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0283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docx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

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2

(总分:

12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听力理解(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第一部分(总题数:

8,分数:

25.00)

(分数:

4.00)

(1).A.铺设桥梁

B.互相对话

C.亚欧平等

D.经济发展(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已经结束的第一次亚欧会议把经济发展选为最优先的课题,使亚欧平等合作展现了新的广阔前景。

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亚洲地区与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型伙伴关系,它植根于历史渊源,顺应着时代大潮,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欧洲国家在摆脱了90年代以来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正探索着新的发展出路。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认为:

“19世纪是欧洲时代,20世纪是北美时代,21世纪将是东亚时代。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欧洲就会犯愚蠢的错误。

应该赶上亚洲这趟列车。

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是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的重要原因。

经合组织的报告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世界经济增长的1/3将在亚洲实现。

短短几年时间,欧洲已成为亚洲的第三大市场,亚洲同欧盟的贸易额已超过欧美之间的贸易额。

在欧洲人看来,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回避在这里的较量绝对是不智之举。

欧洲委员会负责人曾表示:

“只要欧洲企业不扩大对亚洲的投资,不频繁地开展经济活动,就难以在经济和技术革新方面领先。

亚洲是掌握未来繁荣的关键地区。

亚洲以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赢得了不容低估的国际地位。

但要保持这种势头,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

亚欧两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多样性,带来了彼此加深合作的巨大潜力,两大洲维持较为开放的经济联系于双方都有利。

亚欧合作的宏旨,在于促进亚洲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潜力与欧洲的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结合,它会带动双方经济的繁荣。

铺设未来的亚欧金桥,虽不如2000多年前开辟丝绸之路那般艰辛,却需要人们运用更多的智慧,拿出更大的勇气。

第一次亚欧会议把什么选为最优先的课题?

(2).A.东亚经济近年来的迅速崛起

B.欧洲企业不断扩大对亚洲的投资

C.赢得了不容低估的国际地位

D.在发展经济和技术革新方面领先(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亚洲,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A.愚蠢

B.有利

C.明智

D.领先(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两大洲维持较为开放的经济联系对双方怎么样?

(4).A.在亚欧之间架桥

B.加强亚欧之间的经济联系

C.建设亚欧之间的公路

D.开发亚欧之间的旅游(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文章中的“铺设亚欧金桥”是什么意思?

(分数:

4.00)

(1).A.成年时代

B.童年时代

C.青年时代

D.婴儿时代(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传说。

神话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代。

远古时期,人们很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是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差,人们的认识能力又很低,所以只能靠想象,靠神奇的形象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作出一种天真的解释,并用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这样,神话就产生了。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神话传说,像古代希腊神话、古代印度神话都是很有名的。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

在文字产生以前,很多神话就广泛地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神话的作者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记载神话的书籍,远古时期的神话只是零散地写在一些古书中,这些古书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很丰富的,神话中的形象,大多是舍己为人、追求幸福、自强不息的远古英雄。

神话产生在人类的什么时代?

(2).A.法国神话

B.泰国神话

C.希腊神话

D.日本神话(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世界上什么民族的神话有名?

(3).A.山海经

B.淮南子

C.劳动人民

D.古代英雄(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神话的作者是谁?

(4).A.不太多

B.比较多

C.还可以

D.很丰富(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中国的古代神话的数量怎么样?

(分数:

2.00)

(1).A.三百多位

B.全部坐满

C.人数不多

D.有很多空位(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音乐厅举办的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的音乐会正在进行。

全场座无虚席,一大批观众买的是站票。

三百多位艺术家参加义演,分文不收。

优美的歌声回荡在大厅里,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人参加义演、观看演出呢?

原来在音乐会举办的前两天,记者在报上刊出了《帮帮这些孩子们》的文章,文章报道了边远地区的许多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的情况,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刊出了为希望工程募捐举办义演的消息。

这篇报道见报后,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和打来的电话,纷纷表示要捐款、捐物,帮助这些失学的贫困学生。

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有多少观众?

(2).A.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B.没有人管这件事

C.很多人都不理不睬

D.大家纷纷要捐款、捐物(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这篇报道见报后,反响如何?

(分数:

2.00)

(1).A.快快乐乐的生活

B.平平淡淡的生活

C.缺吃少穿的生活

D.失去健康的生活(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现在我们老家的农民,生活富裕后,就想改变平平淡淡的生活,于是大家集资建了个舞厅,没事的时候娱乐娱乐。

起初,不管别人怎么劝父亲去学跳舞,他都不去,说:

“我这老胳臂老腿的还学跳舞,还不让人笑掉了牙!

”“人家能学会,你怎么就学不会?

