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465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 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docx

中传新闻学考研经典资料阁子新闻史名词解释

专题一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这一时期,外人在华办报活动,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轴线,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到1839年,外人来华创办了6家中文报刊和11家外文报刊,开办者大都为传教士。

由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与禁教政策,其办报活动局限于南洋及东南沿海一带。

2、从1840年至19世纪末,外国人作为征服者,其办报活动不再像鸦片战争以前那样收到种种限制,办报规模与地域迅速扩展,逐渐形成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遍及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办报网络

一、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简称《察世俗》):

①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1821)年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

②内容:

a: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b:

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

③特点:

a:

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b:

写作文体丰富多彩,刊登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①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②内容:

a:

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

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b:

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性内容。

③特点:

a:

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广告)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b:

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3、【《天下新闻》】1833年8月创刊于马六甲,,月刊。

办人为伦敦布道会又一位来华的传教士纪德。

该刊散张活

字印刷,仍为宗教性刊物。

4、【《各国消息》】1838年10月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主

编麦都思。

内容主要为国际新闻、航运消息与市场报道。

该刊虽为英国传教士创办,但完全不具宗教性质。

(二)外文报刊的出现

1、【《蜜蜂华报》】1822年由葡萄牙立宪派创刊于澳门,

葡文,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该报是澳门葡人

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猛烈抨

击贵族保守派。

1823年保守派发动政变,报馆被封,创

办者也被捕。

2、【《广州记录报》】商业性质的报纸,1827年11月,创

刊于广州,创办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鸦片商地臣,这是在

中国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也是当时广州的外文报刊中

影响最大的。

1839年5月,该刊迁至澳门,鸦片战争后

又迁往香港,改名为《香港纪录报》。

3、【《广州周报》】(1835—1844年),创办于广州,英文。

是鸦片战争前较有影响的英文报纸。

它新闻报道面广、言

论有见地而著称。

1836年10月13日,它出了一张号外,

被成为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张号外。

4、【《中国丛报》】第一批外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内

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的报刊。

(1832—1851年),由美

国传教士马里逊倡议,在传教士裨治文的主持下创办的。

宗旨:

向西方人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优价

值的情报”

内容:

有关中国政府、官员活动、政治制度、语言文字、

文化传统、军队状态等诸多方面的报道,为西方全方位了

解中国提供情报,出谋划策。

5、【对外文报刊的评价】

外文报刊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

其宗旨主要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信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摇旗呐

喊。

客观上,为当时国人了解外人意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如林则徐、魏源等组织编译外文报刊。

6、【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1)中文刊物大都是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办的,旨在

宣传显示西方文明,消除中国人的戒心。

这些刊物言论谨

慎,极力鼓吹中外友好。

而以西方人为读者的英文报刊,

则重在传递情报与信息,讨论对华政策,嘲笑、攻击中国,

公开煽动武装入侵。

(2)这些报刊中,中文报刊多由传教士主办,得到了

商人、外交官的支持。

英文报刊多为商人出资创办,其主

要编撰者不少是传教士。

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

在华外人通力合作办报。

(3)担当编撰工作的主力是传教士。

传教士懂一些中

国语文,比较熟悉中国情况,是当时少有的“中国通”。

除了传教、办报,他们还担任翻译、秘书、向导等职。

(4)办报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

宣传和情报活动。

(5)外人近代报刊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

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

二、鸦片战争后外报的扩张

(一)外文报纸的扩张

1、【鸦片战争后外文报刊的发展的表现】①数量急剧增加;

②语种增多;③区域扩大。

2、《字林西报》:

(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

综合性外文报纸。

(2)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

捷报》。

200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by阁子

注意:

传媒人网()阁子原创,转载请注明!

(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

“喉舌”,仇视中国革命运动。

(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路透社

电讯稿。

3、【《德臣报》】初为周刊、后为日报,创办人是肖锐德和

德臣,自1845年2月在香港创刊到1858年都是香港政

府的官方出版机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时,该报主笔黎德曾参加起草对外英文宣言。

第一次广州

起义时,该报曾发表文章支持革命活动。

1974年8月停

刊,历时129年。

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二)(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

《万国公报》:

①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

广的中文报刊。

②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

的《教会新报》。

③《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

为《万国公报》,实际上演变成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

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

化。

④内容有三方面:

a:

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

西方思想改造中国;b:

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

c:

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三)《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1、【《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由英商字林洋行主办,

主编为伍德、傅兰雅、林乐知等,上海第一份商业性中文

报纸。

创刊时即将各种商业信息的传播置于首位,以大部

分版面刊载商业信息,且主要为字林央行的商贸活动服

务。

该报每期均用大量篇幅,并以专栏形式刊载广告、船

期、商业行情。

2、【《申报》】:

①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标志着

外人在华办报进入高潮。

②1872年于上海由英上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

目的,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

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③内容上涵盖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

素,基本成熟:

a:

中言论且新闻量多面广,注重时效性,

看法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新

闻专电);b:

主义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出版了我国最

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c:

第一个刊登新闻画。

三、对外人办报的分析和评价

(1)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

(无论中文、外

文报刊,无论宗教、商业报刊,其主办者无论传教士、商

人、政客,从实质上来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

工具,都是为维护外人在华利益服务的。

(2)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就客观而言,外

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

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林则徐、魏源“师

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3)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

①报刊观念

方面:

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②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设置方面分工明细;③物质

技术方面:

铅字、印刷机、有线电报等。

专题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

新派的办报活动

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鸦片战争后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提

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的文章有:

洪仁的《资政新篇》(有

200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by阁子

注意:

传媒人网()阁子原创,转载请注明!

关部分),郑观应的《盛日危言日报》,王韬的《论日报

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

设西文日报之利》,陈的《庸书报馆》。

他们的办报主

张主要有:

(1)关于报刊的地位与作用。

认为应广开报馆。

报馆可以使社会状况得以反应,科学文化知识得以传播,

社回道德规范得以伸张……,“其益甚多”。

(2)报刊应议论时政,监督舆论,主张言论自由。

使“民隐悉通,民情悉达……”。

(3)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自由办报。

(4)关于新闻文体、文风方面。

主张“据事直书,

实事求是”,提倡浅显文体,反对“不务实学,专事浮文”。

这些早期办报主张的提出者,主要是早期改良思想代

表人物。

他们代表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愿

望,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

革,以求“自强”、“富国”。

他们虽然羡慕西方民主制

度和报刊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强调报刊应议论时政具有

相当的民主性,但却以不动摇君主地位为前提,因此带有

空想成分。

表现出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

早期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在当时代表了国人对报刊认识

的最高层次,对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国人早期办报活动集中于汉口、香港、广州、上海等

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

较为重要的报刊有:

1、《昭文新报》——1872年于汉口艾小梅创办,一

直被视为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仿香港、上海之式而作”,

白鹿纸印刷,最初是日刊,但因销路不畅,三月后改为五

日刊,所载“奇闻逸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

2、《汇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于上海,创

办人为容闳。

因受清政府限制,股东惧怕受累,该报曾几

易其名,先改名为《《彙报》,后改名为《益报》,1875年

底不得已停刊。

3、《述报》——1884年4月18日创刊于广州,是国

人在广州所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

4、《广报》——1886年6月24日创刊于广州。

创办

人是旷其照。

1891年,该报因载一条某政府要员被参的

消息,触怒了两广总督李瀚章,遂以“莠言乱政”、“妄谈

时事,淆乱是非”罪名被查封。

旷其照等人于同年将报馆

搬至沙面租界,改名为《中西日报》继续出版。

1900年,

《中西日报》因刊登义和团“战胜”八国联军的消息,最

终被查封。

5、王韬+《循环日报》

(1)王韬: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

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②早年游历欧洲诸

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

之一;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

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

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

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献。

(2)《循环日报》:

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

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

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

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

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

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

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②其特点是:

直陈时事,

浅显通俗,不附典雅;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

韬作用最大;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

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二、维新运动时期的报刊

1、【《万国公报》+《中外纪闻》】——①《万国公报》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刊于北京,免费分送在

京官绅。

主要介绍与变法有关的西方情况,在京城引起震

动,虽然遭到守旧势力的疑谤,但也受到相当多官员士大

夫的欢迎。

②同年11月维新派建立了政治团体强学会,《万国公

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内容比

200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by阁子

注意:

传媒人网()阁子原创,转载请注明!

