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2037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docx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20含答案师生通用

高二重点班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

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

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

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

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

B.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

C.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

D.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

B.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

剧人物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

C.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

D.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

B.本文阐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

C.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

D.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半歌声

安谅

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

街头人车稀落。

夜风,舔弄起了一

张纸片,它时而在半空中飘舞,时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着,抵抗着风的侵扰。

明人刚为一部作品画上句号,一时无法入眠,就到街上溜达几圈,就看见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裹着老式的围巾和中山装,在街上踽踽行走。

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寻找或者等待什么。

明人迎面走来,他停了步,弱弱地问了一句:

“你见到那个街头艺人了吗?

”明人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点恍惚,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顾自走了。

后面传来老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过去。

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转身蹒跚而去。

明人迟疑着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状的失落。

他迟疑着,老人的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

忽然,街头响起了一阵悦耳的声响。

明人定了定神。

循声望去,那盏路灯下,出现了个人影。

稍顷,一个男人低哑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头飘掠。

与此同时,他瞥见那个苍老的背影也停滞了脚步,凝然不动,如树,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转身,蹒跚着回走。

那边的歌声在冷寂的夜晚,显得苍凉深幽,甚至有一种悲壮。

明人轻步走过去,他想此刻街头卖唱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艺人,他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十元纸币,准备赐予艺人。

却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正闭着眼投入地歌唱。

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拨弄着。

那位老人在马路对面又站住了。

他仿佛在侧耳倾听,身子骨都在激动地颤栗。

明人走近艺人,掏出纸币,塞入艺人冰凉的手心。

艺人猛地睁开眼,五指伸开,毫不犹豫地推辞了。

明人尴尬间,男子轻声耳语:

“这位老年痴呆了,没法和我们交流了,每晚,只有我的歌声,能唤醒他,让他早早地回家。

明人惊讶了。

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

他看见老人正注视着他们,像街头的一尊雕塑。

男子又轻声说道:

“他很孤独,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男子继续说道。

明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他想告诉他,刚才那老人还在记挂他,他不像是个痴呆者。

这时,老人竟迈着难以想象的矫健的步伐,快步走来。

他像一个阳光少年一样,向艺人,还有明人道了一声,你们好呀!

他还老友似的拍了拍艺人的肩膀,说:

“你唱得挺棒,很到位,只是个别词没唱准。

”说完,他竟亮开嗓子哼唱了起来。

这回,艺人也吃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老人朗声笑了:

“你不知道,这是我年轻时所作的最后一首歌,我以为没人会知道这首歌,没想到,这些日子,在街头天天听到了你的歌声……”

“爸爸!

”明人忽然听到一声呼唤。

是艺人!

他此时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说:

“爸爸你是真正的艺术家!

我们,回去吧……”

老人的眸子闪亮,他似乎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与艺人相伴而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以一张纸片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并渲染了夜风侵扰的具体场景,表现了初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

B.老人的叹息透露内心不可名状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叹息声抓住,但迟疑中他错失了老人,说明救人当及时。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如“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表明儿子善解、善待父亲。

D.熟悉的旋律、亲切的音符能唤醒痴呆老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这正印证了歌声温暖生命、艺术点亮人生的道理。

5.小说以“夜半歌声”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6.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

“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

”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

1942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

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

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

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来当“枕头”。

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

妻子在西安照顾一家老小,他一人在村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

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伦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

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

他的整个心理状态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了”。

写作的那四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的不同时期。

故事写到1949年,书中的白鹿原解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

《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诉妻子这些面和馍吃完,就写完了。

妻子突然停住脚问:

“要是发不了咋办?

