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496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docx

必修三第一单元考试试题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C.信息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B.粮食C.工业制成品D.廉价劳动力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

回答3~4题。

3.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

4.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下面是某海岛的图表材料,阅读后回答5~9题。

材料1:

某海岛西部白鹭湖是其开建的最大的文明生态区,目前区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呈现出一派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新景象。

现在已初步建起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万亩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基地、鸡种苗孵化基地、罗非鱼养殖基地等。

材料2:

某海岛图。

 

5.该岛修建了一条和外界联系的跨海铁路,关于该铁路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铁路可以增加该岛游客量B.铁路可以增加岛内外贸易往来

C.铁路可以促进人口迁移D.跨海铁路本身就是旅游观光项目

6.该岛东部不利于建盐场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B.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地势平坦D.地处临海地区

7.该岛自然环境具有的特点是(  )

A.环带状分布B.条带状分布C.放射状分布D.对称性分布

8.白鹭湖农业区农业可持续的原因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在陡坡上修筑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④培育优良品种,建立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反季瓜菜种植基地、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基地、鸡种苗孵化基地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该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自身的主要优势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④国家政策优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1.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

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12~13题。

12.结合两地的资源特点,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

A.甲地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B.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C.甲地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D.甲地主要开发煤炭资源,乙地主要开发核能

13.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乙地到甲地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

C.乙地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

1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亚热带湿润地区 ②黑土广布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肥沃的水稻土 ⑤水田农业 ⑥林矿资源丰富 ⑦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⑧雨热同期,一年一熟

A.①②③④B.②⑥⑦⑧C.①③④⑤D.⑤⑥⑦⑧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到宋朝时北方大量的人口南移,先进农具和灌溉工具的发明(唐时的秧马,宋时的新式水车)提高了生产力,使这一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读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5~16题。

16.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洼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南稻北麦”是我国东部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它体现了(  )

①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②人类不断改造并战胜地理环境的结果

③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结果

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亘古不变

⑤气候差异是产生农业地域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8.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9.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

20.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综合性

图:

20一l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据此完成21~24题。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比乙区少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22.乙区东南暖湿,西北干冷的原因是()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②纬度位置的差异③经度位置的差异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3.下列不属于丙区的地形是()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贯高原

24.甲、乙、丙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B.土壤和气候C.气候和地貌D.地貌和植被

读图回答25~26题(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

25.有关甲、乙、丙、丁四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西北地区,境内的植被自东往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乙属于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作物一年一熟

C.丙是我国北方地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

D.丁是青藏高原,出产的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大而积累的太阳辐射能多

26.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且有大面积商品谷物农业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7.长江干流穿越了()

A.三大自然区和两个经济地带B.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C.两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D.一个自然区和一个经济地带

28.关于三大自然区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常年受海洋季风的影响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C.青藏高寒区海拔很高,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D.三大自然区或多或少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29.关于中国内、外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流区面积最大B.中国没有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C.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D.东部季风区没有内流区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31.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区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的比重,其值越高反映了该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结合下图回答32~33题。

32.图示省区中农业实力最强的省区,其农业优势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①光热丰富,气候资源优势得天独厚②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③资金雄厚,机械化程度高④劳动力素质高,政策扶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33.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业优势指数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城镇建设占用土地,农业用地减少②政策优势下降,生产成本下降

③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导致农业减产④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学知识,回答34-36题:

34.甘肃省西南以A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A山脉是()

A.昆仑山B.秦岭

C.祁连山D.阿尔金山

35.B地区从干湿地区、热量带划分来看分别属于()

A.半湿润、热带B.湿润、温带

C.半干旱、亚热带D.湿润、亚热带

36.下列关于甘肃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C.甘肃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防治土壤盐碱化,大力推广甘蔗种植

D.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

37.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38题38.上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相关产业结构图,其产业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③地带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

C.三个地带中的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下降

读下图“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39-40题。

39.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40.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二、综合题(共40分)

41.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都江堰和坎儿井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成功建设的水利工程。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都江堰和坎儿井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比较项目

都江堰所在区域

坎儿井所在区域

所在自然地理区

地形区

气候类型

气候优势

(2)坎儿井由明渠、竖井、暗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修建暗渠的目的是(  )

A.增加冰川融化量B.减少水分蒸发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D.增加大气降水量

(3)由于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既能灌溉,还能________。

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成为重要的________资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42.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

试分析其原因。

 