《万国公报》丰富,新闻占2-3页,西学知识占大部分

篇幅。

2、【《强学报》】——1896年上海强学会机关报。

南下宣传维新变法的结果。

何树龄等主编,五日一出,

铅字印刷,页数不等,免费派送。

政治色彩更浓厚,旗

帜鲜明倡导变法,警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

变则不能久矣”,政治主张:

“明定国事”、“开设议院”,

办报宗旨:

“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

达民隐”。

改孔子纪年,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极度恐慌。

因光绪帝迫于后党压力而查禁强学会,张之洞下令停刊

《强学报》。

只存在14天出版了3期。

3、《知新报》——1897年创刊,由于资金主要在澳

门筹集,并且澳门为清廷势力所不及,因此决定在澳门出

版。

该报由康广仁实际主持,从版式到内容都模仿《时务

报》。

内容:

①重视论说,并注意报道内地维新运动,刊载

了《时务报》不便刊载的消息和评论。

②重视译载西方国家政事和西学知识,所占篇

幅达三分之二。

戊戌政变后该报继续出版,赞颂就义的维新志士,反

对慈禧的废立图谋,鼓吹归政光绪,成为保皇会在国内的

重要言论机关。

该报1901年停刊,是戊戌变法时期出版

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

4、《湘学报》——1897年创办于长沙,是湖南的第

一份近代报刊和湖南维新运动的思想理论先导。

核心人物

是唐才常。

变法期间,湖南维新派和顽固派的斗争是全国

最激烈的。

内容:

①该刊以推广新学为主,着重介绍与维新变法

有关的世界各国各方面的知识。

②也刊载有关维新变法的

上谕、奏折、新闻、评论等。

5、《湘报》——1898年创刊于长沙,是湖南第一份

日报,也是南学会的机关报。

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

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核心人物是谭嗣同。

湖南维新派和顽固派的斗争是全国最激烈的。

内容:

①文字浅显,言论激烈。

高呼爱国救亡,宣传

开议会、伸民权、发展民族工业、推行新政。

②还刊载南

学会的演说词、各地维新团体的文告、有关各地维新的新

闻及评论。

6、《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

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

特点:

①维新党人

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

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

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7、《时务报》——①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宣

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②1896年8月9日创刊

于上海,黄遵宪筹备,梁启超主笔;③《时务报》因梁启

超大胆而新颖的言论震动朝野,风靡一时,创下当时最高

的发行量;④形成了“时务文体”,发表了第一次全面阐

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章《变法通议》;⑤围绕着《时务

报》,在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展开的斗争以维新派失败而

告终,这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另一方

面也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8、梁启超:

①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

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②参

加“公车上书”,是维新派报刊宣传主将,主办过《中外

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

③发表《变

法通议》,创立“时务文体”,其办报实践及新闻思想对我

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

④梁启超新闻思想:

认为报刊

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其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

导国民”。

其办报的四大原则是:

“宗旨定而高”、“思想新

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却而速”。

健全舆论五“本”:

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宣传艺术:

浸润法、煽

情法。

9、“时务文体”(又称“新民文体”)——①戊戌变法

期间,维新派报刊普遍以政论为核心,政论文章多以“时

务”为内容,风格独特,形式新颖,其中以梁启超在《时

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名噪一时,故称“时务文体”。

②“时务文体”秉承王韬报刊政论文体的基本风格,打破

传统古文、时文、骈文的束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文

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文章大多慷慨激昂,

200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by阁子

注意:

传媒人网()阁子原创,转载请注明!

热情奔放,富于煽动,风靡一时。

③“时务文体”对辛亥

革命乃至“五四”前后的报刊文章有很大影响。

三、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1、【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

的带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在各地大量涌现,形成了国人第

一次办报高潮。

主要集中在1897和1898这两年,上海最

多。

这些报刊绝大多数都倾向维新,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

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

①出现了一批文摘报。

这些报刊大多是综合性的,内

容丰富。

②出现了一批纯白话报刊。

维新派创办这种报刊目的

是扩大读者面,广开民智。

③出现了一些文艺小报。

这些报纸以刊载文艺小品和

社会趣闻为主,主办者大都是有一定爱国倾向的落魄文

人。

这些小报往往以“讽世”、“觉世”标榜,但消闲和牟利

性都是很明显的。

④创办了一些妇女儿童报刊和专业、行业报刊。

⑤出现了一些官报。

拒绝议论,业务最落后。

2、【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报刊数量大

(2)办报地区广(3)报刊品种多

四、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在王韬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

基础上,有许多新的发展。

首先,他们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

张的有利工具,他们直言不讳报刊的资产阶级党派性。

其次,他们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他们认为报刊有“去塞求通”的作用;重视报刊的宣传鼓

