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94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

年级:

高一科目: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Na-23S-32Cl-35.5K-39Fe-56Cu-64Zn-65Ba-137

A卷(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

共5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酒精B.铜C.氧化钠D.盐酸

【解析】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包括: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水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包括: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氨气。

A.酒精属于有机物,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铜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C正确

D.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D错误。

故选C。

2.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钠的化合物B.电解质C.可溶于水D.可与盐酸反应

【解析】NaOH、NaCl、Na2CO3、Na2SO4都为钠的化合物、钠盐都是电解质、钠盐均可溶于水,氯化钠和硫酸钠不能和盐酸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蒸发皿C.烧杯D.坩埚

【解析】试管、蒸发皿、坩埚都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C正确。

故选C。

4.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

A.碱:

①④B.盐:

①⑥C.纯净物:

③④⑤D.混合物:

②⑤

【解析】A.纯碱不是碱,属于盐,故A错误;

B.纯碱和氯酸钾都属于盐类,故B正确;

C.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液氧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Fe→FeCl2B.CuO→CuC.SO3→H2SO4D.HNO3→NO

【解析】A.Fe生成FeCl2化合物需要升高,Fe是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CuO生成Cu,Cu化合价降低,氧化铜是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SO3生成H2SO4,化合价没有升降,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HNO3生成NO,N元素化合价降低,HNO3是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石墨棒B.固体氧化钾C.盐酸溶液D.熔融氢氧化钠

A.石墨中的在层与层之间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则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A错误

B.固态氯化钾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故B正确;

C.盐酸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导电性好,故C错误;

D.熔融氢氧化钠真会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好,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Na+、CO32-、NO3-B.Na+、Cl-、H+、OH-

C.Na+、Al3+、Cl-、SO42-D.H+、K+、CO32-、SO42-

【解析】A.Ca2+和CO32-可以生成CaCO3沉淀,故A错误;

B.H+和OH-可以生成H2O,故B错误;

C.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和CO32-可以生成CO2和H2O,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况下1jmol任何物体体积均为22.4L

【解析】A.质量的单位是g,故A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故B错误;

C.经计算C正确;

D.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是22.4L,故D错误;

故选C。

9.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SO42-、CO32-、Na+B.Ca2+、NO3-、Al3+、Cl-

C.Fe3+、Cu2+、K+、OH-D.MnO4-、K+、SO42-、Na+

【解析】A.CO32-在强酸性溶液中无法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各离子都是无色并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3+和Cu2+都是有颜色的,OH-在强酸性溶液中无法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nO4-离子是紫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OH-=H2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B错误;

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故C正确;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H2O+CO2↑+Ca2+,故D错误;

11.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气,一定相同的是()

A.质量B.体积C.分子数D.原子数

【解析】A.甲烷和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

B.由于气体存在的条件未知,则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B错误;

C.根据N=nNA可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构成两种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分别为5和4,则相同物质的量时气体的原子数目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2++2OH-=Cu(OH)2↓CuCO3+2NaOH=Cu(OH)2↓+Na2CO3

B.H++OH-=H2O2KOH+H2SO4=K2SO4+2H2O

C.Ca2++CO32-=CaCO3↓Ca(NO3)2+MgCO3=CaCO3↓+Mg(NO3)2

D.CO32-+2H+=CO2↑+H2OBaCO3+2HCl=BaCl2+CO2↑+H2O

【解析】A.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的铜盐和可溶性的强碱混合生成Cu(OH)2↓和可溶性盐,而化学方程式中CuCO3难溶于水,故A错误;

B.正确;

C.碳酸镁是难溶物质不能拆,故C错误;

D.碳酸钡不可拆,故D错误;

故选B。

13.同温同压下,容器A中HCl与容器B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容器A与容器B的体积之比是()

A.2:

1B.4:

1C.1:

2D.1:

4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容器A中HCl与容器B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则分子数之比为2;1,由n=N/NA=V/Vm,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故选A。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氧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共热制备氧气的反应中,氯酸钾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解析】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H2CO3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在水中可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不需要通电,故C错误;

D.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15.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判断Na2SeO3的作用是()

A.作还原剂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解析】“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表明Na2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Na2SeO3为还原剂。

