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3437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x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什么学科的课堂,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都是难以避免的,就我们的数学学科而言,比如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上课插嘴、盲目跟从等。

这些课堂问题行为在各类学生身上都有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除了后进生有课堂问题行为外,一般学生甚至优秀生,也可能或多或少地有些问题行为。

在观察、调查和心理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

方面课堂问题行为:

①有心理抵触行为。

②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③上课不喜欢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哼哼嗡嗡,没有朝气蓬勃之感。

④作业经常不完成或抄袭他人作业。

低年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相对比高年级学生少,其主要表现为:

①上课多动,喜欢摆弄东西或咬铅笔。

②做作业磨蹭。

③上课不善于倾听他人发言,有些急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则对教师的问题和同学的发言漠不关心。

另外,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急于向父母、老师、他人求助,不善于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索,面对学习上的挫折,经不起考验,有畏难情绪。

这是高、中、低年级学生共同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

经过我们细心地观察,我们认为班级里面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可分为以下五种:

①隐蔽违纪型。

如不专心听讲,分心,漫不经心等。

②轻度矛盾冲突型。

如同桌纠纷,互不相让等。

③违反作息制度型。

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教室等。

④逆教师型。

如不服从教师的指挥,甚至给教师起哄,造成尴尬局面等。

⑤扰乱型。

如吵吵嚷嚷,乱抛物品等。

程度严重的问题行为只占极少数。

可见,课堂问题行为都视为轻度问题行为,而且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变性强等。

课堂问题行为一经产生,又很容易蔓延,诱发许多类似或其他的问题行为。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课堂纪律失控等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必谈学生素质的提高。

但只要认真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以先进教学理念的策略进行调控或干预,就可以减少或控制问题行为,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而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归因

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中是经常发生的,涉及学生比较广泛,具有普遍性。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有的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有的是受同伴的不良影响,还有的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所导致,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反映。

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

1.学科方面的因素

(1)数学知识枯燥、神秘、难懂,学生厌烦

有些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枯燥、神秘、难懂,感到索然无味;比如一道计算题:

最大四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的差减去最大一位数与最大两位数的积,差是多少?

这道题目语句又长,又没有现成的数字,并且计算又容易出错,许多学生就会烦;又如应用题,往往数量关系复杂,内容又脱离实际,学生也会烦;几何图形空间观念强,小学生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不会做,又会烦。

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烦,因而随便说话,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多由厌烦而产生。

(2)数学问题逻辑性太强,客观性又较强,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

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难得举手,又难得被教师提问到,可结果又讲错了,于是他会产生紧张;又有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连续回答错了,这样连遭挫折,使学生感到失败的威胁。

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

用这样或那样的课堂问题行为来表示自己对数学课的害怕或恐惧。

(3)数学语言精炼、科学、客观,学生难以说准确,不敢发言

比如这样一道题目:

(186+247)×8让学生编成文字题,许多学生说186加247乘8,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应该是这样的:

186加247的和乘8,积是多少?

又如要将比356多248的数是多少?

这道题目编成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虽说小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但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被难住了,谁还敢发言?

(4)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数学知识中的应用题、几何图形都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性——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也同时具有抽象概括的成分,二者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和不同性质智力活动而变化。

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逐步学会区别概念中本质和非本质的属性、主要和次要的属性,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直接和感性的经验。

2.学生方面的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

(1)精神分散

精神分散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品质低下,自控能力差,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学习内容上,产生身在教室,但思维却不知飞向何方,无法集中精神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

这种现象具体表现的行为特征是:

学生上课时,发呆走神、做小动作、多动等。

(2)侵犯他人

侵犯他人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遭到挫折时产生的紧张、焦虑、嫉妒的情绪,有时这种情绪通过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的行为发泄出来。

具体表现为动手打人、出口伤人、拿别人东西而破坏别人学习活动等。

这种问题行为的产生,既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又会给其他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3)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是一种内向性课堂问题行为。

