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001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docx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

摘要

文章从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常见维修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也引进实例,对各部分介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本文主要围汽车安全气囊构造原理和故障维修进行展开。

在构造原理方面详尽的解释了安全气囊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对其构造组成进行细分,由浅及深的将安全气囊的骨架部件呈现在人们眼前。

同时对安全气囊系统主要构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图片一目了然。

在基础维修知识方面,分别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故障诊断基本流程,检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更全面的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诊断分析,在本文的第四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安全气囊的诊断分析与检测,并结合故障诊断分析实例,对一系列常见的问题以实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主要引用了宝马汽车安全气囊的故障自诊断和奇瑞安全气囊的故障实例。

本文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构造原理和故障诊断作了较全面的讲解,适用于现在安全气囊的故障诊断,也可以作为学习拓展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安全气囊、构造、工作原理、维修、故障分析。

 

摘要

目录…………………………………………………………………………………………

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1

1.1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1

1.2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3

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知识……………………………………………………5

2.1安全气囊的组成………………………………………………….……………………5

2.1.1碰撞传感器…………………………………………………………………………..5

2.1.2气囊电脑………………………………………………………….………………….6

2.1.3气囊指示灯……………………………………………………….………………….7

2.1.4气囊组件………………………………………………………….………………….7

2.1.5连接线路………………………………………………………….………………….9

2.2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10

2.3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11

第三章安全气囊系统维修知识………………………………………………………17

3.1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基本流程……………………………………………………17

3.2安全气囊检修注意事项……………………………………………………………...18.

3.3安全气囊系统零部件的拆装技巧……………………………………………………20

第四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自诊断…………………………………………..….…24

4.1安全气囊系统故障分析与检测………………………………………………………24

4.2安全气囊故障分析实例………………………………………………………………25

4.2.1宝马安全气囊故障自诊断……………………………………………………….…25

4.2.2奇瑞安全气囊故障现象实例……………………………………………………….29

 

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

1.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1.安全气囊的作用

安全气囊系统俗称SRS,是英文SupplementRestraint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防护系统。

由于安全气囊(SafeAirBag)是辅助防护系统的重要装置,所以人们用SRS表示为安全气囊系统。

安全气囊的是最近发展起来的被动安全装置。

它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颈部安全有着十分明显的保护作用。

特别是汽车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安全统计结果表明,汽车发生事故时,人体胸部以上受伤的机率高达75%以上,而座椅安全带对人体胸部以上的保护作用是十分有限。

尤其是车速快时更是如此。

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安全气囊系统对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十分有效。

目前安全气囊系统一般为转向盘单气囊系统,或者双气囊系统。

安装有双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系统的车辆在发生冲撞时,不管速度高低,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同时动作,因此造成低速冲撞时气囊的浪费,使维修费用增加很多。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

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

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

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对乘员的伤害,必须设置安全装备,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upplementalInflatableRestraintSystem,简称SRS)。

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为了减小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实验和实践证明,汽车装用安全气囊系统后,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程度大大减小。

有些汽车不仅装有前端安全气囊,还装有侧向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向碰撞时,也能使侧向安全气囊充气,以减小侧向碰撞时的伤害。

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在平常情况下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

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

这种奇妙的装置自从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美国一研究所在分析了1985年至1993年美国7000多起汽车交通事故中发现,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前部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

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1)按安全气囊系统的触发机构分

①按机械式SRS

机械式SRS不需要电源,没有电子电路和电路配线,全部零件组装再转向盘装饰盖板下面。

检测碰撞动作和引爆点火剂都是利用机械装置动作来完成的。

最早采用机械式SRS的是日本本田(TOYOTA)汽车公司。

②电子式SRS

电子式SRS是机械式SRS个电子式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是利用传感器检测碰撞信号并送往SRS电脑,SRS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并利用内部预先设置的程序不断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

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SRSECU立即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点火剂,点火器引爆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向SRS气囊充气。

(2)按SRS的数量可分为:

单SRS、双SRS、多SRS。

(3)按SRS的功能可分为:

正面SRS、侧面SRS和顶部SRS。

1.2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

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

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

1953年,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诞生了。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现。

到了1980年,德国默谢台斯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

而从1985年起,在全部供应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有安装了这种安全系统。

随后,又出现了第一个保护驾驶员旁前排座乘员头部的气囊。

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其中最大的是德国的波许公司。

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要求在新车上必须安装气囊。

例如在美国,相应的法规已从1989年起实施该法规要求一定要安装大尺寸的气囊。

而欧洲的专家们则认为最好的方案应该是:

安全带和小尺寸气囊的配合使用。

所以,欧洲的公司只生产小尺寸气囊。

现在,在汽车上,一个气囊安装在驾驶盘上,一个安装在驾驶员旁前排乘员的前面。

侧面气囊或者装在车门上,或者装在座椅靠背上,气囊用尼龙制成,材料厚度为0.45mm。

为了保证气囊的气密性,在其内表面涂复薄薄一层合成橡胶或硅橡胶。

在气囊的内表面固定有专门的带子,这些带子在气囊充气时能使其保持一定形状。

气囊侧面设有许多孔,这些孔用来快速从气囊中排出气体。

这点十分重要的,否则,人就会被气囊推向后面或被一个气囊或几个气囊挤住而受伤。

为避免气囊因长期叠置而成硬块,在气囊内部覆盖一层特殊的材料,它可使气囊的有效使用期达到15年。

安全气囊系统采用了一种类似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气体发生器,在这种气体发生器中,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气囊充气。

气体发生器的燃料通常使用叠氮化钠,但也有的使用硝化纤维,也有的系统使用压缩气体。

气囊系统中的传感器通常有三种类型:

机械式、机电一体式及电子式。

大多数气囊采用多个电子传感器分布在车身不同位置以便准确感知碰撞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车上的控制系统中。

控制系统也查以控制气囊系统的点火,进行系统的故障诊断,判别定要保护的乘员座位是否有乘员及是什么样的乘员。

若判定前排座位上为儿童座椅,那么,在发生碰撞时,儿童座椅前的气囊就不能点火。

总之,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只有在必须使用气囊时才使气囊工作。

当前,安全气囊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

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公司正在努力增大气囊尺寸来保护乘员。

而欧洲一些汽车制造公司,如“默谢台斯奔驰”、“宝马”和“沃尔沃”等则认为,安全气囊本身决不是保障乘员的灵丹妙药,它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这个系统中,一定要具备紧缩式安全带、结构可靠的座椅、儿童专用座椅和一系列其它部件。

而且,最好在车身结构设计开始时就考虑到这个安全系统所有必须的组成部件的安装。

 

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的基础知识

2.1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module)。

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井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安全气囊的组成

2.1.1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电脑组装在一起(图2-2),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图2-2带有碰撞传感器的气囊电脑

2.1.2气囊电脑

气囊电脑它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图2-3)。

气囊爆炸后,在气囊电脑中会存储碰撞数据和故障码,这些故障码用普通仪器无法清除。

为了保证气囊工作的可靠性,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建议气囊电脑一次性使用。

但是气囊电脑的价格很高,因此很多具有气囊电脑数据修复功能的仪器被开发出来,通过读取并修复碰撞数据,可以实现气囊电脑的再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配件市场上存在将修复电脑作为新配件销售的情况,购买配件时应注意。

图2-3帕萨特B5气囊电脑

气囊系统有2个电源,即汽车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和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若干电容器组成。

当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蓄电池和发电机与气囊系统断开时,备用电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6S)可以维持气囊系统供电。

在维修气囊系统时应注意备用电源的作用,在断开蓄电池电源后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使备用电源放电,具体等待时间请参阅相关维修手册。

2.1.3气囊指示灯

气囊指示灯安装在仪表板上,用于指示气囊系统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正常情况下,打开点火开关后,气囊指示灯应点亮几秒钟后熄灭。

如果气囊指示灯不亮、一直亮或在行驶途中突然点亮,表示气囊系统有故障,应及时检修。

2.1.4气囊组件

(1)气囊

气囊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气囊可以分为正面气囊和侧面气囊(气帘),或者分为驾驶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以及后排乘客气囊。

为了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面和车门内侧等部位安装了安全气囊。

①气囊采用尼龙制成,内层涂有聚氯丁二烯,用以密封气体。

气囊静止时被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和气囊饰盖之间,气囊饰盖表面模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

气囊背面或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当驾驶员压在气囊上时,气囊受压后便从排气孔排气。

图2-4驾驶员安全气囊

②驾驶员气囊安装在转向盘的中央(图2-4),气囊大小因制造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例如在欧洲和日本的很多地方,驾驶员安全带是强制使用的,因此欧洲车和日本车的驾驶员安全气囊较小,一般充气后为40L。

