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764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docx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时间:

2012-05-0403:

10:

38来源:

作者:

高岩——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项目支持:

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L11DYY020)

一、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

网络语言作为另类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中国发展互联网有近二十年。

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网民基数的增长使网络语言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

网络语言也日新月异,网络词汇不断丰富,网络语言已经波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亮相,并在学生作文和小说中出现。

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的词典,词典收词1305条,正文38万字。

[1]近十年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和翻新,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当初的收录数量。

网络词语也成为人们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一种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的语言逐渐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表现出极强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渗入到社会共同体使用的语言之中,给传统的语言文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的内涵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

一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三是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四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

[2]从狭义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主要指后两种。

特别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由于其便捷生动、新奇独特、有趣形象以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在互联网广为流行,例如网络流行语“给力”“雷”“囧”等,得到网民的关注和认可。

甚至有些网络语言被主流媒体接纳和采用,得到社会的接受。

网络语言不仅仅包括汉字,还包括字母、数字、符号、表情、图片、繁体字、生僻字等非正规汉字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性质

1.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易中天教授在《大话方言》一书中指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方言。

[3]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定范围的,在这一地域内是全民性的。

社会方言是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阶层、原居住地等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语言。

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

[4]而网络语言是属于“网民”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网络这个交际平台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是全民语言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方言。

2.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世界的语言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交流的语言,它与现实中标准的现代汉语在语言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网络的开放性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无比宽泛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发泄自己的情绪,自由地进行网上交流。

这种富有个性化的网络语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标准书面语的规范,它是人们在特别的语用环境里使用的一种新的语体,适合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使用,并得到迅速传播。

网络语言运用网络做媒介,人们可以在无真实身份的虚拟世界里畅所欲言,交流者不必有任何心里负担,不必使用正规的语言,甚至可以说出现实世界无法说出的禁忌语。

3.网络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

网络语言是以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形式出现,是为适应网络交际的语言环境而采用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变体。

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以及数字、符号和图标的使用上。

词汇上的变异比如同音复制,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词进行复制,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词语。

例如“斑竹”,实际是指“版主”(论坛管理员);“杯具”,实际是指“悲剧”;“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实际表达的是对人生不如意的感慨。

同时又衍生出了模因复合体,如“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等等。

同音复制这一方式需要特定的语境,脱离该语境,语言表达的含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语法上的变异如汉语和英语的混用。

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状态,如:

“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

数字、符号和图标的使用比如“88”表示“再见”;“:

-)”或“:

)”表示“高兴”;乱码“◎¥!

#%◎”则表示“不知所云”。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洁性

网络语言的简洁性主要体现在缩略语的使用上,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打字速度,网友在聊天时,经常采用省略的说法,主要表出现在数字缩略,“555”表示“呜呜地哭”,拼音缩略如“BS”表示“鄙视”,英语缩略“u”表示“you”。

2.时尚性

网络新词与流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词汇也不断地被更新,比如前几年很流行的“克隆”,如今已被“山寨”所取代了。

而人们对“苹果”热衷也并非它的水果属性,而是一种时尚的手机品牌。

3.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很具有吸引力的特点。

网民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网络空间。

如“经济适用男”用来形容长相普通、性格温和、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不泡吧,无红颜知己,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努力勤奋,工资收入不高,但收入稳定,月薪2000~10000元,有支付住房首付能力的男性。

再如酷鸡(功能强的主机)、楼猪(楼主或发帖人)、烘陪鸡(主页homepage的拟人化译称)、瘟都死(windows)、食肉性恐龙(长相丑陋的泼妇)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4.直观性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各具特点的网络图标以及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网络图标以及表情符号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娱乐性直观地显示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

比如:

T_T流眼泪的样子;O_O吃惊;#^_^#脸红了。

5.粗俗性

很多网民利用网络发泄情绪,很多不礼貌甚至是低俗的网络语言充斥着网络。

有些人也试图将生活中常用的所谓“脏话”作轻微的改变,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粗俗,这样一方面将其“脏”的含义模糊化,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情感的发泄和表达。

如“我擦”(我操)、“特么的/TMD”(他妈的)、“BT”(变态)、“WBD”(王八蛋)等等。

而近来流行的“你妹的”也是去粗俗化的典范,颇为网友所称道。

6.随意性

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汉语书面语的规范性,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性。