故选A。

16.在2009年10月1日,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正式实中“滨酸盐(BiO3-)”这一潜在致癌物质被做了严格限制。

有关专家解释,矿泉水在程中会含有少量溴化物(Br-),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经臭氧(O3)处理逐渐转化成,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溴化物(Br-)得到电子

B.该过程中溴元素被还原,氧元素被氧化

C.该过程中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D.该过程中臭氧(O3)是氧化剂,溴酸盐(BrO3-)是还原产物

【解析】A.Br-被氧化生成BrO3-,该过程中溴化物(Br-)失去电子,故A错误;

B.该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溴元素被氧化,故B错误;

C.从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中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氧化剂为O3,还原产物为溴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C.含碳化合物可相互转化D.碳元素均被氧化

【解析】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是气体循环,具有全球性,故B正确;

C.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涉及含碳的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碳酸的形成、碳酸的分解、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的转化等,故C正确;

D.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涉及含碳的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碳酸的形成、碳酸的分解、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的转化等都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通常条件下,NA个NH3中所占体积为22.4L

C.0.5mol的CH4所含原子数为0.5NA

D.常温常压下,22gCO2中所含分子数是0.5mol

【解析】A.生成1molH2,转移2mol电子,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NA个氨分子所占体积为22.4L,故B错误;

C.0.5mol甲烷所含原子数为2.5mol,故C错误;

D.所含分子数应为0.5NA,故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值关系为1:

2的是()

A.Cl2+H2O=HCl+HClOB.CO32-+2H+=H2O+CO2↑

C.I2+2NaClO3=2NalO3+Cl2D.NO2+H2O=NO↑+2HNO3

【解析】A.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故A错误;

B.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故C错误;

D.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故D正确;

故D正确。

20.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A.BaCl2、Na2CO3、盐酸、AgNO3B.BaCl2、Na2CO3、AgNO3、盐酸

C.Na2CO3、盐酸、AgNO3、BaCl2D.AgNO3、盐酸、BaCl2、Na2CO3

【解析】转化关系中乙+丁→无色无味气体,证明乙丁为Na2CO3、盐酸;依据反应:

甲+乙→沉淀;乙+丙→沉淀;乙和甲丙反应生成沉淀,丙+丁→沉淀,判断为乙为Na2CO3;丁为盐酸;丙为AgNO3;甲为BaCl2。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0分)

21.(5分)有下列物质:

①二氧化碳②碳酸钠③盐酸④氢气⑤石灰水⑥石墨⑦氢氧化钠⑧铝。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___。

(2)能与③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

【答案】

(1)

(2)

,2Al+6H+==2Al3++3H2O。

【解析】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包括: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水。

为电解质,

能导电。

22.(5分)在化学反应:

中,若反应中有0.1mol的MnO2被还原,则有__________mol__________被氧化,同时转移电子数约为__________,将生成的氢气与0.2molH2完全反应,生成的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为__________L,将此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已知

【答案】0.2mol,HCl,0.2mol,4.48L,0.4mol/L。

【解析】0.1molMnO2被氧化,同时有0.2molHCl被还原,同时转移0.2mol电子,生成的氯气为0.1mol,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HCl0.2mol,配成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

23.(8分)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填空:

4Zn+__________HNO3(稀)→__________Zn(NO3)2+__________NH4NO3+__________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将该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当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

__________。

答案:

4,10,4,1,3;4:

1;4Zn+10H++NO3-==4Zn2++NH4++3H2O;13g。

24.(6分)粗盐中除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现欲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需经过多步操作。

试回答:

(1)将粗盐溶于水,得到悬浊液,为除去不溶性杂质,需要选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2)欲除去食盐水中的MgCl2、CaCl2和Na2SO4应向该食盐水中依次加入NaOH溶液、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溶液,然后过滤;为尽可能除去杂质,每次加入的试剂应过量。

(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至无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晶体。

【答案】

(1)烧杯、漏斗、玻璃棒

(2)BaCl2;Na2CO3;稍过量

(3)稀盐酸H++OH-=H2O、2H++CO32-==CO2+H2O

【解析】

(1)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利用过滤装置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故答案为:

烧杯、漏斗、玻璃棒;

(2)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Ca2++CO32-=CaCO3↓,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Ba2++CO32-=BaCO3↓,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为使离子沉淀完全,需要加入的试剂都必须是过量;