焦虑、挫折和个性等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缺乏自信。

过多的压力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以及自尊心受到威胁等原因,也能导致学生出现灰心丧气、顾虑重重、徘徊不定

等退缩性问题行为。

此类问题行为,多出现于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

其主要表现为:

不敢发言、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等。

这类课堂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

但它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

3、环境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社会上用统一的“标尺”来度量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另一方面加上来自家长的“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使学生本应天真烂漫的童年,大多在如山的作业、严厉的训斥与刺耳的嘲讽中度过。

面对太多的压力与太少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课堂问题行为。

另外,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胆子很小、很少发言、而且回避数学课中的各种活动。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行为。

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分数,注重排名次,学生考得不好,他就动辄打骂,导致学生害怕数学,害怕考试;有的家长粗暴严厉,这种方式容易养成其子女弄虚作假、消极对抗,或冷漠孤僻、情绪异常,表现出来的学生订正作业时容易偷看别人的作业,或者干脆不订正作业,甚至写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要不他就和教师对抗,你要我写,我偏不写。

4.教师方面的因素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方式更趋多样化、更趋个性化,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应当根据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讲究教学艺术,讲究师生共同发展,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交往、共同提高,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而有些教师如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内容过难或过易,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言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精神不振,缺乏活力,师生关系过于紧张等因素都易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三、措施与行动

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找对策。

1、学科因素的处理:

(1)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和掌握运算顺序,如:

买一件衬衣65元,买一条裤子85元,买4件衬衣和5条裤子共要多少钱?

算式是:

65×4+85×5学生就知道要先算衬衣的钱,再算裤子的钱,很自然就明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生活中感受混合运算的顺序,不需要教师硬教给他,也不必死记硬背。

为此,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又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

小闹钟每只8元,铅笔盒每个6元,水彩笔每盒4元,旺旺雪饼每袋3元,口香糖每包2元,给你20元钱,要你用完该怎样用?

用数学式子表示。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有的同学说:

可以买10包口香糖,式子为2×10=20(元);有的同学说:

可以买7包口香糖,1个铅笔盒,式子为2×7+6=20(元);有的同学说:

可以买2个铅笔盒,1只小闹钟,式子为2×6+8=20(元);还有的同学说:

可以买2包口香糖,2只小闹钟,式子为2×2+8×2=20(元)……

通过此次购物活动,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数学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变过去单一的解题为综合的数学探究。

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方法,而且也为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材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本册的综合应用,紧密结合生活情景和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安排。

包括相并关系与份总关系或倍数关系求差,以及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

应用题设计尽力实现“现实性”、“儿童化”和“适当的思考性”,尤其是教材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此外,还安排了6个“微型课题”的研究:

参观人数安排方案的设计,儿童公园游玩方案的设计,全班同学身高的分档统计,食品选购方案的设计,派车方案的设计与比较,住房安排方案的设计,借以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和综合性的问题。

如:

三年级有学生129人,老师9人,合计138人。

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为他们这次秋游活动设计租车方案。

看谁的方案设计得最合理。

租车信息如下:

车型

限坐

每天租金

大客车

42人

600元

中巴车

24人

400元

学生汇报租车方案:

大客车

中巴车

 座位总个数

空位个数 

 应付租金(元)

 辆数

座位个数 

辆数 

座位个数 

 1

 42

 4

 96

 138

0

2200

2

84

 3

72

156

18

2400

3

126

  1

   24

 150

12

 2200

 4

 168

 0

0

 168

30

 2400

  0

   0 

6

 144

 144

 6

 2400

生:

我认为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都很好,因为这两种方案用的钱最少。

   生:

我认为第一种方案最好,因为这种方案用的钱最少,车上留下的空位也是最少的。

   生:

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案用的钱也最少,但是车上留下的空座位要多一些,这样就可以放一些东西在空座位上。

   师:

小朋友们说得真精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老师认为大家都说得很棒。

(这时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小手)你说吧。

   生:

老师,我认为还有一种租车方案,那就是用一辆车来回地跑。

   师:

你的想法也不错。

   师:

今天小朋友们为我们三年级同学设计了很好的租车方案,大家真能干,谢谢你们。

最后,我代表所有的老师预祝你们的秋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学生因素的处理:

(1)强化法

强化是指为形成或巩固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而对他们施加某种影响的过程。

首先,对课堂中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应以极其敏锐的目光,明察秋毫,发现他们课堂行为中的“闪光点”,予以直接强化。

再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予以肯定性关注。

如我班的一位同学,课堂上经常要多嘴,还要搞小动作,可是有一次我发现,上课铃一响,他很早就做好了数学课前准备,而且也坐得端端正正,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很快其他同学也坐得很端正。

这一节课中,我发现这位课堂上老多嘴的学生这节课特别认真。

我就是要有意表扬认真听讲的同学,警示那些不专心听讲的同学。

这样,不仅强化了良好行为,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感,进而使其自觉抑制或终止问题行为。

(2)暗示制止法

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求学生都要遵守课堂纪律,而有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静坐在座位上不听课,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无关的书籍等。

其行为虽然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但毕竟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因此,我们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以避免使其成为全班同学的注意中心。

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向其提问、暗示制止,以利于转变其行为。

如果这些方法还不奏效,我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好好地找他谈心,彻底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就应及时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对症下药。

(3)交流法

对于一贯多动的学生,要改变其多动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过程的调节和改进。

我们班有位女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课堂上经常玩一些小玩意儿,课堂上批评也不行。

于是我们从谈心开始,我告诉她,你的成绩本来就不错,如果上课不好动,老师又会表扬你,学生又会钦佩你,那么你的成绩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这对你在同学当中树立威信很在好处,那么你在学期末的时候,准能评上“优秀三好学生”。

我经常与这位学生交流,使学生对我们产生一种信赖。

慢慢地我改变了她多动的坏习惯,同时,让她也感受到我对她的关爱,使学生愿意配合我们的教学,从主观思想上与我们达成一致。

学期结束时,这位学生真得以优异的成绩和多数的选票当选了“优秀三好学生”。

(4)明示法

即教师增强对问题行为调节的透明度。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使其主观倾向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善意的劝说。

我们可以通过不点名地就事论事。

如我们在讲解习题时,有些学生早就在做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说:

“已经有同学在动手了,希望每位同学认真听我讲完,后面会给你们大量的时间,不要着急。

”这样既达到了制止问题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引发的情感障碍。

(5)批评法

批评是一种通过作否定评价、指明行为方向等环节,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及行为主体总体特征的判断,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

对于有自以为是问题行为的学生,切忌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或是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引发逆反心理。

批评也应该讲究艺术。

(6)回避法

即发现某学生有碍于教学活动展开的问题行为时,不要针对这一行为做出任何反应。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言的。

事实上,没有哪一位学生能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整堂课都能高效率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品学兼优的学生偶尔出现问题行为,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教学秩序的管理上。

学生偶发的问题行为,往往会转瞬即逝。

例如,学生手拿铅笔在不自觉地转等行为。

(7)数学课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在数学课中,抽取一定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学习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以及对祖国的强盛的作用和意义。

如:

名人故事引人。

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年少有志,好学上进,1905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加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同盟会时,孙中山曾送给他一句话: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从此,李四光一直把孙中山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学成归国,为祖国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秘密,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环境方面因素的处理:

家庭、社会、学校构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它们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构成孩子们的整个生活。

三者不仅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衔接,而且在教育方向上应保持一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

(1)建立通讯联系。

我们不可能经常走访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因而学校、班级与家长采取通讯联系十分必要。

通讯联系方式很多,书信、联系卡、电话、口信,班级的刊物等都是便利而有效。

(2)举行家长会。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家长会,借这个机会,在较短时间内与大多数家长取得一致性联系,效率较高。

它能加强我们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真实思想和心理,了解造成学习问题行为的主客观原因。

4、教师方面因素的处理: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不良的师生关系是问题行为产生的温床,为此我们要打破师生间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的观念,积极培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次。