比如网络语言可以任意地把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等杂糅在一起使用,如“I服了u(我服了你)”;生僻字、错别字、奇异字层出不穷;不伦不类的日语、方言、国骂等也比比皆是;有的句子则完全是病句,乱用或不用标点符号,任意堆砌词语等。

三、网络语言的特征

(一)词汇特征

1.来源于外来词

(1)音译外来词。

音译外来词指模仿外来词的读音,采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来表达的网络词汇。

例如:

卡哇伊,是日语中“可爱い(かわいい)”的音译,意思为“可爱”。

(2)意译外来词。

意译外来词指根据外来词的意义直接翻译成汉语的网络词汇。

例如:

新兴的网络词汇“冲浪”指上网浏览,是由英文“netsurfing”“surfingthenet”翻译过来的。

surf这个词本意就是指“冲浪运动”,因此“冲浪”也便有了上网浏览网页的含义。

(3)外来词的缩写形式。

外来词的缩写形式指借用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缩写来表达的网络词汇,通常用大写字母。

例如:

BF是英中boyfriend(男朋友)的所缩写形式。

2.来源于谐音词

(1)汉字谐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来替代标准文字。

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用法,并逐渐向现实社会中渗透。

例如:

由于连读产生的谐音,用“酱紫”来表示“这样子”;由方言产生的谐音“木有”或“米有”表示“没有”;由输入错误产生的谐音“童鞋”表示“同学”。

(2)英语谐音。

就是利用汉语和英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表达相应的英语含义。

例如:

用“爱老虎油”来表示英语“Iloveyou”(我爱你);用,“猫”来表示“Modem”(调制解调器)。

(3)数字谐音。

数字谐音词语是以数字为书写符号,对普通的词语进行谐音化处理的特殊词。

例如:

“1314”代表“一生一世”;“520”代表“我爱你”。

(4)字母谐音。

字母谐音是指用英文字母代替与之音同或音近的单词的方法。

英语中一些字母的读音与单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因而为了简便,就用字母代替该单词。

例如用“ICU”代表“Iseeyou”。

3.来源于缩略词

(1)英文首字母缩略。

首字母缩略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或短语进行缩略,保留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例如:

“BTW”代表“bytheway”。

(2)中文拼音缩略。

中文拼音缩略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的拼音进行缩略,保留每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例如:

“MM”代表妹妹,“bd”代表笨蛋。

(3)谐音缩略。

谐音缩略可以采用数字谐音和字母谐音以及两者的组合形式。

例如:

“3Q”代表“thankyou(谢谢你)”,“P9”代表“啤酒”。

4.来源于儿童语言

模仿儿童语言来创造网络新词是网络词汇发展的一个方面。

主要的构词方式是单字叠音。

例如:

用“东东”来代替“东西”,用“饭饭”指吃饭,用“漂漂”指“漂亮”。

5.来源于拟声词。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

由于缺少面对面的表情交流,网民用拟声词来表达他们的主观感情和情绪。

比如:

“嘻嘻”“哈哈”“呵呵”“嘿嘿”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笑。

6.来源于符号

表情符号,原本只是一种网上次文化,但随着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短信的普及,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

传统的表情符号只有一个“:

)”,代表笑脸,后来使用者不断增加,创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表情符号。

如:

:

-(哭脸;:

-O惊讶,张大口;~_~想睡觉了。

(二)语法特征

1.使用口语化句式

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和复杂句,而倾向于使用简短、随意的口语化句子。

口语化句子的特点是省略较多,句子结构松散,常出现不符合句法规则的语句。

比如:

A:

嗨B:

你好A:

男女?

B:

女A:

喜欢神马B:

唱歌A:

今晚KTV?

B:

OK。

这两个人的聊天语句就非常口语化吗,句式简短,A问B“男女?

”,B回答“女”,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然后A用流行语“神马”代替了“什么”,并且使用名词动用的方式问B是否想去唱卡拉OK,而B使用了语码转换,用英语同意了A的建议。

2.使用新奇特句式

目前网络中流行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规范语言绝对不允许的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比如:

“我勒个去”,这个句式因为在XX魔兽世界吧中的多次被使用,一夜爆红。

这句话不是用来骂人的,而是心情不爽时的一种发泄,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凑够四个音节,才有了这个句子,后来被网友广为使用,十分流行,腾讯大部分游戏上也经常出现。

再比如说:

用“我走先”来代替“我先走”,此句则运用了倒装句式。

3.使用英汉语码与数字符号混用的句式

“语码混合在客观上受到词汇的可及性程度、强势语言地位和简约原则的影响”。

在一些网络语言中,英文字母与汉字和数字混用,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7456,TMD!

