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292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2016级高二上期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PQ两点间东西距离约为()

A.2200千米B.1100千米

C.550千米D.275千米

2.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北京、上海等盛行东南季风

C.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

3.图中海峡是()

A.大西洋和北冰洋分界线B.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C.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D.俄罗斯和加拿大分界线

【答案】1.B2.A3.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图及等值线的判读。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cos60°×20=1110千米,故答案B正确。

2.由题可知,此时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应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北京、上海盛行西北季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故答案A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峡为白令海峡,其是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还是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分界线,故答案C正确。

大西洋和北冰洋分界线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A错误。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一线,B错误。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4.甲地附近某学校开展野外考察,甲、乙之间虚线是行进路线。

在行进过程中可以()

A.在①处远眺学校美景B.在②处欣赏峡谷雄姿

C.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D.发现行进路线从西北向东南

5.该地计划修建一水库,你认为最佳的坝址应选在()

A.①处B.②处C.乙处D.丙处

6.图示地区地形特征是()

A.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B.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C.多低山丘陵D.中间低,四周高

【答案】4.B5.D6.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4.①处与学校间有凸形坡,视线受遮挡,A错误;②处两侧为陡崖,中部为峡谷,B正确;乙地陡崖位于山脊处,不能汇水,C错误;根据指向标,行进路线整体为由西南向东北,D错误。

5.结合上题分析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丙处为河流流出山口处,且上游有盆地利于蓄水,故答案D正确。

6.由图可知,该地等高线大都在600米以下,200米以上,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较小,中间高四周低,故答案C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由图推知()

A.甲地比乙地太阳能丰富

B.西侧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一直增多

C.东西两侧年降水量的垂直变率相当

D.西部比东部年降水量更丰富

8.该山地()

A.山顶气温最低、降水最多、太阳辐射最强

B.山顶海拔1200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C.位于北半球,西坡2000米附近降水最多

D.1月均温比7月均温在垂直方向上差异大

【答案】7.D8.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7.由图可知,甲地的降水量比乙地多,阴天雨天较多,太阳辐能没有乙地丰富,A错误;西侧的降水量随海拔先升高后下降,B错误;甲地降水量垂直变化率大于乙,C错误;西部比东部降水量丰富,D正确。

8.由图可知,山顶降水不是最多,A错误;山顶海拔约3500米,B错误;7月温度高于1月温度,其位于北半球,西坡2000米海拔处,降水量增加快,其降水量大,C正确;1月均温比7月均温在垂直方向上差异小,D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H为湖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

A.河流L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B.H湖泊的水流向河流L

C.A地的海拔可能为330米

D.H湖泊湖水含盐量很低

10.沿着图中虚线ab的地形剖面图是()

A.

B.

C.

D.

【答案】9.C10.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9.由图中L河可知,等高线数值X>Y,由指北针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A错误;河流的水流向湖泊,B错误;X数值为500米,等高距为100米),Y值为400米,由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海拔300

1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虚线经过地势较低的A处至b,地势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故答案C正确。

在深圳的张先生与王先生驱车到深宝花园洽谈业务,左图、右图分别是张先生和王先生车载导航屏幕截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如果张先生和王先生的导航屏幕规格分别是7英寸和5英寸,且屏幕对应的实际面积相同,则()

A.以相同速度行驶,张先生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移动速度快

B.以相同速度行驶,王先生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移动速度快

C.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移动速度相同,张先生车速快

D.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移动速度相同,两车行驶速度相同

12.张先生导航上N代表正北方,根据两幅图信息可知王先生的行驶方向为()

A.自北向南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11.A12.B

【解析】本体主要考查地图及比例尺。

12.先把右图顺时针旋转90度,使其与右图中的宝民一路、107国道的相对位置一致,结合指北针可知,王先生行驶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答案B正确。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

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3.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50米B.985米C.915米D.790米

14.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13.C14.D

【解析】

13.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在1000-1100米之间,而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在165-200米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度在800-945米之间,结合选项判断,故选C。

14.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错。

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

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错。

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对。

故选D。

【名师点睛】等高线数值的判读方法:

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

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2、根据示坡线判定。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根据等高距判读。

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

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

(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

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

(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

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15.盛夏季节,由于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最多的地点及原因是

A.①处距离水库最近,水汽丰富B.丙处河流源头,水源丰富

C.甲处海拔最高,多地形雨D.丙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①处虽距离水库最近,水汽充足,但海拔较低,A错误;河流源头,水源不一定丰富,B错误;甲处海拔最高,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C错误;丙处海拔较高,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D正确。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6.丙到丁的最近航线是()