图2.5前排乘客气囊

③前排乘客气囊(图2-5)安装在前排乘客座椅正前方,仪表板上的杂物箱和仪表板之间。

由于乘客气囊距离乘客的距离比较远,因此乘客气囊的体积比驾驶员气囊的体积大。

为了避免前排乘客气囊不必要爆炸造成浪费(例如座椅上没有乘客),可以通过开关或仪器将前排乘客气囊关闭(图2-6)。

图2-6前排乘客气囊开关

(2)气囊发生器

①为了便于安装,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一般都做成圆形。

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应产生氮气充入气囊。

②前排乘客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为长筒形,其工作原理与驾驶员侧气体发生器相同。

(3)点火器

点火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器的中央位置,作用是在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将气囊电路接通时,引爆点火剂,产生热量使充气剂分解。

2.1.5连接线路

气囊系统线束连接器及保险机构为了便于将气囊系统线束与其他电气系统线束区别开,目前大多数汽车的气囊系统线束采用黄色连接器(图2-7),也有采用深蓝色或橘红色连接器。

连接器采用了导电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的镀金端子,并设计有防止气囊误爆机构,以保证气囊系统可靠工作。

图2-7气囊线束采用黄色连接线

①从气囊电脑到点火器之间的连接器采用了防止气囊误爆的短路片机构(铜质弹簧片,又称为短路弹簧片)。

当连接器拔开时(插头拔下或插头与插座未完全结合),短路片自动将靠近气囊点火器一侧插头或插座的2个引线端子短接,防止静电或误通电造成气囊误爆。

②为了保证转向盘具有足够的转动角度而又不致于损伤气囊组件的连接线束,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采用了螺旋线束,即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

在不同汽车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中,螺旋线束的名称各有不同,例如也称为螺旋弹簧、游丝或游丝弹簧。

螺旋弹簧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安装时,需要注意安装位置和方向(图2-8),当拆卸和安装转向盘时,应将转向柱固定在“直向前”的位置,以免损坏螺旋线束。

图2-8安装螺旋弹簧时应注意方向

2.2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

乘客侧与司机侧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很相似。

典型的司机侧安全气囊组件由安全气囊饰罩、带涂敷层或不带涂敷层的织物折囊垫、充气器(即气体发生器、含引爆剂、扩爆剂和主推进剂)和将安全气囊组件安装在方向盘的连接组件等组成。

组件的功用和工作过程如下:

(1)将从碰撞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传给充气器的引爆剂;

(2)引爆剂像根“电火柴”通电後着火,然後再点燃充气器组件内的扩爆剂,扩爆剂又称为引爆管;

(3)扩爆剂点燃後,点燃主装药-主推进剂。

传统的主推进剂由氮化钠+氧化剂组成,也有些使用压缩氮气或氩气,还有两种混合应用;

(4)推进剂燃烧生成氮气流;

(5)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进入折囊垫,形成安全气囊雏形;

(6)充气器使充入安全气囊的气体压力增高,并开始推压安全气囊饰罩;

(7)安全气囊饰罩上的压力不断上升,饰罩材料延伸变形和撕裂薄弱区的接缝;

(8)随着裂缝的出现,饰罩门开启,为充气安全气囊的喷出提供最佳通路;

(9)气体压力继续增长,安全气囊张开至织物绷紧;

(10)乘员接触和压迫安全气囊,实现安全保护;

(11)通过气体的粘性阻尼作用,乘员前移能量被吸收和耗散,安全气囊中过压气体经过安全气囊通气孔排出而不致伤害乘员。

 

2.3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1.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称为SRS,相对于安全带,安全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

安全气囊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氦气填充。

此系统由一个传感器激活,该传感器用于监视碰撞中汽车速度减小的程度。

在碰撞发生的早期,安全气囊开始充气,安全充气大约需要0.03秒。

安全气囊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充气十分重要,这能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

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

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确保让人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减速。

由于安全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碰撞时如果人的乘坐姿势不正确,将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如果前排装备了安全气囊,不要让6岁或140CM以下的儿童坐在前座,更不要将婴儿座椅安置在前乘客座。

