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5689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docx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所以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他们没有多少能够同化新内容的知识或经验,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不够丰富。

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

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相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准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1.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

要使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协助学生理解、记忆,提升其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摸一摸、画一画、尝一尝,将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2.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短暂,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保持多种形式的转换,包括语调、节奏、学生的练习等。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有的教师使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

也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巩固所学知识。

3.小学低年级学生尊重、热爱教师,可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教师或家长讲的都是准确的,都全盘接受。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因为尚不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

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便敷衍,对调皮好动的学生缺乏耐心,经常呵斥、指责;有的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嬉闹,非要他们长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些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紧张,惧怕教师,严重的可能对学习冷漠,厌恶学校,逃避学习。

所以,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个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即时给予肯定的赞扬。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准确对待。

切忌动不动就叱责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即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

5.一年级是过渡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准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唐名淑等:

《1~4年级小学生学习水平诊断测验报告》,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

)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但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培养,还会给学生的终身学习留下阴影。

在一年级学生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比如,做家庭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做完作业先检查一遍,再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如何预习、复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即时检查、理清思路等。

(石瑾娜:

《要重视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培养》,载《教育管理》,1997

(1)。

)学习水平的培养还需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拥有自信、自尊,促使自我意识持续发展。

6.优化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适合率最高的是“家庭环境”,最低的是“学校环境”;低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需要优化,提供安静、固定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源,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有助于减少不良影响。

(白晋荣等:

《小学生学习适合性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水准的具体形象性。

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

此时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但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与创造性成分都不高。

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

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

学生的有意记忆持续发展,并且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转化;词语的抽象记忆开始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加,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对家长也不再简单地一味听从。

(二)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实行教学

1.小学中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教师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水平,从而让学生不会把上课当做一种负担。

中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较低年级学生有较大增长,对学校生活及要求也更为了解和熟悉,教师讲课的内容抽象性增加,在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消化新知识。

如果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熟练地使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那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现在的学习。

教师一般要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花一定时间让学生复习或巩固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或者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以集中学生精力。

在教学内容上,知识的抽象性、难度、跨度要与班上绝大部分学生的现有水平相当,并安排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讲授知识时,抽象性不要太高,以免学生听不懂而导致厌恶情绪;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如果太难会让学生备受挫折,以致灰心丧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回答、注意力变化等多方面来分析、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准以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该停顿时停顿,该重复时重复,该让学生思考、提问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对学生的信息要即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从教师反馈的信息中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信心,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教学中还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

例如对语文课本、文学故事、作文的结尾或部分情节实行发散思维。

特级教师钱梦龙就经常对他的学生说:

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3.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虽然他们已较为适合学校生活,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具有孩子活泼的天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实行。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

适当地变换练习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技能。

练习的方式能够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竞赛、智力活动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能掌握绝大部分定义性概念,能够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但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

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

他们持续理解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发表与教师、父母不同的见解。

但独立的幼苗还很嫩,容易遭受挫折,要注意保护。

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分化。

学习负担增加,开始面临人生的残酷竞争,有了升学压力。

(二)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实行教学

1.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总是试图用自己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便会得到认知上的暂时平衡;否则,便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顺应去达到新的平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到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如果对即将遇到的新问题,学生有水平同化它,那么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去解决问题;反之,教师就应找出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的关键处,实行铺垫、搭桥,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把暂时中断的思路连接起来,使他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迁移的方法,在迁移的过程中儿童的某些思维特点明显地显露出来,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注重有针对性地点拨和引导。

有些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很难与旧知识产生联想,所以理解不透,有的地方还容易混淆、糊涂。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中哪些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不清晰,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这些地方,协助学生顺利通过学习障碍。

经常这样做,学生会从中学会思维方法,提升学习水平。

2.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水平开始发展,教师要重视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天真直率,他们相信教师,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告诉教师,很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

学生自己的思考可能准确也可能错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才是准确与否。

教师的一句极简单的鼓励的话,会成为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就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重要。

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水平、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增强。

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注重。

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

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

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

对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至于提出、回答的准确与否,是第二位的,能够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

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质疑问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水平、创新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只有当学生发觉对教材的理解上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能主动地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相对较多,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对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

指导质疑时要循循善诱,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

只要教师热情鼓励、经常指导,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水平就会逐步形成,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就会持续发展,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持续强化和提升。

与之相适合,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向准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思路一旦走上了正路,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走下去。

在学生思路不流畅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他们启发引导;在他们思路畅通的时候,教师就要和他们一起磋商研究问题。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据调查,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合不良率最高的是“独立性和毅力”,最低的是“身心健康”。

(白晋荣等:

《小学生学习适合性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所以,应有针对性地实行重点指导。

中、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毅力”应作为重点指导项目,如表现在学习、遵纪、劳动、自理等方面的主动性、自控性和坚持性等,均要增强教育和引导。

鼓励学生在水平所及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完成分内之事,切忌大包大揽;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劳动、游玩等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鼓励、督促他们坚持到底;或者通过制订、实施学习计划,练字,写日记,长跑等形式增强学生毅力。

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身高、体重快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体内各种机能增强,短短的2~3年内就已经在外形上和身体内部各方面接近成人。

因为身体外形的巨大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想尽快摆脱孩童时的幼稚,以一种全新的成熟、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以获得成人式的认可与尊重,但他们又很依赖父辈,无比怀恋儿时的无忧无虑和简单明了;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渴望与异性的交往、亲密,但他们又不能公开表现甚至还掩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会到强烈的压抑和郁闷;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获得朋友的关心和理解,但他们又不信任他人,将自己的内心逐渐封闭起来……种种矛盾和冲突,主要源于他们急于成熟、独立,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落后,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还十分幼稚。

