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28826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ppt

2017年第三季度泌尿外科院感培训,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第三季度院感培训,01/,02/,03/,04/,05/,医院感染与控制,手卫生,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职业防护,目录,医院感染造成的损失,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医疗护理工作的负担增加个人、医院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增加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职业暴露),1医院感染的诊断,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s)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

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

医院感染的诊断,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s)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

预防措施:

(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

(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依据:

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易感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入院至发病时间,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

有潜伏期的:

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住院日48小时部位:

不同部位病原体:

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与并发症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有关的感染,除非病原体或症状强烈提示为医院内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爆发的报告,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报告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院感科。

暴发病例立即报告。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手卫生与感染控制,消毒灭菌与隔离,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医院废物管理,2手卫生与感染控制,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

认真、规范的洗手2016年手卫生主题:

关注手部卫生、保障外科安全!

手卫生的五大时刻,3无菌、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技术定义: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射或静脉穿刺前后清洁双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cfu/cm2。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做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4.皮肤消毒面积不少于5cm5cm,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两次,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待干燥即可注射。

消毒与灭菌,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识别无菌包,识别无菌包:

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灭菌标识是否合格、包内物品是否整洁,隔离技术,接触传播: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飞沫传播:

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空气传播:

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等预防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标识: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粉色为飞沫传播的,蓝色为接触传播的,接触传播隔离措施,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悬挂隔离标识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空气传播隔离措施,患者应隔离治疗负压病房悬挂隔离标识严格空气消毒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进入患者病房时戴帽子、N95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飞沫传播隔离措施,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悬挂隔离标识加强通风,或空气消毒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与患者近距离(1m内)接触,应戴帽子、N95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4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为五大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的概念,医院废物(Hospitalwaste):

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Medicalwaste):

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间接或者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分类,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医疗废物的分类,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医疗废物的分类,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医用针头、缝合针。

各类医用锐器,包括:

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以下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但不能用于原用途:

输液瓶密封瓶安瓿瓶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锐器盒装放损伤性废物,医疗废物的回收、暂存、登记,专人回收标识清楚。

包装袋和包装容器符合要求,在装满3/4时有人负责封袋运送。

科室日产日清,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交接:

科室和回收工人记录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集中处置:

亳州永康公司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医疗废物转移联单:

一式两份,至少保存五年关于防护:

个人防护健康体检/年高危作业人员注射乙肝疫苗,填写注意事项,医疗垃圾登记忘记签名,发现及时与第二天对接医废时补齐,不能随便填,要求与王欢欢本子要保持一致。

标明交接时间、去向(院医疗垃圾暂存点,由亳州永康公司来专车拉走)。

空气消毒机登记本忘记签名,及时提醒补充,各班还要注意观察消毒机是否到指定时间正常工作。

每3个月对滤网进行清洗,不能只是填写在本子上,要切实做到,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空气环境不佳时,清洗要加强,例如每季焚烧麦秆时。

医疗废物处置注意事项,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医疗垃圾的混放严重医疗垃圾放置位置不合适(走廊、过道、卫生间等)医疗垃圾封口不严、无标签黄色垃圾袋专物专用见到违规情况及时制止,我院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医疗废物登记和空气消毒剂登记缺项,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机已经统一调整时段,在治疗前进行。

消毒机工作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必拔去插头,影响消毒效果。

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工作中的不良习惯,用物无开启时间,注射器随手放,治疗盘用后无人处置,生理盐水插有针头与外界相通。

过期的一次性物品,过期的用品,过期的药品,标签毁坏严重,无法辨识。

冰箱不清洁。

注意:

不常用药品和物品要定期检查,体温表,体温表消毒液量不足,不能浸没体温表。

盛放体温表的容器长久未做过清洁消毒,消毒液中可见絮状漂浮物。

5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违反操作规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操作技术问题工作中发生意外,接触暴露源的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利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尤其不能将手伸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物均应焚烧处理。

暴露于血液污染后应急处理,锐器伤(皮肤):

1、保持镇静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3、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4、同时,流动水(肥皂水)冲洗5、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锐器伤(黏膜):

1、保持镇静2、流动水(生理盐水)冲洗3、碘伏消毒受伤部位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

1、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2、流动的水冲洗污染部位,职业暴露后处理,立即向控感办报告如患者为乙肝、丙肝、艾滋病阳性患者或无检测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应立即给与患者检测。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关检测。

管理人员要为职业暴露人员保密,由专家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和治疗指导。

预防感染的原则: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

又称为双向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以预防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论病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具有潜在性传染性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流程,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

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

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注射占护士工作量23护理人员如被刺伤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毒性潜在的职业危害。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2、丙肝(HCV):

基于有限研究:

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

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

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

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

暴露后血清学追踪监测:

(查血),抗HIV:

当天、4周、8周、12周、6个月HBsAg:

当天、3个月、6个月抗HCV:

当天、3周、3个月、6个月梅毒抗体:

当天、6周、10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