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6532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注力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专注力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注力知识.docx

《专注力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注力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注力知识.docx

专注力知识

专注力知识

1.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即注意力,指一个人专注于某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在心理学的范畴上是指较长时间内仍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某一活动上的能力。

对孩子来说,就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

幼儿注意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专注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

例如一个孩子要学会写字,必须专心看、专心听、专心练习,才有可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学会写字,不然可能光是学会一个新字就要花上很久的时间。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突然拉动椅子产生的响声或者安静的场面突然手机响了。

有意注意:

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还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我们在进行注意力的训练时主要是训练小朋友的有意注意。

 

2.专注力的现况

目前儿童专注力的现况是怎么的呢?

我们来看一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

1637.80万入学新生,75%的孩子存在着专注力不足的现像,94%的老师认为孩子注意力需要重点培养。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同时也说明了专注力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

专注力不足是导致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

这些数据显示专注力的高低决定了课堂吸收知识的多少,所以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试卷,可能有的孩子考试100分,有的孩子连及格都困难。

那么当孩子出现专注力不足时会有何表现?

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3.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及影响

际交往退缩,有些年龄较大的少年,干脆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专注力不佳的孩子将来容易受到竞争力不足的困扰,而且进入社会之后,如果还有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在工作上就没办法有高效率的表现,可能很难达到工作要求,给人留下做事散漫、粗心的印象,这样一来,在职场上就难受到重用。

 

4.注意力因呈现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集中性注意、切换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集中性注意

1、集中性注意指的是有恒心,持续不间断的注意力。

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持续力和稳定度。

2、集中性注意较高的小朋友游戏或学习能高度集中,轻松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做事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

 

3)集中性注意表现不足时容易出现做作业拖拉、坐不住、容易分心等表现;还有的孩子人虽然坐在教室里,老师提问时很茫然或者答不上来,感觉像在做白日梦,这是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度不够。

 

4)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3岁-6分钟,6岁-8分钟,9岁-10分钟,12岁-15分钟。

但是在游戏的状态下:

3岁-25分钟,6岁-40分钟,9岁-50分钟左右。

5)在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上,男生又明显高于女生,约为3:

1,为什么男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比例高于女生呢?

除了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生理方面男生先天比女生更有体力、活动量更大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父母期待不同,造就不同人格特质的小孩。

很多人都认为男孩子肢体动作大一点,好动一点,甚至觉得男生本来就要活泼、外向一些,所以不少早期有多动现象的男孩子被当成活泼、好动,因而耽误了纠正的黄金期。

反观家长对女孩子的态度,看到女生爬高爬低、举止粗鲁,便开口制止,就会严加管教、教导正确的行为规范。

 

选择性注意

1)   选择性注意是指进行同一件事情,可以随着主题不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出现适时转移注意力的能力。

大脑要控制在目标导向的行为时,必须过滤环境中可获得但却不相关的讯息,而选择与目标有关的讯息。

2)   举例说明:

老师正在讲课,这时一只小鸟叫着向教室的窗户飞过来,有的小朋友可能会看一眼,然后马上回来听老师讲课;选择性这方面比较弱的话,他心里会一直关注着小鸟,这小鸟是飞哪儿去了,它刚刚在窗户外面做什么?

这一想,就错过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了。

过滤的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较差,所以他关注的重点不对。

3)   选择性注意表现不足时:

粗心,写字时多笔少划,偏旁部首颠倒,阅读时跳字跳行

4)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视觉的广度、深度和抗干扰的能力,注意的范围更广阔;重细节又能自动过滤干扰因素,能准确的完成学习任务,看图时能看到更多,注意到更多细节。

 

分配性注意

1)     指在处理或学习同一件事情时需要两种以上形式的能力分配。

2)     课堂上,小朋友需要眼睛“看”耳朵“听”,还需要思考,比如:

英语单词的默写,孩子需要注意到老师读的单词,同时要进行视觉及手部书写的专注动作。

再比如:

课堂中老师会发布各种各样的指令,某某同学,请将语文书翻到第22页,将第一段话读一遍。

孩子需要听清楚老师的指令,理解老师的指令,然后执行指令。

3)     当孩子分配能力表现不足时,给人做事潦草、手忙脚乱的感觉。

最典型的表现是抄写练习,孩子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强,他会把整个字的结构或者整句看完,然后抄下来,能力弱的孩子通常表现看一笔,写一笔,接受指令比较慢

