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242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必修3.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教案必修3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学会收集旅游信息,并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2.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所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课标解读

1.了解设计旅游活动的要求,学会收集、查找旅游信息。

2.知道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学会制定旅游活动计划和出游方式。

3.了解旅游安全的意义、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

4.掌握保障旅游安全的方法、措施。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2012年7月底,相关部门发布了“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将免收小型客车高速路通行费”的消息。

“十一”长假首日,高速路免费的政策让自驾车出游的车辆呈现井喷现象,也让多条高速公路出现大面积拥堵,甚至变成“停车场”。

北京各大主要景区均出现了游客爆棚的场景,10月2日,因景区拥堵,陕西华山出现万人滞留现象,并发生了斗殴及游客被捅伤的事件。

此外,从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思考:

随着现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进行旅游活动设计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导入新课——设计旅游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影响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因素。

2.掌握如何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目的地和选择旅游线路。

3.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

(重难点)

2.保证旅游安全。

(重难点)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影响出游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

2.影响出游的客观因素:

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

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游客自己的经济收入,二是游客自己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1.老年人、儿童、青年人的旅游偏好有何不同?

【提示】 老年人一般喜欢清静的地方,儿童对游乐设施更感兴趣,青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更强、喜欢探险。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1)旅游资源的特色: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

(2)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

(3)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4)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旅游者克服空间障碍的决心和可能也就越大。

2.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

3.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1)旅游时间比:

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2)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3)在旅游线路上倾向于环路设计,追求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2.一般而言,经济距离越长,人们的出游能力越低,但为什么地处偏远的西藏、云南会成为国内游的热点?

【提示】 距离越远,两地之间的环境差异越大,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保证旅游安全

1.

2.我国夏季山地旅游的安全事宜

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住宿地的选择也要多从安全角度考虑。

3.外出旅游的准备

(1)“出门观天色”,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

(2)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防患于未然。

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问题导思】 

读教材图5.3西藏布达拉宫与图5.4云南香格里拉,思考下列问题。

1.两图说明了去两地旅游必须收集哪个方面的信息?

【提示】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两个旅游地不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体现了两地旅游区各自的资源特色,属于应当收集的旅游地信息之一。

2.读教材图5.6贵州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思考:

两瀑布的规模、区位条件是否有明显差异?

为什么黄果树瀑布的旅游接待规模比十丈硐瀑布大得多?

【提示】 两者景观规模和区位条件相差不明显。

旅游接待规模差异明显是由于黄果树瀑布知名度高,开发较早。

3.旅游线路,一般是环路设计,这有什么好处?

【提示】 可以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多的游览地。

1.旅游设计过程

2.旅游目的和旅游线路的选择倾向

倾 向

原 因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知名度高,非凡性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大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差异越大,游客尝试、体验的动机越强,吸引力越大

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以最短的旅游时间,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了解,每年冬季,沈阳的严寒期长,这使得错季旅游成为市民欢迎的旅游类型。

2013年1月22日至28日的七天假期是一年两个长假之一,这让市民盘算起2013年过年的旅游地。

2013年1月4日、5日,记者从沈阳市内多家旅行社了解到,春节旅游已经开始全面接受预订。

(1)下列目的地中,能够满足沈阳市民实现错季旅游的可能是________,这些地区成为沈阳市民错季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三亚、丽江

B.玉龙雪山、黄山

C.曲阜、秦始皇陵兵马俑

D.厦门、青岛

(2)假如你是沈阳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你在为游客推荐旅游线路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旅游者的________,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沈阳市民在外出前通过旅行社收集了有关旅游地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大致的________________等。

【思路点拨】 沈阳所处的纬度较高,1月份要进行错季旅游,应选择纬度较低的、气温高的地方进行旅游规划,要做好旅游地的信息收集和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根据旅游者自身条件进行路线设计。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错季旅游是相对于寒冷的冬季而言的,因此沈阳市民多选择气候暖和的地区,这些地区与游客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对游客吸引力大。

