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7204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docx

设计心理学题型解答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学研究基础,是人工事物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它是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学科的学者。

2对设计心理研究最系统,全面的学者应首推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

3诺曼率先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他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三种水平,将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

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

4与诺曼相关的一位学者是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专家(杰克博·尼尔森),他与诺曼等人组成了(尼尔森-诺曼小组)

5(单选)尼尔森的主要贡献则体现在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上,为此媒体评价他为(网页可用性的领袖)纽约时报(世界最重要的网页可用性专家之一)商业周刊。

6(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

它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的学科

7(单选\填空)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在设计活动中的职能,主要可分为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8(单选\填空)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即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第二部分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

第三部分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

第四部分是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它划分为知(认知\感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意动)。

9(单选)20世纪初,试图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找到合适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美学的现代主义者,放弃了历史上的一切范式,求助于简洁的纯几何和模数式的构成方式所能赋予人们的(秩序感)和(规律性),这就是(机器美学、技术美学)的形成。

10(单选)发现比例接近黄金比例(1:

0.618)的图形最受人们的喜爱。

11(名词解释)移情说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或者说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心领神会的“内模访”,即“由我及物”“由物及我”。

(代表人物德国立普斯)

(理解)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的,费肖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R.费肖尔在《视觉的形式感》中把“审美的象征作用”改称为“移情作用”,他认为审美感受的发生就在于主体与对象之间实现了感觉和情感的共鸣。

12(选择/填空)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

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近或过远都无法引起美感。

13(选择)其中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学,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弗洛伊德的“性驱力”或者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原始的驱动力)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相互平衡)超我(行为的社会道德和伦理符号)

14(名词解释)投射法投射法是挖掘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需要,通过实验,让被试将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

15(名词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可以直译为“形式”,但与我们所说的形式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一般被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也可被称为“完形心理学”

(选择)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姆)(考夫卡)(苛勒)。

它起源于视知觉方面的研究。

强调了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考夫卡的代表作《艺术心理学问题》

(简答)格式塔心理学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启示在于:

首先它揭示了人的感知,特别是占主要地位的视知觉,并不是直接的镜像反应;知觉本身就具有“思维”能力,视知觉并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重复,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

其次,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人知觉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知觉(主要是视觉)规律,主要的知觉规律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等。

16(选择)人本主义心理美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代表著作为《动机和人格》,在心理美学方面他提出著名的“高峰体验”学说

(名词解释)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人在这种状态下超越了功利,体会到完美与和谐,审美和创造性活动都能将人们带入到”高峰体验“的状态中。

17(单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梅拉赫主持前苏联艺术创作综合研究,重点研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问题,在研究中,他将艺术思维划分为三类:

理性型主观表达型以及艺术分析型;

理性型(理性逻辑思维比感性思维占优势)主观表达型(感性思维占优势)艺术分析型(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18(单选)几位重要艺术家的思考?

里格尔在其代表作《风格问题》一书中提出了风格知觉问题,建立了”风格心理学“,通过对植物纹样发展的描述,提出风格变化源自所谓的“造型意志的变化”,他在《后期罗马的工艺》一书中进一步提出,造型意志的转变是由于人们的知觉方式转变造成的,特定时期的每一种建筑纹样和每一种纹饰都必须且能够遵循风格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把艺术从感觉推向知觉的种种内在规律。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他十分重视心理学对于艺术史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艺术作品的分析,应包括事实的解释(描述)风格的解释以及结合心理学的文化和历史的解释三个层次。

E·H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他提出“制作和匹配”理论,此外他还发现视觉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图式和矫正”,而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以那个时代成熟公认的图式进行创作,即艺术家没有所谓的“纯真之眼”。

19(名词解释)秩序感人们先天存在对简单,有规律的形式的喜好—秩序感,超出秩序的多余度和新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张力,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原因。

20(单选)斯科特于1903年出版《广告理论》一书标志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早期的广告心理学主要还是服务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

21(填空)20世纪40年代,市场营销的观念由以生产者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转变,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告研究者和心理学家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由此出现了一门全新的学科—消费心理学。

1960年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消费心理学以消费者行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它主要借用自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成熟概念,将心理学研究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将消费者行为视为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作出”有限理性“决策的过程。

