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41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时2 含答案 精品.docx

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课时2含答案精品

课时2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4.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请参见阶段十三相关内容)。

注:

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

(3)文化:

意大利人能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3.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美术

达·芬奇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4.特点及实质:

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在意识形态上展开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

(1)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2)使人们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3)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二 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

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

天主教会与德意志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

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扩展:

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实质:

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影响

(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考点三 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核心:

“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代表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

(2)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6.影响

(1)欧洲

(2)世界

[巧学妙思]

[图解历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条件

[构图解史]文艺复兴

[易错提醒]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知识拓展]宗教改革的实质和目的

宗教改革是16世纪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其目的是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

[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

[概念辨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1)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图解历史]启蒙运动的内容

[图解历史]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整体图示]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治的观点

[构图解史]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

1.史实概念——欧洲中世纪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被称作“黑暗时代”。

2.史论概念——人文主义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3.史学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

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空想的成份并不很多。

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刘芃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主题一 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运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世界通史简编》

史料二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

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

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

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

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

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

从眼睛到心灵全都门扉大开,

双眼变成热泪流淌的通道和源泉。

——[意]彼特拉克《歌集》

史料三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史料一反映了由追求来世幸福到追求现世享受,实际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解放。

2.史料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彼特拉克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反映了他大胆歌颂爱情,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

3.史料三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案 

(1)含义: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原因: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史论归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主题二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通史》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反对对象及主体。

第一段史料注意以省略号分层,第二段史料注意“而”字的转折作用,从不同层面上分析总体是关键。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3.史料三注意结尾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答案 

(1)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根据史料二和史料三,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 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史论归纳]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

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主题三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史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

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史料一阐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

史料共四句话,一句话一层,注意逐层概括其层意。

理清史料二、三层次是获取信息的关键。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说明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2.史料二为“分—总”结构,先分述,后表明观点。

据“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可知,明清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育迟缓。

3.史料三为“总—分”结构,先摆明观点,后阐释,反映了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史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2.结合史料一,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主权在民”,创立民主共和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根据史料二,概括说明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

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答案 

(1)不同:

中国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

(2)经济根源:

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4.根据史料三,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

促使这些主张反映“人文思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思潮:

19世纪末维新思潮、20世纪初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2)原因: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欧洲启蒙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激励着中国资产阶级为改造旧社会、救亡图存而努力。

[史论归纳]

1.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2.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启蒙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主要是指启蒙思想)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鼓吹变法图强。

(2)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的爆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真题研析]

考法 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启蒙运动思想观念及影响

【考题】(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解析 材料中“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权力的分立、君主立宪制和法律至上的理念,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启蒙运动思想观念及影响。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从题干“1793年法国”的特定时空背景,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

史料实证

史料“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论证了国民公会体现的启蒙思想理念

[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差异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解读观点】作者在材料中介绍了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不同特点。

【命题预测】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在推动国家“近代化运动的步骤”方面有什么贡献?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启蒙运动不同特点的原因。

点拨 中国近代的启蒙运动应该结合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去分析;原因应从近代中西社会环境的不同去分析。

答案 贡献:

维新变法运动宣传了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原因:

①中国: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封建统治腐朽落后,因此中国启蒙运动将救亡图存与现代化运动结合起来。

②西方:

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阻碍社会进步。

因此西方启蒙运动是进一步深化人文主义,追求自由平等。

[高考题组]

1.(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解析 据材料内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可知,该教育家有着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故选A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解析 A、B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据题干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选D项。

答案 D

3.(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解析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选A项。

答案 A

[模拟题组]

1.(2018·山东菏泽模拟)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

这反映出但丁(  )

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解析 “公民”这个词汇,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政治范畴的概念,也体现了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的争取与追求,故选B项。

但丁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早期杰出思想家,其主张不可能只局限于生存方面且材料根本没有体现“生存”自由,A项错误;君臣双方都不为对方而存在,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民贵君轻”思想,C项错误;“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这属于一种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湖南新课标仿真预测)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

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解析 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有彻底地反封建宗教,故选C项。

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束缚,因而教会人员不可能成为文艺复兴的推动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人性与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必然会与基督教发生冲突,B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基督教具有包容性,D项错误。

答案 C

3.(2017·晋冀豫联考)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

这些都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解析 “《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表明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选D。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表明薄伽丘反对封建特权,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A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也是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B项错误;理性色彩比较浓的是启蒙思想家,C项错误。

答案 D

4.(2017·湖南六校联考)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解析 宗教改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C。

材料讲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故事,与路德的教义不一样,A项错误;英国国教的确立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与罗马教皇之间的争夺,B项错误;英国宗教改革后,神权依然存在,不过英国的教皇变成了国王,D项错误。

答案 C

5.(2018·湖北武汉模拟)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几句话:

“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个公民在投票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

”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  )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学说

C.君权民授论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社会契约论指人们按照共同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