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0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docx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

白肋烟栽培与调制

尹启生

白肋烟属淡色晾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烟品种突变所形成,1864年在马里兰烟种植田中发现之后,经专门种植,证明其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烟草类型。

白肋烟在全世界广泛种植。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肯塔基、田纳西、俄亥俄、西弗吉尼亚、北卡罗莱纳、密苏里等州)、马拉维、巴西、西班牙、韩国、希腊、日本、中国;另外,世界其它国家如:

墨西哥、津巴布韦、赞比亚、阿根廷等也种植相当数量的白肋烟;意大利种植一定量的填充型白肋烟。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白肋烟,至20世纪70年代形成鄂西、川东白肋烟生产基地;之后在其它省进行试种。

至21世纪初,我国白肋烟种植面积约26000hm2,总产量在4万吨左右。

主要种植在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河南等省。

1品种

1.1鄂烟一号

也称“建白80”。

由MsB21与B37杂交育成。

该品种大田期95天左右,田间生长势较强,打顶后株高约115cm,有效叶22~26片,叶形为长椭圆型,叶片成熟集中,落黄较快。

该品种中抗黑胫病和黑根腐病,抗花叶病。

该品种适应较广,平均单产160㎏。

调制后烟叶颜色多为近红黄色,颜色均匀,光泽较好,弹性好,叶片平展,结构疏松;化学成分较协调,香型风格较显著。

1.2鄂烟二号

由MsKy14与L8杂交育成。

该品种大田期92天左右,田间生长势较强,打顶后株高105㎝,有效叶22~24片,叶形椭圆。

该品种高抗黑胫病(0号生理小种),中抗黑根腐病和镰刀菌萎焉病,抗野火病和烟草花叶病。

该品种适应较广,平均单产165㎏。

调制后烟叶颜色多为红黄、近红黄色,颜色均匀,光泽较好,弹性好,叶片平展,结构疏松;化学成分较协调,香型风格较显著,香气量较多。

1.3Ky14

属中熟品种,平均单产158kg。

该品种适应性较广,打顶后株高115~129cm,株型紧凑,有效叶20片左右,该品种中抗至高抗黑胫病,高抗野火病和花叶病,耐赤星病。

调制后烟叶厚薄适中,颜色较好,叶片结构疏松,化学成分协调,香型风格显著,香气量较多。

1.4Ky10

属晚熟品种,平均单产150kg。

大田生育期100~115天。

打顶后株高90~128cm,叶形椭圆,上部叶成熟较晚。

该品种高抗花叶病,中抗黑根腐病,耐叶斑病,易感黑胫病、野火病。

调制后烟叶厚薄适中,颜色为红黄、近红黄色;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感官质量中等偏上。

1.5TN86

该品种株形为筒形,平均单产163kg,打顶后株高100~110㎝,有效叶20~22片,田间叶片呈明显的淡绿色,叶形椭圆,大田生育期105~116天。

该品种高抗根黑腐病和野火病,中抗0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的黑胫病,高抗烟草脉驳病毒病,对蚀纹病也有较好的抗性,但易感花叶病。

调制后烟叶颜色多为红黄、近红黄色,部分叶片为“水红色”,叶片结构疏松,光泽尚鲜明,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质量较好。

1.6TN90

该品种株形为筒形,打顶后株高125cm,有效叶22~26片,叶形椭圆,生长势强,适应性好,大田生育期103天,平均单产155kg。

该品种高抗黑根腐病、野火病、烟草花叶病,中抗黑胫病和蚀刻病。

调制后烟叶颜色多为红黄色,叶片结构疏松,光泽鲜明,弹性好;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感官质量较好。

1.7Va509

该品种株形为筒形,打顶后株高98~120cm,有效叶22~24片,叶形椭圆,生长势强,适应性好,大田生育期94~112天,平均单产153kg。

该品种高抗野火病,中抗黑胫病,易感花叶病,抗黑根腐病能力较低。

调制后烟叶颜色多为红黄、近红黄色,叶片结构疏松,光泽尚鲜明,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感官质量较好。

2烟叶质量特点及要求

2.1烟叶外观质量

成熟度:

适中(避免烟叶过熟导致烟碱含量过高)。

颜色:

以红黄、近红黄为最佳。

身份:

适中(要求比烤烟要薄)。

光泽:

鲜明。

油分:

多。

2.2感官质量

要求典型的白肋烟香型风格突出,有足够的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尽可能少,余味干净(略带苦味是白肋烟的特征),劲头适中(成分中烟碱含量要求适中)。

