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69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

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龙湖·金枫路”项目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绕城外驿都大道与成龙大道之间;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基础类型为抗浮板加独立柱基、筏板、桩基基础,地下一层地下室,地上9层和11层,标准层层高3米。

建筑高度21.7-33.7米。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4.《材料力学》;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6.国家、地区其他相关规范、技术标准;

三、平台搭设要求

卸料平台搭设尺寸为4m长×3m宽,使用时逐层向上搭设,最大堆放荷载为1.0kN/㎡。

卸料平台的立杆间距为1.0m×1.0m,步距1.5m,最大允许搭设高度20m,钢管类型48×3.6mm,扣件连接方式:

平台板下钢管采用双扣件,其他采用单扣件,平台板底钢管间距500mm。

卸料平台搭设时每个楼层必须设置与结构连接的刚性拉结点,拉结件采用48×3.0mm钢管与结构连接。

操作层满铺脚手板,四角用铁丝扎紧,靠室外一侧应略高于内侧。

外立杆内侧设置挡脚板,高度200mm,周边设置两道防护栏杆,防护高度1.5m,内侧悬挂密目网进行封闭,防护栏杆内外两侧居中悬挂限载标识牌。

靠外侧的三个立面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每三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卸料平台与外脚手架为相互独立的支撑系统,不应相互连接。

3.1、材料要求

3.1.1钢管:

脚手架钢管采用48×3.6mm的热轧钢管。

钢管不得严重锈蚀、弯曲、变形,并刷油漆进行防腐处理。

3.1.2扣件:

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不得采用严重锈蚀或螺纹已被咬口的扣件。

3.1.3脚手板:

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长度为1.5~3.6m,厚度不得小于40mm,板宽宜为200~300mm,两端应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

3.1.4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与架体钢管规格相同的钢管与结构进行刚性连接,每层最少设置一道刚性拉结点,可与框架柱或梁进行刚性连接。

3.2、作业条件

3.2.1地基必须处理好,应平整,不得下沉。

3.2.2搭设脚手架的场地应平整且清理干净,排水应畅通。

四、搭设流程和要点

卸料平台搭设顺序如下:

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竖立杆→安放横向扫地杆→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安装第二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加设临时抛撑→安装第三步、四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设置连墙件→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安装防护栏杆→密目网封闭→悬挂限载标识牌

4.1、地基处理必须加设底座和安放垫木或垫板,并对地基做好夯实处理,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4.2、铺放垫木(板)和安放底座垫木(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安放底座时应拉线和拉尺,按规定间距尺寸摆放后加以固定。

4.3、放置纵向扫地杆、竖立杆。

4.4、卸料平台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不大于500mm。

卸料平台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5、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6、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7、搭设纵、横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8、设抛撑

在设置第一层连墙件之前,可设一根抛撑,直至装设二道连墙件且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上端与脚手架中笫二部纵向水平杆连接,连接点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

抛撑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30°。

4.9、搭设连墙件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或矩形布置。

4.10、剪刀撑:

(1)剪刀撑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2)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刀撑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且不少于3个扣件,末端伸出长度不小于10cm。

4.11、扣件安装

(1)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2)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3)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l00mm。

4.12、铺设脚手板

(1)脚手板的探头应采用镀锌铁丝固定在支撑杆上。

(2)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在拐角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4)脚手板靠外一侧应略高于内侧。

4.13、搭设防护栏杆、挡脚板、悬挂密目网

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栏杆应设置两道。

(2)上栏杆上皮高度1.5m,密目网防护高度1.5m。

(3)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4)挡脚板高度不小于200mm。

4.14、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4.15、卸料平台拆除

4.15.1拆除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应全面检查架体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和构造要求。

(2)应清除平台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4.15.2拆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须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从脚手架顶端拆除其顺序为:

安全网→防护栏杆→挡脚板→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连墙件→纵向支撑。

(2)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后方可拆除。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3)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件应及时拆除,避免误扶和倚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4)拆除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卸下,必须绑扎牢固或装入容器内才可吊下,严禁向下抛掷,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

