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069664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9.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演示课件.ppt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二、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水痘等易发传染病,一、传染病基础知识,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高发的原因,内容,五、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四、如何预防与控制,六、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疫苗的补种,内容,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概念,一、传染病基础知识,任何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传染病基础知识,潜伏期,产生免疫,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发热和炎症表现,爆发和流行,与非传染病相比,传染病的基本特点,一、传染病基础知识,特异性抗体,防制策略和措施不同于一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病基础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染病可通过一种和多种途径传播,传播途径,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免疫规划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易感者在人群的比例,人群易感性,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诺如)水痘,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二、学校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水痘,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根据NP和M蛋白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丁(D)4个亚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HA(1-18),NA(1-11),流感病毒分型,甲型,乙型,丙型,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暴发或小流行。

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分型,20世纪以来的流感大流行,20世纪以来,共发生4次全球流感大流行:

1918-1919:

西班牙流感(H1N1)4000万人死亡1957-1958:

亚洲流感(H2N2)100万人死亡1968-1969:

香港流感(H3N2)200万人死亡2009-2010:

全球甲型H1N1284400人死亡,病因: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无交叉免疫,反复发病。

潜伏期:

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流行特点,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肥胖者(BMI30)妊娠期妇女。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

发烧、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并发症:

肺炎最常见,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其他并发症还有神经系统损失、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引起感冒的不同病毒有上百种。

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及流感病毒等,而其中4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而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约占20%左右。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症状上,流感更容易发生高热,通常可以高达38以上;普通感冒发热温度没有那么高;流感的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经常会全身疼痛,肌肉酸痛、乏力;普通感冒一般只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比如流涕、咳嗽或者咽痛;流感对一些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孕妇)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炎、肺炎或其他并发症,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加重,个别可能会导致死亡;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疾病。

流感治疗原则,基本原则: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住院治疗标准(妊娠中晚期妇女、基础疾病明显加重、重症或危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

充分休息,多饮水;高危人群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病死率;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流感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

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超过48h也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48h内)给予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h,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流感治疗原则,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中医治疗: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

预防流感,疫苗接种: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每年优先接种。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根据国内外文献,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因年龄或身体状况不同而异,平均为30%-60%;此外,疫苗保护效果还需视当年疫苗株与实际流行的病毒株型别是否相符,保护力会随着病毒型别差异变大而降低。

接种流感疫苗后仍会得流感的原因,目前国内上市的流感疫苗仅包含目前最常流行的3种病毒型别,加上病毒容易变异的特性,接种流感疫苗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别或已发生较大变异的流感病毒。

由于个体差别,少部分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保护力不足。

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

打疫苗不能保证百分百预防,为何还要接种,是否接种疫苗取决于预防接种项目的成本、成本收益分析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能力。

中国CDC曾对流感造成的经济负担调查结果显示,流感直接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加上间接造成的误工费用,门诊是400元1000元之间,住院是4000元10000元。

老年住院患者的负担更是达到14000元。

接种流感疫苗花费几十块钱,符合成本效益的经济考量。

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不到2%。

每年供应市场有2600万人份疫苗,只打了2000多万人份。

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增加投入。

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手足口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

幼儿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可致93%的死亡病例。

它已是中国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病种之一。

扬中市为长江下游淤土冲积而成的岛市,气候条件和环境非常适合肠道病毒(EV)的生存和繁殖,扬中市手足口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一直位于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首位,远高于江苏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在部分托幼机构和小学出现了聚集性疫情,我市近年来一直处于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期。

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已迫在眉睫。

什么是手足口病?

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答: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我市情况特殊,全年均有报告发病,甚至在非流行季节高发。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表现?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有疫苗吗?

答: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目前已有疫苗,主要防制EV71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

手足口病的命名是由症状所得而非病因!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答: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搐、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答: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搓,一湿,常犯错误:

搓、擦、不用流水,洗手不能图于形式!

四擦,三冲,诺如病毒全球疾病负担估计,据估计,每年在全球将近20万的人口死于诺如病毒感染,其中7万多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每个人的一生中,会平均经历3-8次诺如病毒感染,其中至少一次是发生在5岁以下诺如病毒感染的疾病负担很重,是重症急性胃肠炎和腹泻相关的死亡中仅次于轮状病毒的第二大原因,18%的急性胃肠炎是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诺如病毒是全人群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最主要的原因在社区病例、门诊和住院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24%、20%和17%在发达国家、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和高死亡率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患病率分别为20%、19%和14%,诺如病毒变异,诺如病毒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

1995年至今,已有6个GII.4基因型变异株与全球急性胃肠炎流行相关我国自2014年冬季以来,GII.17变异株所致的暴发疫情大幅增加,诺如流行病学特征,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我国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报告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及其暴发的报告。

诺如理化特征和潜伏期,060内可存活,耐受pH2.7的环境室温下3小时、20%乙醚418小时。

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潜伏期多在2448h,少数在1872h,一般不超过96h,发病后25天是排毒高峰。

主要在冬季高发,又叫“冬季呕吐病”。

病程较短,属于自限性疾病,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诺如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学校里发生经常要注意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其次为恶心、腹痛等。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也包括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诺如易感人群、流行特征、治疗原则,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成人和大龄儿童多见。

感染后免疫力短暂,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季高发。

治疗原则: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不需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脱水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预防脱水。

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等追踪制度。

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报告属地疾控机构和行政部门。

加强个人防护。

如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加强消毒和通风。

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门把手等公共场所和用品用具进行消毒。

保持教室通风。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病毒感染防治知识。

诺如学校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工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海水产品,比如生蚝、贝壳类食物。

诺如病毒在高于60时不能存活。

注意饮水卫生。

一些家庭或者集体单位都饮用桶装水,饮用桶装水时建议烧开后再喝。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剪指甲。