4)     分配性注意主要是训练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能力,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切换性注意

1)切换性注意是指两个或多个讯息来源作交替监控之能力。

2)切换性注意表现不足时,小朋友容易出现无法等待,冲动,固执,拖拉和控制力不足等方面的表现。

3)切换性注意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尤其重要。

学校一天的功课的安排,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课,同时会安排音乐、体育等素质课程,那么孩子就需要做各种切换性的注意。

举例说明:

体育课是动态的课,大家挥汗如雨,玩得非常开心,体育课结束了,接下来要进入数学课。

孩子需要将体育课的状态快速的切换到数学课上来。

可能有些孩子还想着体育课中的情景,而没有将注意力切换到数学课中来,而错过了课前十分钟,十分钟后切换到课堂中来了,可是因为前面的内容没有听进去,造成后面的内容不理解,这样一来,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到课堂中来。

3)同样切换性注意在未来的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挑选职员或者找伙伴的时候,你会喜欢和一个做事拖拉、遇事固执、冲动、又不会应变的人在一起工作吗?

 

4)切换性注意的训练是使小朋友能自主转移,注意重点,做事不拖沓、遇事不固执、处事活泼又机灵;可以忍耐(或延迟满足)。

 

5.专注力不足的原因

专注力不足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先天包括了智力、遗传、脑损伤、剖腹产等因素;后天因素包含了环境(也就是人、事、时、地物)、教养方式、情绪和兴趣(心理因素)、观察力不足、大动作发展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能力、听觉发展不足、自控能力较弱等。

为什么说剖腹产儿童容易出现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呢?

剖腹产儿童因为缺少产道挤压容易出现感觉统合的触角失调,有可能造成日后学习上的问题,例如:

孩子会觉得衣服穿起来有点痒,于是他上课就动来动去,总觉得衣服不对劲;触角防御力太高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旁边的同学碰到他,于是不停地注意旁人的动作,而没法专心上课。

所以说专注力和感觉统合是有关系的。

举例来说,当老师在教一个生字时,小朋友必须用眼睛专心看,耳朵专心听,手还要有能力跟老师一起写。

而同一时间内,旁边有同学在窃窃私语,外面操场上有别的班级在上体育课,如果这个小朋友感觉统合失调,他的大脑就没办法感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专心和老师一起学生字,于是,他一会儿注意老师,一会儿又要听别的同学在说什么,所以很难专注。

情绪和兴趣

情绪:

当有很兴奋事情,或者很不开心的事情的情绪波动较大的事情时,孩子很难专注。

有的妈妈常常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需要大人催促,打游戏、看动画片时非常积极、主动,这是因为他对游戏有兴趣,有了兴趣他便能够专心且持续的去做这件事,并不需要大人三催四请。

所以孩子有时表现出的不专心,很可能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做事、读书、做作业可以专心,最重要的是引发他内心的动力和兴趣。

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孩子才能更专心。

阅读影响专注力

孩子如果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接触以文字为主的书籍或者课文,就容易出现抗拒和排斥感,进而懒得看书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读书,于是上课就会出现不专心、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6.提升专注力

1)注意饮食

有些孩子连睡觉都“不专心”,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其实是他的能量不够睡眠时的基本消耗,所以显得焦躁不安。

这时候如果能给他喝杯温牛奶(100ML),听点轻柔、舒缓的音乐,过一会儿,孩子就可以安稳入睡。

另外要提醒家长特别注意吃糖果这件事,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如果好动的孩子又摄取过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那么孩子有可能像充电过度的马达小子,变得话更多、更静不下来、更易分心,这是因为会引起他兴奋的食物吃得过多。

2)军令如山,说到做到

妈妈在培养孩子专心的过程中,如有谈及条件,例如,只要你30分钟内完成作业,我就带你去游乐场。

孩子做到了,妈妈一定要做到。

反过来,如果孩子40分钟才完成,却要求妈妈带他去游乐场,无论如何吵闹妈妈也不能带他去。

否则孩子会觉得,我只要吵一下就可以获得好处,不用太在意规定。

3)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做一件事。

常常有妈妈对孩子是这样的:

快点呀,你看今天还有好多作业没完成呢,你看拼音还没写,数学还没做,一会儿还要去画画班呢……孩子一听这个铁定静不下心来做功课了,而且完成的品质也不好正确的做法是:

现在开始20分钟内请你先把语文作业写好,等写好后我再告诉你要做哪门功课。

等孩子语文做完,再开始做数学。

4)注意教养的方式

有很多专注力不够,确实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太对造成的。

举例:

小朋友写作业,妈妈在旁边看,结果看到孩子写错了,就在旁边唠叨,你看看你,怎么这么粗心呢,来把这里改过来,你看看,又错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第一会造成孩子情绪不好,第二,一直唠叨会让孩子变得皮了,第三,养成了写作业被盯的习惯,如果没有人不断提醒他要专心,他就会没写几行就开始玩橡皮。

其实当父母老是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孩子就被训练成被动者,他会觉得反正就是一边被念叨一边写,于是就养成了被盯的心态。

同时妈妈的叮咛也是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之一。

好的方法是:

让孩子先写完,整体检查,再帮孩子讲解。

当孩子作业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如:

你今天的作业真干净,正确率也比昨天高了。

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不要立即指出,因为改正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他不急在一时,所以你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帮孩子指出,再一起分析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让孩子从心里意识到这样是不对。

 

5)培养阅读的习惯

很多家长说,我也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是我不会呀。

其实也不难,只是要家长有耐心,并抽一些时间来陪着孩子。

家长可以随意拿一副图片,请孩子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也可以讲故事、读故事给孩子听,再让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为故事创编结尾,让孩子习惯经常阅读,读什么都好,可以是故事书、漫画、笑话、报纸、然后再慢慢进入文字量多的书籍,让孩子习惯看到文字就阅读,就有能力阅读。

6)培养运动的习惯

6岁以前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上,6岁以后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至于运动项目,家长可以尽量多变化,例如跑步、打球、户外运动,在安全的地板上翻滚等都可以,

重点是让孩子有跑、跳、伸展肢体的时间,而不是强调技巧,如球打得多好、跑得多快等。

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消耗多余的能量,同时增强孩子的肌耐力。

7)大脑需要快乐

大脑需要在快乐的气氛中才能展现更好的整合及分析能力。

所以父母除了要考虑训练及刺激之外,也要注意是否有愉快的环境及孩子能否得到快乐。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不停被责骂或被强迫,大脑的活跃度就会降低,而且让他产生负面感受。

当大脑快乐时,紧张的B波会转换成轻松学习的阿尔发波,在阿尔发波的状态下孩子能够轻松学习,记忆良好,也很专注。

8)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很多妈妈说,我的孩子虽然做其他事情容易分心,但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很投入,也可以玩很久。

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或者电子游戏是以非常直接且快速的频率转换画面,其丰富的声光效果很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所以用看电视打游戏认真来代表他专心,并不恰当。

而且过量的声光刺激会让孩子对上课模式提不起兴趣。

有的妈妈说,既然这样,以后我就不让孩子看电视打游戏了。

这样也是不对的,事情有正反两面,适量的声光刺激可以让孩子更快处理快节奏的信息,而且在学校也能够和同学有共同的话题,这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

建议妈妈最好将孩子一天中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而且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将电视的声音适当的调小。

9)正增强物的运用

借用正增强物的运用,孩子就会有动力及兴趣去做老师或家长希望他专心做的事,这比常说‘你要专心一点、不要分心’有效太多。

如果孩子喜欢的是电视、游戏、电脑、建议家长不妨把这些变成正增强物,这样孩子也会感兴趣,妈妈也不用担心孩子没有节制地看电视或打游戏。

很多东西都能包装成正增强物,就看家长能不能多花点心思。

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小男孩,特别爱在PAD上打游戏,家长完全管不住的那种,而且就是做事情、写作业特别拖拉,家长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决定将PAD游戏变成孩子的正增强物。

我让家长买了一个小闹钟,孩子写作业时,跟他协商如果他能在闹钟响时完成作业并且干净整洁,就可以在PAD上玩30分钟的游戏,否则他不能看电视和打游戏。

孩子也愉快的答应了。

刚开始一个星期,特别难,中途差点放弃掉了,后来反而坚持了30多天后,即使没有用闹钟,孩子也能按规定完成作业。

所以在这里提醒家长:

当在使用正增强物时,一定要注意持续的问题,家长实行一项行为改变计划时,至少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另设定的时间一定要准确,不要给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