43.读“我国两大自治区位置示意图”,填表比较两自治区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冬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44.图甲是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图,图乙是日本与韩国企业在我国城市投资办厂示意图,图丙是韩国、沈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甲中的国家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

 

(2)比较说明图乙两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异同点。

 

(3)简要说明青岛、大连、上海等地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家企业来华办厂共同具有的区位优势条件。

 

(4)2009年9月13日下午,第8届沈阳—韩国周在沈阳开幕,其主题是“友谊、交流、合作、发展”。

如图丙,中韩交流活动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是(  )

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动力、市场、土地

C.原料、能源、政策D.原料、水源、劳动力

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1.解析:

选B。

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要素。

2.解析:

选A。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较小。

3.B4.C

5.解析:

选C。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确定图中为海南岛,题中所指铁路为粤海铁路,铁路交通原本就不是人口迁移的阻碍因素,所以铁路的修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会太大。

6.解析:

选B。

海南岛中部分布有山地,其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

7.解析:

选A。

该岛的自然环境受地形影响较大,该岛中部是山地分布,沿海为低地滨海平原,呈环带状分布,受其影响自然环境也呈环带状分布。

8.解析:

选D。

题中①和③项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应为排除项。

9.解析:

选A。

题中四项都是该岛的优势,但国家政策属于外部条件,不属于自身优势,是排除项。

10.解析:

选A。

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下降,但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

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产值比重略有上升。

说明该省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1.解析:

选B。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大产业。

12.答案:

C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乙分别为新疆和长三角地区。

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很少,又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主要开发核能。

13.答案:

B解析:

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防治措施是退耕还草,但不提倡大量植树造林,因为新疆处于内陆,常年干旱,不能满足大量树木生长的水分需求。

14.答案:

B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

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

15.答案:

B解析:

东北地区为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一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16.答案:

B解析:

第16题,交通落后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17.答案:

D第17题,“南稻北麦”的农业布局体现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而气候差异是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不是亘古不变的。

18.A19.C20.C21.D22.C23.C24.C

25.A26.C27.C28.D29.C

30.解析:

选D。

太湖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气象灾害多发,影响农业生产。

而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31.解析:

B。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

32.解析:

选A。

海南是图中显示的最强的省区,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其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而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是其市场在地域上拓展的必要条件。

33.解析:

选C。

1990年以来,广东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减少,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4.C35.D36.D37.C38.C39.A40.D

41.解析:

(1)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片信息确定都江堰和坎儿井所在区域,然后比较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纬度位置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坎儿井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绿洲农业。

(2)题,根据坎儿井所处地理环境结合坎儿井图片信息分析其功能和作用。

坎儿井地处我国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如果水在地表就会很快被蒸发掉,因此,地面径流比较缺乏。

根据坎儿井图片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并进行农业生产灌溉,减少水在地表流动,以减少蒸发量,保护当地水资源。

第(3)题,都江堰既能防洪,又可灌溉。

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

比较项目

都江堰所在区域

坎儿井所在区域

所在自

然地理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区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优势

水热充足

光照充足

(2)B(3)防洪 旅游

42.解析:

本题考查南北方差异。

(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2)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

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3)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答案:

(1)黄河:

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

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2)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43.解析:

本题以区域地图为材料,综合考查我国内蒙古与西藏的气候、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和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经纬度和政区轮廓可判断出甲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热丰富,但降水少,多沙尘暴和寒潮等灾害;乙为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属于高原(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纬度低、海拔高,光照丰富,但热量不足。

答案: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冬季寒冷;年降水量少

不同点

夏季高温

夏季温凉

冬季气候特点

的主要成因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离冬季风源地近;受亚洲高压控制

地势高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降水少;多寒潮;多沙尘暴

热量不足

44.解析:

(1)题,日本经济发达,所以其资本/劳动力的比值最高,为A;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欠发达,所以K/L值最低,为C;韩国位于中间,为B。

(2)题,读图乙可知,两家工厂相同的是原料都来自本国,加工地都在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企业投资的纺织厂产品市场在日本,而韩国投资的汽车厂产品市场在中国。

第(3)题,青岛、大连、上海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有大量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销售市场广阔等。

第(4)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中韩交流中①箭头是由经济发达的韩国流入我国沈阳的,所以是信息、技术和资金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

(1)日本 韩国 中国

(2)相同点:

原料地都在各自国家,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

纺织厂的产品市场在日本,汽车厂的产品市场在中国。

(3)均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

(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