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93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docx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2017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

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

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

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

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

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

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

提出问题2、本论:

分析问题3、结论:

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

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

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

《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如:

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

如:

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

(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

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一、常用作文写作法详解

1、第一人称叙事法

【提要】第一人称叙事法即作者在文章中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所见、所闻、所历,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倒叙法

【提要】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3、插叙法

【提要】插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环境衬托

【提要】环境衬托法就是通过事物周围的景色进行描写来突出事物。

【特点】描写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事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事物的特点,切忌离开事物大写特写景色。

造成喧宾夺主。

5、先议后叙法(先叙后议法与之相反)

【提要】作文中,常常在叙事之前先进行议论,这叫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领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

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6、赞美颂扬法

【提要】文章从植物的特点联想到怎样做人的道理,以赞美颂扬植物的这一特点贯穿全文。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

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

7、独白法(自述法)

【提要】独白法是指对人物的自言自语进行描写的一种技法。

【特点】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

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

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

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

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8、拟人法

【提要】拟人法是借助于想象力,把物品写成人,赋与人的一些特点。

【特点】运用拟人法描写物,可以把物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也便于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

运用拟人法描写物品,要注意物品的特点与人的相通之处,不要牵强附会。

描写时还要注意保存物品的本色,使物品显得真实自然,逗人喜爱。

9、对照比较法

【提要】对照比较法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事物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或抓住物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特点进行对照比较。

【特点】俗话说:

"不见高山,不知平地。

"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

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事物最显著的特点与他物作比较。

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

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

抓住同一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10、总分结合法

【提要】总分结合法就是描写时先总写它的特点,然后分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叙述,或者先分几个方面叙述,然后总述。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

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

如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

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11、细节表现法

【提要】细节表现法就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特点】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

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

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

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

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12、几事写人法

【提要】几事写人法就是通过几个方面或几件事的记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特点】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

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

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

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13、一事写人法

【提要】一事写人法就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某方面的思想品质或特点。

【特点】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

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

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

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

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14、梦境幻觉法

【提要】梦境幻觉法是通过梦境或幻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状态。

【特点】俗话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

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

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

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场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15、回忆想象法

【提要】回忆想象法就是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想象来描写心理活动。

【特点】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

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

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

此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

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16、对话法

【提要】对话法是运用人物之间谈话的方式描写人物的方法。

【特点】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

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

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17、借景抒情法

【提要】借景抒情法是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

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

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18、画面组合法

【提要】画面组合法就是把事物不同的状态描绘出来,形成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

【特点】采用画面组合法描写事或物,首先要从中选择具有特征不同画面。

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

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

既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19、粗笔勾勒法

【提要】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20、工笔细描法

【提要】工笔细描法就是对人物肖像的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

【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

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

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二、作文六要

立好意

王夫之说: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所以,也有人说:

“千古文章意为高。

”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

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

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

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

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

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