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2671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鲁人版必修4

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

64412012】

①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生活,一心不乱、聚精会神,才能用妙笔生花展现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伟大,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要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近日,济南历城区发生交通惨案导致一男子死亡。

据查,肇事司机李某在他低头看微信时发生了碰撞,以为撞了电线杆就没有停车,竟不以为然地继续开车。

④城市治霾是一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久久为功,而不应总是寄望于“一抓就灵”“一蹴而就”。

⑤以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

⑥车辆增多,直接导致校门拥堵,学校门口“险象环生”,这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动用资源在学校门口筑牢保护学生的“安全网”也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妙笔生花:

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②目无全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并非看问题不全面的意思,用在此处错误。

③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此处应用“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④久久为功:

就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⑤嗤之以鼻:

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⑥当务之急:

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此处与前面的“时下”语意重复。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改善大气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能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直接影响着天更蓝、水更清。

B.国产手机品牌努比亚之所以在今年5月签下C罗作为品牌代言人的原因,是由于其品牌理念与C罗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

C.截至2018年7月,“武侠世界”在全世界网络点击率排行榜上竟然排到了第1536名,日均页面访问量达362万余次。

D.我们只要有更先进的理念、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就一定能“换挡加速”“弯道超车”,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B项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原因”其中的一个;C项去掉“余”字。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张召群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

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B.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

“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C.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上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了过来。

D.李强和赵青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卖雪糕,老二拾破烂,老三还是满地爬。

【解析】 A项,“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文体特点。

B项,“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类似诗歌的抒情书面语,用在口语中不合适。

C项,“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导学号:

64412012】

这便是黄州赤壁。

____,____,____,____。

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____。

____。

①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

③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

④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⑤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的价值

⑥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

A.②③①⑤⑥④   B.③②①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D.②③①⑤④⑥

【解析】 ②③①⑤是对首句“这便是黄州赤壁”的具体描述和评说,而①⑤是在②③描写的基础上的议论,故在后,③句的“坡上”紧承②句的“陡峭石坡”,故在②后,⑤的两个“有了”紧承①的“有了”构成排比;④为总结句,因而排在⑥之后。

【答案】 A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开篇就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7分)

【导学号:

64412013】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注】 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解析】 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答案】 BE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本词中,词人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要根据相应的诗句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如恢复中原的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无奈、知音难觅的孤寂以及对年轻人的鼓励等。

【答案】 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

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

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

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9分)

【导学号:

64412014】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护张龟军繁城,三道攻特。

特命荡、雄袭博,特躬击张龟。

龟众大败。

荡又与博接战连日,博亦败绩,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建初,于是进攻张征。

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

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

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

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

“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

”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

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

“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

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

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屯军毗桥,以备罗尚。

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

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陷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

流进次成都之北。

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以观虚实。

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李攀战死,骧及将士奔于流栅,与流并力回攻尚军。

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

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流进屯江西,尚惧,遣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B.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C.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D.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解析】 “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的意思是“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这是一个完整的表意单位,不能断开,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 D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间王颙指的是晋代河间王司马颙,从秦代开始王便成了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太安为皇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江西指长江的西岸,与今天的江西省有本质区别,古代汉语中的河主要是指黄河。

【解析】 错在“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功臣也可以封王。

【答案】 A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特善长用兵。

当三路大军围攻时,李特抓住罗尚分兵的弱点,派儿子李荡、李雄袭击衙博,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张龟,他成功运用了各个击破策略,结果衙博、张龟战败。

B.李特很有主见。

太安元年李特进攻张征,与儿子分兵后张征趁虚偷袭,情况十分危急,部下罗准、任道都劝退军,但他预料到儿子李荡必前来解围,所以力排众议,坚守待援。

C.李特善纳谏言。

当张征偷袭围攻失败后,李特想放弃张征回涪关,这时李荡和王辛赶紧进谏,劝李特不要给张征喘息机会,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