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

”而电影《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则被写成“曾经U1份真诚DI摆在偶D面前,但4偶米U珍C,等到失7D4候偶才后悔默G……如果非要在这份I+↑1个期限,偶C望4-1万年。

(一)网络语言的修辞特征

1.仿拟

仿拟是英语修辞学中常用的修辞方法。

它是一种机智、风趣、幽默的修辞格。

它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临时创造出新的语言,即“酒瓶装新酒”,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

例如网络上传开的一句流行语: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本是游戏魔兽世界贴吧中的一句话,但却在短时间内迅速被网民竞相仿拟,“XXX,你妈喊你回家洗澡”,“2011,你妈喊你回家买房”等等例子遍及网络。

2.比喻

比喻是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用“恐龙”来形容丑女;用“孔雀女”来形容城市女孩。

她们是在父母溺爱之下长大的娇娇女,从小到大生活顺风顺水,从没经历过大风大浪。

她们内心单纯,崇尚并向往纯真的爱情,更看重男人的能力,并注重男人的家庭责任感。

3.押韵

押韵,又称为压韵,是指在语篇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读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例如: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

不要恶搞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不要羡慕爸,爸只是个神话。

不要忽略妈,妈当年一朵花。

别老想着姨,姨让你脱层皮。

不要忘记爷,爷落下一只鞋。

不要蔑视叔,叔也出过书。

不要迷恋舅,舅让你脱过臼。

四、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的正面影响

赞同推广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陈其功编辑认为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

(二)网络对汉语的负面影响

要求维护汉语的纯正性。

中学语文老师张青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但它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得很不规范。

闪雄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阻碍,必须防微杜渐,在网络还没有普及到家庭时就事先建立规范。

[5]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沈艺虹,她指出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

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正性迫在眉睫。

[6]

(三)对待网络语言的辩证观点

提倡对之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语言文字专家郝铭鉴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用语蓬勃发展,若要在高考作文中使用,应当视词汇和语境不同,有所选择,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王献福强调在保留那些简约的、富有创意的、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的同时,不应忽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之处和负面影响,而应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并引导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7]

五、网络语言规范化的途径与方法

(一)倡导正确的语言观

对于专业术语的规范应该严格,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交际语言的规范应稍微放宽。

要建立强势网站,使用规范化的网络语言,为其他网站作出表率。

对于一些大网站,尤其是政府网站的用语规范应该严格,而小网站,尤其是个人网站的用语规范要稍微放宽。

电脑报刊的文字规范也应严格,而对于聊天语言的规范则可以放宽。

(二)对网络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用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网络语言,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网络语言。

目前对国内网络语言批评较多,而对于网络语言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进行的还比较有限,大规模的网络语言语料库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网络语言的变化没有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补充,加强对网络语言大量“全真语料”的研究,及时找出和总结归纳出其内在的规律,提供一套网络语言规范标准。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全面考察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大力研究开发网络语言监控软件,通过技术“过滤”网络语言。

(三)拓宽思路,大胆创新

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研究网络语言的运用规律,使网络语言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8]

(四)展开语言比较研究,探寻人类网络语言的共同点和汉语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加强翻译的规范化,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解读网络语言的丰富内涵。

(五)重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语言因素

寻找语言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法学等学科的契合点,借鉴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展开网络语言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六)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上解决学生滥用网络语言的问题。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那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会造成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下降,切不可盲目模仿。

要帮助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注重网络语言与规范的现代汉语的比较,引导学生积极借鉴网络语言研究的成果,掌握和运用相对规范的网络语言。

(七)循序渐进,逐步规范

加强对在线新闻(组)、数字化出版物及电脑知识、网络读物、时尚杂志的管理,并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

六、结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如果网络的语言产生已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就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横加阻拦。

有的专家认为,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具有发展潜力。

语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也要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如果那些具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会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网络语言违反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淘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化的手段和平台,积极寻找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的对策,研究哪些词语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抵制使用一些粗俗的、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营造规范网络语言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

[3]易中天.大话方言上[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4]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史,2002.

[5]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10):

15-16.

[6]沈艺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86-89.

[7]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7):

185-187.

[8]曾丹,吉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5).

作者简介:

高岩(1975-),女,辽宁抚顺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语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