”别人这样鼓励他。

就这样,父亲进了舞厅。

他不但自己跳,还教新来的人,成了一个真正的舞迷。

开始时妹妹还表示理解,认为父亲活动活动身子也好。

时间一长,便对父亲有看法了,担心地对母亲说:

“你看他整天往舞厅跑,会不会有了第三者?

你看他,又带领带,又擦皮鞋,每天早上照镜子的次数比我还多。

”母亲一听,坐不住了,急忙给我写信让我劝劝父亲,再不要去跳舞了。

老家的农民想改变过去什么样的生活?

(2).A.怕父亲太累

B.怀疑父亲有了第三者

C.怕母亲也要去

D.怕父亲不理解(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妹妹后来为什么对父亲有看法了?

(分数:

2.00)

(1).A.浪漫的爱情片

B.惊险和恐怖的

C.故事情节曲折的

D.好玩儿的动画片(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男:

今天是周末,我们去租几盘录像带,看个通宵怎么样?

女:

太好了,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可是借什么带子呢?

男:

借几盘惊险的、恐怖的,上次我们看的那盘多刺激!

女:

是够刺激的,吓得我好几天晚上老是做恶梦。

我们能不能借点儿轻松的?

比如浪漫的爱情片、好玩儿的动画片什么的。

男: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劲。

看来我们两个是看不到一块了,真是白菜、豆腐各有所好。

男的想借什么样的录像带?

(2).A.女的没有时间

B.他们想去跳舞

C.男的想去游泳

D.两个人的爱好不同(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他们两个人为什么没在一块儿看录像?

(分数:

4.00)

(1).A.给司机一点帮助

B.对司机表示感谢

C.给司机精神上的补偿

D.不让司机生气(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女儿:

今天打“的”时,遇到一个出租司机。

那司机可真不错,主动把失主落在车上的手机想方设法还给了人家,失主想给他一些钱,作为报答,他却不要,够难得的。

我要是那个丢东西的人,也会给他些钱意思意思。

爸爸,你说呢?

父亲:

不对,不对。

什么叫“拾金不昧”?

就是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如果给他回报,那不是小看人家了吗?

好象人家是为了回报才还给他东西的。

女儿:

拾金不昧当然是高尚行为,可人家为了找到丢东西的人,花了那么多时间,费了那么多周折,只说一声“谢谢”就完了?

父亲:

可以写封感谢信嘛。

女儿:

那只是精神上的,还得有物质上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再说你给人家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呀。

父亲:

就算失主想表示一下,“拾金”者也不应该要。

“意思意思”是什么意思?

(2).A.不应该要

B.应该要

C.可以要

D.要了,再退回去(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爸爸认为司机应不应该要失主的钱?

(3).A.物质上的报答

B.去探望司机

C.给一点回报

D.写感谢信(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爸爸认为失主应该怎样感谢司机?

(4).A.别人对你有恩,应当很好地报答

B.小水应当变成大水

C.小河应该变成大河

D.小泉能涌出很多的水(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什么意思?

(分数:

3.00)

(1).A.去取招聘广告

B.去探视朋友

C.去广东找工作

D.去听经验介绍(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小张:

嘿,小张,好久没露面了,你去哪儿了?

小刘:

我去广东找工作了。

小张:

怎么样,有收获吗?

小刘:

还算有收获吧。

不过,找工作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酸甜苦辣你都会遇到。

小张:

你是怎么得到信息的?

是朋友推荐,还是靠招聘广告?

小刘:

我看网上的招聘广告,有适合我的就去应聘。

开始时,我没有经验,所以总是碰壁,好几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特别是面试时,我心里特紧张,觉得浑身不自在。

小张:

咳!

你这样想完全没有必要。

你有这么好的条件,什么样的工作找不到?

我看那些老板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小张去做什么了?

(2).A.很成功

B.总是碰壁

C.很有经验

D.很高兴(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开始应聘时情况怎么样?

(3).A.看不见泰山的高大

B.从来没有去过泰山

C.对有能力的人不能发现

D.不知道泰山在哪儿(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分数:

4.00)

(1).A.去郊外野游

B.去加油站加油

C.去商店买东西

D.去外地旅游(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王师傅:

这个星期特累,星期六按理说应该在家好好休息,可是有几个朋友邀我去郊外野游,我不好意思推迟,只好答应了他们。

我开车拉着他们,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杜师傅:

我真羡慕你们,你们的运气不错。

那天天气不冷不热,又没有风。

王师傅:

那天,天公倒是作美。

可是车开出去不到五公里,就在半路上抛锚了。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的劲也没把车修好,只好把车推到了加油站请人修,在加油站等了一上午,计划全泡汤了。

杜师傅:

那就赶快回来吧,别再耽误时间了。

王师傅:

是呀。

我一上车就踩足了油门,快马加鞭往回赶。

没走几步,半路上突然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把车拦住了。

杜师傅:

怎么了,出车祸了?

