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890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文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正文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文格式.docx

《正文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文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文格式.docx

正文格式

我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

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一)不良贷款基本概念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截止2008年2月19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去年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351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也从第三季度的7.83%上升至8.05%。

据了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双反弹,主要缘于中国农业银行“旧账”的拉动。

正在股改进程中的农行由于重新认定了以前年度的不良贷款,2007年度新增了大量不良资产。

同时,具体的讲来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8.16%,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3336.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19%,可疑类贷款余额4990.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3.27%,损失类贷款余额4806.8亿元,占比为3.15%。

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随着加入WTO后,逐步的实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不良贷款余额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减少,但是有很多问题仍然在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从制度到管理不同层次的改革,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制度和信贷观念。

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07年3月,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累积不良贷款总共1640亿美元,尽管外界相信实际数字应在3000亿至5000亿美元之间。

国银监会2007年10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继续保持着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稳健态势。

2007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2517.8亿元,比年初减少3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2%,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5437.6亿元,占不良贷款合计的43.4%,余额比年初增加751.8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4795.7亿元,占不良贷款合计的38.3%,余额比年初减少392.8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284.5亿元,占不良贷款合计的18.3%,余额比年初减少393.8亿元。

当然,如何解读这些数字,必须慎之又慎。

要得出一个准确的估计,困难之一是贷款分类方法存在差异。

在中国,银行贷款的分类标准,比其它国家更为笼统。

首先,中国银行贷款的分类,是参照贷款偿还的状况而不是借款人的状况的。

例如,若借款人拖欠偿还其中一笔贷款,但没有拖欠另一笔,中国的银行只会针对被拖欠的那一笔款项,而不是该借款人的所有贷款项目,去增加呆坏账拨备。

其次,不良贷款是按照本金的偿还状态,而非利息的偿还状态来分类的。

第三,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不是针对贷款本身的风险性,而是针对借款人的拖欠行为。

因此即使房地产出现泡沫,只要借款人完全符合贷款条件,中国的银行系统也不会针对房地产领域采取风险预防措施。

更为担忧的是,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的第四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弹。

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金融界的关注。

二、不良贷款过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存在不良资产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贷款过多,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严重影响我国银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银行的生存就是通过不断的资金滚动,也就是不断的吸引存款,集中资金,放出贷款,收取利息而从获利的。

但是当银行有大量的不良贷款的时候,也就是说,它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高高悬起的篮子中,鸡蛋是属于它的,但是现在它确只是名义的拥有而无法获得,从而使的银行成为了一个空架子,没有钱就没有办法运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时,银行使支持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将零散的资金有效的集中起来,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信贷支持。

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则银行不仅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而且不敢放手发放信贷,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银行不仅要背负已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而且还要比外国银行更多地考虑放款能否收回的问题,从而不敢大胆发放贷款、放手开展业务,这必然会使国有银行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严重阻碍

和谐社会是一个信用至上的社会,而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使的社会信用严重恶化,而且它们的根源是相通的、互为因果的。

企业相互拖欠,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归还到期银行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增加。

反过来,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即接受了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催收货款的促进和推动力度,就等于放纵和助长企业相互拖欠货款。

因此,只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之间尽快清理货款拖欠,使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得到改善。

从而才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起到促进的作用。

此外,面对如此严重的中国银行业,不少人都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甚至有人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一个是在法治基础上迈向市场经济,建立起更文明的政治秩序,另一个是走向裙带资本主义。

三、造成大量不良贷款的原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已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也就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历史上的原因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

当然,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也是不良贷款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历史原因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

过去25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稳定渐进式的市场经济改革。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场经济转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挑战。

的确,中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著许多问题。

资源错配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不断积累的不良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银行一直是中国政府赖以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工具。

多年来由于国人倾向储蓄,国有银行的储蓄总额直在线升,而政府则利用这些资源来

实现一些投资目标(如其说它们是商业投资,不如说它们是政府财政预算规划),例如扶持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国有企业、保障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福利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银行贷款的方向主要是支持政府提出的生产计划。

换言之,银行就象是政府经济专案的“出纳员”。

由于奉行国有制度,因此根本不存在证券市场。

近10年来,民营、外资及合资等私有企业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如今,私有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和工作机会均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而国有企业在全国GDP中的比例却下降到了1/4。

虽然不少国企在经过资产重组和体制改革后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的产值仅有私营企业的一半。

尽管如此,大部分金融体系贷款仍然流向国有独资或合资企业,而私营企业获得的贷款仅占27%。

因此许多私营企业只能求助于地下贷款市场。

据估计,这些地下贷款市场拥有近1000亿美元的资产,但利率也相对较高。

这种贷款政策不仅导致了不良贷款的累积,而且还降低了经济的总体生产力,从而拖累了投资效率。

90年代初,中国每投资3.30美元就能使GDP增长1美元;而自2001年以来,GDP每增长1美元就需要4.90美元的投资,这个比例比处在高增长时期的韩国和日本高出近40%。

(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由国有银行垄断了整个国内市场,也只有个别极少数的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个别地区有少许发展的空间,这使得国有银行长期的有一种养尊处优的感觉,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创新,在做与不做我的市场还是那么的“宽广”的情况下,国有银行选择了不做,于是,长期下来整个国有的银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竞争意识,从而就与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同时,随着金融全球化、市场化的强力推进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正在成为银行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信贷风险。

而在这一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风险控制水平还停留在国外先进银行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的水平。