在选择旅游线路时要根据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等。

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旅行费用等。

【答案】 

(1)A 沈阳冬季漫长而寒冷,而三亚和丽江等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旅游目的地与沈阳市民的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对沈阳游客吸引力大。

(2)出游愿望和能力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等。

(3)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

保证旅游安全

【问题导思】 

1.在旅游过程中,为什么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

【提示】 主要是为了防止摔伤、碰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暑假期间到四川省的九寨沟旅游,从自然因素考虑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提示】 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中暑等。

3.如果夏天去登山,应该带上哪些随身的常用物品?

它们有什么作用?

【提示】 ①雨伞:

既能遮阳,又可挡雨。

②淡水:

补充因天气炎热身体消耗的水分。

③防暑药:

预防天热中暑。

④其他必需品。

4.你认为造成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对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旅游者自身的不安全行为,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安全的影响。

1.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2.可能会对游客的旅游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季节

主要分布区

游客的防范措施

雨涝、雷击

夏季

我国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东南的高原高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①及时收听天气预报,调整线路;②雷雨时在野外不打伞,不打手机;③水流速度过快时要停止漂流活动

台风

夏秋

我国东南沿海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安全区域停留

寒潮与冷冻灾害

冬半年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寒区

尽量避免在暴风雪时出游

滑坡、泥石流、崩塌

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雨季,崩塌常年可见

我国西南川、滇、黔为多发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及时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推广,野外探险“驴行”活动日益普及,登山坠落、迷路失踪、山洪溺亡等事故也频繁发生。

2010年10月,杭州9名“驴友”被困武夷山,幸运获救;2011年3月,8名“驴友”在秦皇岛坠山,造成3死5伤;2011年6月,一“驴友”在嵩山探险时坠入峡谷身亡……中国登山协会的一份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内地在山难中遇难人员共报告20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突发灾害导致的死亡。

(1)我们外出旅游前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关于旅游安全的知识?

(2)在参加旅游活动时,如果被困野外,应当如何向外界求救?

【思路点拨】 户外运动是一项危险的旅游活动,在外出旅游时要获取影响旅游安全的信息,并准备好安全防护措施,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要多方面的。

【解析】 第

(1)题,获取旅游安全知识的途径很多,可结合自身体会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

可从课本、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中获得,也可以从家人或朋友那里获得。

(2)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即如何“向外界”求救,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答案】 

(1)课本、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家人或朋友等。

(2)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点燃烟火;用声音或反光信号呼救;在地面上显示SOS字样或挥动颜色鲜艳的衣服进行求救等。

[图表展示]

教材P65图5.2 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调查

[解图精要]

图中显示的是到两个景点旅游的人数中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的人,乐于参加人文内涵比较丰富的旅游活动,大专以上的游客到西安碑林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高学历游客旅游的目的性比较强;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

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图表应用]

1.对上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到华山的游客总体数量多

B.到西安碑林和华山的人数总体相差不多

C.到西安碑林的文化程度高

D.到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相差不大

2.关于此图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旅游者的主观愿望不同产生的

B.是由旅游者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C.是游客年龄和职业等因素决定的

D.是偶然形成的,与任何因素无关

【解析】 第1题,分析图中折线,可以看出到西安碑林的旅游者文化程度高,而人数多少在图中并没有显示。

第2题,文化程度影响旅游偏好,旅游偏好属于主观因素。

【答案】 1.C 2.A

教材P66活动

【点拨】 设计步骤:

(1)以学校所在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

(2)分组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模块)并进行讨论修订。

(3)对家长和周围邻居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并初步决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4)学生分别针对社区居民的个人情况(如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旅游偏好和旅游动机等问卷模块的具体问题及备选答案进行设计,注意备选答案应具有典型性和可选性。

