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09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sè) 粗糙(zào)  湍急(tuān)  纶巾(lún)

B.浣女(huàn)谄媚(xiàn)  邂逅(xiè)刽子手(kuài)

C.惘然(wǎnɡ)  哨卡(qiǎ)   癖好(pǐ)   蹩进(bié)

D.小觑(qù)战栗(lì)湛(zhàn)蓝崔嵬(ɡ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C.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

B.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C.所谓调配色彩主要指斟酌所用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在语体上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感情上有褒和贬的不同。

D.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w.w.w.k.s.5u.c.o.m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④⑤①②③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①③D.②④①③⑤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9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对第一段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最后一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

(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

(夸张)

7.对《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弹奏声音粗重急骤,“切切”弹奏声音轻细委婉。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冰下难”形容乐声的冷涩。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段,完成8—11题。

(15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

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人用事多疑。

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语曰: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练药。

躬:

亲自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

登记入册

C.旦暮置其手,问所苦。

置:

放下,搁下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壮烈:

勇敢而有气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我不幸被疾矣②忠而被谤

B.①面发囊②面刺寡人者,受人赏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②籍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0.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译文: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5)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6),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5分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

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

“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

”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

“(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

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

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

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

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

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

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

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

他还说:

“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

”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一部剧作的灵魂是剧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C.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E.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15.下列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B.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C.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

D.戏剧性是剧本的基本特征,所以戏剧不能没有戏剧性。

16.文章第五段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有何含义?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

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为两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共15分

溯源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

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

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记得古诗上有两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

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人呢?

人又何尝不然?

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

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

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

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

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手中。

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

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

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

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

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

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

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

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

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转折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

忽然间,他双眼含泪。

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

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

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

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

我们这一代呢?

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们的下一代呢?

(文章有删改)

18.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分)

19.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

(4分)

20.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5分)

⑴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2分)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3分)

四、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共9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语文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

《爱的教育》《伊索寓言》《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

《哈利•波特》《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4分)

22.根据所给例句仿写新语句。

(3分)

例句:

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五、作文(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

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

那么,我们能否到大自然和文学艺术中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800字

 

 

徽县一中2011-xx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科答案

11.答案:

(1)听说您品行甚高,能够借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吗?

(2)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

12、

(1)3分。

答案:

(1)颔联: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

直抒胸臆。

(2)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

写法:

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

13.(8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万夫莫开

4、杨柳岸晓风残月

5、一尊还酹江月

6、飞湍瀑流争喧豗

14.[答案] BE[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

信息来源于第二段和第五段。

B项,剧作的灵魂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E项,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1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戏剧性是戏剧的基本特征,但不能阐述戏剧更需要激情。

·不合题干要求。

16.[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主要根据第五段的论述作答。

[答案] 戏剧和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有差异性,戏剧通过动作、人物性格、情节来抒情,不同于诗歌用语言来抒情。

17.[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段引述之后,文中已点明了引用的意图;末段的引述本身已有信息可以捕捉。

[答案] 

(1)富于激情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2)戏剧少了抒情性,就失去了生命和灵魂。

18.好处:

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2分)

相同:

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1分)

不同:

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或:

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1分)

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

(或:

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2分)

19(4分)人类通过祖国的文字(或:

母语)、故土的山川(或:

风景)、故乡生活记忆(儿时往事、往事记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

20.⑴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2分)

⑵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3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9分

21.答案

(1)(2分)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4分)答案示例1:

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

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22.(3分)[解析] 从比喻修辞和句式语言两方面来仿写。

应先写陈述对象的特点,再作比喻,结合喻体进行陈述。

[答案] (示例)

(1)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飘逸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清雅芳香。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审题:

文题“让心灵在中憩息”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

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心灵”与“憩息”的含义,而补全的内容则是心灵的憩息地。

“心灵”可以理解为“思想情感”等内心世界。

“憩息”可以看作是“愉悦的休息”,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某一个地方得到愉悦的休息,心灵得到慰藉。

而这个地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可以在“书籍”、“舞蹈”、“绘画”、“书法”等“憩息”,也可以在“亲情”、“友情”中“憩息”,更可以在欣赏自然界一切美景中“憩息”,也可以在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中“憩息”。

3837595E7闧264886778杸308697895碕327397FE3翣7b356968B70議0h229165984妄34972889C袜2916771EF燯h21130528A劊397999B77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