17.“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功效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美体保健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由此可见,当前依云小镇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产业基础好。

该地依山傍湖,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优势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优势条件;该地远离大城市,地租相对便宜,但也不是主要优势条件。

故选B。

18.APM协会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不使用化肥,这样做可以美化环境,保护好水源地的水质,进而促进依云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不使用农药化肥,可能会造成农业产量下降,故④项错误。

故选A。

挪威(下图)渔业资源丰富,该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大,而且出口率非常高,是世界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其中三文鱼出口占到全世界的53%,中国95%的进口三文鱼都是来自挪威。

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颇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大多三文鱼从打捞到运抵中国市场只需三天,据此完成19~21题。

19.挪威水产品出口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人口少B.产品质量好C.水产品产量丰富D.产品种类多

20.目前大多挪威三文鱼运往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是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海洋运输D.公路运输

21.与世界大渔场相比,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B.鱼类饵料丰富

C.海岸曲折,峡湾众多D.海水冷而纯净

【答案】19.A20.B21.D

【解析】

19.挪威水产品产品质量好、水产品产量丰富、产品种类多是其出口量大的原因,试题问的是出口率高的原因,出口率高的原因是国内人口少,消费量小,A正确。

20.我国和挪威相距较远,三文鱼易变质,尽快到达应采用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B正确。

21.挪威纬度较高,海水冷而纯净,三文鱼生长时间长、肉质鲜美,D正确;寒暖流交汇处和饵料丰富影响鱼的数量,对肉质影响不大;海岸线曲折,峡湾众多与肉质无关。

故选D。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首次入围的冰岛队表现出色。

原来冰岛室外球场每年只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踢球,现在冰岛政府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建起了许多室内球场,人们全年都可以踢球。

结合下图完成22~23题。

22.原来在室外球场踢球期间,当地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B.全天可沐浴在阳光下踢球

C.球员正午的日影逐渐缩短D.昼夜长短的差异先增后减

23.推测现在该地建起的室内球场利用的主要资源是

A.石油B.煤炭C.地热D.水能

【答案】22.D2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涉及地球运动及资源利用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2.读图可知,图中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地区,结合材料冰岛在室外球场踢球的时间为4个月,此时应为以夏至日为对称的4个月,也就是大约在4月22日到8月22日之间,此时昼长较长且气温较高,有草场可以踢球。

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昼夜交替地区日出为东北,日落为西北,A错。

该地在北极圈以南不会出现极昼,B错。

在此时段内,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日影先变短后变长,C错。

昼夜长短的差异先增加,到夏至日达到最大,然后减小,D对。

故选D。

23.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资源建起室内足球场,故选C。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是大理石的意思,沿岸地区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等。

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

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

(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

(3分)

(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分析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3)指出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3分)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热带地区,东半球。

33

(2)(4分)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乏间,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下岩浆沿薄弱地带入侵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涌出的过程中,附近的石灰岩受高温和高压变质,形成大理岩。

33(3)(6分)夏季是该地旅游旺季,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虽然炎热干燥,但光照充足,因,临海,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适宜高纬度地区游客旅游。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马尔马拉海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大理石和花岗岩丰富的原因、旅游资源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描述。

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附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地区,马尔马拉海位于东半球。

(2)题意表明,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的原因应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进行分析。

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来自软流层的地下岩浆沿多断裂构造的薄弱地带侵入到地表以下,岩浆在地表以下逐渐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上涌侵入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岩浆的影响,附近的石灰岩重新结晶改变性质,形成大理岩。

花岗岩和大理岩随地壳上升受侵蚀出露地表,形成当地的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

(3)希腊的有特色自然景观主要是海滩景观,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是其资源核心。

希腊当地主要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阴雨天气多,不是旅游最好季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海滩上温度较高,适合海滩旅游;同时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吸引大量高纬度地区游客来此旅游。

因此旅游资源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是夏季。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由118个岛屿和1个半岛组成,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建有400余座桥梁,河上船只来来往往。

这里曾是潟湖中一处淤泥质的沼泽,当地人将木柱插入泥土,直至河床的岩石层,铺石子夯实后在其上建房。

木桩因在土中或水下与空气隔绝,耐腐蚀。

威尼斯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广场地下建有淡水收集系统,承担着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的职责。

下图为威尼斯位置示意图和威尼斯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简述威尼斯桥、船较多的原因。

(3分)

(2)分析威尼斯水下部分建筑采用石材、木材的原因。

(3分)

(3)分析威尼斯广场地下建设淡水收集系统的原因。

(4分)

(4)结合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简述淡水收集系统收集、净化、储存雨水的原理。

(4分)

答案 

(1)河汊纵横,水运便利;河上建桥,方便出行;经济发达,有资金、技术支持;船只是人们必备的出行交通工具。

(2)与阿尔卑斯山距离近,石材、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该建房方式,既可加固地基,也便于修建;(不接触空气的)木材耐腐蚀,石材可以长期浸泡,保证建筑安全与存留时间。

(3)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

(4)广场面积较大,下井盖较多,可以收集较多的雨水;雨水经过细砂过滤,净化水质;黏土不透水,利于保存雨水(避免海水地下渗透、盐分渗入);水井井口较高,便于保护井水。

【解析】

(1)题,该问可从水城威尼斯河道和桥梁众多、船只多、人口多、经济技术发达等方面进行思考。

(2)题,结合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靠近阿尔卑斯山,石材和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木材和石材对环境适应性强,比较安全。

第(3)题,结合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归纳出相关答案要点为:

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多,夏季少),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

第(4)题,结合雨水搜集系统示意图,能够运用水循环主要环节和过程原理分析和阐释淡水搜集系统搜集雨水的原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里米亚半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农产品丰富,尤盛产葡萄,酿酒业发达。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m,海水盐度低,冬季风力强劲,大范围封冻。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把锡瓦什湾和亚速海隔开(如下图),锡瓦什湾水深为0.5~1m,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夏季尤臭。

(1)推断塔甘罗格湾和锡瓦什湾哪一个鱼类资源更为丰富。

(2)说出海流对锡瓦什湾地貌的影响。

(3)分析锡瓦什湾“夏季尤臭”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塔甘罗格湾。

水域面积大,有多条河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水盐度低,适合多种鱼类生存。

(2)从东北沿岸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锡瓦什湾受到海流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了沙嘴(形状)。

(3)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湾底分布的淤泥更加黏重深厚;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产生的臭味浓度大。

【解析】

(1)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主要从当地充足的饵料以及适于鱼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考虑。

塔甘罗格湾所在的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底地形平坦,利于泥沙大量沉积;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图片显示甘罗格湾有多条河流注入,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充足;罗格湾面积大,生物容量大盐度低,适合多种鱼类生存,所以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2)沙嘴地貌属于海岸堆积地貌。

是海水堆积而成。

锡瓦什湾位于海流的下方向,从东北沿岸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或锡瓦什湾受到海流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了沙嘴(形状)。

(3)“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答案】

(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不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据材料可知:

厄勒海峡地区高校众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这些都是促进该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得厄勒海峡地区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题属于一种开放性的试题,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答题者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赞成的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不赞成的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自然条件。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

【答案】

(1)A地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

(2)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

(3)入海的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坝的修建会影响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

入海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