D.李特知人善任。

他任用李荡为将军,李荡在关键的时候屡立战功,他任用李骧为将军,李骧在毗桥屡败罗尚军队,后又与李流反败为胜地大破罗尚军,保证义军顺利进攻成都。

【解析】 错在“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张征被追杀,张存被擒拿,杀张征、擒张存的是李荡不是李特。

【答案】 C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收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

(“宽”“养病”“更”“图”各1分,大意1分)

(2)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

(“军”“白”“精勇万人”“衔枚”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派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伐李特,晋廷南夷校尉李毅又派兵五千人支援罗尚,罗尚又派遣督护张龟驻守繁城,从三路进攻李特。

李特命儿子李荡、李雄偷袭衙博,他自己亲自带兵攻打张龟。

张龟大败。

李荡又与衙博连战数日,衙博也被打得大败,兵士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

西晋太安元年,李特自封为益州牧,改年号为“建初”,紧接着进攻张征。

张征占据险要地势,与李特相持几天。

当时,李特与李荡兵分两营,张征趁李特兵营空虚,派步兵沿山路攻打李特,李特迎战不利,加上山势险峻,形势紧迫,军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李特的部将罗淮、任道都劝李特撤兵,李特估计李荡一定会来援救,就未同意退兵。

张征的士兵越来越多,山路非常狭窄,只能走一两个人,所以李荡的援军也不能前进,李荡斩钉截铁地对他的司马王辛说:

“我父亲已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今天是我效死力的日子了。

”于是穿上两层铠甲,手持长矛,大吼一声就往前冲,撞上他长矛的敌兵都倒地死去,这样一连杀了10多人。

张征等人赶来相救,李荡军殊死搏斗,于是张征的军队被打败。

李特与部下商议想放张征回到涪地去,李荡与王辛进谏说:

“张征的士兵接连出战,士卒非伤即残,智穷力尽,应趁有利时机将他擒拿。

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收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

”李特同意,于是再次进攻张征,张征溃败逃跑。

李荡水陆并进,追击张征并杀掉他,活捉张征的儿子张存。

李特在进攻张征的同时,还派遣李骧驻军毗桥,以防备罗尚。

罗尚派兵前来挑战,被李骧予以击破。

罗尚又派遣几千人出战,李骧又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铠甲,并乘胜进攻烧毁了敌军的营门。

李流此时在成都之北驻扎。

罗尚便派遣部将张兴向李骧诈降,用来打探营中虚实。

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

李攀战死,李骧及将士逃奔到李流营中,与李流齐心协力反攻罗尚军。

罗尚顿时溃不成军,败亡而返回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

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李特击退了他的进攻,接着又乘胜追击,大破罗尚的水军,于是兵发成都。

蜀郡太守徐俭用成都小城投降,李特便让李谨为蜀郡太守,安抚当地百姓。

罗尚据成都大城以自守。

这时,李流屯兵长江西岸,罗尚十分害怕,便派人向义军求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14分)

【导学号:

64412015】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

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

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

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

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伸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

“遇到事情不要慌。

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

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

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

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

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

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

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

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

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

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

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

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

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

它叼你的羔子了吗?

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

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我定神一看,啊?

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

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

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

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

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

C.“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错,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

【答案】 C

13.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

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 ①内容上,紧扣主题。

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

(2分)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

(3分)

14.文章以“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来分析标题。

内容上,标题由三部分组成,即“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联系文章内容即可看出标题凸显了后代继承前辈与草原的相处之道的主旨。

结构上,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可知,文章是围绕“就这样”展开的,并用多个实例展示了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与草原生灵相处的,所以说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内容上,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凸显了文章主旨。

(2分)②结构上,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分)③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遐想。

(2分)

三、语言运用(15分)

15.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导学号:

64412016】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__①__,答案似很简单:

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

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

__②__,关键还在于兴趣。

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