(5)调查问卷初稿形成。

分批到社区进行小规模抽样调查,并以此检查调查问卷的合理性。

(6)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定稿。

(7)简要分析调查结果。

教材P69活动

【点拨】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当地旅游景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确定旅游目的地,然后选择旅游线路。

2.设计步骤:

(1)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2)各小组分头讨论。

组员列举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的信息。

(3)各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比较各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势,并最终根据时间和费用的限制,共同确定旅游目的地,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

(4)制作展板。

(5)在班级或校园内展出。

 

1.(2013·无锡月考)选择旅游路径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A.尽可能选择最佳路径,以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

B.尽可能避免重复线路

C.将沿途景点划分归类,尽量穿过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

D.穿过尽量多的旅游景点

【解析】 选择旅游线路时,尽可能选择最佳路径,以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尽可能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连成环状,尽可能避免走重复线路,不能一味地堆砌旅游景点。

【答案】 D

2.旅游地信息主要包括(  )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 ②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③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④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地的信息特征。

旅游地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大致的旅行费用。

【答案】 D

3.(2013·滨州月考)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海岛在广东省湛江市区东南面,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的海滩海水洁净,海沙粗细适中,且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进行沙浴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独具南国海滨风情的椰林清吧园,是度假区的又一景观,在这里乘凉、观海、品尝多种美味小吃,令人悠然自得。

刻着“中国第一长滩”字样的大石龙海天沙滩,俗称龙海滩,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中国第一长滩,世界第二长滩。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东海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你认为在海边游玩时,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游客安全?

【解析】 第

(1)题,考查旅游资源评价,主要从资源价值、经济距离、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管理者要从游客安全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答案】 

(1)东海岛旅游资源风光独特,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我国南部沿海,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好;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好。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划定游人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设立安全警示牌;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4.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清澈湛蓝的泸沽湖水,淳朴善良的摩梭人,秀美的丽江古城,高原明珠“洱海”,玉龙雪山的雪景,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云南正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但由于云南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再加上山地众多,旅游安全成为游客出游云南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雨季,云南有可能会发生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2)引发旅游安全问题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如果你准备在暑期去云南旅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旅游安全的知识。

(1)题,从材料可知,影响云南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滑坡等造成的道路中断,给游客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题,由于该地区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洪涝,再加上该地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促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第(3)题,预防这些问题应该留意天气变化、收听天气预报、查看地形、注意交通安全等。

【答案】 

(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引发交通事故,威胁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等。

(2)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多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3)留意天气变化,注意当地天气预报;了解旅游地的地形、地质状况;注意交通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选择题

每年的3月和5月是日本旅游的旺季,而受地震的影响,2011年的上半年赴日游客急剧减少,其中也包括大量的中国赴日旅游团被取消。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的因素有(  )

①个人兴趣和爱好 ②游客的经济收入 ③游客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④游客的闲暇时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有关去日本旅游的游客的动机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去日本的游客的旅游动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遣娱乐

B.旅游者的动机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媒体的宣传对赴日本的游客的旅游动机没有影响

D.旅游动机主要取决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对目的地的选择没有影响

【解析】 第1题,影响旅游者出游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是游客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客观因素主要是游客的经济收入、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和游客的闲暇时间。

第2题,旅游者的动机并不是固定的,其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1.D 2.B

(2013·郑州高二检测)个人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结合下面的调查表,完成3~4题。

年龄

旅游动机

65岁以上

爱好自然、人文历史、消磨时间

45~64岁

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欣赏艺术性景点

25~44岁

多重性

15~24岁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热爱探险

14岁以下

好动,好奇

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不包括(  )

A.个人知识

B.内心对旅游地的印象

C.旅游地交通条件

D.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4.从旅游偏好来看,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

A.故宫B.天坛

C.八达岭长城D.北京欢乐谷

【解析】 第3题,每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的强烈影响,而且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人文环境、旅游价格的变化等不断变化。