王师傅:

不是,是超速,警察要罚款。

你说倒霉不倒霉!

杜师傅:

真是祸不单行啊!

这个星期六他们去哪儿了?

(2).A.泡汤了

B.赶快回来了

C.出车祸了

D.抛锚了(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开出去不到五公里时,车怎么了?

(3).A.自己修好了

B.朋友修好了

C.在加油站请人修好了

D.把车推回家修好了(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怎么把车修好了?

(4).A.耽误时间

B.污染

C.撞人

D.超速(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警察为什么要罚他们的款?

三、第二部分(总题数:

3,分数:

15.00)

(分数:

5.00)

(1).A.红、白、蓝、绿

B.黑、绿、蓝、灰

C.紫、黄、黑、蓝

D.粉、白、黄、紫(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刘丽应:

老师,您现在的打扮可比二十年前漂亮多了。

我记得那时人们的衣服颜色大都是黑、绿、蓝、灰几种,连姑娘们的衣服都很少有鲜艳的。

现在可是大变样了,什么款式、花色的都有,西装呀,牛仔裤呀,连衣裙呀,还有不少人穿名牌,挺时髦的。

许老师:

时代不同了。

那时人们穿衣服朴素是最重要的,“奇装异服”可不行。

这既有经济原因,也有观念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富裕了,观念更新了,穿衣服也自然讲究起来。

刘丽应:

“人是衣服马是鞍”嘛,在我们老家,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注重穿衣打扮。

许老师:

中老年人穿戴、打扮得漂亮一些,就显得年轻,要不就显得老态龙钟。

不过穿着上还是青年人更讲究,他们更看中名牌。

人家穿名牌,自己不穿,就好像比人家矮了半截。

刘丽应:

这就是一种观念,有人认为:

服装显示一个人的地位、身份。

有些高档时装店专门经销名牌时装,价格低则数百元,高则数千,甚至上万元。

就这样,也有一些人买。

许老师:

我认识一部分青年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他们爱买价钱便宜的普通服装。

他们说:

“穿衣服也就图个新鲜,多买几件衣裳,轮换着穿,不喜欢穿了就扔,也不可惜。

二十年前人们的衣服大都是什么颜色?

(2).A.商店太少

B.衣服太多

C.身体太差

D.观念问题(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那时人们穿朴素衣服,既有经济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3).A.人的衣服马不能穿

B.衣服穿得好就显得漂亮

C.马的鞍是让人骑的

D.马的鞍和人的衣服一样(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人是衣服马是鞍”是什么意思?

(4).A.实惠

B.漂亮

C.名牌

D.新潮(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有些讲究的青年人穿衣服更重视什么?

(5).A.价钱便宜的衣服

B.价钱昂贵的衣服

C.价钱适中的衣服

D.减价打折的衣服(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有一部分青年人爱买什么样的衣服?

(分数:

5.00)

(1).A.犯罪问题

B.同名同姓

C.药费问题

D.骗钱问题(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李宁:

小张,你看过最近报纸的报道吗?

一些专家对我国同名同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很有意思。

张彬:

是呀,我也很注意这些报道。

我国汉族有10多亿人口,可大约只有3000个姓氏,而且大多数都集中在几十个大姓上,所以同名同姓的特别多,据说在北京市,叫王淑珍的就有13000多个,叫张淑珍的有11000多个,叫王淑英的有12000多个……

李宁:

同名同姓给许多部门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某市公安局要抓一名叫萧军的犯罪嫌疑人,可同一条街上却住着四个名叫“萧军”的人,公安人员抓住的那个“萧军”并不是真正的罪犯。

他们一连找到三个萧军都跟本案无关,而地道的罪犯早已得到消息,悄悄溜走了。

更糟糕的是第一个被抓错的萧军当时正准备结婚,他的未婚妻一听说爱人是罪犯,竞服毒自杀了,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张彬:

我也听说过:

有的医院因为发错了药,差点没闹出人命;有的银行因此发错了钱;甚至有个别人利用同名同姓到处骗钱,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给好人的名誉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李宁:

同名同姓闹出了不少笑话,我自己就是例子。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个体操王子也叫李宁,他不仅名扬天下,而且市场上还有很多用他名字命名的运动服、运动鞋什么的,可了不起了!

一次,跟一位初次相识的朋友见面,我很自然地递过一张名片。

你猜对方怎么说?

“哇,大名鼎鼎,世界冠军!

”弄得我真不好意思!

连忙解释:

“同名同姓!

同名同姓!

张彬:

看来同名同姓的问题还真不少,这种情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应该想办法改变。

最近一些专家对我国什么问题进行了讨论?

(2).A.两千个

B.三百个

C.三千个

D.一千个(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中国大约有多少个姓氏?

(3).A.简洁

B.好处

C.便利

D.麻烦(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同名同姓给许多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什么?