动的作用;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

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也有深刻认识。

再次,他们看准了报刊在形成社会舆论,传播政治主

张中所能起到的重大作用,因此他们的办报目的非常明

确,就是为政治斗争服务。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是他们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但是这些思想

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仍没有突破“尊王攘夷”、“宣德

达情”的藩篱。

2、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

位。

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要求开设报馆,广开言路。

光绪

帝发布“上谕”,准许报刊“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并对办报给予“免税”奖励。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维新运动

前,办报者多为落拓文人,疏狂学子,报刊内容大多低级

无聊。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志士

领导报业潮流,一扫以往报刊的陈腐气息,利用报刊宣传

政治主张,开拓革命局面,从而形成了我国“政治家”办

报的传统。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

务文体。

维新运动以前,报刊上流行的是八股文和桐城派

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

后来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

表的文章为代表的时务文体,打破旧文体的清规戒律,风

靡戊戌前后,并对“五四”运动以后的报刊有很大影响。

专题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20世纪初的新闻事业

(一)戊戌变法后的改良派报刊

戊戌变法后康梁等被清王朝通缉而逃亡海外,但改良

派并未中止报刊活动,其宣传阵地的重新开辟是从海外开

始的。

《清议报》是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

《清议报》报馆遭遇火灾被迫停刊后不久,改良派在

戊戌变法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新民丛报》创刊。

除《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这一时期,改良派

200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by阁子

注意:

传媒人网()阁子原创,转载请注明!

在海外创办和控制了30多家报刊。

这些报刊均为改良派

成立的保皇会的机关报,是保皇会宣传保皇主张、鼓吹君

主立宪的舆论工具。

随着革命浪潮的高涨,康梁与清王朝的矛盾退居次要

地位,他们的报刊不再被视为禁品而行销国内,这就为保

皇派在国内办报创造了可能,保皇派遂借机派人回国办

报。

《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

关报。

除《时报》这样由康梁直接派人回国创办的报刊外,

国内一些持改良主张的知识分子也在各地创办了一批有

影响的民办报刊,其中以天津的《大公报》、北京的《京

话日报》最负盛名。

1、《清议报》——①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

报。

②1898年1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旬刊。

③以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保皇”是其宣传的主

要内容。

④在“开发民智”方面,《清议报》广泛宣传了

爱国图存,冲破封建观念束缚、激励国人觉醒、奋发图强

的思想。

⑤1901年12月22日,报馆遭遇火灾,馆舍设

备全部焚毁,《清议报》因此停刊。

2、《新民从报》——①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

机关报和宣传阵地,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报纸。

1902年2月8日创刊于日本横滨。

半月刊。

③宗旨是“开

民智”、“造新民”,从创刊号起连续10期,发表了洋洋十

万余言的《新民说》。

④该刊介绍的内容十分广泛,兼容

并蓄,无所不包。

不仅大量介绍西方学说,甚至连马克思

主义的社会学说,也在其中。

这些介绍,为正在寻求救国

真理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思

想启蒙作用。

这是《新民丛报》有别于其他刊物的一个很

大特色,而是它具有很多社会影响、风靡一时的主要原因。

3、《时报》——①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

一份机关报。

②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办于上海。

③该报是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办的,梁启超还曾秘密赶来

上海,策划《时报》的工作。

④《时报》着力于报刊业务

改革,它的评论专栏《时评》、专刊文学作品的“附张”

以及它在报纸编辑方式上的改革,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4、《大公报》——①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

②创

办人英华满洲正红旗人。

③创办《大公报》的目的在于冲

破封建顽固势力禁锢,运用西方学术观点,对读者进行思

想启蒙。

④《大公报》以“敢言”著称,它敢于揭露封建

顽固派的弊政,敢于顶撞朝廷权贵、地方大员,连手握大

权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也不例外。

该报因此赢得不少读者,

销量可观。

⑤1949年1月停刊,历时47年,是我国历史

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时事政治性日报。

5、《京话日报》——①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

其创办者为彭翼仲。

②这是一份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小型

日报。

③《京话日报》猛烈抨击官场腐朽,鼓吹反帝爱国、

社会改良和君主立宪。

同时,该报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民生疾苦,并由此而得罪官僚权贵。

④《京话日报》销量

相当可观,最多时达1万多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份销量

逾万的报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