22(名词解释)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将相关的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运用于设计中以优化人与系统表现的学科

(填空)人机工程学依照不同的研究重点可分为:

1)物理人机工程学2)认知人机工程学3)组织人机工程学

23(单选)19世纪末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开始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

24(名词解释)20世纪20年代,以梅奥为首的一群社会科学家在美国伊利诺斯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展开了一项关于物质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传统工业心理学实验,但意外获得了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证明,不仅仅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有利于提高工效,此外还有更大的因素能影响工人的工作绩效,即工人的情绪、作业的动机、工作环境的气氛等(生产者的动机需要情绪等要素)

25(名词解释)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和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代表人物是格雷夫斯提出的

(单选)格雷夫斯在《为人民设计》书中没有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围绕用户心理研究展开,他的设计不仅应作为“人性化设计”的先驱。

26(名词解释)可用性是可用性工程和设计的核心概念,它是衡量产品用户界面设计品质的重要指标,它是指软件、硬件或其他产品对于使用它的人适合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

(名词解释)可用性工程可用性工程着重评估现有设计、原型和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可用性原则指导设计。

(填空)可用性包括效率容错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指标。

可用性工程实施流程整体而言包括三个:

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设计测试开发,这是可用性工程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27(名词解释)感性工学20世纪80年代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

即用户对产品的综合感受。

27(单选)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被一些企业所采纳用来修改产品设计,最早是在日本住宅设计和汽车设计领域。

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以“视觉生产”为核心的艺术设计

1(填空)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了三类:

外受,内受和本受。

2(名词解释)外受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认知心理学中称为感受器)—眼睛鼻子舌尖皮肤等感受身体外的事物变化

内受是人对自身肉体内部变化的感受

本受是运动觉,也就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觉。

3(名词解释)通道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人们的感觉通道对应各种感觉器,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通道。

感觉通道:

“通道”一词常用于用户界面分析和设计中,原因在于:

既然人们的每种通道(对应各类感觉器)仅允许一类适宜刺激通过,并传入神经中枢,所以当我们设计物品时,为保证各种必要信息能充分为人所察觉,必须考虑允许用户利用多个感觉“通道”,以自然并行,协作的方式进行交互,整合各通道的特点和适宜条件,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4(简答题)通道设计的重要意义?

答:

通道设计对设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易用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的福音,将帮助某一类或几类感觉通道受到损伤的残障人士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它将提供人们更自然地控制产品的方式,人们将不再需要努力学习界面控制的方法,而仅通过最习惯的语言、手势、文字便可以控制复杂的智能机器。

5(单选)常见针对视觉障碍的可用性设计:

听觉菜单,文本发音系统,口语界面,触觉装置。

6(名词解释)绝对阈限即每种感受器只能接收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这种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

7(选择)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实验美学家费希纳不仅提出了“心理物理学”的概念,还基于“阈限”的概念提出所谓“审美阈”原则,他认为美感类似其他感觉,也存在阈限,因此美感的刺激也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进入审美阈。

8(名词解释)通常只有刺激超出一般规律的变化,才能作为外界信号被接受,这种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如实验心理学中最古老的定律之一的[韦伯定律]认为:

外界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

9(理解)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习惯于”一定水平的刺激,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久闻不知其臭”,“闹市读书”等,人的感觉适应了一定水平的刺激,标准刺激的刺激不能引起人的注意,只有当再次超出差别阈限刺激时才能会使其注意,也就是受到干扰。

 

10(论述·简答)阈限决定了人们易于或不易察觉周围事物以及它们的变化,设计师可以从正反面对此加以理解和运用。

答:

首先,有时我们需要提高阈限水平,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或观众的目的;

比如,消费者在商场中选购产品时,如果包装产品的造型,设计相差不大,顾客便对它们视而不见;而在市场竞争中,特异性和陌生感则主要源于促销的要求。

在使用方面,“易视性”则体现了对达到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基本要求。

其中包括两个要点:

第一,存在说明和差异;

第二,说明和差异的变化可见

另一方面,设计师有时却需要将差异性和变化降低到阈限以下,使人们不易察觉。

(举例:

设计换型)

11(名词解释)遮蔽效应即强列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12(名词解释)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对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是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受。

13(选择)是[贡布里希]曾用这一现象[遮蔽效应]来解释面具或者类型内差异不易被人所察觉的现象。

例如:

欧州人看以中国人好像,因为他们只接受了较大的变化—面具的变化,而这变化遮蔽了较小的变化—面容的变化。

14(选择)视觉是人类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

15(选择)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造型,是为一定目的创制的结构,艺术设计是作为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造型而存在和被感知的,人们感知造型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通道是视觉。

16(名词解释简答)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

答:

颜色视觉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杨格于1800年提出的,他认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获得白光。

17(选择)颜色视觉的第一个科学家理论是杨格于1800年提出的

18(选择)针对色盲无法分辨对色,[海林]的拮(jie二声)抗加工理论,提出:

所有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互补色。

例如人们看一块红色一段时间后将视线多开,会看到一块模糊的绿色,这就是拮抗作用(也就是“视觉后效”)

19(填空)明度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20(填空)人对光线的适应分为光适应和暗适应,人眼从暗处转向亮处即光适应,这个过程很快,大约不到一分钟;而反之,从亮处转向暗处—暗适应则相对较慢,大约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才完全适应。

21(选择)影响明度视觉的另一个要素是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其原因可用“差别阈限”的原理加以解释,即较黑背景下的同样明度的物体看起来比较明亮。

反之要想使物品显的较为明亮,则需要使其背景明度差别较大。

22(名词角释)眩光是灯具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人的视野中物体与背景间的亮度对比过大时,就会造成视觉不适或能见度下降,这也是人机工程学常谈到的眩光。

例如:

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设计的ph灯。

23(名词解释)视觉暂留指人的视觉存在一定惰性,不能立即根据外在刺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闪烁率大于每秒50次的光就感觉是稳定的光源了。

24(名词解释)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哈勒尔1986年)

25(填空)知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别与识别客体。

26(选择题)简洁律他们并非简单,但它们使我们感觉简洁,这些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有规律)的形能给人带来愉悦。

现代信息论的研究就这一机制产生的原因作出了解释,认为是为了更有利于生物更有效,快速地收集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认识外界环境。

27(名词解释)恒常律是指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28(填空)视觉恒常性中最常见到的就是大小,形状和方向恒常性。

这三类的恒常性较为类似。

29(填空)“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

30(选择)由于图与底之间存在的这种相对性质,这样通常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传递信息和意义。

31(名词解释)错觉轮廓或称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而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有:

首先,画面内存在有规则的空白,人们试图赋予它意义;而另一方面,人的知觉系统倾向于将事物组合成简单,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

32(单选)错觉轮廓最早于1904年由舒曼提出的,所用图形为舒曼正方形;还有以加坦诺·凯尼撒教授名字命名的“凯尼撒三角形”其他著名的错觉轮廓P49看一下这两个

33(简答)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包括:

答:

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包括:

大小:

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更近;

质地:

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更近;

插入:

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更近;

焦距:

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更近。

透视法的发明就是利用深度知觉原理在二维画面上展现三维真实场景。

34(名词解释)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错觉划分两类,幻觉或欺骗。

前者是单纯的由人的知觉特性所造成的,即使当人们通过知性判断非真实,它依然存在;后者是当人们知道对象属性不真时,假象可能会逐渐消失。

35(名词解释)光效应艺术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

其表现手法和目的就是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通过几何图形元素的并置、叠加、错位等方式愚弄人们的视觉。

(代表维克托·瓦萨雷利、莱利)

36(单选)1958年,两位名字叫彭罗斯的英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不可能图形》的论文,他们以“彭罗期三角”为例首先提出了“不可能图形”的概念。

37(单选)蓝白红[旗帜宽度比]30:

33:

37

38(填空)图标的基本形状主要分为:

方形,菱形,圆形,组合形几类

39(论述理解)在你所学的设计门类,找到两个利用错觉或避免错觉的案例。

答:

案例1.通过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旗子的蓝白红三色宽度比是30:

33:

37

案例2.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计为向外凸出。

案例3.路面上的交通标识拉长比例。

第三章认知与学习{简答题多}

1(填空)认知学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跨越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

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H·西蒙。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和兴趣在于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其核心理念在包括与设计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心理美学等分支在内的,几乎一切应用分支学科中迅速得到体现。

2(选择填空)认知学理学的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相类似,都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3(选择填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纽厄尔和西蒙提出他们认为能辨认和区别不同符号的系统称为物理符号系统,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无生命的(纸笔、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

4(论述题)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对设计心理学的意义)

答:

首先,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影响了现代设计的界定和范畴。

一切人工造物的活动——即广义的“设计”都是问题求解的过程,这里的“问题求解”的心理机制即为上述“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因此,智能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产品的使用和控制则相应日趋依赖于人—机之间的交互过程和结果,如何创造良好的人机交互过程成为评价交互产品优劣的核心标准。

其关键点在于人机协同的信息加工处理的问题,这是现代设计心理学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可用性设计和可用性工程的心理学基础。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物理符号系统范式作为唯一解释人脑内复杂活动的心理范式,渗透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方方面面

但认知心理学将人类看做简单的物理符号系统的观点还是过于简单。

作为生命系统,人处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除了生物性的一面还有社会性的一面;人具有需要动机的驱动力因素能力、个性等心理现象,并具有情绪和情感;人的情绪和情感很多时候独立并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5(单选填空)P63,关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的图表

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的加工。

6(单选)模板匹配模式由唐纳德·A·诺曼和林赛提出的,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原型匹配“说是最简单也是设计心理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他还包括分析模式,结构描述模式以及傅里叶模式。

模板匹配模式与原型说:

模板说认为,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种经验知识的模板,人们识别时将刺激信息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刺激与模板存在最佳的匹配时,再认对象就得到了识别。

原型说特点是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某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反映了一类对象的基本特征。

“原型说”认为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代表的范畴。

7(单选)特征说中最著名的是塞尔弗里奇1959年提出的“鬼域”假设,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由“映像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像;

第二个层次,“特征鬼’对刺激的映像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

第三个层次,”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

第四个层次,”决策鬼“识别选择模式

 

8老师没有划到傅里叶模式的内容,不知道重要不重要,感觉描述的挺详细的,P67看看,也可以哦

9(填空)诺曼所提出的,产品的控制,使用的方式符合用户心中对该类产品的概念原型,形成”自然匹配“的设计,诺曼提出了两种形成匹配的方式:

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

(例子欧美瓦斯炉炉口与控制开关排布)

10(名词解释)泛化人们回忆和再认原型时存在“泛化”的现象,即再认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典型性特征加比对,具有较多典型特征的对象即可被识别出来,有时一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对象也能被识别出来。

11(填空选择)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两种记忆: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1965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沃和诺曼提出初级记忆即短时记忆,次级记忆即长时记忆。

(填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12(简答)记忆信息加工三级模式过程如下:

外界刺激被人所感觉到之后,进入感觉记忆(0.25—2秒),只有那些被主体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时记忆(15—30秒);在短时记忆中,部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之后进入长时记忆(1分钟甚至永远),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体不得不不断复述以保证它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

长时记忆虽然较为稳定,但是很少回忆也会逐渐丢失或难以回忆。

13(选择)短时记忆则相当于电脑中的缓存,它一次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量,这个有限容量是7±2。

14(简答)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式有两种?

答:

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二是将新信息结构化,通俗的说法就是“理解记忆”,即使信息与人脑长时记忆中有组织地结合起来。

15(单选)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人们的感受器在一定时间单元内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次7±2比特的信息量。

16(简答论述)如何快速吸引受众者注意力?

答:

心理研究表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目的指向选择;

二是物体本身的刺激特性—刺激驱动捕获。

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提高用户的注意力?

答:

1,设计必须明确提供用户(观众)该产品最重要的信息,并且为了提高设计的说服力,还应着重提供产品主要价值的有效信息,其中包括产品性能,结构,材质,主要使用方式等。

2,目的指向的注意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那些能体现目标用户(观众)核心价值观的设计如今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3,从刺激信息的特性来看,外界输入的信息越强,越不确定,越难控制则越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17(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