(5)拆除脚手架时必须划分安全区,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警戒。

(6)拆除前须指派专人检查架子上的材料、杂物等是否清理干净,否则不许拆除。

(7)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16、安全要求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当有6级及6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6)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规定进行,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或拆除。

(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

(8)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0)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11)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2)卸料平台架上堆积荷载不得超过1.0t,每次起吊重量不得超过0.5t。

随吊随清运。

(13)在卸料平台防护栏杆的里外侧三面均应悬挂限载标志牌,居中挂在防护栏杆的第一道水平杆上。

标志牌注明限载重量为1.0吨。

五、平台荷载试验及验收

5.1、卸料平台使用前应进行荷载试验,按容许荷载均匀布设,检查横杆、立杆和扣件等是否存在交大变形和位移,荷载试验后,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2、架子未经检查、验收前,除架子工外,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后任何人不得拆改,须作局部拆改时,须经施工负责人确认后由架子工进行操作。

5.3、大风雨后,施工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架子进行全面检查。

5.4、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定期检查、复查制度,由安全主管主持检查和验收、检查以下项目:

(1)各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连墙件、支撑等构造是否符合方案要求;

(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定期对外架的垂直度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5)遇六级大风和大雨过后,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查。

六、安全管理

6.1、因该平台为物料周转期间使用,限重1.0吨,最大堆放荷载为1.0kN/㎡。

在操作面里外两侧应悬挂限重标志牌。

平台上堆放木方及多层板的高度≤1m,单次堆放2m钢管不超过100根,单次堆放4m钢管不超过50根。

6.2、在作业面上堆放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得影响施工操作的人员通行,严禁架上人员在上面跑动。

6.3、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件、整体性杆件、连接件和连墙件。

确实需要拆除的,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并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恢复。

6.4、工人在架体上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或跌落,严禁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6.5、本卸料平台通道与各楼层相连接,靠外侧三面不单设爬梯,通道周围设置1.5米护身栏杆,并悬挂密目网。

6.6、工人上架进行作业前,应先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或隐患,排除和解决完成后方可作业,发生异常情况或危险时,立即通知架上人员撤离。

七:

钢管落地卸料平台安全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二、计算参数

基本参数

卸料平台的宽度B(m)

3

卸料平台的长度L(m)

4

卸料平台的高度H(m)

5

立柱横向间距lb(m)

1

立柱纵向间距la(m)

1

水平杆步距h(m)

1.5

立杆布置形式

单立杆

次梁间距a(mm)

500

剪刀撑(含水平)布置方式

普通型

主楞与立杆连接方式

/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两步两跨

连墙件连接方式

钢管扣件连接

连墙件拉结长度a0

0.3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N0

2

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材料参数

架体钢管类型

Ф48×3.6

脚手板类型

木脚手板

栏杆、栏板类型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底座形式

垫板

次梁类型

矩形木楞

次梁规格

40×80

主梁类型

圆钢管

主梁规格

Ф48×3.6

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

0.2

荷载参数

材料堆放荷载标准值Q1(kN/m2)

2

施工均布活荷载Q2(kN/m2)

2

架体是否封闭密目网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g3(kN/m2)

0.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

0.65

风荷载体型系数us

0.115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g1(kN/m2)

/

栏杆自重标准值g2(kN/m)

/

基础类型

混凝土楼板

地基土类型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是否考虑风荷载

架体搭设省份、城市

四川(省)成都市(市)

地面粗糙度类型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简图:

(图1)平面图

(图2)纵向剖面图

三、次楞验算

恒荷载包括次楞自重gkc、脚手板自重g1,转化为次楞上的线荷载,活荷载包括施工活荷载、材料堆放荷载,转化为次楞上线荷载。

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恒荷载满布,活荷载按不利布置进行组合;强度及挠度验算时,活荷载按第一跨及第三跨隔跨布置计算;抗剪验算时,活荷载按第一跨及第二跨连续布置计算。