必须打破单纯按个子高矮排座的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诸多因素,优劣搭配、合理组织,达到以长补短,以优补劣互相促进的效果。

如我们班学生排座位时,我往往让学习好得和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坐在一起,好动的和上课安稳的坐在一起,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前后桌同学经常打闹,我们又适当考虑,作一下调整。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应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①精心设计导语。

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堂课要有妙言隽语的导语。

好的导语如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像桥梁,连接着师生的情感通道。

导语的言语要有启发性、渲染性与挑战性,力求练达而雅趣,“情信而词巧”,有如“景色初展,鲜花含露”。

如设疑导入法。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转入活跃,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设疑导入的功能。

如教学《二十四小时制》时,教师讲述有关两人约会的事情,主要说小明约小强明天七点钟在揽胜门约会,然后教师请学生猜一猜,小明、小强能否按时见面?

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于是教师继续往下说,结果当小强等不到小明来于是拨通小明家的电话,小明说:

谁叫你等的?

我是约你下午七点钟,不是上午七点钟。

原来两人不能按时见面,是因为把上午和下午的时间弄错了。

所以等我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在生活中就能省掉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板书:

二十四小时制)

像这种设疑的导入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但仅仅靠导语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节奏,控制学生的疲劳度。

②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只要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的注意力被学习任务所吸引,全身心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课堂上就不会出现问题行为。

如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铺地砖”的课。

先提供材料:

教室长8米,宽6米,有四种不同规格的地砖:

规格单价

20cm×20cm每块2元

30cm×30cm每块5元

40cm×40cm每块8元

50cm×50cm每块13元

建议:

⑴四人一小组分工,每人任选一种地砖进行设计,填在表中。

⑵小组中交流设计方案,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⑶整理小组的各种方案,填在汇总表里,挑选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不会觉得数学是神秘难懂的,他们反而学数学很有兴趣,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而且面积计算的知识也落实地很好。

③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

我们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并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去行动,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我们建议表扬应多于批评、惩罚,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时应注意:

一是评价必须是客观公正的,不能夸大其辞,实事求是;二是评价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要多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对盲目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在课堂中,无论是小朋友说了一句完整话,还是小朋友想出了一种巧妙的解题方法,或是上课特别认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说一句“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真听话”等等。

这些话虽然简短,但对小朋友的作用可真大,使他们学数学越学越有滋味,越学越乐学。

每当学生的课堂表现有进步时,我就奖给学生几本漂亮的本子,当学生手捧有“奖”字的本子时,脸上虽然不露声色,但内心早已欣喜若狂。

④教学中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积极作用,也能够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如我的数学课堂当中,有时要让全体学生进行现场口算比赛,选拔出计算小能手;有时进行小组比赛,比比哪个小组最遵守纪律;有时进行抢答赛等等。

多数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成就动机会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增强,学习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四、研究成效

(1)学生的变化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明显减少。

我们从大量的课堂教学、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当中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明显减少,变得越来越喜欢数学课,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明显上升。

(2)教师的变化

①我们的教育理念自觉提升。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动力得到加强,我们学会了向书籍和网络要信息。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思维活跃,常就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对研究的问题,开展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②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转变。

我们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有效加强。

例如,我们在教学导入环节上应用方法多样、特色鲜明;在设计问题上独具匠心,摆脱了为提问而提问的不自觉状态;在多媒体板书上能令学生享受知识与视觉的双重快乐;在教学反馈中能捕捉更多的学生学习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富于情景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重精重实,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的剪裁,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优化;能够更加自如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并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课堂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再也不会因为学生的种种课堂问题行为而被迫停下上课的步伐,只要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

由于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五、问题与思考

就在看到研究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认真思考。

1、问题的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良好的课堂行为很难持久,当然,要让课堂问题行为全部消失是不可能的,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让课堂问题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有待于继续努力探索。

2、研究的表面化

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与心理问题有着某种牵连。

我们所研究的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基本上是属于“治标”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为。

“治本”的办法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