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60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docx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

第5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4月15日备课地点:

四楼会议室

活动内容:

认识年月日

出席人:

王栋、袁雪源

主持人:

王栋记录人:

王栋中心发言人:

王栋

中心发言要点

(1)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

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法

1,由于年月日的知识比较抽象,所以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到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对“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引导―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

并出示几张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激动时刻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说是什么时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直接导入本课新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习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  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对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所以,教师先让学生自学从年历中了解到哪些知识,再通过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学习。

这几个问题分别是: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这样学习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份是31天;4、6、9、11月份是30天,2月份是个特殊月。

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所以让学生根据每个月的天数,推算出一年的天数。

2.教学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学生动眼“看”数学,动手“做”数学,通过观察、猜测、讨论、判断、计算等活动方式,参与、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三)课堂总结,教学识记方法。

教师提问“学到了这里,你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了?

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引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

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大、小月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与学生一起去探索记住大、小月的有效方法。

(四)  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下课结束时,我对学生说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大进步。

然后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我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腊各月份,都有31天;

小月4,6,9,11各月份,都有30天;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4)作业设计:

(5)补充发言记录:

袁雪源:

1、课堂教学走向平等。

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要注重个性差异。

对于差生要多表扬、多扶持,帮他把问题说清楚。

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课堂教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例如《年月日》这节课中从侦探故事到拳头记忆法,从歌诀到看图片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等等,都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取材于儿童生活,贴近于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课堂教学走向体验。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课程结束时可提问:

“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来了解学生的收获。

4、课堂教学走向合作。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

在学习中,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

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经历发现。

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5、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

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6)二次备课教案

单元

第五单元

主备人

王栋

执教人

王栋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认识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

要点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年、月、日、时、分)

2.解题:

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4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

观察黑板上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

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

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

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

(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提问:

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

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

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

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追问:

×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

 

认识年、月、日

大月(31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一年有12个月小月(30天):

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

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

2014年有365天

 

评价与反思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

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

师问:

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

师:

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

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填写说明:

中心发言要点以说课形式进行,要写好教学重点、难点及在教学设计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补充发言后进行整理,形成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