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281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

模块综合测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解析】 本题从以偏概全、夸大事实的角度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一句属以偏概全且夸大事实,从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二句话“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看,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王世系基本可靠,并不能证明《史记·殷本纪》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

A、B、C三项表述正确。

A项相关信息在第一段,B、C两项相关信息在第二段。

【答案】 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从原文第四段“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一句看,古史辨派批判旧史学是因为旧史学经不住史证,其中有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的原因;说他们“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于文无据。

A、C、D三项表述正确。

A项相关信息在第二、三段,C项相关信息在第四段,D项相关信息在第五段。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解析】 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说法错误,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又成为了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

A、B、C三项说法正确。

A项可从第二段第二句话找到依据。

B项在第三段“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第四段“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等句中有所体现,参照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以及“二重证据法”的主张,可以推知这一说法正确。

C项可从第四段“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一句找到依据。

【答案】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杂剧之父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剧作家,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

关汉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

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

关汉卿出身于行医世家,由于医术高明,他曾在太医院做官,因有志不能施展,不久,便辞官。

但关汉卿生性洒脱,并没有沉湎于抑郁不得志的不快之中。

多才多艺的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在著名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篇散曲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大都,南宋灭亡后,他到过杭州、扬州等地。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中写下了他亲眼看到的杭州的繁荣和美丽。

关汉卿交友十分广泛,与杂剧作家、演员、青楼女子、官员都有交往。

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他在创作时,对《周易》《尚书》等典籍中的句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士子地位下降,使他和这一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

和一些消沉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难中比较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

他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滋养。

因而他写杂剧,撰散曲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其作品中的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时刻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感。

关汉卿不仅常在文艺活动中吹拉弹唱,而且能歌善舞。

他口齿伶俐、幽默风趣、经常粉墨登场,是人们公认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擅长用文艺形式对人间的不平事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耳闻目睹大量的野蛮事件,常常义愤填膺,于是,他便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编写成杂剧让人表演出来,有时甚至自编自导自演来揭露黑暗的现实。

在关汉卿创作的六十余部杂剧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八部,著名的篇章有《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在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关汉卿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代表作《窦娥冤》,剧中描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被诬告杀人,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揭露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与民为敌、残害人民的罪恶。

关汉卿的剧作里,既有皇亲国戚、豪门权要的凶狠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的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惨遭遇,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如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的主旋律。

有人说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捻杂剧班头”,这话没有任何夸张。

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不仅七百余年来一直上演不衰,而且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关汉卿的散曲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他的作品既能运用儒家典籍中的语句,又能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

B.关汉卿的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斗争精神,表现出慷慨悲歌、乐观奋争的基调。

C.《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篇散曲突出表现了关汉卿人格独立、性格倔强、多才多艺、豁达自信、洒脱乐观的形象特征。

D.文中引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表现了传主的创作倾向。

这篇散曲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表现出关汉卿不向现实低头的社会责任感,从侧面反映出关汉卿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解析】 D项,从侧面反映出关汉卿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答案】 D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出身于行医世家的关汉卿曾在太医院做官,但因其高明的医术不能在此充分施展,他不久便辞官了。

B.多才多艺的关汉卿自恃风流倜傥、聪慧过人、见识广博、文韬武略,因而言行滑稽、举止无度。

C.生活在元代的关汉卿,恰逢科举废止,士子地位下降,仕进之路长期堵塞,常常进无门,退又不甘,因此他意志消沉。

D.常常因黑暗的现实而义愤填膺的关汉卿,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战斗精神的杂剧。

E.经过七百余年历史的检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已被大家公认,其作品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

【解析】 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因有志不能施展,不久,便辞官”,并不等于说是“因其高明的医术不能在此充分施展”。

B项,关汉卿没有自恃风流倜傥、聪慧过人、见识广博,谈不上文韬武略,也并非举止无度。

C项,“因此他意志消沉”表述有误。

【答案】 DE

6.结合文本探究关汉卿被称为“梨园领袖”的原因。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关汉卿的作品丰富、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物自身的素养、个性等方面考虑。

作品丰厚,主要从作品多而具有典范意义,人物形象丰富等方面组织答案;反映现实,主要从反映的生活面广,关注下层人物的生活等方面组织答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从作品为人民叫屈,为时代发声,富有批判精神等方面组织答案;自身素养和个性,主要从博学广思、多才多艺、乐观开朗、进退得宜等方面考虑。

【答案】 ①有丰富的作品。

关汉卿创作了六十余部杂剧作品,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堪称杂剧典范之作,不仅七百多年来一直上演不衰,而且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②作品反映现实。

他的剧作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关注下层人物的生活,也特别塑造了备受压迫但奋勇反抗的普通妇女形象,极力赞扬其反抗精神。

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汉卿用他的作品为人民叫屈,为时代发声,富有批判精神,在黑暗的时代,奏出鼓舞人民的最强音。

④有良好的素养和鲜明的个性。

他博学广思、多才多艺,能粉墨登场,自编自导自演,个性坦荡、乐观开朗,这些都让他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其艺术创作服务。

同时他也善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进退得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大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然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

”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

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

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

”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

不是流行穿越吗?

不是流行搞笑吗?

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

谁信?

谁看?

没人看,哪来钱?

没钱哪来房?

哪来车?

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

”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

”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

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

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

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

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

“哈哈哈哈!

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罢罢罢!

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

奖金呀!

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解析】 B项,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

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答案】 A

8.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等。

如赵团长改了剧本,金科看了两页后,将剧本扔出窗外,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和刚烈;金科坚持按老剧本演,但无人配合,他悲愤“自尽”,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敢于为原则献出“生命”;赵团长演出是为了获奖、得奖金,而金科把这些全不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

【答案】 ①耿直刚烈。

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

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

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每点2分)

9.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这样的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表达,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

【答案】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

“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