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1186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八级上第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  )

A.70°B.50°C.60°D.30°

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  )

A.2B.2.5C.3D.3.5

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  )

A.①B.②C.③D.①和②

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D+ED=BCB.DE平分∠ADBC.AD平分∠EDCD.ED+AC>AD

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  )

A.50°B.60°C.100°D.120°

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  )

A.DQ>5B.DQ<5C.DQ≥5D.DQ≤5

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8.如图:

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 BC=ED或∠A=∠F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

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

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

DC=3:

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

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

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

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

(1)△ABC≌△DEF;

(2)AB∥DE.

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求证:

PM=PN.

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

(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

(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

请说明理由.

17.已知:

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求证:

(1)△BAD≌△CAE;

(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  )

A.70°B.50°C.60°D.3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

【解答】解:

∵∠A=70°,∠ACB=60°,

∴∠B=50°,

∵△ABC≌△DEC,

∴∠E=∠B=50°,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  )

A.2B.2.5C.3D.3.5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5,AE=2,进而得出CE的长.

【解答】解:

∵△ABC≌△DAE,

∴AC=DE=5,BC=AE=2,

∴CE=5﹣2=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5,AE=2,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  )

A.①B.②C.③D.①和②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

带③去可以利用“角边角”得到全等的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D+ED=BCB.DE平分∠ADBC.AD平分∠EDCD.ED+AC>AD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CD=DE,由此又可得出很多结论,对各选项逐个验证,证明.

【解答】解:

CD=DE,

∴BD+DE=BD+CD=BC;

又有AD=AD,

可证△AED≌△ACD

∴∠ADE=∠ADC

即AD平分∠EDC;

在△ACD中,CD+AC>AD

所以ED+AC>AD.

综上只有B选项无法证明,B要成立除非∠B=30°,题干没有此条件,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ED≌△ACD是解决的关键.

 

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  )

A.50°B.60°C.100°D.12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即可.

【解答】解:

∵△ABC≌△EDF,∠EDA=20°,∠F=60°,

∴∠B=∠EDF=20°,∠F=∠C=60°,

∴∠BAC=180°﹣∠B﹣∠C=100°,

∵AD是∠BAC的平分线,

∴∠DAC=

∠BAC=5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是解此题的关键.

 

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  )

A.DQ>5B.DQ<5C.DQ≥5D.DQ≤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

【分析】过点D作DE⊥O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P=DE,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

【解答】解:

如图,过点D作DE⊥OB于E,

∵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

∴DP=DE,

由垂线段最短可得DQ≥DE,

∵DP=5,

∴DQ≥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点P的位置即可.

【解答】解:

要使△ABP与△ABC全等,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故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3,P4三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点P的位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8.如图:

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 BC=ED或∠A=∠F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要得到△ABC≌△FED,现有条件为两边分别对应相等,找到全等已经具备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方法选择另一条件即可得等答案.

【解答】解:

AD=FC⇒AC=FD,又AB=EF,加BC=DE就可以用SSS判定△ABC≌△FED;

加∠A=∠F或AB∥EF就可以用SAS判定△ABC≌△FED.

故答案为:

BC=ED或∠A=∠F或AB∥EF.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连接AB,A′B′,根据O为AB′和BA′的中点,且∠A′OB′=∠AOB即可判定△OA′B′≌△OAB,即可求得A′B′的长度.

【解答】解:

连接AB,A′B′,

O为AB′和BA′的中点,

∴OA′=OB,OA=OB′,

在△OA′B′和△OAB中

∴△OA′B′≌△OAB,

即A′B′=AB,

故A′B′=5m,

故答案为: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OA′B′≌△OAB是解题的关键.

 

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

DC=3:

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首先由线段的比求得CD=6,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到边AB的距离是.

【解答】解:

∵BC=15,BD:

DC=3:

2

∴CD=6

∵∠C=90°

AD平分∠BAC

∴D到边AB的距离=CD=6.

故答案为:

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做题时要由已知中线段的比求得线段的长,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ABE≌△ACF得到∠EAB=∠FAC从而∠1=∠2,这样求∠2就可以转化为求∠1,在△AEM中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以求出.