2.3化学成分

白肋烟化学成分要求见表1。

表1白肋烟化学成分要求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还原糖%

总氮%

烟碱%

氯%

灰分%

钙%

镁%

钾%

<1

2.5~5.0

2.5~4.0

<1.0

10~20

1.7~3.1

0.5~0.9

2.0~3.75

磷%

铜mg/kg

铁mg/kg

硫%

硼mg/kg

锌mg/kg

锰mg/kg

铝mg/kg

0.25~0.5

6.3~14.2

90~120

0.3~0.7

20~50

12.5~25

100~200

60~120

3栽培技术

3.1植株田间长势长相要求

团棵期长势长相要求:

烟苗移栽后30天左右应达到团棵,此时的植株高度应在33cm以上,叶片数达到12~16片;叶片呈正常绿色,烟株营养充足,生长整齐一致,无病虫危害。

旺长期长势长相要求:

烟株生长从团棵至现蕾这段时期为旺长期,此期一般为30~35天。

要求烟株生长一致,茎干粗壮(茎围达10cm),叶片展开,中部叶长达到60cm以上;营养充足,无缺素症状,基本无病虫危害。

成熟期长势长相要求:

从植株打顶至收获为烟叶成熟期,此期一般为21~25天。

要求叶片充分展开,顶叶长度达到50cm以上,叶肉明显凸起,成熟、落黄一致,很少有病虫危害。

3.2选地

3.2.1海拔高度选择

我国白肋烟种植主要集中在湖北的恩施、宜昌地区,四川的巴中、达川地区,重庆的万州区,云南的宾川县等地,海拔高度均较高。

总结多年的种植经验,结合有关的研究结果,湖北、四川、重庆等主要白肋烟产区应近可能将白肋烟种植区域选择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避免在海拔过高(超过1200m)的区域种植白肋烟。

3.2.2种植地块选择

实行轮作是烟草生产中一项必须的措施,白肋烟也不例外。

良好的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温、光、水、肥、气,调节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特性,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白肋烟的轮作原则与烤烟轮作原则基本相同。

轮作时应周密考虑轮作年限和作物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

白肋烟的轮作年限最好在三年以上,且在适宜区域内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水平、排水条件良好、上季未种植过同科作物、远离菜园地的地块。

白肋烟严禁与其他作物间作。

一般来说,也应避免与其他作物套种;如果必须套种,只能是早熟大麦或小麦与烟草套种,且要求麦田有适宜的种植烟草的预留空间形式。

以麦类作物占幅宽的1/3、烟草占幅宽的2/3为宜,并尽可能选用早熟的麦类品种,缩短烟草与麦类作物的共生期。

3.3移栽技术

移栽是白肋烟大田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移栽期的早晚、移栽密度、移栽质量等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

适宜的移栽期可以将烟草生长期安排在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满足白肋烟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3.1移栽期的确定

确定适宜的移栽期,必须考虑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育苗技术等因素。

这些因素与移栽期的关系程度,在不同地区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因此,在确定移栽期时,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各项因素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程度,使移栽时期真正做到“适宜”。

温度和降雨量是气候条件中的两个基本因素。

烟草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温度低于10℃时,生长缓慢。

因此,白肋烟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3℃、地温达到10℃以上、且不再有晚霜危害时,才可进行安全移栽。

同时,还要考虑烟叶在调制期间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白肋烟在调制期间要求天气晴朗少雨,温度16~35℃,相对湿度60~80%。

降雨量和降雨的分布,也是确定烟草移栽期的重要因素。

在烟草大田生长期间,月平均降雨量100~130㎜较为理想。

烟草移栽时雨水稍多,有利于还苗;还苗后土壤水分略少,有利于伸根;团科之后雨量充沛,可促进旺长;烟叶成熟期则要求雨量适宜,既要保证烟叶品质的形成,又要保证烟叶及时落黄成熟。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国白肋烟生产区的实际情况,白肋烟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5月上中旬移栽,7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调制。

3.3.2种植密度

合理的移栽密度,可保证烟株充分利用温、光、水、肥、气,使烟株个体生长发育良好,群体结构合理,协调烟叶品质与产量间的矛盾,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应综合考虑品种特性、自然条件、栽培条件等因素。

一般株型高大、叶片数多、叶片较大、茎叶角度较大、生长期长的品种,移栽密度应小些;而株型紧凑、茎叶角度较小、叶片较小、生育期短的品种,移栽密度则应大些。

一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种植密度宜小些;反之,气温较低、雨量较少、地势较高、土壤肥力较低,种植密度宜大些。

