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6678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docx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

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

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通知中明确纳税评估方法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其中包括:

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

这里明确企业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数据是税务部门纳税评估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

在此就从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如何运用于纳税评估分析进行简要阐述。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

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

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

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出的指标应有的作用。

结合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财务指标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负指标与财务报表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收入×100%

将此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如果与行业指标偏离较大,应结合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和其他指标开展分析。

如果销售收入增幅较大,而税负指标下降,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查看企业存货与期初比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合存货收发记录,查看有无隐瞒销售行为,有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的行为;其次,分析存货的主要构成,将存货的销售价格、购进价格与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项税金构成情况,查证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对四小票抵扣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开展核查;此外还需查看销售收入的主要构成,查证有无价外费用、混合销售行为等不提销项税金或错用税率问题。

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如果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低于当地同行业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而接近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企业可能存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

作为评估人员应首先认真阅读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查看税法和会计制度之间有差异的地方,如工资、交际应酬费、捐赠、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企业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此外还应询问企业是否存在如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对外投资等事项,如有则进一步核实企业对这些事项的税务处理,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对费用、成本列支合法性的审核,则应结合前面费用、成本变动率的分析情况进行审核。

(二)、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

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具体组成及增减变化、结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评估人员应结合会计制度及税法有关规定及两者存在差异,重点审核税法和会计的差异之处,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1、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

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四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幅度应趋于一致?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正,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一般应为负,为什么?

),一旦那个指标变动较其他指标变动出现异常,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报表其他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率及销售毛利率必定下降),

评估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果“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分析存货中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结合企业有关购销合同及应收账款变化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帐务上少计收入问题,根据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企业有无按会计制度不应确认收入而按税法应确认收入企业未作纳税调整的情形;

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项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对成本中“料”的部分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多计发出成本,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对成本中“工”的部分重点查看应付工资科目年末结余情况、工资计算表、企业员工花名册、工时产量统计表等辅助资料,分析企业工资是否存在多提多列支问题,对“费”的部分应重点结合固定资产变动及累计折旧变动,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计成本的问题。

2、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100)×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具体分析: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结合起来分析,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与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前后两个指标变动情况应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变动太大,

是否多列费用?

需结合企业“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往来科目,看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预提费用形式多列支费用,有没有将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一次性进入管理费用,有没有将应资本化的利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营业费用则应分析具体项目构成,如果其中运输费用变动较大,一方面应和企业当期销售的变动结合起来分析,看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发出应确认销售而未确认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取得运输发票的审核协查,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列支费用的情形;此外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看企业超过税法允许列支部分的费用有没有作纳税调整,如工资及计提的“三费”、交际应酬费、开办费、广告费的扣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3、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100%

营业外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100%

分析:

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及支出,一般情况下,发生数额不会太大,如变化较大或本期发生额较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将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是否按规定纳税。

(2)、企业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3)、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判断企业处置资产的损失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或备案,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4)、企业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十)损益表与纳税评估分析

1、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销售成本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去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销售额

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1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

A、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计提销项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异常问题;

B、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正常;

C、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

D、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则正常。

2、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

销售毛利率=(本年累计销售收入-本年累计销售成本)/本年累计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

正常下降幅度商业在-35%,工业在-20%以内,如低于该幅度,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销售价格偏低或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等。

3、销售利润率分析:

销售利润率=本年累计利润总额/本年累计销售收入

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

将销售利润率和以前年度(特别是享受税收优惠期间)进行纵向比较,若小于0,则可能存在隐瞒收入、不按规定结转成本、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违规享受优惠政策等问题。

4、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分析:

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超出同行业变动率正常峰值的(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可认定为异常,从而初步判定企业隐瞒收入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问题。

5、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分析

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去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去年同期应纳税额

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1

二者基本应同步增长。

A、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收入未计提销项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等异常问题;

B、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负时,则正常;

C、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二者都为正时,则正常;

D、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则正常。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具体应用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数=(年初数+年末数)÷2

分析:

这几个指标应和基期数结合起来考虑,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表明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强,销售能力增强,存货转变为现金、应收账款速度加快,而如果企业应纳税额减少,应考虑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此时应重点审核存货收、发、存记录的真实性及存货计价方法前后的一致性,核实企业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从而虚增发出存货的成本减少库存存货成本。

四、财务报表项目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一)往来帐款与纳税评估分析

1、往来帐款:

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四类。

2、企业会计报表往来帐款余额变动分析

①分析商品已经发出,应作销售仍挂于预收帐款中。

②分析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已经收讫,应作销售而未申报,记应收帐款贷方。

③分析商品已经发出,故意混淆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四类科目正确运用,反记应付帐款借方、预付帐款贷方,达到不申报纳税目的;特别是分析企业月末、年末往来帐款余额变动金额幅度大,且同时在二个往来帐款余额发生相应数据变动现象。

注:

上述可要求企业提供购销合同进行对比分析。

④分析应收款项科目年初余额,企业是否存在在年初更换新账时有作假现象。

虚列或虚增部分应收款项,则就能将部分不开票的现金销售收入或其他收入通过该部分虚增的应收款项收回来入帐,偷逃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评估分析对照往来帐款年初科目余额与上年末科目余额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年初更换新账时在往来帐款之间相互调整余额的作假现象。

⑤分析评估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是否符合条件。

3、案例分析

案例1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2月份、2005年1月份会计报表相关数据余额如下:

2004年12月份会计报表年末余额中预付帐款120万元,原材料320万元,应付帐款580万元,预收帐款85万元;2005年1月份会计报表年初余额中预付帐款0,原材料240万元,应付帐款465万元,预收帐款0。

原材料、预付帐款、应付帐款和预收帐款2005年初余额较2004年末余额分别减少80万元、120万元、115万元和85万元。

经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2004年8月份购设备支付120万元,未取得发票,未作固定资产入帐;

②2004年11月收受某物回公司虚开的废旧物资发票二份,货物废塑料,金额80万元;

③2004年8-12月销售给某农资公司编织袋85万元,未开具发票申报纳税,挂预收收款。

(二)资金来源与纳税评估分析

1、资金来源:

“银行存款”、“现金”、“短期借款”等反映的资金。

2、企业会计报表资金来源余额变动分析

企业进货和库存资金占用较大,但资金来源反而少,并在往来“应付账款”等账户中数额也不大,资金需求与物流量有明显较大的悬殊,在资产负债表即可发现其不匹配的现象,就此情况,需究其根源;从而分析企业(投资者)是否有不愿把自有资金或各种借款放在账上反映,达到销售不入账、帐外经营等违法目的。

3、货币资金的流量变动分析

①货币资金的流量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可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渠道分析结合现金流量表来了解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并进而分析其对纳税的影响,发现疑点,从而深入评估;

②货币资金的本期增减绝对额与历史数据相对比较,结合各期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也能够发现问题。

4、案例分析

案例2某轮胎模具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2月份会计报表年末余额中短期借款125万元,较年初增加75万元,且企业经济总量及经济指标较去年未发生相应变化。

经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并要求企业提供短期借款相关书证材料,另对提供短期借款的企业侧面了解,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提供给轮胎模具有限公司短期借款的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从事轮胎模具加工,成立时间2004年8月,规模较小,存在巨额短期借贷资金可信度较低;

②轮胎模具有限公司2004年8月职工集资45万元组建轮胎模具加工小规模企业,另将设备磨床一台30万元、存货磨坯一批45万元投放到了小规模纳税人处,作企业启动。

轮胎模具有限公司帐务处理:

借“现金”75万元、贷“短期借款”75万元。

轮胎模具加工企业为其加工模具,以加工费抵顶设备、存货款,双方都不开票申报纳税。

③设备磨床30万元8月份投放时为帐面净值,但未作帐务处理,仍提折旧至今。

(三)存货与纳税评估分析

1、存货:

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

2、企业会计报表存货余额变动分析

存货余额变动是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主要依据。

①工业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A、材料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值税税率

B、估价入帐材料影响增值税=(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增值税税率

C、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材料、燃料动力占生产总成本比例)×增值税税率

注:

不考虑材料成本的组成因素;不考虑购进材料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因素;不考虑在产品、半成品余额是否含工费的因素。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已纳增值税+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A+B+C)/销售收入

②商业流通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A、库存商品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值税税率

B、估价入帐库存商品影响增值税=(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已纳增值税+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A+B)/销售收入

注: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进价核算库存商品的企业。

3、案例分析

案例3某轻型商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1-6月销售收入17893.32万元,上期留抵677.47万元,销项税金3041.86万元,进项税金3964.51万元,已纳增值税50.33万元,进项税转出16.19万元,期末留抵1634.26万元。

存在疑点是期末留抵税金大,是否存在商品发出而未开票申报纳税的现象。

经根据企业2005年6月份会计报表数据评估分析及企业约谈说明,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书证材料,分析结果如下:

①上年留抵余额为677.47万元;

②2005年6月底存货余额较年初新增5351.81万元,其中:

新增材料存货(包括外购件)3190.34万元,增加留抵税额542.36万元;新增在产品存货(不含工费)892.99万元,增加留抵税额151.81元;新增产成品存货1268.48万元(其中材料动力占生产总成本比例为92.48%),增加留抵税额199.43万元;另外2005年4-6月材料存货估价入帐数980万元,减少留抵税额166.60万元;

③综上1-6月影响增值税留抵额因素值=677.47+542.36-166.60+151.81+199.43=1404.47万元;

④纳税申报期末留抵与影响增值税留抵额因素值差额229.79万元,其原因是:

2005年1-6月“折扣与折价”1353.18万元,虽部分取得购货方税务机关“销货折让证明单”,但皆尚未开红冲发票给购货方,却已在申报销售额中扣减,涉及销项税金230.04万元,应补增值税230.04万元。

案例4某化工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1-12月份及2005年1-6月份企业会计报表、纳税申报数据以及企业约谈说明相关资料如下:

①2004年度销售额34648.41万元,实现增值税532.94万元;材料、动力占产成品比例95%,在产品不含工费;存货期末较期初增加2707.81万元,其中原材料增加1988.33万元,影响进项税金338.02万元;产成品增加210.68万元,影响进项税金43.71万元;在产品增加508.80万元,影响进项税金86.50万元;

②2005年1-6月份销售额37428.67万元,其中:

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2290.95万元,实现增值税1423.27万元;材料、动力占产成品比例95%,在产品不含工费;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2290.95万元,影响销项税金389.46万元;存货期末较期初减少2309.62元,其中原材料减少1884.11万元,影响进项税金320.30万元;产成品增加76.34万元,影响进项税金12.33万元;在产品减少501.85万元,影响进项税金85.31万元;

③评估对比分析2004年度与2005年上半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评估测算得2004年度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532.94+338.02+43.71+86.50)/34648.41=2.89%

评估测算得2005年上半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1423.27+389.46-320.30+12.33-85.31)/37428.67=3.69%

则评估测算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2005年上半年较2004年度增加0.8%。

(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纳税评估分析

1、固定资产: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评估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依据。

2、无形资产:

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企业会计报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变动分析

①固定资产与生产经营情况(生产经营收入、商品附加值)、产能之间是否配比;

②固定资产余额减少,评估固定资产清理回收的残料是否入帐、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交纳了增值税;

③固定资产余额变动与累计折旧是否吻合,评估企业是否正确计提折旧,是否有故意调节成本、利润的嫌疑;

④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与累计折旧之间数据是否吻合,评估企业是否有未完工在建工程而预提折旧的情况;

⑤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条件,评估分析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人企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⑥无形资产是否按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内摊销。

(五)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与纳税评估分析

1、预提费用:

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2、待摊费用:

是因权责发生制而产生,指已经支出,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费用。

3、企业会计报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余额变动分析

①预提费用年终是否有余额,是否有故意调节当期成本、损益的嫌疑;

②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中是否有擅自将期间费用或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转入此科目处理,从而达到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损益;

③待摊费用与开办费,评估分析开办费是否按期推销,着重针对新开办企业而言。

4、案例分析

案例5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纺织品与服装,为新办商贸企业,经国税批免新办商贸企业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50万元。

2005年6月对其2004年度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税收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经对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审核分析,发现下列几个疑点:

①2004年度销售收入总额619.91万元,利润总额147.60万元,销售利润率为23.81%;销售利润率偏高,是否存在少结转销售成本现象;

②“待摊费用”余额为0,主要指“开办费”;

③“固定资产”余额为0,是否经营场所为租赁,租金是如何支付的。

经企业约谈说明,排除相关疑点,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涉税问题:

①销售利润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咨询服务收入141.02万元,占总收入的22.74%,且其成本费用较低;

②2004年2月一次性支开办费5.17万元列“管理费用”,未按规定摊销;

③经营场所为租赁,年租金12万元,按合同规定年初支付,取得发票在2005年1月,租金列2005年1月“管理费用”。

(六)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与纳税评估分析

1、短期投资:

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购入1年内(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

3、企业会计报表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变动分析

①针对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数据发生额,评估分析企业的投资方式,如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检查是否按规定交纳了流转税、企业所得税;

②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