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2723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3讲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学案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考点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考查频率

必考

加试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a

a

a

2016年4月第4题(2分)

2015年10月第24题(2分)

特异性反应

(1)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免疫接种的应用

b

a

b

a

2016年10月第24题(2分)

2017年4月第22题(2分)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2)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a

a

a

a

a

a

2015年10月第5题(2分)

2017年4月第9题(2分)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非特异性防卫

1.第一道防线

人体体表的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①物理屏障:

皮肤、黏膜致密的结构,使微生物通常不能穿过。

皮肤表面的死细胞(角质细胞),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②化学防御:

人体体表存在的菌群或分泌的化学物质。

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胃黏膜产生的胃酸能杀死许多微生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某些血浆蛋白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

3.非特异性防卫特点

先天性、无特异性,即能对任何外来入侵者起作用。

1.(2016·4月浙江选考)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解析 人体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这种屏障作用又分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是属于皮肤的化学防御,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 A

2.(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解析 巨噬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吞噬侵入机体的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A选项错误。

人体初次感染抗原后会获得免疫能力,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该抗原会刺激体内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B选项正确。

人体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C选项错误。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消灭该细胞,但不能消灭病原体,D选项错误。

答案 B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48~P49,非特异性防卫

理解局部炎症中的“红”“肿”“痛”:

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这样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角度 非特异性防卫

1.(2017·浙江名校联盟)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人体内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答案 B

2.(2017·台州模拟)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

C.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

D.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异反应

解析 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作用,有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属于物理屏障,C正确;中性粒细胞和部分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作用是第二道防线,而对外来器官的排异反应是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A、B、D错误。

答案 C

3.(2017·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解析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的物理屏障和体表的化学防御,A错误;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而另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可能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局部炎症会出现红、肿、痛,其中肿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血浆大量外渗造成的,C正确;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

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D错误。

答案 C

人体的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某些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考点二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

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2)过程

(3)结果: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胞外病原体和毒素(抗原)结合,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使毒素中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

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过程

(3)结果: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2017·4月浙江选考)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大量增殖,在分泌物中无法增殖,A错误。

人体内存在某种成熟B淋巴细胞,其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因而能识别该病毒,B正确。

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相应抗原分子,但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相应的T细胞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C错误。

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其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识别抗原,并且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多种蛋白质刺激,然后才会开始增殖分化,D错误。

答案 B

2.(2016·10月浙江选考)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解析 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特定的抗原,因为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有特异性受体,A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

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被外来的抗原致敏而活化,D错误。

答案 A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50~P54,免疫应答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抗原与抗体

①抗原:

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或黏多糖等。

②抗体:

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

(3)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分布在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分为糖蛋白

②T淋巴细胞识别过程

③B淋巴细胞的识别过程:

不同的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抗原受体(分子结构与相应抗体相同),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

角度1 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

1.(2017·2月温州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原体进入体内,都会引发免疫应答

B.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就是病原体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

D.体内所有辅助性T细胞都大量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细胞分裂

解析 病原体进入体内,都会引发免疫反应,但只有抗原才能引发免疫应答过程,即第三道防线,而只引发第二道防线的,则没有引发免疫应答,A错误。

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就是抗原,有的病原体上有抗原标记,而有的病原体上则没有抗原标记,B错误。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通常不会发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C正确。

只有某些已活化的,即被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才会大量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已经致敏的B细胞分裂分化,而非体内所有辅助性T细胞,D错误。

答案 C

2.(2017·宁波九校期末)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会引起患者头痛、肌肉痛、腹痛、口鼻出血等,死亡率极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触埃博拉病毒前,人体就有部分B淋巴细胞膜表面含有识别它的受体

B.不同个体(除同卵双胞胎外)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形成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C.埃博拉病毒的RNA会直接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

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来确定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

解析 人体内有无数种的B淋巴细胞,每种B淋巴细胞膜表面含有一种特定的受体,其中必然有部分B淋巴细胞的受体能识别埃博拉病毒,A正确。

由于不同人体(除同卵双胞胎外)的细胞表面的MHC各不相同,所以不同人感染相同抗原后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不相同,B正确。

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RNA不能直接整合到DNA上,C错误。

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各种各样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流动,检查血液中的某种抗体便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D正确。

答案 C

3.(2015·温州模拟)抗原入侵人体后发生的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b可以是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可吞噬细菌和病毒

B.细胞e必须接触靶细胞才能使之裂解

C.细胞b和g的表面均有抗原-MHC复合体

D.图中免疫过程的特异性体现在过程①②③⑥

解析 细胞b可以是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可吞噬细菌和病毒,A正确。

细胞e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该细胞通过与靶细胞接触使之裂解,B正确。

吞噬抗原的细胞b(巨噬细胞)能在其细胞表面呈递抗原-MHC复合体,被感染的体细胞也能在其细胞表面呈递抗原-MHC复合体,C正确。

过程①表示巨噬细胞吞噬抗原,该过程没有特异性。

过程②③是表示抗原呈递,过程⑥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体细胞,以上过程均体现特异性,D错误。

答案 D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主要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作用对象

存在体液中的抗原(主要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分子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具体方式如:

①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

②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③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之

关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体液中抗原: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细胞内寄生生物:

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③对癌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则细胞免疫发挥作用;④若T淋巴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

角度2 免疫细胞

1.(2017·1月杭州期末)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熟的甲细胞表面有相应的抗体分子

B.甲、乙、丙细胞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C.丙细胞是具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

