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101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docx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

“赋矛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椐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老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

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评价一体化。

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开发。

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

  进行自主开发。

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

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副油箱上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

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科目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

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

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四、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定《课程纲要》。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

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

它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3、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

《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

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评定。

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

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

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

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成立健全的组织

  学校成立课程审议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关人员构成。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责:

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教导处

  主要职责:

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与备课组

  教研组与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老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和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邻居;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教学辅助科室提供开课的技术支持。

  

(二)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确定如下制度:

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老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

  (三)设备与经费到位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林成凤

  成员:

李朝霞、王林凯、崔凤英、乔卫萍、曲福娟、孙秀玲、许守良、张淑凤、王洪峰、曲峰、祁锦波、仲秀丽、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

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

(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

(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

(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

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

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主要是四看:

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

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

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三个一:

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②周周三个一:

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③月月三个一:

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④学期三个一:

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近经典——‘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

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②诵读:

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

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③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

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

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4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

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

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

  组员:

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

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

它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

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

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

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

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

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

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

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

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