第4题,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

【答案】 3.D 4.D

(2013·大连高二检测)读图,回答5~6题。

5.近几年,地处偏远的西藏、云南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这并不是因为(  )

A.经济距离小

B.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C.与大多数旅游者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吸引力大

D.知名度较高

6.2010年7月11日下午3时20分,台安县某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所乘大巴车,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一盘山公路上发生侧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这说明下列哪一因素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  )

A.旅游安全

B.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C.旅行社的宣传

D.旅游线路设计

【解析】 第5题,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

一般来说,经济距离增加会降低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西藏和云南较偏远,对大多数游客而言,经济距离偏大。

第6题,由材料可知,旅游交通事故造成游客的伤亡,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答案】 5.A 6.A

7.在旅游中常常遇到旅游安全问题,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有(  )

A.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B.旅游硬件设施情况

C.社会文化环境

D.以上都包括

【解析】 旅游者重视的旅游安全问题首先是交通安全,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者的政策与态度、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政治形势等。

概括起来,是指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

【答案】 D

8.下列有关旅游者自我防范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规划好旅游路线

B.出游时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

C.在旅游过程中注意观察地形,避开危险地带

D.在旅途中尽量不要带食物,沿途购买

【解析】 在旅途中应带上水和容易保存、直接可以食用的食物(量不可过多),因为沿途购买可能不方便,卫生状况也不能保证。

【答案】 D

9.下列现象中,可能存在旅游安全隐患的是(  )

①暴雨天气 ②崎岖的山地地区 ③野外烧烤 ④社会动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天气、地形、活动形式及政治环境都会影响旅游安全。

【答案】 D

10.关于“背包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背包旅游”是一种自助旅行 ②“背包旅游”起源于经济欠发达、国民收入不高的发展中国家 ③“背包旅游”就是一个人的独自旅游 ④背包旅游者把“与人交流”、“与自然交流”当作主要的旅游动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背包旅游”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的背包族是独自旅行或少数几个人一起旅行,所以②和③错误。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新浪网2011年9月3日消息 今年,钱塘江潮的规模为近9年之最。

随着大潮的临近,人们争相涌向钱塘江边,一睹澎湃壮观景象。

但是,钱江潮发威时,真的吞人“猛于虎”。

仅8月31日和9月1日两天,就有20多名观潮人受伤,一年青男子身亡。

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请结合甲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A.选择合适的位置B.选择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4)为避免“潮吞人”悲剧的上演,你认为当地及游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钱塘潮的形成与季风、海湾形状等因素有关。

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钱塘潮的不安全因素是由水文条件造成的。

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选择适当的观潮点,选择合适的位置。

为防止悲剧的重演,当地应当加强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并可制定强制性的政策,划定严格的观潮点等。

而作为游客应当严格按照当地的要求、提示,在规定的地点观潮等。

【答案】 

(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水文。

(3)A

(4)当地:

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划定严格的观潮点;在非观潮点增加围栏或看守人员;利用技术手段提醒大潮来临时间等。

游客:

注意提醒牌,明确可能带来的危害;务必在观潮点观潮;服从导游及工作人员的安排,不擅自行动等。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

这类朋友互称“驴友”。

但现在更多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

简单地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材料二 新浪网2012年2月9日电:

3名苍南大学生“驴友”在开学前畅游苍南莒溪大峡谷时,不料深山路况复杂,又逢水库放水,在低温的夜间迷途深山。

2月8日,苍南警方经过3个多小时艰难搜救,成功营救出3人。

回顾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驴友死伤事件,其原因包括车祸事故、山洪暴发意外事故、大雪、迷路、受伤、体力耗尽、器材故障等,尤其是在野外露营,安全事故更是频频发生。

(1)由材料可看出,“驴友”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若“驴友”在野外旅游时,遭遇一场如图所示的泥石流灾害[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驴友”正好位于O点,图中提供了①②③④四条逃生路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3)你认为材料二中悲剧的发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