A.先东南再东北B.先西南再西北

C.一直向东D.先东北再东南

17.图中各点()

A.甲地位于亚洲、欧洲交界处

B.乙地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C.与甲对称点坐标(110°E,30°S)

D.丙丁间距离小于甲丙间距离

【答案】16.D17.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图及经纬网。

16.由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图中各点位于南半球、西经度;丙位于丁的正东方向,其最短航线应凸向高纬度,其方向是先西南,再西北,故答案D正确。

17.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西经70度,南纬30度,应为与南美洲,A错误;乙地位于西半球,低纬度,B错误;与甲对称点坐标(110°E,30°N);C错误;丙丁纬度高于甲丙,其间距离小于甲丙间距离,故答案D正确。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位于②③所示大洲分界线的是()

A.曼德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巴拿马运河D.乌拉尔山脉

19.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②B.③C.④D.⑤

【答案】18.C19.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各大洲概况。

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洲的面积和海拔分别为: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950米,欧洲——1016万平方千米、300米,非洲——3020万平方千米、650米,北美洲——2435万平方千米、700米、南美洲——1797万平方千米、600米,大洋洲——897万平方千米、340米。

则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②③分别为南美洲和北美洲,其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答案C正确。

19.结合所学知识和上题分析可知,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④点,故答案C正确。

下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1.图中地形以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且海岸线平直的大陆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20.D21.B

【解析】本题组主要以经纬线为依据,考查大陆、大洋的判定。

20.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故答案选D。

21.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甲为南美洲大陆,乙为非洲大陆,丙为马达加斯加岛,丁为澳大利亚大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海岸线比较平直,港口和海湾都比较少,故答案B正确。

下图中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18—325米之间,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图中河流在图示区域的总落差可能是()

A.300米B.375米C.406米D.500米

23.图示各点中,最适合建野外宿营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22.C23.B

【解析】试题分析:

22.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源头的海拔约700-800米,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18—325米之间,在图示区域的总落差范围是375-482米之间,可能是406米,C对。

A、B、D错。

23.读图,图中各点中,①地位于陡崖顶部,不安全,A错。

②地位于山脊处,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开阔,适宜,B对。

③地位于河谷中,易发生水灾,C错。

④地等高线密集,是陡坡,不适宜宿营,D错。

考点:

相对高度计算,等高线图应用。

读中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位置图与泰山站主楼照片,回答下列各题。

24.南极被誉为“陨石的宝库”,陨石降落到地球南极的表面后保存的时间一般可达几万年,是其他大陆陨石保存时间的100倍,其原因是南极()

A.冰层厚B.地势高C.风力大D.降水少

25.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

A.防迎风飞雪堆积B.防紫外线辐射C.冬季室内空气潮湿D.防企鹅活动干扰

26.南极洲是()

A.面积最小的一洲B.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C.跨纬度最多的一洲D.仅被两个海洋环绕的一洲

【答案】24.A25.A2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极洲及其概况。

24.陨石降落到地球南极的表面后保存的时间长,原因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等破坏作用弱,以及人迹罕至,受人为活动影响小;而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环境的最大差别就是冰层厚,由于冰层的保护,陨石得以保存。

故答案A正确。

25.南极洲风力强劲,地面多积雪,经常有风雪天气,类似与沙漠上的沙丘移动,所以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是避免被风雪掩埋,故答案A正确。

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洲的面积和海拔分别为: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950米,欧洲——1016万平方千米、300米,非洲——3020万平方千米、650米,北美洲——2435万平方千米、700米、南美洲——1797万平方千米、600米,大洋洲——897万平方千米、340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冰层厚度平均为1880米,A错误、B正确;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C错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环绕其周围,D错误。

某游客在下图所示地区旅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在下列地点按照描述的方向能够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境的是()

A.①地东南向西北B.②地西南向东北

C.③地东北向西南D.④地西北向东南

28.A地城镇规模比B地城镇规模更大,原因最可能是()

A.临近的河流水量大,运输方便

B.位于河流支流,环境优美

C.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D.海拔低,地势起伏小

29.小明在赤道附近的北半球某地先向南走50千米,再向东走50千米,然后再向北走50千米,最后向西走50千米,小明最不可能回到()