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2、表3、表4),白肋烟生产中较合适的种植密度为行距1.2m、株距0.40~0.45m。

表2白肋烟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项目

处理

株高

(cm)

上部叶长(cm)

中部叶长

(cm)

下部叶长

(cm)

茎围

(cm)

1.2×0.40m

160.3

68.0

67.6

67.3

12.3

1.2×0.45m

163.5

69.7

63.2

65.6

13.7

1.2×0.50m

146.2

63.8

64.2

64.7

12.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001

表3白肋烟不同密度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项目

处理

亩产量(kg/667m2)

亩产值

(元/667m2)

均价

(元/kg)

1.2×0.40m

182.39

806.54

4.42

1.2×0.45m

175.10

684.87

3.92

1.2×0.50m

135.06

504.83

3.74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001

表4白肋烟不同密度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处理

项目

1.2×0.40m

1.2×0.45m

1.2×0.50m

上部

中部

下部

上部

中部

下部

上部

中部

下部

烟碱(%)

4.36

4.28

1.65

4.92

4.25

2.27

4.73

4.45

2.84

总氮(%)

4.21

3.37

2.69

3.89

3.47

2.73

3.74

3.51

3.22

还原糖(%)

0.16

0.18

0.22

0.20

0.22

0.18

0.18

0.19

0.13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001

 

3.3.3移栽技术

选择适宜的移栽期和移栽密度后,重视移栽技术,保证移栽质量,是提高烟苗移栽后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起垄:

结合施用基肥,于移栽前10~15天起垄。

白肋烟一般采用等行距方式起垄。

具体操作是先按确定的行距在地面开沟约10㎝深,将配置好的基肥施于沟内,然后将表层土壤垄起,一般垄高20㎝左右。

备苗:

目前我国烟草育苗方式均为漂浮育苗、托盘育苗、营养钵育苗,烟苗的素质一般较高。

移栽时应注意的是要选择均匀一致的壮苗,剔除弱苗、带病烟苗。

移栽:

烟草的移栽一般采用手工移栽,“水栽”是较好的移栽方式,即先浇水后栽烟。

在预先起好的垄上,按确定的株距挖穴,浇水入穴,趁水尚未完全渗下之前将烟苗栽入穴内,待水渗下之后覆土封掩,这种方式应用于先栽烟后覆膜的地区。

在先覆膜后栽烟的地区,可采用“干栽”方式进行,即先栽烟,后浇水。

3.4营养与施肥

烟草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很强,在土壤中补充适量的矿质营养是烟草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须条件。

矿质营养缺乏或过剩,都会使烟草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不能得到要求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根据白肋烟的品种特性、土壤特征,在土壤中补充适量的矿质营养,是有效促进或控制烟草吸收养分进程、获得优质适产的重要措施。

3.4.1必需的营养元素

与烤烟生产一样,白肋烟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必须的营养元素。

需要量较大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需要量甚微的元素有铁、锰、硼、锌、铜、钼、氯。

这些元素尽管需要的量差异极大,但对烟草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烟株体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彼此不能相互代替,任何一种元素的缺少或过剩,都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除碳、氢、氧外,矿质营养元素主要由烟草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叶面表皮细胞比较柔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叶面也能吸收一部分。

3.4.2常用肥料种类

常用于白肋烟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

(1)有机肥料:

可用于烟草的有机肥料主要有饼肥和草木灰等。

饼肥是烟草较好的有机肥料,除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外,还含有其他烟草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合理施用,对改进烟草品质、改善土壤特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同时也含有部分其他烟草必须的矿质元素。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草木灰,可降低根际的土壤酸度,提供给烟草丰富的钾素营养。

在白肋烟生产中,为获得品质好、化学成分协调,特别是烟碱含量适宜的烟叶,烟草种植的当年禁用其他的有机肥料,如圈肥、堆肥等。

(2)无机肥料:

无机肥料(化学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易被烟草吸收利用的特点。

但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物理特性恶化,土壤板结、酸碱度改变。

因此,化学肥料必须与有机肥料配合、合理使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氮肥:

常用的氮肥有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

磷肥:

常用的磷肥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磷酸二铵等。

钾肥:

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其他肥料: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提供烟草较完全的营养,硫酸镁、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铵、硼砂补充镁、锰、锌、钼、硼等中、微量元素。