所以初中生在体貌上虽已接近于成年人,但在心理上还很幼稚。

半幼稚和半成熟是初中生的总特征。

(二)根据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实行教学

1.初中阶段正是人生的疾风暴雨时期,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和增强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这个动荡、波折时期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都会不同水准地持续存有,给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有的女生为脸上的青春痘懊恼不已,有的男生可能为自己的个矮而焦虑。

所以,为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并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变化,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对于一些共性的普遍性问题能够通过讲座、录像片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学生,让学生理解到身心上的变化是正常、必然的现象,并非哪一个学生独有,引导他们准确理解、对待这些变化,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当前有很多中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安排了心理辅导教师。

他们或通过日常的辅导、调查、测量,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或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协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或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以及对班主任实行培训等等。

这是一种可喜的趋势。

父母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平等的人格,理解学生的乖戾、叛逆,解决问题以耐心说服为主。

学生一时钻牛角尖儿想不通,给他们一段时间,待他们平静下来以后再作进一步沟通、交流。

2.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加深,应在教学上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合情况作相对应的指导

初中学生在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时感觉到困难,尤其是初一学生,因为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故有很多不熟悉的新情况,原有的知识准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学习适合性及各因素(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较高水平的学习适合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

学习适合性水平低下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或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戴育红:

《中学生学习适合性的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1998

(2)。

)据调查,约有超过20%的学生在学习适合性的某些因素上发展不良,存有一定的适合困难。

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意从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着手,对学生实行适当的学习适合性指导,以协助学生长善救失,消除学习适合障碍,充分发挥学习潜力。

不但要对学习适合性总体发展水平低下的学生增强个别指导,而且要对学习适合性总体发展水平正常、但某些因素上发展不良的学生也要增强个别指导,特别在学习态度、身心健康这两方面要重点给予指导与培养,以改变其学习适合不良状况。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和面临的不同人生任务,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工作方法。

初一的学生一般12~13岁,正处在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时期,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都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

他们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中学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快乐,更有积极向上的劲头。

但也有少数学生经过小学毕业前的紧张学习生活,考上中学后有“松口气”的思想。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合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新学习环境、内容、方法的不适合,造成心理障碍。

厌学、学业不良学生多是因为过渡不好而造成的。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好学生的中小学衔接和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

能够采取的具体行动策略包括:

对入学的新生作全面的调查,以查漏补缺,找准学生的知识、态度准备状况,做好知识衔接和教法、学法的准备。

另外,初一学生的思维一般仍处在形象思维的水平,处在经验积累阶段,在他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丰富的思维分析模式,还不能超越狭隘经验而通过把握客观现实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联系很好地实行辩证思维。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实行思维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示范积极思维模式的材料,从而奠定培养思维分析水平的物质基础。

从小学升入中学,学习上已经有些变化,初二时的变化更为明显。

最突出的是数学出现了代数和几何,而且新开设了物理和化学。

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水平,小学及初一时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太适用了。

在学习负担上也比初一时增加了很多。

对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即时自我调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能改变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在学习上的落伍。

另外,初二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期。

大约自初二起,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发展快速,开始获得以纯粹命题形式表现的概念和规则。

因为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存有个别差异,所以部分中学生可能尚未达到形式运算水平,而且即使在某一领域内达到该水平,在其他领域也可能未达到,所以仍需要具体形象和具体经验的支持。

教师在教授抽象的概念和定理、规则时,要注意具体形象材料的使用、选择以及先行组织者的准备,以协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使用,减轻学习负担。

这个时期,学生在思想、学习及个性品质等方面出现大的变化,可能部分学业中等学生、学业优秀学生开始掉队,一些学生开始为毕业后的出路作准备。

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重增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重视班主任工作,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展开各种校内外活动。

初三学生开始面临人生第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学考试,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试着规划自己的将来。

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与考试相关的焦虑、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较多。

教师在教学以及总复习时,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做到精讲重讲;对基础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复习作业题目,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学习、思想负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等,师生共同制订恰当的奋斗目标,鼓舞学生信心;展开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鼓励自学;注重夯实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拓深发展。

3.在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杨巍等对普通中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表明:

在被调查的普通中学里,绝绝大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实行授课。

(杨巍等:

《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载《丹东师专学报》,2002(24)增刊。

)就教师的教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它又是一种接受性的设疑解疑,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因而讲授法是学校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过,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恰当地使用讲授法,不能充分考虑学生听讲的效果和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仅仅一味地讲,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形成了“满堂灌”的僵死局面,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不欣赏教师一上讲台就一直讲到下课的讲课方式。

讲授法发挥到极致就会变成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略,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水平的创造型人才(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

所以,讲授法的使用一定要灵活,否则容易出现负效应。

指导练习法在中学课堂占一定比重。

指导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指导练习法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且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各年级的使用十分广泛。

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参与到教与学过程之中。

不过使用指导练习法也要注意“度”,否则容易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

讨论法宜在中学课堂提倡。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以通过集体(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讨论、交流个人的看法。

讨论法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钻研水平,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

一般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的素质与个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等相关。

每一种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所以,教学在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扬长避短,同时要善于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既然有意义接受学习强调的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实质——在同化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因而,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凡是能够促动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建立这种联系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如演示法,若实验现象鲜明,教师启发讲解得法,能够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提供鲜明直观的固定点,学生就容易将新内容迅速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多媒体教学法能把微观的结构用宏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教师难以表达清楚、学生难以消化的立体空间结构用多侧面、多角度的多维图画展示出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上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用讲授法、介绍法、自学法等;需要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用质疑法、探究法、启发法等;要达到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可用比较法、讨论法等。

对低年级增强直观教学,对高年级多用点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得法,就是好法”。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学需要,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就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发挥最佳功效。

不管哪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好的教学手段,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