究其原因,是缺乏先进的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

四、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的出路

(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在宏观上,首先要重新树立正确合理的银行理念,银行是要为国家建设提供支持,但是银行不是政府经济的专职“出纳员”,在贷款的问题上应该加大对民营、外资及合资等私有企业的支持,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市场化,当然这并不是要政府就放手或者是不再支持政府建设,只是要再政策和导向上要稍微的向私有企业有一定的倾斜。

这样,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不良贷款的数额,同时也吸引了到中国投资的私有企业。

使得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的符合实际的需要,更加倾向与市场调节相配合。

(二)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再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发展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与否更是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中国工商银行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自2004年着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来,工行已成功完成风险管理机构和流程的改革,设立了首席风险官,实现了各类风险的前、中、后台分离管理,形成了以董事会、高管层为主要决策者,各风险管理部门为组织执行者,内部审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的相对集中和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尤其在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领域,近年来,工行不断完善公司法人客户信贷政策,从行业、客户、产品、区域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信贷监控,使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截至2007年工行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下降”,另外,该行1999年以来新发放的贷款的不良率一直被控制在2%以内,已经达到了国际活跃银行的优良水平。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工行为国内的其他商业银行做出了榜样,做出了改革的探索。

同时,在减少不良贷款的问题上,民生银行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国有商业银行借鉴和学习的。

按照经济学原理和银行业发展规律,一家银行如果没有使用收购兼并等超常规发展的手段,却在短短11年里总资产从86亿元增长到超万亿元,实现了大规模的资产扩张,通常必然会积累大量的不良资产。

然而,民生银行却恰恰相反,2007年9月30日公告数据显示,不良贷款率为0.96%,不仅低于国内同业,而且低于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水平的60%强。

今天的民生银行,以最少的不良贷款和最低的不良率吸引着业界人士与众多投资者。

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28亿元,较2006年末减少1.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在中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为最低。

民生银行如此低的不良资产率是怎么实现的?

1、制度创新:

大大降低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几率。

2000年董文标担任行长,一上任就着手开展了第一项制度改革,即掌握实权的高层领导和分行行长全部退出审贷委员会,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只有专业信贷人员担任委员的审贷委员会,各分行行长没有贷款权,建立了独立的审贷体系。

这个体系是总行垂直领导,垂直管理,与各分行没有隶属关系,是独立的、专业化的审贷机构。

这个新的审贷委员会在把住贷款出口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许多被他们否决的贷款单位或项目后来都出现了问题。

这项改革大大堵住了不良贷款增量。

动态监控放出去的贷款,便于时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现金流和贷款风险状况、对发现的风险信号及时发出预警;对企业的大额支出,必须查明资金的实际用途和去向,一旦发现资金挪用,立即停止其余资金的使用并向企业提出警告,情节严重的要求企业提前还款。

总行和各分行专门成立了资产监控部,并在该部设立放款中心和贷后管理中心,还设立贷后检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每笔贷款放出去7日后,每个月客户经理和信贷主管都必须到企业回访;每个季度必须进行一次贷后检查。

民生银行资产监控部通过预警机制曾对数百笔发现存在风险苗头的贷款及时向经营机构发出风险提示,由于预警及时、措施得力,绝大部分预警贷款的风险得以化解。

同时,民生银行在处置清收不良资产时,自2000年始总行集中清收的思路体系一直没有变,只要分行的不良贷款到了五级分类中的次级程度,这些不良贷款就全部交于总行处置。

总行出一部分资本进行处置,实行移交剥离的办法。

分行与总行资产管理部之间实行内部计价转让,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奖励。

这条思路对总行资产管理部和分行都产生动力,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2、高效的收债团队。

民生银行收债团队在不良资产清收市场常以“特种部队”自称;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是:

是一支有先知先觉和快速反应的队伍。

在很多涉及多家银行的债务追缴案中,如:

广国投案、德隆案、蓝田案,由于民生银行清收队伍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这些问题公司,有时是这些公司的问题还没有明朗化时,民生银行的清缴人员已经到位,并采取相应措施。

每一次同一家公司涉及无数家银行的次级债时,民生的损失都是最少的;有的其它银行损失很多,民生不仅拿回本钱还把利息也全额拿了回来。

这个团队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有高度的责任感,把银行的资产当作自己财产一样去捍卫。

给多少任务接多少任务,从来不讲条件。

别人避之尤恐不及的麻烦事,这个队伍毫无怨言地接过来扛在自己肩上,迎着困难冒着风险上。

民生银行凭借制度创新,实现放贷时专业化评审,把住了出钱的口子,贷出去的钱又能时时监控,因此大大降低了不良贷款形成的机率;由于“特种部队”清收队伍反应迅速、责任感强,挽救了大量次级债损失。

上述做法是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超低的主要因素。

总的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积累是有着其历史和体制原因的,归根结地的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人治”,从而忽略了体制的更新,同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社会蓬勃发展的今天,改革已经迫在眉梢,但是,我们不能一下就做好什么,银行在金融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多管齐下,全社协调,综合治理。

 

结束语

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对我的教育、指导,在学校让我学习了丰富的相关知识,丰富了我的个人阅历,更提高了我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教会了我处事,对这篇论文的写作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可以用书面语言反应我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大学的学习生涯也教会了我学习的能力,这无疑将是我宝贵的财富,再次感谢我的所有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芳. 《银行信贷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季爱东. 《银行新存贷业务与法规》.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3)易宪容.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新解释. 香港商报,2003年

(4)梁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后记(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