A.原出发点B.原出发点之东C.原出发点之西D.原出发点之北

【答案】27.C28.C2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应用。

27.由题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知,游客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水不见了,也就是到了河流的发源地,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结合等高线和指北针,①地由东南向西北,为顺流而下,与“水穷处”不符,A错误;②地由西南向东北也是顺流而下,B错误;④地由西北向东南,此地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不可能是溯流而上,D错误。

③地由东北向西南,为溯流而上,故答案C正确。

28.由等高线图可知,A地比B地等高线稀疏,面积大,地形较为平坦,故答案C正确。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线上,向南或向北走相同的距离,其纬度差一样大,题干小明在赤道附近的北半球某地先向南走50千米,然后再向北走50千米,其出发点与终点纬度相同,故答案D正确。

30.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

读图,回答下题。

②地比①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

【答案】C

【解析】结合乙、丙两图可知,E-F为山脊,且海拔逐渐降低,②地比①地海拔低,坡度大,故答案C正确。

二、综合题(共3小题,每一小点答案给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地图(下左图)及葡萄牙某地地形图(下右图)(比例尺1:

50000)

材料二非洲地区图(下左图)及图中乙地地形图(下右图)(比例尺1:

100000)

(1)读伊比利亚半岛地图试说明该半岛沿400纬线年降水量的东西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两同学在1月份分别前往葡萄牙某地和非洲乙地,发现葡萄牙某地的②瀑布比非洲乙地的A瀑布更壮观漂亮、气势磅礴,请说明原因。

(3)直布罗陀海峡是哪两大洲分界线?

【答案】

(1)西多东少原因:

西部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且该半岛中部地势高,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②瀑布穿越了三条等高线,落差更大;②瀑布比例尺更大,范围小,坡度更大,水流速度快;1月为北半球冬季,②瀑布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3)欧洲非洲

【解析】

(1)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该半岛沿40度纬线附近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影响。

结合上题分析,该岛中部地势高,所以西侧为迎风坡东部位于背风坡,年降水量沿40°纬线由西向东减少。

(2)由图可知,②瀑布穿越了三条等高线,落差比穿越了二条等高线的A瀑布大;②瀑布比例尺1:

50000比A瀑布比例尺1:

100000大,所表示的范围小,单位距离内坡度变化大,水流快;②瀑布位于地中海气候区,1月降水量比A地大。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32.两同学于12月12日到我国下图(等高线地图比例尺1:

1000000)地区旅游,①②③为河流,

④为淡水湖,该日阳光灿烂,东北风4-5级,读图回答问题。

(1)乘船游览④湖,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

理由是什么?

(2)①地、③地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哪里?

为什么?

(3)①地能否直接看到②地,为什么?

【答案】

(1)从A到B快该日吹东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是淡水湖,湖水从A流向B,顺水航行

(2)①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河流长度更长,水量大(3)不能中间有山脊

【解析】

(1)由题干信息我国,采用一般定向法可知,该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A到B是东北向西南行进,此时东北风4-5级,正好是顺风,由等高线可知,水从A流到B,又是顺水,故从A到B快。

(2)由图可知,①地等高线比③地密集,坡度大,河流长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3)由图可知,①地与②地之间存在等高线凸向低值,应为山脊,所以看不见。

33.读北太平洋航海线分布图和北太平洋洋流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上海到洛杉矶的货轮一般需要航行16天左右,有时为了扩大货物运输量,还需要在航海线沿线附近港口停留,航线有两条:

A航线(上海-檀香山—洛杉矶),B航线(上海-东京-洛杉矶)请分析说明航线一般选择B航线的理由。

(2)一货轮于2016年2月12日北京时间8时从上海出发,历经18天22小时到达洛杉矶(118.5°W),抵达当地的区时是2016年月日时,出发时船员穿的是厚厚的羽绒服,但到达时却纷纷将羽绒服脱掉了,请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

(3)洛杉矶附近的北美洲西部高山众多,说明其成因。

【答案】

(1)是地球上的大园劣弧,距离最短;顺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经过国家、城市多,且多为发达国家,货物运输需求大

(2)3月1日14时出发时,上海被冬季风控制,且是早上,气温低;到达时,洛杉矶被暖和的西风控制,且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午后季节从冬向春转换。

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变高(3)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短航线是凸向高纬度的大圆,B航线为凸向高纬度的航线,距离比A航线近;再看其位于中纬西风带,顺风;且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顺水;沿途经过发达国家和地区,货物运输需求量大。

.....................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西部高山是因为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