(4).A.运动鞋、运动场

B.运动服、运动会

C.运动服、运动鞋

D.运动场、体育馆(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什么东西是以李宁的名字命名的?

(5).A.改变

B.继续

C.不管

D.没事(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同名同姓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分数:

5.00)

(1).A.眼镜问题

B.看电视问题

C.真假近视问题

D.光线问题(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问:

大夫,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真假性近视怎样辨别呢?

答:

假性近视,即调节性近视,是功能性近视。

真性近视,即轴性近视,为器质性近视。

假性近视的表现和真性近视一样,看远物模糊,近物清楚。

假性近视阶段,如能注意视力卫生,及适当治疗,有希望恢复正常视力。

如已发展为真性近视则应佩戴合适的眼镜。

问:

带近视眼镜会越带越深吗?

答:

这种说法是无科学根据的。

凡确诊为近视,应佩戴合适的眼镜,近视200度以下者,可上课和读写才戴。

否则不仅因视力不佳而产生种种不便和误差,且因眼睛肌肉过度用力促使眼前后轴变得更长,近视程度反而加深加快。

因此戴上合适眼镜,并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对近视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问:

常看电视对眼睛有影响吗?

答:

从电视荧光屏上发出的光线,一般对人眼并没有直接的伤害。

但如收看时屏幕图像不清、时间连续过长、或周围光线和距离不合适,则会使眼睛疲劳,从而发生假性近视并演变为真性近视。

此外,收看电视往往在暗光下,此时,主要依靠视网膜的圆柱细胞,收看时间过长,也会损害视力。

“我”向大夫提出了什么问题?

(2).A.有点儿

B.没有

C.可能

D.差不多(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戴近视眼镜会越来越深的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3).A.吃饭

B.买东西

C.走路

D.上课或读写(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听力原文]

近视200度以下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戴眼镜?

(4).A.经常去医院检查

B.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C.不要看电视

D.常常吃药(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听力原文]

眼睛近视的人除了戴上合适的眼镜外,还要怎么做?

(5).A.看不见东西

B.看图像太暗

C.损害视力

D.视网膜脱落(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听力原文]

收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对眼睛怎么样?

四、阅读理解(总题数:

0,分数:

0.00)

五、第一部分(总题数:

4,分数:

15.00)

用第三只眼睛看市场,即用消费者的观点来看市场,这是企业家力透纸背的经验之谈。

纷繁多变的市场,广大消费者无不关注。

精明的企业家把众目睽睽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只眼睛是企业看市场,第二只眼睛是政府看市场,第三只眼睛是消费者看市场。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市场,还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市场。

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正是不少企业家们知之不多而求之不得的。

用第三只眼睛看市场,成功的企业并非仅仅是看,而是在看中分析市场、研究市场,从消费者的需求中去开发市场、适应市场。

我们的东邻日本,市场上就有一种专事收集消费者意见、揣摩消费者心理的跑街先生。

日本有一个公司,在国内外就设立了100多家机构,跑街先生每天可向公司发回有关商务的信息数万条,使公司对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需求了如指掌,销售业绩越来越大。

国内不少企业也正是不断根据市场调查获得的信息,了解和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使企业在市场的大潮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用第三只眼睛看市场,并非像说说那样容易。

市场千变万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也不尽一致,精明的企业家即要看准市场,更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能力。

可以这样说,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在于尊重“消费者主权”,这是企业成功占领市场的关键所在。

我们众多的企业家们,你能用第三只眼睛看市场吗?

有心者不妨一试。

(分数:

5.00)

(1).“用第三只眼睛看市场”中的“第三只眼睛”指的是什么?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消费者的观点)

解析:

(2).“第二只眼睛”指的是什么?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政府看市场)

解析:

(3).在日本市场上,有一种专事收集消费者意见、揣摩消费者心理的人,被称为什么?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跑街先生)

解析:

(4).跑街先生每天可以向公司发回信息多少条?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数万条)

解析:

(5).精明的企业家,即要看准市场,更要有什么能力?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正确的市场定位能力)

解析:

未来20年,职业和职位的变化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为教育是供需之间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就像一个平衡杠杆。

首先受到影响的将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大学里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将为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对掌握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专门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仍存在一些不符合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思想和观念,主要是在教育思想上强调统一,而忽视个性培养;在人才培养上强调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如何改造、发展、创新的问题。

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创新。

进入21世纪,具有竞争优势的职业与职位及其相关的人才,会获得成功。

这些人正是在长期的市场化中摸爬滚打,适应技术的变化,与国际标准对接,从而成长起来的一批新秀。

对这些人来讲,是在经历不懈的努力和激烈竞争后,脱颖而出,因此获得了职业与职位的成功。

一部分成功者兴奋和激动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关照”中长大。

而长期与市场竞争无缘,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巨大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