在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照顾婴幼儿前都要彻底洗手。

诺如个人注意事项,防控要点,47,日常防控(预防)要求:

扎实、坚持,疫情处置(控制)要求:

快速、全面,病例管理,消毒,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管理,水安全管理,防控措施,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

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

潜伏期:

健康人群接触水痘病人后不会立即出水痘,一般间隔10天24天后才有可能会出水痘。

水痘潜伏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高。

其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1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2岁10岁儿童。

水痘传染性,主要症状:

发病较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1天2天后才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躯干和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

皮疹分布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呈向心性分布。

水痘症状,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

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

1天2天后疱疹从中心部位枯干结痂,一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4个阶段。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

水痘和带状疱疹属同一种病毒感染。

儿童患水痘后有可能继发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有些小儿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中,成年后,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能引起带状疱疹。

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10天左右自愈。

期间要注意病人的皮肤清洁,避免手抓疱疹,避免细菌污染水痘破损处,防止继发感染。

饮食宜清热,宜饮绿豆汤、小麦汤、粥等。

禁食发物,如香菜、酒酿、鲫鱼、生姜、大葱、羊肉、海虾、鳗鱼、南瓜等。

食用发物后会使水痘增多、增大,从而延长病程。

治疗原则,“四多一少”:

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隔离传染源:

隔离期限为自出疹开始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

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方式消毒。

保护易感者。

12月龄以上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

防控措施,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高发的原因,社会,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报告流程,班主任发现班级有疑似病例后,及时请校医(保健老师)检查,经校医确认并统计,达到聚集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的,疫情报告人立即向校领导报告,并按照工作规范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迟报、瞒报、漏报。

发现传染病个案、聚集性疫情或重大疫情除按上报流程进行规范报告之外,还应积极主动配合辖区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调查。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晨检制度,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学校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和报告,幼托机构由园医(保健老师)负责。

班主任、园医(保健老师)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

一看:

肤色、有无皮疹;二问:

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

有无发热、发冷;四量:

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晨检制度,发现学生有发热(腋温体温计读数37.0)、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校医(保健老师)要及时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如怀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让其及时佩戴口罩。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晨检制度,晨检结束后,班主任填写晨检记录表,并于当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前交由校医汇总,若班上无学生出现异常情况,班主任要进行“零”报告;若发现聚集性情况,校医(保健老师)要应及时向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在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及时诊治,不得带病上课。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晨检制度,发生疑似传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时,班主任或园医(保健老师)应在每日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内容同晨检;寄宿制学校,安排宿舍管理员进行晚检,内容同晨检。

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应尽量避免举行春游、秋游、运动会、晚会等集体活动。

如不可避免,学校在活动前应加强晨、午、晚检,充分隔离传染源,及时规范处理公共场所呕吐物,避免疾病传播流行。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晨检制度,在晨检时间以外,师生、教职员工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均有责任及时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

因晨检不落实责任制,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学校或班级出现传染病疫情,对事发学校进行倒查,对缓报、瞒报、漏报者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四、如何防控-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

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各班班主任应每天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交由校医(保健老师)。

四、如何防控-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校医(保健老师)对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向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校医(保健老师)要在24小时内将学生因病缺课的信息上报“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幼托机构暂不需要)。

班主任要协助校医(保健老师),对因病缺课学生的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校医(保健老师)每天将既往病例治疗、转归以及新发病例情况向疾控机构报告。

四、如何防控-停课制度,在发生传染病个案、聚集性疫情或重大疫情时,辖区疾控机构根据疫情规模,参照停课标准,出具传染病防控意见书建议停课,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汇报。

学校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并将措施落实情况通报当地疾控机构,疾控机构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停课期间,班主任要劝阻或禁止有症状的学生不要到聚集场所活动,不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活动;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教育部门也要督促校外辅导机构停止开课,避免交叉感染,疫情反复。

法定传染病报告标准,甲类(2种):

鼠疫、霍乱。

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

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应2小时内报告外,其余乙类传染病均应于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标准,丙类(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手足口病。

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水痘、恙虫病参照丙类传染病报告。

聚集性疫情报告标准,在同一班级或宿舍(1例/周)出现疑似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

在同一班级或宿舍(2例/周)出现疑似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小时内报告。

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疑似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小时内报告。

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同一系统的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等)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校园易发的传染病),流感: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出现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1周内,同一学校、幼托机构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细菌性痢疾:

3天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出现10例及以上细菌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手足口病:

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结核病:

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

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2小时内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校园易发的传染病),四、如何预防与控制-长效机制,建立长期预防控制机制:

1、成立组织:

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学生卫生保健;2、制度保障:

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因病缺勤原因追查与登记报告制度、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3、防控方案:

制定适合本校的、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预案;4、责任到位:

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预防保健主管人员是具体责任人。

5、卫生培训:

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认识,掌握防病知识。

(保健老师、保育员必须掌握,分管领导必须熟悉!

)6、资料健全: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及家长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等等)。

7、协调好卫生部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

防控是关键,四、如何预防与控制,四、如何预防与控制,疫情途径,综合性防控,配合CDC,报告疫情,转诊与随访,隔离与观察,提供所需资料,落实有关措施,安抚学生、家长情绪、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控制疫情,稳定社会,执行停课行政决定。

联络学生家长监护人汇总情况,报告CDC,宣传教育,消毒,应急免疫,停课,初步资料和每天动态进一步详细资料,隔离患者密切接触者师生员工,要进行医学观察,五、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师生名册,患者详细资料,因病缺勤,平面图,教学计划,一、为什么做这项工作?

谁来做这项工作?

如何做这项工作?

每年的常规工作,六、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疫苗的补种,法律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

两部要求。

卫生、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