D.乙细胞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解析 由图中抗体产生和作用情况可知,细胞乙为效应B细胞,甲细胞是形成乙的B淋巴细胞,细胞丙是巨噬细胞,该细胞可以吞噬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成熟的B细胞表面有识别相应抗原的受体分子,该分子与抗体分子结构相同,A正确。

效应B细胞的功能是不断产生分泌抗体,该细胞本身不识别抗原,不能接受抗原刺激,B错误。

丙细胞是具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C正确。

效应B细胞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这与其产生分泌抗体的功能相适应,D正确。

答案 B

2.(2017·3月绍兴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淋巴细胞

B.能直接协助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

C.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

D.在吞噬病原体前膜上已有MHC分子

解析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单核细胞不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也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可以通过受体直接识别抗原,不需要巨噬细胞协助,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需要巨噬细胞协助,B错误。

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吞噬处理,但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C错误。

人体内每个体细胞包括巨噬细胞都能合成并呈递MHC分子,而当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巨噬细胞可将其降解为肽,并且这些抗原肽与自身合成的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在其细胞膜上,D正确。

答案 D

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鸟类在腔上囊)

直接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与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

2.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个易失分点

(1)巨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

(3)巨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

(4)效应B细胞不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具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考点三 免疫预防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主要是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通过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使机体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从而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2.疫苗有三种类型

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

功能:

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

3.过敏反应

由致敏原引起的强烈的免疫应答,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

4.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

5.艾滋病

(1)名称: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传播媒介:

体液。

(4)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进入时是整个病毒都入侵的,不是只有核酸进入。

1.(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

解析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A正确;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B正确;艾滋病患者晚期因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HIV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削弱,C错误,D正确。

答案 C

2.(2017·4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解析 HIV主要感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也会感染巨噬细胞和脑细胞,D错误。

答案 D

3.(2011·浙江高考)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解析 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因此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A正确;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不是接受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B错误;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C错误;主动免疫是注射或口服疫苗产生相应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答案 A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56免疫接种;P59~P60艾滋病

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比较

类型

项目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

疫苗

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特点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

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但不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HIV侵染过程

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前病毒)―→潜伏(携带者)

前病毒开始复制、表达―→大量HIV―→辅助性T淋巴细胞死亡,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患者死于各种感染和癌症

角度1 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预防

1.(2017·十校联盟模拟)感染了HIV的妇女,可以通过下列哪个途径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

A.打喷嚏B.人工哺乳

C.自然分娩D.拥抱

解析 HIV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中风险主要来自自然分娩过程和母乳喂养,而人工哺乳采用母乳替代品,不会传染HIV,C正确。

答案 C

2.(2017·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侵入人体后可以感染巨噬细胞

B.HIV的遗传物质为RNA

C.艾滋病会通过蚊虫叮咬、吸食毒品而传播

D.HIV在增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辅助性T细胞,也可以感染巨噬细胞和脑细胞,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是逆转录病毒,B正确;艾滋病会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不能通过蚊虫叮咬、吸食毒品而传播,C错误;HIV在增殖过程中,以其RNA为模板,利用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HIV的蛋白质,D正确。

答案 C

3.(2017·3月嘉兴模拟)下列关于HIV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IV的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含有2条RNA

B.HIV含有逆转录酶,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

C.HIV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蛋白质种类与宿主细胞质膜相同

D.HIV会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解析 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结构中含2条RNA分子,还包含2个逆转录酶分子,其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后,组装起来的,A、B正确;HIV结构的外层有一层脂类膜,来自其宿主细胞,但其中已经包含了病毒自己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质膜蛋白质已不相同了,C错误;HIV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蚊虫等传播,D正确。

答案 C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也侵染巨噬细胞、脑细胞等。

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会作出相应反应,产生相应效应细胞和抗体等,但随后少数HIV侵染成功并潜伏在宿主细胞中,在某些因素作用下,HIV被激活并复制,随后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角度2 免疫预防

1.(2016·7月温州八校期末)马匹多次接种破伤风杆菌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血清内产生的某种反应产物,可以用来医治破伤风杆菌感染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马匹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是被动免疫

B.破伤风感染者获得的免疫作用在体内维持的时间比较长

C.破伤风感染者接受的是抗破伤风抗体

D.马匹产生该物质的过程中只有B淋巴细胞起作用

解析 马匹多次接种抗原从而使其产生血清抗体,马匹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是主动免疫,A错误;破伤风感染者被注射了马匹血清中抗破伤风抗体,这是被动免疫,被动免疫的特点是起效快,但作用维持时间比较短,B错误、C正确;马匹产生抗破伤风抗体的过程需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该过程涉及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D错误。

答案 C

2.(2016·宁波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增加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构成

D.巨噬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都能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

解析 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A错误;多次接种疫苗的目的是诱导机体产生更多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使机体免疫能力逐渐增强,属于主动免疫,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并使之裂解,辅助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并被活化,D错误。

答案 B

理解免疫接种:

主动免疫主要就是免疫接种,疫苗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长期的保护,但起效时间长,适合提前的预防。

注意:

疫苗本身并不能对抗病原体,由于疫苗接种时间过短、过长或病原体变异等原因,疫苗可能不能起作用。

(时间:

40分钟 分数:

100分)

1.(2016·8月温州模拟)下列哪一类细胞不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

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D.皮肤表层死细胞

解析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有两道防线,第一防线是体表屏障作用,包括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D错误。

第二道防线由体内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其中某些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所以A、C错误。

体内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体,参与人体特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