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0445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docx

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本人承担六年级3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阶段科学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也许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

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我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实现一个良好开端。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 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 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教学目标

  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除了完成上述目标之外,还要在学科当中落实以下德育目标,具体内容与措施如下:

四、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德育目标

途径与方法

 

 

 

 

 

 

 

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①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③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④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①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③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④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⑤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该资源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⑥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⑦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⑧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⑨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①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②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③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④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⑥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⑦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⑧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⑨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正确评价区域地理位置,认识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不同地区的环境有区域差异,要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了解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发展条件,明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了解世界主要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感悟到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

了解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政府与个人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经验、教训。

明确政府和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

增强对两极地区的保护意识,培养对地理科学的探究精神。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正确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观看录像

观看反映某一大洲、地区或国家的录像资料,体会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或人文环境的差异。

﹡讨论

依据地图或材料,探讨区域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如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印度多水旱灾害等。

﹡搜集资料

搜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搜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中国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专题研究

针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等,选择比较典型的地区进行拓展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案例分析

依据资料,分析某一国家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依据资料,分析某一地区开发旅游业的优势。

依据资料,分析某一国家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依据资料,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资料,分析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依据资料,分析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数据分析与比较

依据数据分析某一国家人口情况并与中国人口状况对比。

依据数据说明某一种自然资源在世界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并对比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模拟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角色扮演

分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介绍本国基本地理概况及经济发展的优势,并针对某一经济、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教学内容

德育目标

途径与方法

地球与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如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

2.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仪

①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②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③任意地点位置的确定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学习前人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讲故事及讨论

讲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艰难过程。

讨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模拟制作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模拟演示

用地球仪或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读图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地图

1.地图上的方向、距离、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通过地图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明确地图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图技能。

绘制教室或校园平面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意识和热爱校园、建设校园的美好情感。

﹡读图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判断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量算

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地形图中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绘图

绘制教室或校园平面图

﹡搜集分类

将所见过的地图或者地图册上的地图进行简单分类

﹡竞赛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教学内容

德育目标

途径与方法

 

 

 

 

 

 

 

 

 

 

 

 

 

 

 

 

世界地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①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①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人类第一次登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通过科学假说的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读图

参照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了解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大陆、半岛、岛屿及海洋的相关知识。

﹡绘图

参照世界地图,绘七大洲、四大洋简略图。

﹡讲故事及讨论

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交流所受到的启发。

﹡举证

地球表面海陆不断变化的证据

﹡读图

说明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模拟演示

用适当的方式演示板块运动。

 

 

 

 

 

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①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③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关注天气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价值及地理知识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地理观测,对学生进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通过讨论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正确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关注天气

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

﹡绘图

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感受气温与降水变化规律。

﹡图像分析

读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和差异。

﹡讨论

举例说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参观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观看录像

观看资料片,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②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③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①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②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世界人口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对环境和发展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培养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保护传统的聚落的责任

﹡观看录像

观看反映不同人种、宗教、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录像资料,体会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

﹡图片分析

参照不同人种的图片,描述他们的差异。

观察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说明景观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参照不同宗教的建筑,说明各自的特色。

﹡数据分析

运用数据分析世界人口状况和人口问题。

﹡做比较

比较同一人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种在同一地区的语言宗教及生活习俗的异同。

﹡讨论

依据资料,探讨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案例分析

联系大庆实际,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搜集资料

搜集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地区发展差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国际合作

①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②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与合作、关心与交往。

正确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懂得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国际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搜集资料

搜集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

﹡数据分析

依据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分析比较

依据资料,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角色扮演

模拟联合国会议,扮演不同的国家,对某一国际问题进行探讨。

﹡板报

搜集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教法与学法

采取问题推导法,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地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课堂中捕捉不可预测的精华。

课堂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

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更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一定要去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精华,用来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要体现教师的主导。

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并不意味着放弃预设。

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使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具积极意义的因素。

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不能放弃,并且更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与众不同的声音、始料不及的意外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思路的正确引导。

3、要把握好时间。

教师要在45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现。

这里面有“黄金切割”的问题,必须对自己的45分钟有很好的分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一堂课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

4、信息技术要为教师的教学服务。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应有之义。

然而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我服务、为我所用”。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持。

我们要始终明确,教与学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技术都应为这个中心服务。

5、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即教学设计需要有弹性和留白。

当然,这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变换为理性思考,教师们就要更多地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课标是依据,而教材则可以大胆地取舍增删,在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上,更需点到为止,不应该生硬地把窗户纸捅破。

很多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进度

周数

月份

日期

教学进度

1

2

20-24

《地理课程标准》中世界地理部分“认识区域——认识大洲、认识大区”的全部课程内容。

(教学资源不仅限于世界区域)

2

2、3

27-3

3

3

6-10

4

3

13-17

5

3

20-24

6

3

27-31

7

4

5-7

8

4

10-14

9

4

17-21

期中复习、阶段测试

10

4

24-28

11

5

2-5

《地理课程标准》中世界地理部分“认识区域——认识国家”的全部课程内容。

(教学资源不仅限于世界区域)

12

5

8-12

13

5

15-19

14

5

22-27

15

5、6

31-2

16

6

5-9

17

6

12-16

18

6

19-23

期末复习

19

6

26-30

期末复习

20

7

3-7

期末复习

21

8

10-14

期末考试

八、作业设置与评价

1.利用周末做《伴你学》、填充图册等巩固性作业。

2.利用周末和五.一假期做一些实践性作业。

九、业务学习及教学活动安排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自己的业务能力。

2.积极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及时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难点问题,提高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向课堂要质量。

踊跃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之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我们每位地理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力争获奖或发表。

十、同步教改实验与研究课题

1.以目标教学为导向,以导学案为载体,以互联网+和小组合作为辅助手段,贯穿差异教学,落实德育教学五个方面,积极进行课堂建设的改革。

2.积极进行基于学科素养的课程结构建设的课题研究,形成本组较为完善的学科课程体系。

十一、承担拓展类、实践类、研究性学习类课程教学

地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在地理教学中,从生活出发,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展现地理学科特色。

十二、配套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初一: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初二:

饮食与地理

十三、学科教学课外学习安排指导(见附录一)

附录一

研究课题名称: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初一

研究学科

地理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低碳话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这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社会上一些人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对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倡导低碳生活,既保护环境,又发扬了艰苦奋斗之风,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目标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低碳生活。

艰苦奋斗。

能力目标

1.认清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义。

2.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崇尚节约,艰苦奋斗。

2.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初中学生比较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低碳是一个流行词语,学生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学生则缺乏感性认识和低碳的生活习惯。

这既是开展此次活动的必要性,也是一个难点。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义。

2.组织学生讨论完成课题任务,总结活动的步骤。

3.布置课题活动任务:

完成论文报告。

4.检查作业,进行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选出优秀论文张贴。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论文。

2.墙报。

六、资源准备

1.图书资料。

2.电脑、光碟。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

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听课、讨论。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有关方法有初步的理解。

10分钟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围绕问题讨论,联系到‘低碳’话题。

国家为什么鼓励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如:

小排量汽车。

35分钟

成立课

题组

学生议论纷纷,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低碳。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低碳’,你今天低碳了嘛?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开展好此次活动’,并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我们就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行研究性学习,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和撰写小论文,上交给老师评价。

相信按照你们的活动设计法案,通过努力,一定会受益不浅,老师将拭目以待。

一个周末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观察和反思过程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最后的老师评价要坚持鼓励性和科学性,适当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2019.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