【解答】解:

∵∠AME=∠CMD=70°

∴在△AEM中∠1=180﹣90﹣70=20°

∵△ABE≌△ACF,

∴∠EAB=∠FAC,

即∠1+∠CAB=∠2+∠CAB,

∴∠2=∠1=20°.

故填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做题时要认真观察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是比较重要的.

 

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由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得到PE=PF,∠1=∠2,证得△AOP≌△BOP,再根据△AOP≌△BOP,得出AP=BP,于是证得△AOP≌△BOP,和Rt△AOP≌Rt△BOP.

【解答】解:

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

∴PE=PF,∠1=∠2,

在△AOP与△BOP中,

∴△AOP≌△BOP,

∴AP=BP,

在△EOP与△FOP中,

∴△EOP≌△FOP,

在Rt△AEP与Rt△BFP中,

∴Rt△AEP≌Rt△BFP,

∴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

故答案为:

3.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动点型.

【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

①Rt△APQ≌Rt△CBA,此时AP=BC=6,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②Rt△QAP≌Rt△BCA,此时AP=AC=12,P、C重合.

【解答】解:

①当AP=CB时,

∵∠C=∠QAP=90°,

在Rt△ABC与Rt△QPA中,

∴Rt△ABC≌Rt△QPA(HL),

即AP=BC=6;

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

在Rt△ABC与Rt△QPA中,

∴Rt△QAP≌Rt△BCA(HL),

即AP=AC=12,

∴当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

综上所述,AP=6或12.

故答案为:

6或12.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

(1)△ABC≌△DEF;

(2)AB∥D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

(1)由SAS容易证明△ABC≌△DEF;

(2)由△ABC≌△DEF,得出对应角相等∠B=∠DEF,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

(1)∵AC⊥BC于点C,DF⊥EF于点F,

∴∠ACB=∠DFE=90°,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2)∵△ABC≌△DEF,

∴∠B=∠DEF,

∴AB∥D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求证:

PM=PN.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C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

【解答】证明:

∵BD为∠ABC的平分线,

∴∠ABD=∠CB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AS),

∴∠ADB=∠CDB,

∵点P在BD上,PM⊥AD,PN⊥CD,

∴PM=PN.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

(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

(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

请说明理由.

【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分析】

(1)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

【解答】解:

(1)如图所示:

OC即为所求.

(2)没有偏离预定航行,

理由如下:

在△AOP与△BOP中,

∴△AOP≌△BOP(SSS).

∴∠AOC=∠BOC,

即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7.已知:

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求证:

(1)△BAD≌△CAE;

(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探究型.

【分析】要证

(1)△BAD≌△CAE,现有AB=AC,AD=AE,需它们的夹角∠BAD=∠CAE,而由∠BAC=∠DAE=90°很易证得.

(2)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从图形上可看出是垂直关系,可向这方面努力.要证BD⊥CE,需证∠BDE=90°,需证∠ADB+∠ADE=90°可由直角三角形提供.

【解答】

(1)证明:

∵∠BAC=∠DAE=90°

∴∠BAC+∠CAD=∠DAE+CAD

即∠BAD=∠CAE,

又∵AB=AC,AD=AE,

∴△BAD≌△CAE(SAS).

(2)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

证明如下:

(1)知△BAD≌△CAE,

∴∠ADB=∠E.

∵∠DAE=90°,

∴∠E+∠ADE=90°.

∴∠ADB+∠ADE=90°.

即∠BDE=90°.

∴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问题要注意找条件,有些条件需在图形是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方可.做题时,有时需要先猜后证.

 

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先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构造全等三角形:

Rt△PCE和Rt△PDF,这两个三角形已具备两个条件:

90°的角以及PE=PF,只需再证∠EPC=∠FPD,根据已知,两个角都等于90°减去∠CPF,那么三角形全等就可证.

【解答】解:

PC与PD相等.理由如下:

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M平分∠AOB,点P在OM上,PE⊥OA,PF⊥OB,

∴PE=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又∵∠AOB=90°,∠PEO=∠PFO=90°,

∴四边形OEPF为矩形,

∴∠EPF=90°,

∴∠EPC+∠CPF=90°,

又∵∠CPD=90°,

∴∠CPF+∠FPD=90°,

∴∠EPC=∠FPD=90°﹣∠CPF.

在△PCE与△PDF中,

∴△PCE≌△PDF(ASA),

∴PC=P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还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