安全最为重要现场爆破的安全气囊是VOLVOS80的双段式前安全气囊,分为两段激活式,能够根据碰撞强度设定气囊的充气压力,更加人性化地保护驾驶者的人身安全。

严重碰撞时,气囊迅速充气,压力最大;非严重碰撞时,气囊先充70%的气体,经过0.1秒的间隔后再充30%的气体,从而来减小充气压力,让人的头部与气囊更柔和地接触。

VOLVOS80轿车配备有22个安全气囊,有前部先进的双段式安全气囊,安装在前乘客座上的保护乘客胸部的SIPS防侧撞气囊,还有保护侧面乘客头部的IC气帘等。

瑞典VOLVO轿车以安全高质闻名于世,1959年VOLVO的工程师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至今已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正面撞车时,安全带是最重要的安全设施,但实际上在严重碰撞中它也只能避免头部受重伤。

因为尽管有安全带,但在发生严重碰撞时人的上身还是会由于巨大的惯性而往前冲。

所以安全带只有与气囊配合起来,才能使乘客在重大事故中得到最好的保护。

化学原理:

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

[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

 

2.两次动作的双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一般为转向盘单气囊系统,或者双气囊系统。

安装有双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系统的车辆在发生冲撞时,不管速度高低,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同时动作,因此造成低速冲撞时气囊的浪费,使维修费用增加很多。

两次动作的双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发生冲撞时,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度的大小,自动地选择只使用安全带预紧器动作,还是安全带预紧器和双气囊同时工作。

这样,在低速发生冲撞时,系统只使用安全带即能足够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而不用浪费气囊。

如果在速度大于30km/h发生冲撞时,安全带和气囊同时动作,以便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两次动作的双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两次动作的双气囊系统在轿车上的布置如所示,它是由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双气囊、双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图2-9)所示。

中央控制器由中央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安全传感器和辅助电源组成。

气囊中除了气囊外,还有电雷管、气体发生器;安全带预紧器中也有电雷管。

本系统的电气联接特点是:

①左右两个前方传感器并联,并联后与左右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安全传感器串联。

②中央传感器和前方传感器并联,它们串联后的电路也并联。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汽车行驶中,3个传感器不断将车速变化的信息输入到电子控制器,经电子控制器不断地计算、分析、比较和判断,并随时准备发出指令。

当车速小于30km/h冲撞时,前方传感器和其串联的安全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入撞车信号,并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的指令,而中央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不能使电子控制器发出引爆气囊电雷管的指令。

所以,在低速(减速度较小)冲撞时,只要预紧器向后拉紧安全带,就足以保护驾乘人员不撞向前方。

 在高速(减速度较大)冲撞时,前方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入冲撞信号,电子控制器在迅速判断后发出指令,同时引爆左右预紧器和双气囊的电雷管。

安全带向后拉紧的同时,2个气囊同时张开,吸收驾乘人员因减速度大而产生的冲撞能量,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如(图2-11)所示

图2-11气囊张开和安全带后拉图

当汽车和前面的固定物冲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快,减速度就越大,传感器接受到的力就越大。

若将前方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预设定的力分为上、下限,即前方传感器的预定冲撞速度在小于30km/h的下限值,并且相应的安全传感器预设值也是下限值,则汽车发生低速冲撞时,电子控制器只使安全带预紧器引爆。

中央传感器预设值为上限,则汽车高速冲撞时,前方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出冲撞信号,电子控制器使所有的电雷管引爆,则安全带拉紧,气囊张开。

 从发生冲撞、传感器发出信号到控制器判断引爆电雷管,大约需要10ms时间。

引爆后,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氮气,迅速吹胀气囊。

从发生冲撞到气囊形成,进而到安全带拉紧,全过程所需时间为30-35ms,所以气囊系统的保护效果是非常好的。

当气囊引爆后,由于产生的气体大量涌进气囊,使气囊的压力增高,不利吸收冲撞能量,所以,在气囊的后面有2个排泄压力的气体排放孔,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系统主要部件

(1)前方传感器

   此传感器安装在保险杠后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测低速冲撞的信号。

前方左右2个传感器结构相同,都是偏心锤式机械传感器。

传感器装在1个密封的防振保护盒内,其结构如(图2-12)所示

前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

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锤、动触头定在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中央控制器。

当汽车冲撞时,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其产生运动,带动触头转动,使动、静触头接合。

此时,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器发生“接通”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于是电子控制器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的指令,使安全带拉紧而达到安全保护作用。

前方传感器有4个引脚,其中2个引脚接到电子控制器,另外2个为自诊断引脚。

金属电阻的作用是诊断本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