故答案为:

BaCl2;Na2CO3;稍过量;

(3)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故答案为:

稀盐酸。

25.(10分)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数据表格。

Ⅰ.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分析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

锌(Zn)

115.92

μmol/L

66~120

2

铁(Fe)

6.95

mmol/L

7.52~11.82

3

钙(Ca)

1.68

mmol/L

1.55~2.10

……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__________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μmol/L”是____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Ⅱ.生活中为了长鲜花的寿命,通常会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

下表是0.5L某种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及含量,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

①蔗糖(C12H22O11)

25.00

342

②硫酸钾(K2SO4)

0.25

174

③高锰酸钾(KMnO4)

0.25

158

④阿司匹林(C9H8O4)

0.17

180

⑤硝酸银(AgNO3)

0.02

170

(1)上述鲜花保鲜剂成分中,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欲配制500mL该鲜花保鲜剂,有如下操作步骤:

a.把称量好的保鲜剂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b.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e.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①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需要干燥

C.盖好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

③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d,会__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会__________。

(3)写出该鲜花保鲜剂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

__________mol/L(可以不化简)。

I【答案】

(1)铁

(2)浓度

(3)还原性

(4)防止Fe2+被氧化

【解析】

(1)铁(或Fe)元素含量偏低,故答案为:

铁(或Fe);

(2)报告单中μmol/L是浓度的单位,故答案为:

浓度;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则维生素C所起还原作用,故答案为:

还原性;

(4)FeSO4易被氧化而变质,糖衣可起到保护FeSO4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答案为:

防止Fe2+被氧化.

II、【答案】

(1)

(2)

A.B.D.C.e

B

浓度偏低;浓度偏低

【解析】

(1)属于盐的是

,故选

(2)

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干净后不需要干燥,故B不正确。

若不将清洗玻璃棒和烧杯,则会有部分溶质不能转移至容量瓶,故浓度偏低;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会使加水过量浓度偏低。

(3)在鲜花保鲜剂中,含有K+的物质为硫酸钾和高锰酸钾,利用二者的含量进行计算,则有K+的物质的量浓度=

26.(4分)将5.6g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0mL。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2)所得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上述计算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5.6gFe的物质的量=5.6g/56g/mol=0.1mol,则:

Fe+2H+=Fe2++H2↑

111

0.1moln(H2)n(Fe2+)

所以n(H2)=0.1mol,n(Fe2+)=0.1mol,

(1)生成标况下,v(H2)=0.1mol×22.4L/mol=2.24L;

(2)c(Fe2+)=0.1mol/0.1L=1mol/L。

27.(12分)已知铜和浓硫酸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方程式已配平):

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完成下面的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则A应该属于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a.酸b.碱c.盐d.酸性氧化物e.碱性氧化物

(2)上述反应中浓H2SO4表现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如果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18mol/L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g,生成的A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L(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3)将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

请写出此过程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g(保留到0.1g)。

【答案】

(1)SO2dKMnO4

(2)酸性、强氧化性、16g、2.24

(3)Ba2++SO42-+2OH-+2H+=2H2O+BaSO4↓、Ba2++SO42-+2OH-+Cu2+=Cu(OH)2↓+BaSO4↓、405.9

【解析】

(1)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

则A是二氧化硫,应该属于酸性氧化物;A物质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此反应中SO2  失去电子,氧化剂是KMnO4。

(2)反应过程中浓硫酸体现酸性和强氧化性;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18mol/L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由定量关系得:

Cu+2H2SO4(浓)

CuSO4+SO2 ↑+2H2O,电子转移2mol,就会生成1molSO2 气体,所以生成的SO2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

(3)将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

此过程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2++SO42-+2OH-+2H+=2H2O+BaSO4↓Ba2++SO42-+2OH-+Cu2+=Cu(OH)2↓+BaSO4↓反应后所得沉淀包括硫酸钡和氢氧化钡,由守恒关系可知其质量之和为405.9g。

B卷(满分20)

28.(4分)阅读下面短文。

光的散射与丁达尔效应

光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介质时出现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沿侧向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集后的光线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条明亮的光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射。

表1分散系对可见光的不同作用

溶液

胶体

浊液

光路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