1、强度验算

恒荷载为:

g1=1.2[gkc+g1ke]=1.2×(0.019+0.35×500/1000)=0.233kN/m

活荷载为:

q1=1.4(Q1+Q2)e=1.4×(2+2)×500/1000=2.8kN/m

计算简图如下:

(图3)可变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

(图4)次梁弯矩图(kN·m)

Mmax=0.303kN·m

σ=Mmax/W=0.303×106/(1×85.333×103)=3.554N/mm2≤[f]=17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图5)次梁剪力图(kN)

Vmax=1.82kN

τmax=3Vmax/(2A)=1.82×103×32×103/(341.333×104×4×10)=0.426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kc+g1ke+(Q1+Q2)e=0.019+0.3×500/1000+(2+2)×500/1000=2.169kN/m

(图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简图

(图7)次梁变形图(mm)

νmax=0.437mm≤[ν]=max(1000×1/150,10)=10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支座反力为:

R=3.336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支座反力为:

Rk=2.386kN

五、主梁验算

按三跨连续梁计算符合工况,偏于安全,计算简图如下:

(图8)简图

1、抗弯验算

(图9)主梁弯矩图(kN·m)

Mmax=0.587kN·m

σ=Mmax/W=0.587×106/(4.493×103)=130.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图11)简图

(图12)主梁变形图(mm)

νmax=1.253mm≤[ν]=max(1000×1/150,10)=10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立柱稳定验算要用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支座反力,故:

Rmax=7.216kN

六、扣件抗滑移计算

由上知最大扣件滑移力为Rmax=7.216kN

Rmax=7.216kN≤[R]=12kN

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1、长细比验算

验算立杆长细比时取k按JGJ130-2011表5.3.4取用,μ按JGJ130-2011附录C表C-1取用,h为步距

l0=kμh=1×1.993×1.5=2.99

则长细比为:

λ=l0/i=2.99×1000/(1.59×10)=188.019≤[λ]=210

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

λ=l0/i=2.99×1000/(1.59×10)=188.019

根据λ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203

A不考虑风荷载

N1=Rmax+1.2×H×gk=7.216+1.2×20×3.33/100=8.015kN

f=N1/(φA)=8.015×1000/(0.203×4.24×100)=93.141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B考虑风荷载

风荷载体型系数:

ωk=μzμsω0=0.115×0.65×0.2=0.015kN/m2

Mw=0.9×1.4ωklah2/10=0.9×1.4×0.015×1×1.52/10=0.004kN·m

N2=Rmax+1.2×H×gk+0.9×1.4Mw/lb=7.216+1.2×20×4.24/100+0.9×1.4×0.004/1=8.239kN

f=N2/(φA)+Mw/W=8.239×1000/(0.203×4.24×100)+0.004×106/(4.49×103)=96.685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验算

1、杆件强度验算

风荷载作用在一个连墙件处面积:

Aw=h×la×连墙件布置(几步几跨)=1×1.5×6=9m2

风荷载标准值:

ωk=μzμsω0=0.069×0.74×0.2=0.01kN/m2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ωkAw=1.4×9×0.01=0.128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Nlw+N0=0.128+2=2.128Kn

连墙件杆件强度验算:

σ=Nl/Ac=2.128×1000/(4.24×100)=5.02N/mm2≤0.85f=0.85×205=174.25

满足要求

2、杆件稳定性验算

λ=a0/i=0.3×1000/(1.59×10)=18.868

根据λ值查规范JGJ130-2011附录A.O.6得到ϕ

连墙件杆件稳定性验算:

Nl/ϕA=2.128/(0.949×4.24×100)=0.005N/mm2≤0.85f=0.85×205=174.25

满足要求

3、连接强度验算

扣件抗滑移:

Nl=2.128kN≤Rc=8kN

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