”他毫不迟疑地说:

“我就去养鸡。

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

10多天都没消息,陈忠实内心忐忑地进城。

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就说到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一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吼秦腔般说道:

“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

你不用找评论家,评论家会来找你;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

这三个预言一一应验。

《陈忠实传》作者、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经二十四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

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

那些仁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里千百年来最深厚积淀的美德。

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

”邢小利说。

1996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故乡诗:

“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闲。

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

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

从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

”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快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

他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

 

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

2002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提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

2005年,白鹿书院成立,创办当天陈忠实说:

“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笔老腔。

(摘自《环球人物》2016年第13期,有删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陈忠实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能当“枕头”的作品,但最终凭着文人所特有的气性和个人才华完成了可以垫头作枕的《白鹿原》。

B.陈忠实少年读书时,从乡下背馍吃,而中年写《白鹿原》时,吃饭又是靠从城里背馍,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白鹿原》的一系列言行以及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衬托出该书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多出类拔萃的才华。

D.在白鹿原上成功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映出—个文人对白鹿原的挚爱之情。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和探究,他决定也写一部寻根的著作。

B.白鹿原不仅是―本书的名字,也是陈忠实的故乡,而《白鹿原》一书记载了从清末到I949年白鹿原地区沉重历史烟云。

C.《白鹿原》快写完时,来送饭的妻子问写完的书稿发不了怎么办,陈忠实的回答表明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D.文中引用陈忠实的诗句,从正面展现了陈忠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突出其“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的恋乡情结。

E.就像八百里秦川上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的老腔,陈忠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

9.陈忠实的《白鹿原》能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其文学才华与时代机遇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

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上元中,李宝臣奏授左领军郎将。

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

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

承嗣见其整肃,叹曰:

“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

”乃焚营宵遁。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

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

“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

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

”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

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

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

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

孝忠曰:

“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

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

”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

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

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

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

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

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

上嘉之,赏赉隆厚。

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

C.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

文中张孝忠的

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

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被授予果毅折冲。

B.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任。

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

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

C.张孝忠性情忠直,效忠朝廷。

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拒绝劝说和金帛诱惑。

D.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

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

“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

”乃焚营宵遁。

(5分)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

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

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

不顾。

14.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B.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C.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D.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E.“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5.本词主要采用了虚

实相生的写法,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2)烹羊宰牛且为乐,。

(李白《将进酒》)

(3)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4),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5)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②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③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④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⑤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睱暖,冰凉透骨。

⑥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

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决定采取跟岗学习、外出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B.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找准了自身定位,突显了办学特色,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C.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

D.物理学家在观察与研究不同星系时发现,旋涡星系“死亡”进程比较缓慢,椭圆星系则相对加速,但两者进程均长达数十亿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B.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C.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

“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 

D.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

(5分)

11月6日,首届“JDD-2017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大幕,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做了主题发言。

①_______,他说他从来不认为人类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从来不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真的把人类干掉。

人工智能再先进,机器人学习能力再强,②_______。

技术的创新不会和人类的文明走向对立,③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

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把青蛙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则会舒适的游来游去,直至失去逃生机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之类的哲理。

但青蛙真的会被煮死吗?

美国动物学家霍奇森就作了相关试验。

他发现即使缓慢加温,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就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所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曾经给过许多人启示的心灵鸡汤的故事,也被证明了是谎言,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答案

1.B

2.C

3.B

4.B

5.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深夜的街头传来一阵歌声,为故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分);“夜半歌声”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引出下文儿子以歌声唤醒父亲,推动情节的发展(3分)。

(共5分)

6.①揭示艺人和老人的父子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

(2分);②交代最后结局,父亲被儿子的歌声唤醒,终于展露笑颜,突出艺人的孝心以及老人对艺术的热爱(2分);③结尾出乎意料且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2分)。

(共6分,答对一点得2分)

7.B

8.AC

9.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

陈忠实离开城市,远离喧嚣,一个人待在村里,不畏煎

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

②准备充分。

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

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

《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全给5分。

如有其

他探析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

11.A 

12.D 

13.

(1)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

“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易谋取了。

”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

(“整肃”,整齐严肃;“图”,谋取;“宵”,名词做状语,连夜;“遁”,逃跑,。

语意1分)

(2)张孝忠深挖战壕、髙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徒的诱惑,受到时论的赞美。

(“竟”,最终;“凶”,叛徒;“荧惑”,诱惑;“多”,形容词做动词,赞美。

语意1分)

14.BD

15.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1分),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