3.4.3施肥技术

确定白肋烟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要考虑品种特性及其需肥规律,土壤化学性质和物理特征,土壤的供肥能力,烟草大田生长季节的降雨量,以及肥料的化学特性等因素。

(1)肥料施用量:

氮素在白肋烟的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5),特别是对烟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氮素又可直接影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积累(表6),氮素积累与烟碱合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氮肥用量过少,烟株生长中后期会出现脱肥现象,造成叶片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减少产量,降低品质;而过多施用氮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造成浪费,而且导致叶片偏厚,成熟推迟,烟碱含量偏高,降低烟叶品质和烟叶工业可用性。

适宜施氮量,可获得较高的烟叶产量和好的烟叶品质。

表5不同施氮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处理

(kg/666.7㎡)

株高(㎝)

茎围(㎝)

有效叶片数(片)

采收前叶片长×宽(㎝)

团棵期

现蕾期

打顶后

采收前

第11片叶

第18片叶

N11.2

28.76

116.53

8.25

8.28

23.8

68.47×38.71

56.5×25.66

N12.5

28.63

120.53

8.74

8.80

23.9

70.53×34.97

60.0×26.69

N15.0

28.58

123.77

8.59

8.89

24.7

71.22×34.63

59.47×25.83

N17.5

29.43

126.33

9.46

9.51

25.27

69.70×32.56

64.9×27.35

N20.0

30.60

134.50

9.89

9.93

26.20

73.33×35.77

66.07×28.08

调查日期

6月20日

7月12日

7月25日

7月30日

7月12日

8月1日

8月1日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000

白肋烟的施氮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施氮量时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白肋烟适宜的施氮量。

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结果证明,湖北、四川、重庆白肋烟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基本相同,氮肥施用量基本相似,只是根据地块的地力状况进行调节,一般适宜的施氮量为12.5kg/666.7㎡左右,云南宾川则是另一个气候、土壤类型的白肋烟产区,氮肥施用量也有所区别,适宜的施氮量为18kg/666.7㎡左右。

表6不同施氮量对白肋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处理

项目

N11.2

N12.5

N15.0

N17.5

N20.0

上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中部叶

烟碱(%)

2.38

2.15

3.47

2.61

4.11

3.61

5.72

4.79

5.93

4.55

总氮(%)

3.50

4.60

4.65

3.50

4.29

3.54

4.40

3.04

4.24

3.51

氮碱比

2.14

1.47

1.88

1.34

1.04

0.98

0.77

0.63

0.78

0.77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000

磷、钾的用量,通常是在确定氮用量之后,根据土壤状况,按一定的比例来推算。

烟草对磷的吸收量较少,但由于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利用率较低,所以在生产中磷的应用量往往与氮相当或更多一些。

烟草为喜钾作物,对钾的吸收量非常大,白肋烟的吸钾量相当于氮量的2~3倍。

一般来说,白肋烟施肥中,N∶P2O5∶K2O为1∶1~1.5∶2~3,但应根据不同田块中有效氮、磷、钾的含量,以及不同年份的气候特征作相应的调整。

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后,氮的形态以50%铵态氮和50%的硝态氮,更有利于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根据烟区土壤养分供应状况,酌情补充中、微量元素。

饼肥的施用量应以其氮量不超过总施氮量的20%为宜,饼肥中的含氮量应计入总施氮量计划中,饼肥中的而磷、钾则可不计入总施肥计划中。

(2)肥料施用方法:

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特性,其养分的释放与流失不同,植株的吸收状况也不同,必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充分发挥肥料的效应,调节土壤对烟草植株的养分供应。

白肋烟长势强、成熟集中、需肥量大。

从移栽至团棵,烟株处于前期生长阶段,生长缓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小;团棵期之后,烟草植株进入旺长阶段,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期则需要适当控制植株吸收养分,保证烟叶能适时成熟而不早衰。

因此,白肋烟的施肥,一般采用基肥与追肥结合的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保证前期足、中期适、后期弱。

基肥:

在移栽前,结合起垄施用,或在移栽时施用。

在施用量上,磷肥的全部、氮肥和钾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使用,所需要补充的中、微量元素也应全部作为基肥使用。

在施肥种类上,饼肥、复合肥、各类磷肥均应作为基肥使用。

基肥的施用一般是开沟条施或在移栽时穴施。

为控制烟叶的烟碱含量、以及烟碱与其他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在烟草生产的当季禁止使用农家肥。

追肥:

追肥是在烟草植株移栽之后,根据烟株营养需要所施用的肥料。

一般只用氮肥和钾肥作为追肥,磷肥和其他从土壤中施入的中、微量元素均不作为追肥使用。

追肥的作用,首先可以根据烟株的营养特征,持续不断地供给烟株所需要的养分;其次,追肥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是对烟草施肥计划的一种补充,可以根据烟草生长季节的降雨量状况、植株营养状况,调整追肥量。

一般总施氮量、总施钾量的三分之一留作追肥使用。

追肥的施用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施用时期过晚,会推迟烟叶的成熟期,使其大田期过长,增加烟叶的烟碱含量,降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因此,追肥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期内施用,一般在移栽后15~20天内,分为1~2次追施完;追肥的施用形式是在植株的两侧开沟条施或打孔穴施,无论是使用条施或穴施,均不能离烟株太近,以免肥料伤根。

追肥的施用以距烟株10㎝左右、施用深度10~15cm为宜。

根外追肥:

根据烟株生长情况,如在已完成施肥计划后,发现有明显的缺素症状,可采用根外追肥措施进行补救。

根外追肥的主要种类有磷酸二氢钾及锌、钼、硼、锰等微量元素。

植株对一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根外追肥需要特别注意施用量及喷施浓度,以免引起对植株的伤害。

3.5打顶与腋芽控制

烟草植株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以后,营养物质大量流向顶端,供应植株生殖器官的生长与发育。

适时打顶可以调整烟株内部营养物质的分配,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

打顶之后,植株腋芽会迅速发展,生长成新的分支,最终开花结果,同样也会消耗大量的养分。

因此,对腋芽的生长也要及时加以控制。

采用适宜的打顶技术和腋芽控制技术,有利于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3.5.1打顶时期

不同时期打顶,对白肋烟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图1)。

适宜的打顶时期有利于烟叶的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在化学成分方面,随打顶时期推迟,烟叶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氮碱比有升高趋势,推迟打顶时期,对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有一定作用。

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内,随打顶时期的推迟,白肋烟风格程度由有至显著,香气量由有至较足,浓度由中等至较浓,总体质量由中等至较好。

图1打顶时期对白肋烟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郑州烟草研究院1999)

郑州烟草烟研究院和中国烟草白肋烟试验站对白肋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烟株打顶时,烟碱含量较低,平均为1.00%左右。

打顶后,烟碱积累加快,含量迅速增高,平均计算,打顶后第10天烟碱达2.75%,日增0.175个百分点;第20天达4.38%,日增0.163个百分点;第30天达5.71%,日增0.133个百分点。

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在植株打顶之前,叶片中的烟碱含量很低,烟碱的大量积累是从植株打顶之后开始的。

打顶后30天内,烟碱积累速率逐步降低、但降低幅度很小。

30天后烟碱积累速率显著降低,较之第20~30天烟碱积累速率的降幅达40.6%,这种效应与打顶30天后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有关。

分析大量试验数据,烟叶烟碱含量与打顶后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拟合效果极好的二次曲线方程表示(图2):

Y=0.20XT—0.0015XT2+0.97(r=0.9995)

图2白肋烟打顶后烟叶烟碱积累曲线(中国烟草白肋烟试验站2000)

鉴于1990s以来我国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的现实,适当推迟打顶时期,是降低白肋烟烟碱含量的重要措施。

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以及我国白肋烟的生产水平,打顶时期应控制在初花期~盛花期期间。

同块烟田应尽可能进行一次性打顶,以便使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后期成熟一致。

3.5.2留叶数

留叶数的多少对烟叶产量、内在化学成分均有较大的影响。

近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及生产实践,在正常生产水平下,我国白肋烟留叶数应控制在22~24片。

在此范围内,烟株长势好者宜多,长势弱者宜少。

3.5.3腋芽控制

腋芽的控制方法有两种:

手工抹杈和化学控制。

手工抹杈:

最好是在腋芽长至3~5cm时就抹去,至少要做到每周一次。

手工抹杈时应连同腋芽的基部一同抹去,所抹下的烟杈应及时清理出烟田外进行销毁。

如田间植株感染花叶病等病害,手工抹杈时应先健株、后病株,以防人为传染病害。

化学控制:

所有适合于烤烟的化学抑芽剂均适用于白肋烟。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

白肋烟在田间生长期间极易感染病害,其危害程度直接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严重的烟田甚至会导致绝产、绝收。

白肋烟田间主要病害是花叶病、黑胫病、赤星病。

其中花叶病、黑胫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